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经疏部」经文1763卷37页码:P0377
梁 宝亮等集

  《大般涅槃经集解》五十五

  

卷第五十四

  (师子吼品第廿三)

  举十一事释师子吼义 师子吼六问问佛性 答第一问 答第二问 答第三问 答第四问 显众生不见佛性无明[雨/复]故又未能度十二缘河犹如菟马 辨十二因缘因重果义 辨十二因缘甚深不断不常非二乘所见 辨见十二缘智有四种 辨十二缘则是中道佛性

  师子吼品第二十三

  案。僧亮曰。答第三十四问。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唯愿大仙尊。为我分别说。上长寿金刚因果五行十功德。义有多涂。大而言之。不离涅槃。因果佛性。今明性名虽同。因果相异。识之则不违。如师子吼问是也。不识则违。后迦叶问是也。说法既久。人情已怠。故命众令问。而师子吼好问佛性。即以问者。为品名也。僧宗曰。自前以来。第一明经理教。是经之正经也。既教圆理满。能灭恶生善。力用弥旷。胜于余典。故第二广叹也。既如此胜益。岂可不依经修行。故第三广明五行十功德也。夫行之所生。专在照境。境中之妙。唯佛性。自此下答第三十四问。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也。夫圣人互相影响。知答时在此。因机致问发言。虽复对师子吼。而其旨所指。实答迦叶问也。宝亮曰。师子吼迦叶。同答第三十四问。上已明行体。今次明所发行之缘。若当不识因果之性。则不成中道。故次就缘中。以问行也。今者广明因果性体。使物识而行成。早出于生死。智秀曰。经之大段第三。重明佛性义也。大判有八段。第一设六问。并答论佛性。第二明中道。第三明缚解。第四辩修道。第五明转障。第六劝。第七辨不退。第八广叹也。明骏案。前五行十功德广行。此下两品广境也。大判八段。不异此释

  尔时佛告一切大众(至)有来问我不能答者

  案。僧亮曰。上说因果。皆名佛性。若不说识其异。则因果俱昧。昧则生疑。疑则有无未判。故命令决疑也。僧宗曰。将明因果佛性之境故。先广列所疑。劝令问也。僧亮曰。发悟不同。机缘不一。今宜须缦。告为众人之道故。历举法问以为。宝亮曰。大判师子吼所论。不过十段。第一师子吼有六问。佛有六答。先往复辨彰。定因果性体。夫修道若心无所据。则行亦难进。故先明因果性。令指南有在。第二劝信。若于因果性中。信心未决者。劝依十二部经。约应佛观因观果。观如来身口二业。所以而现。若为于物。不为己身。而现世者。得知天下有至极妙果。其理必然。令可得相与修因往趣也。第三明缚解。若于此因果性。信心不立者。则名为缚。若能安于大理。深生决信。则谓为解。第四辨修道。若欲从缚得解。要因修道。故次缚解后。明有道可修。第五明转障。但群生闻此玄言。难为心用。若不以近事来诱。则无容入理。故云。应修身戒心慧。能转重业。人天中轻受。如其不尔。轻业重受。故第六因明劝修。欲得速离重障。要须修道。若不如此。难得离障。第七出能修道人。众生既闻有修道。未知修之方法。故今广明其相。第八叹修道人德。凡夫心志狭劣。谓言日一麻一米。苦难可忍。是以次辨此人之德。明行法得味。不觉为劳。居苦接化。如三禅乐。第九叹经。自不此经中觉。则无由行成。有不思之德。第十叹佛经句。佛居化主。而能便苍生。蒙法得乐。恩德如此。那可不叹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至)如来大慈复垂听许

  案。僧亮曰。纵佛不命问。次已至慈旨爰降。即闻命矣。宝亮曰。众时得悟。宜在于师子吼故。所以应机而出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至)是故今于我前欲师子吼

  案。僧亮曰。不谈问者之德。则听者不至。故厚加赞叹也。欲师子吼者。师子是无畏之号。唯佛乃具。十地菩萨具三行。能学佛吼。德亦不浅也。宝亮曰。所以先赞叹劝大众。设敬供养者。欲使受悟者。发殷重心故也

  善男子如师子王自知身力(至)能师子吼真师子王

  案。僧亮曰。叙佛吼之义。初身力智是果也。三行是其本。佛具此众德。故能吼也。四足是戒。三行譬岩穴。振尾出声者。出大悲之事。宝亮曰。身者法身也。力者十力也。牙齿者。一切种智用也。四足者。四如意足也。安住岩穴者。四禅深寂也。振尾出声者。大慈悲也

  晨朝出穴频申欠呿四向顾望发声震吼

  案。僧亮曰。此四德者。头捋吼益之相也。宝亮曰。此下正述如来。应三界化众生也。晨朝者。众生机发开悟之谓也。赴彼之感。出四禅之穴也。频申者。放光动地也。欠呿者说法也。四向顾望者。譬四无碍智也

  为十一事何等十一(至)诸大香象怖走失粪

  案。僧亮曰。说为益事也

  诸善男子如彼野干(至)终不能作师子吼也

  案。僧亮曰。举声闻无师子吼也

  若师子子始满三年则能哮吼如师子王

  案。僧亮曰。举菩萨有师子吼也

  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抓(至)安住四禅清净窟宅

  案。僧亮曰。合前穴中事也

  为诸众生而师子吼摧破魔军

  案。僧亮曰。合第一现作师子也

  示众十力

  案。僧亮曰。合第二试自身力故也

  开佛行处

  案。僧亮曰。合第三为令住处净故也

  为诸耶见作归依所

  案。僧亮曰。合第四为令诸子知处所故也

  安抚生死怖畏之众

  案。僧亮曰。合第五为群辈。无怖心故也

  觉悟无明睡眠众生

  案。僧亮曰。合第六为令眠者。得觉悟也

  行恶法者为作悔心

  案。僧亮曰。合第七放逸诸兽不放逸

  开示耶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

  案。僧亮曰。合第八为令诸兽来依付故也

  破富兰那等憍慢心故

  案。僧亮曰。合第九调香象故也

  为令二乘生悔心故(至)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

  案。僧亮曰。合第十也

  为令正见四部之众(至)四部徒党不生怖畏故

  案。僧亮曰。合十一

  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至)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案。僧亮曰。合后四譬。说所吼之法。互说令义尽

  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至)而亦不能作师子吼

  案。僧亮曰。合野干也

  十住菩萨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

  案。僧亮曰。合师子子。三年必能吼也

  诸善男子是师子菩萨(至)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案。僧亮曰。举譬总结劝恭敬也

  尔时世尊告师子吼(至)汝欲问者今可随意

  案。僧亮曰。赞叹既毕。重劝问也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性

  案。道生曰。问佛性体也。僧亮曰。第二问佛性体也。僧宗曰。凡六问。前三问。问因果性。后三问。问见义以证有也。此问果性也。果是宗极。所以命言先问也。下答以觉了神慧。体相下改为性也。本有天真之理。在乎万化之表。行满照周。始会此理。不离神慧。而说性也。宝亮曰。举因果两体为问也。为者言作也。谓作若为名果性体。作若为名二因性体耶

  以何义故名为佛性

  案。僧亮曰。第二问性义也。僧宗曰。此问因性也。谓不改之义。可得在果。而因中。以何理而称性耶。宝亮曰。责所以因果性体。有何所以。得受性名耶

  何故复名常乐我净

  案。道生曰。从以何义故至此。第二问也。既问佛性。以种生为义。以若生灭。故云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耶。僧亮曰。第三问所以得称常等四义也。僧宗曰。通因果问也。宝亮曰。偏问果性。何故独称常乐我净耶

  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至)一切众生所有佛性

  案。道生曰。若佛性不可得断。便已有力用。而亲在人体。理应可见。何故不见耶。僧亮曰。第四问若身中必有。何故不自见耶。僧宗曰。举见以辨有无义也。宝亮曰。此问障法也。若必有者。何故不见

  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法而了了见

  案。道生曰。不疑菩萨不了了。仍嫌得见耳。佛性妙绝。备众善乃见。菩萨住何等法。而得见耶。僧亮曰。第五问也。僧宗曰。下有二难。同显见义。而此问据行也。宝亮曰。此问除障法也

  十住菩萨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

  案。道生曰。既云得见。以何眼见耶。乃以佛对之耳。僧亮曰。第六问也。僧宗曰。前据行以辨见。此据眼者。正以因之异也。宝亮曰。问所以不了。十地何眼故不了。佛五眼之中。用何眼。而独了了耶

  佛告善哉善哉善男子(至)诸佛世尊以何眼见

  案。僧亮曰。福德智慧。义有短长也。何者。夫作罪则从情为易。修福则逆心为难。难则自策乃成。易则不课自起。以苦灭乐兴。谓福以得不丧谓德也。是则一切众善。无非福德。于中了真者。别名为慧耳。是以无学之地。皆得具其二也。僧宗曰。前后致叹。盖发时人之心耳。宝亮曰。明具此庄严。乃识此因果之理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云何名为福德庄严

  案。僧亮曰。将辨其相。发问以起予。僧宗曰。请释其旨。欲兴后问

  善男子慧庄严者(至)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

  案。僧亮曰。目地为行。皆以理解为称。悉是慧也。凡夫取相之福。不能度生死。非福乃至非般若也。僧宗曰。下有三重释也。此第一以住下为福。上住为智慧也。宝亮曰。第一从初地至十地。取缘中忘相正观无漏空解。为慧庄严也。取十地观智。为福德庄严也。乃是双要。是从义取判也

  复次善男子慧庄严者(至)声闻缘觉九住菩萨

  案。僧亮曰。声闻至九地。有重到未尽。不能少见佛性。不得称慧。上说凡夫。此说圣人

  复次善男子福德庄严(至)无有无果报无碍常住

  案。僧亮曰。学法为福德。无学为智慧也

  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庄严(至)是二庄严能答是义

  案。僧亮曰。结二庄严。兴问答也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至)一种二种者是凡夫相

  案。僧亮曰。上说缘有名福德。凡夫法。若尔者。诸法中无二。具二者。不应问。况能答耶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萨(至)则能解知一种二种

  案。僧亮曰。能知一种二种者。一是涅槃。二是生死。皆就有中差别具二。乃见不应言有皆是到

  若言诸法无一二者(至)一切诸法无一无二

  案。僧亮曰。谓说有无。皆是世谛差别者也

  善男子若言一二(至)具二庄严者能问能答

  案。僧亮曰。凡夫不见常。不见无常也

  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至)吾当为汝分别…

《大般涅槃经集解五十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