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09卷25页码:P0057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二十八 ▪第2页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见世间与出世间合。亦不见出世间与世间合。离世间亦不见出世间。离出世间亦不见世间。如是则不生二识。所谓世间出世间。若舍世间不受出世间。是名出世间。若菩萨能如是知。则能为众生。分别世间出世间道。有漏无漏一切诸道。亦如是入一相。是名道种慧

  欲以道种慧具足一切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问曰。一切智一切种智。有何差别。答曰。有人言无差别。或时言一切智。或时言一切种智。有人言总相是一切智。别相是一切种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种智。略说一切智。广说一切种智。一切智者。总破一切法中无明闇。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一切智譬如说四谛。一切种智譬如说四谛义。一切智者。如说苦谛。一切种智者。如说八苦相。一切智者。如说生苦。一切种智者。如说种种众生处处受生。复次一切法名眼色乃至意法。是诸阿罗汉辟支佛。亦能总相知无常苦空无我等。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声闻辟支佛尚不能尽别相知一众生生处好丑事业多少。未来现在世亦如是。何况一切众生。如一阎浮提中金名字。尚不能知。何况三千大千世界。于一物中种种名字若天语若龙语。如是等种种语言名金尚不能知。何况能知金因缘生处好恶贵贱因而得福因而得罪因而得道。如是现事尚不能知。何况心心数法。所谓禅定智慧等诸法。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复次后品中佛自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复次声闻辟支佛。虽于别相有分。而不能尽知故。总相。受名佛一切智一切种智皆是真实。声闻辟支佛但有名字。一切智譬如昼灯。但有灯名无有灯用。如声闻辟支佛。若有人问难。或时不能悉答不能断疑。如佛三问舍利弗而不能答。若有一切智云何不能答。以是故但有一切智名胜于凡夫。无有实也。是故佛是实一切智一切种智。有如是无量名字。或时名佛为一切智人。或时名为一切种智人。如是等略说一切智一切种智种种差别。问曰。如经中说。行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等诸法得一切智。何以故。此中说但用道种智得一切智。答曰。汝所说六波罗蜜等即是道。知是道行是道。得一切智何所疑。复次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一切善法。尽名为道。此道中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如此经后说道智是菩萨事。问曰。佛道事已备故不名道智。阿罗汉辟支佛诸功德未备。何以不名道智。答曰。阿罗汉辟支佛道。自于所行亦办。是故不名道智道是行相故。复次此经中说声闻辟支佛。声闻中不摄三道故。此中不说佛道大故名为道智。声闻辟支佛道小故不名道智。复次菩萨摩诃萨。自行道亦示众生各各所行道。以是故说名菩萨行道智得一切智。问曰。何等是一切智所知一切法。答曰。如佛告诸比丘。为汝说一切法。何等是一切法。所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复有一切法。所谓名色如佛说利众经中偈

  若欲求真观  但有名与色

  若欲审实知  亦当知名色

  虽痴心多想  分别于诸法

  更无有异事  出于名色者

  复次一切法。所谓色无色法。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心非心。心相应非心相应。共心生不共心生。随心行不随心行。从心因不从心因。如是等无量二法门摄一切法。如阿毗昙摄法品中说。复次一切法。所谓善法不善法无记法。见谛所断思惟所断不断法。有报法无报法。非有报非无报法。如是等无量三法门摄一切法。复次一切法。所谓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非过去未来现在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不系法。从善因法。从不善因法从无记因法。从非善非不善非无记因法。有缘缘法无缘缘法。有缘缘亦无缘缘法。非有缘缘非无缘缘法。如是等无量四法门摄一切法。复次一切法。所谓色法心法心数法。心不相应诸行法。无为法四谛及无记无为。如是等无量五法门摄一切法。复次一切法。所谓五众及无为苦谛所断法。集谛灭谛道谛思惟所断法不断法。如是等无量六法门摄一切法。七八九十等诸法门。是阿毗昙分别义。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空法实法。所缘法能缘法。聚法散法等。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亦有亦无法。空法实法。非空非实法。所缘法能缘法。非所缘非能缘法。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亦有亦无法。非有非无法。空法不空法。空不空法非空非不空法。生法灭法生灭法。非生非灭法。不生不灭法。非不生非不灭法。不生不灭亦非不生非不灭法。非不生非不灭亦非不不生亦非不不灭法。复次一切法。所谓有法无法有无法非有非无法舍是四句。法空不空生灭不生不灭五句皆亦如是。如是等种种无量阿僧祇法门所摄诸法。以是无碍智慧。尽遍知上诸法。名为一切智一切种智。问曰。一切众生皆求智慧。云何独佛一人得一切智。答曰。佛于一切众生中第一故。独得一切智。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譬如须弥山于众山中自然最第一。如四大中火最有力能照能烧。佛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最第一故得一切智。问曰。佛何以故于一切众生中独最第一。答曰。如先答得一切智故。今当更说。佛自利益亦利益他故。于众生中最第一。如一切照中日为第一。一切人中转轮圣王最第一。一切莲华中青莲华为第一。一切陆生华须曼色第一。一切木香中牛头栴檀为第一。一切珠中如意珠为第一。一切诸戒中圣戒为第一。一切解脱中不坏解脱为最第一。一切清净中解脱为第一。一切诸谛中空观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如是等无量各各第一。佛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故。独得一切智。复次佛从初发意。以大誓庄严一切衰没众生。欲拯济故尽遍行诸善道。无善不集无苦不行。皆集一切诸佛功德。如是等种种无量因缘故。佛于一切众生中。独第一。问曰。三世十方诸佛亦有是功德。何以故。言佛独第一。答曰。除诸佛为余众生故。言佛独第一。诸佛第一功德。复次萨婆若多者。萨婆秦言一切若秦言智多秦言相一切如先说。名色等诸法。佛知是一切法一相异相漏相非漏相作相非作相等一切法。各各相各各力各各因缘各各果报各各性各各得各各失。一切智慧力故。一切世一切种尽遍解知。以是故说欲以道种智具足得一切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问曰。如佛得佛道时。以道智得具足一切智一切种智。今何以言以一切智得具足一切种智。答曰。佛得道时。以道智虽具足得一切智得具足一切种智。而未用一切种智。如大国王得位时境土宝藏皆已得。但未开用

  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问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今云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答曰。实一切一时得。此中为令人信般若波罗蜜故。次第差品说。欲令众生得清净心。是故如是说。复次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先说一切种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刚三昧。佛初心即是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时烦恼习断。一切智一切种智相先已说。断一切烦恼习者。烦恼名略说则三毒。广说则三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烦恼习名烦恼残气。若身业口业不随智慧。似从烦恼起。不知他心者。见其所起生不净心。是非实烦恼久习烦恼故。起如是业。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净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如难陀淫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如舍利弗嗔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又舍利弗自说偈言

  覆罪妄念人  无智而懈怠

  终不欲令此  妄来近我住

  如摩诃迦叶嗔习故。佛灭度后集法时。敕令阿难六突吉罗忏悔。而复自牵阿难手出。不共汝漏未尽不净人集法。如毕陵迦婆蹉。常骂恒神为小婢。如摩头婆和吒跳戏习故。或时从衣枷踔上梁。从梁至枰从枰至阁。如憍梵钵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呞。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力薄故不能令尽。若劫尽时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余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赞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又复旃遮婆罗门女。带杅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转法轮时赞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阿罗毗国土风寒又多蒺[廿/梨]。佛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受。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毗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诸大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提婆达多于耆阇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不爱。阿阇贳纵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城人益加恭敬。持香华缨络出供养佛佛亦不喜。九十六种外道。一时和合议言。我等亦皆是一切智人。从舍婆提来欲共佛论议。尔时佛以神足从脐放光。光中皆有化佛。国王波斯匿。亦命之令来于其坐上尚不能得动。何况能得与佛论议。佛见一切外道贼来。心亦无退破是外道。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养心亦不进。如是等种种因缘来。欲毁佛佛不可动。譬如真阎浮檀金。火烧不异捶打磨斫不败不异。佛亦如是经诸毁辱诽谤论议不动不异。以是故知佛诸烦恼习都尽无余。问曰。诸阿罗汉辟支佛。同用无漏智断诸烦恼习。何以有…

《大智度论二十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