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辩中边论述记》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35卷44页码:P0001
唐 窥基撰

  《辩中边论述记》上 ▪第3页

  翻经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漏因不乖当有能招后生故名为顺。取令识连缚当有。对法论说有取识者有漏识也。取是漏故。诸师于彼浪作异端。皆是邪说。有取识者。皆如此知

  论曰。现前故者至得现前故

  述曰。此解有支。昔在杂行时取有后果名为取业。当果令起行名与业。由爱取力。令先已作之业取与后有上异熟果得现前故。有名现前

  论曰。苦果故者至酬前因故

  述曰。双解二支。此是现前故名苦果。性有逼迫是苦义。酬前因故是果义

  论曰。唯此所说至令不安稳

  述曰。释颂中第六句缘生深义

  论曰。三杂染者至谓余支

  述曰。此同瑜伽。违于对法。如唯识会

  论曰。二杂染者至谓所余支

  述曰。此约二染以辩因果。又约异熟非异熟以辩果因故。五是因。七支是果。五十六说。识等五支是胎藏苦故立果名。约世因果。十支为因。约性果因。七支为果。诸论差别亦不相违

  论曰。七杂染者至谓生老死

  述曰。束十二支为七杂染。前十二支为十一义。今束为七。前约熏种行名摄植。后约当果行名牵引。言摄五蕴体是名色。能受用于境六处作用。合名摄受因。前约五蕴。六处生时位别名别立名。今约俱是摄受自体。皆名摄受。前约于境。于根用别触受各别立名。今初同于境。用触受合名受用。以触生受受用境故。前爱约总别当用。取有约各别功能。别别立名。今并望于当果。三种皆名引起。前约有因而体逼迫。生等名为苦果。今以毁责为名。生等名为厌怖

  论曰。此诸杂染至而得生长

  述曰。三二七染教成三故名为诸染。由虚妄分别为因而得生长分别末法故。故今明之

  论曰。此前总显至九杂染相

  述曰。释妄分别文意有二。上来十一颂随别解释九门相讫。今者总结为九种相。然下空中慈氏自为初门总颂。天亲后总结之。此上首尾俱无本总颂之文。唯有天亲末结。以妄分别初有一部总颂故无。空性无之故有。或作者意无劳别解

  论曰。今次当说所知空性

  述曰。下十一颂明所知空性。但言所知空。即遍计所执。今言空性。显是真如。于中有三。初许说生下。次颂曰别辩五义。后以相安立二义结前。此即初也

  论颂曰。诸相及异门至略说唯由此

  述曰。即是第二别辩五门。于中十一颂。总标五义以显空性。下有十颂。别明五门。此颂即初总标五义。于中有二。上二句列五门名。下二句显其空性决定唯由此中五义以辩相也。旧论言体相。此中但言相。旧云分别。此言差别。余名皆同。然以九义辩妄分别相是品故皆有相言。此五义中。唯初有相。余四则无。理亦应有显妄分别别行相转。此唯一相故作法殊

  论曰。应知所取至此相等五

  述曰。此即总释颂之大纲。二取之空即以为门。所显之性乃真如理。略分别者。唯由此中相等五义。以但解唯。由者即第三啭也

  论曰。所知空性其相云何

  述曰。下别辩也。初之一颂辩空之相。次有一颂辩空异门。次有一颂辩异门义。次有五颂辩空差别。后有二颂辩空成立。此即第一辩空诸相。于中有二。初假征起颂。后举颂正释。此所牒文即是初也

  论颂曰。无二有无故至是说为空相

  述曰。上三句明空诸相。下一句总结空相。上三句中。初一句遮无显有。次二句明非定有无或异或一

  论曰。无二谓无至二取之无

  述曰。无二者除如所执。遮无也。有无者。有二空性。显于有也。若准安慧释。二取二分皆计所执。若依护法释。依二分二取起。二所执故名无也。下所有文与此同者。皆准此释

  论曰。此即显空至非有非无

  述曰。此释于上有二之无。谓即以后无性为性。非一向性无并显于空是非无有二。起下论

  论。云何非有

  述曰。此征无也

  论曰。无二有故

  述曰。此答非有。能所二取名为二有。无此二有故说为无

  论。云何非无

  述曰。此问有也

  论曰。有二无故

  述曰。二无者即二无我理。有此二理故说非无。于俗谛中。不同依他定有。亦异所执常无

  论曰。此显空性非有非无

  述曰。结第二句颂

  论曰。此空与彼至非异非一

  述曰。谓有问言。空是法性。与其法为一异。为答此问。此立宗

  论曰。若异应成至如苦等性

  述曰。显非异因也。谓五蕴等名法。真如是彼法之性故名非异也。如苦无常空无我等。此小乘等说与法非异。故以为喻。谓立宗言。真如与蕴等非定异。因云。法之性故。喻云。如苦等性

  论曰。若一则应至亦非共相

  述曰。显非一因。谓五蕴等与此真如定非是一。一有何过。真如应非无漏无分别智境。即五蕴故。如五蕴等。又此真如应非总之共相。即五蕴故。如色受等。有二比量。如此应知。然入真观。一一物如。皆须了达。即观自相。言共相者。从加行说。唯识亦有。应如彼说

  论曰。此即显空至离一异相

  述曰。结颂第三句也。其颂第四句上三句一一通用。如文可知

  论曰。所知空性异门云何

  述曰。此问第二门也

  论颂曰。略说空异门至法界等应知

  述曰。旧论曰众名。今显梵本但言异门故。又此真如不可说体。约假名辩故。此但应言异门。以前颂明不得体故。上一句立宗。次二句第四句三字列名。下二字劝知。法界等者。旧论云法身等。然本无法身言。译家增语。然对法第二有七名此中有五。出彼无我性空性。般若经说有十二名。出彼九名。谓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虚空界。不思识界。合真如有十六名。此中五名。对法所出二名。般若所出九名。今言等者。等取十一。以颂自言是略说故

  论曰。略说空性至此异门义

  述曰。释颂大纲。寄征起颂

  论颂曰。由无变无倒至异门义如次

  述曰。释前异门所诠义也。第一句中。由字通下五义。是第三啭。替故字第五啭。但由无变说为真如。等一一应通上三句烈名。下一句次属

  论曰。即此中说至无转易故

  述曰。释真如义名。此中说所知空性。通下四义皆应说之。真者不虚妄。如者常义。如唯识说

  论曰。由无倒义至依缘事故

  述曰。释实际名义。由此真如非四七等倒所依所缘之事故。名实际。旧论云。非种类及境故。此言依即彼种类

  论曰。由相灭义至一切相故

  述曰。释无相名义。诸相。谓十相佛地论等说。谓色声香味触生异灭女相。离此相名故立无相名

  论曰。由圣智境义至所行义故

  述曰。唯识第八及此下说。胜义有三。一义胜义。谓真如。依主释。此所说是。二得胜义。谓涅槃。持业释。三行胜义。谓胜道。有财释。以胜为义故

  论曰。由圣法因义

  述曰。法是如果。谓诸圣法此是彼因故名法界。界是何义。即是因义

  论曰。无我等义如理应知

  述曰。解颂等字。旧论众名虽有等字。义中不释。此即释之。如对法等解余名也

  论。云何应知空性差别

  述曰。将解第四差别之门。寄问起也

  论颂曰。此杂染清净至净故许为净

  述曰。成差别中有五颂。初一颂染净差别。次四颂所知差别。此即初也。第一句正解差别。第二句释差别因。第三句显差别喻。第四句结成净义。由此真如自性净故名为客染义。许净简不极成随一过等

  论曰。空性差别至二清净

  述曰。释第一句颂立差别宗

  论曰。此成染净至说为清净

  述曰。释第二句成差别因

  论曰。虽先杂染至成无常失

  述曰。释外伏难。显性是常。生起水等第三句喻也。谓有难言。如若先染后成净者何不无常。今答不然。无无常失

  论曰。如水界等出离客尘

  述曰。此释不成无常过失。为初宗因之同法喻。如水界有尘。如金有垢。如太虚空有云。皆是客尘。非性成染。后去尘已非性成净。名为无常。又水界等虽暂有垢。非体不净。为先宗因之同法喻

  论曰。空净亦然非性转变

  述曰。此举法合谓立宗言。所知空性可成染净差别。有垢故。颂中由字即是因。诸有垢无垢者。皆可成于染净差别。如水界金。空性性非染。暂有客尘故。如金空。又空性非无常。以性净故。如空等。此中三比量有宽狡。然水界者水大。然水及金皆体无常。非性无垢。今取少分为喻故无过失

  论曰。此空差别至无性自性空

  述曰。自下明约所治差别。空成十六。将释下文。先烈能治。然此与显扬第十五十六空同。般若初会有二十空。加此散空自相空共相空不可得空自性空。自中无散空即彼无变异空。以诸善根尽未来际相续无断名无变异。名异义同。然复此论别加相空。七十七说十七空。谓一切法空。相空。无际空。内空。无所得空。外空内外空。本性空。大空。有为空。毕竟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胜义空。无为空。无变异空。空空。加此无所得一个空。然第二会大般若说十八空加此。第三会说十六空。然与瑜伽所治稍别。所以者何

  论曰。此等略义云何应知

  述曰。上来第一烈空。自下第二别释空义。此中有十六空。等余经论所有故说等字。大般若经第一会说二十空。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第二会明十八空。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第三分中第一卷明十九空。此十六空上加所缘空增上空乐无空等。第三分中第十卷当四百八十八明十六空。名与此同。佛自广解。与此稍异。应勘会之。亦应勘第一第二会此相当处。此中诸文离合有异。义亦不增。释中有四颂分为二段。初三颂明十四空。后一颂明二空。二空。是前十四空性空。前约能诠设故十四。后约空性明以有二。七十七说亦与此同

  论颂曰。能食及所食至故菩萨观空

  述曰。初一颂明八空中。一颂明三空。后一颂明三空。故成十四。然第一颂末有一空字贯通八处。第二第三俱第四句各结上三空。皆准此释

  论曰。能食空者至即是外空

  述曰。先牒文而后申义。此…

《辩中边论述记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