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说无垢称经疏》

「经疏部」经文1782卷38页码:P0993
唐 窥基撰

  《说无垢称经疏》九 ▪第2页

  卷第五(本) /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任运变现自在。菩萨起神足。能任运变现。加行大故

  经。若乐游履(至)菩萨所行

  赞曰。此中二句。二乘游五根。自既得已。亦起分别有情诸根胜劣之妙智境。菩萨游五根。无分别故。不起分别有情诸根之妙智境。虽有根上下力。而无分别故。由此旧云。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二乘起五力。不求十力。菩萨起五力。而求十力

  经。若乐安立(至)菩萨所行

  赞曰。此中二句。二乘七觉皆圆满已。由有分别。后求佛法差别妙智妙用境界。菩萨七觉既圆满已。由无分别。更不求佛差别妙智妙用所行。智果满故。旧云。而分别佛之妙智。文乃相乖。不同二乘。理可成矣。二乘八道圆。厌背邪道。菩萨八道满。不厌邪道。常教化故。旧云。而乐行无量佛道。求于果满。二乘不求作佛。故不乐行

  经。若求止观(至)菩萨所行

  赞曰。下三句。不同证无为有为。初二不同无为。后一不同有为。二乘求止观二因。堕毕竟灭。菩萨起止观。不堕毕竟灭。常化众生故。资粮者因也。二乘观无生灭理。不能相好严身成满佛事。菩萨内观无生灭理。仍相好严身。成诸佛事。此二证无为不同。下明有为事业不同。二乘起威仪弃舍一切佛法缘虑之心。起世事已。不能更观出世理事。菩萨起二乘之威仪事。亦能内缘一切佛法理事等。加行大故

  经。若随诸法(至)菩萨所行

  赞曰。上三十四句。不同凡夫二乘所行。下之三句。得胜不舍劣。名菩萨所行。一入定现威仪。二证理现众相。三得果现修因。此中二句。究竟清净本性常寂真如也。妙定者能观定也。虽得真如。能缘胜定。随定所行。不舍有情所乐威仪。或即不起灭定而现威仪。第一句也。一切佛土。其性空寂。无成无坏。如于空者法性土也。虽观殊胜一切法性无相空土。非不种种庄严佛土。利乐有情。修劣报化土。第二句也

  经。若乐示现(至)菩萨所行

  赞曰。此有一句。虽求殊胜八相现化。未为佛事。不舍修劣诸菩萨行。此中且说在果二相。后之三句。显能为胜不舍劣故

  经。说是一切(至)发心趣向

  赞曰。品第五段。结成利益。虽因次说菩萨所行天子发心。然是一品。终是利益。是以属品为第五段。不属近文

  不思议品

  方便品下。合有五品。明利他行。初之四品。隐迹利他。未现大神通。随类济物。故名隐迹利他。密权也。此之一品。现大神通。明显迹利他。显权也。神通妙用上位能知。故非下心之所思虑。亦非下言之所议度。今此广明。名不思议品。此以无漏慧根为性。不思议体即神通故。其通之境妙用亦难测亦名不思议

  经。时舍利子(至)当于何坐

  赞曰。就此品中。大文有四。初鹙子心念。二无垢诃说。三显不思议。问妙吉祥十方坐是。四时众获益。八千菩萨得解脱是。此初文也。心念床座。希自坐之。旧文有三。无时众益

  经。时无垢称(至)求床坐耶

  赞曰。下第二无垢诃说。于中有四。一问鹙子。二鹙子反答。三无垢广说。四时众获益。此初问也。由昔心念。我等今者。为闻法故。二应相率。随从诣彼。既不求座。故作此征

  经。舍利子言(至)非求床坐

  赞曰。二鹙子反答

  经。无垢称言(至)何况床坐

  赞曰。三无垢广说。有三。初总明求法。次别明求法。后结成求法。是故舍利子若欲求法下是。此初文也。夫求法者。于五明处。求佛正法。应住猛利爱重求闻。设为听闻一句善法。路由铁地。尚欢喜入。何况欲闻多善言义。虽爱自身及诸资什。比爱正法。非为譬喻。无足无倦。深信柔和。心直见直。爱德爱法。往法师所。无诘难心。唯作慧眼妙宝智明胜果无罪悦意之想。深生敬重。无高慢心。不作坏戎毕族丑陋拙文鄙句异意之想。唯为求善。非显己德。不为名利而求正法。应时殷重恭敬听闻。勿起损害顺求过心。唯为求解。专情属耳。扫涤摄持。如是名为求于正法。所以雪山半偈舍命非难。香城满教卖身为易。皆以正法可重不领身命。何况床座

  经。又舍利子(至)无色界

  赞曰。下别明求法。总有十段。所求谓作证法。所不求者。虽可求知。不求证获。故名不求。此即第一不求虚幻法。蕴界处三。及三界法。皆虚幻故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二不求二乘法。二乘执有三宝及四谛故。此不求别相三宝执。非不求三宝。不求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差别分别戏论。非不求证。非安立谛之真理也

  经。又舍利子(至)非求远离

  赞曰。此第三不求有漏法。有二。此不求起遣诸有漏法。法名寂静。真如也。及近寂静。余无漏法也。名行有漏生灭。非谓求无漏法及求真如远离法也

  经。诸求法者(至)非谓求法

  赞曰。不求有漏中。此不求烦恼随增法。法无贪染。真如也。离诸贪染。余无漏也。皆不可贪染故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四不求所知法。此有二释。一不求妄心所取境界。因缘真如非妄境故。若心分别。计为境界。非谓求法。数者计也。二不求有相差别境界。真如正法。无差别故。数者分别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五不求摄弃法。取谓摄取。舍谓弃舍。诸分别心谓法可取舍。因缘真如无取舍故。或法有生灭可有取舍。真无生灭。何有取舍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六不求爱着法。能摄藏则爱。所摄藏者。此爱所缘。既不求贪爱。故法不可摄藏。非爱境故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七不求有相法。真如正智。皆是无相。若随法相而识远者。是求法相。非求正法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八不求世俗法。诸求法者。不共一切世俗住法。真如法中。无所住故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九不求四境法。对法论云。眼所受是见义。耳所受是闻义。自然思构应知如是如是是觉义。自内所受是知义。虽大乘中根识心所和合名见等。然根五义强故得名。瑜伽论云。见知现量摄。闻谓量言量。觉是比量。故知眼名见。耳鼻舌身并同时意名知。意缘教名闻。独意思构名觉。对法以耳为门而意缘教。故耳所受是闻。其实闻者意缘教也。此四皆依有漏差别心而建立之。故说真如非见闻等

  经。又舍利子(至)非谓求法

  赞曰。此第十不求恶业烦恼所为法诸无漏法。非是恶业烦恼所为。故名无为。本求此故。或唯真如。名为无为。法根本故

  经。是故舍利子(至)应无所求

  赞曰。此结成求法。诸求法者。不求一切诸非法法。于非法法。应无所求。于是法中。无求而求。是为求法

  经。说是法时(至)得眼净

  赞曰。此第四段。时众获益。得预流果

  经。时无垢称(至)大师子座

  赞曰。自下第三显不思议。有二。初现不思议事。后说不思议事。有解脱名不可思议下是。现不思议事中。有四。初问座方三吉祥示处。三正明设座。四鹙子赞扬。文可知也。此间座方。问曰。何故初责求法非座。后问座方。方将设置。答。理应求真非俗。所以初诃。礼讫顺机。所以今设

  经。妙吉祥言(至)安隐住持

  赞曰。吉祥示处有二。初示。后赞。示中有九。一示处所。东方。二示道远。三十六[言*竟]伽沙佛国。三示佛国。山幢。四示佛。山灯王。五示安乐。现在住持。六示佛量。八十四亿踰[仁-二+善]那。七示座量。六十八亿踰[仁-二+善]那。八示菩萨量。四十二亿踰赞那。九示座量。三十四亿踰[仁-二+善]那。此文有五。别[仁-二+善]配可知

  经。其佛身长(至)踰缮那量

  赞曰。此文有四

  经。居士当知(至)具诸功德

  赞曰。此赞座胜。示之令取此。或示化相主。或示他寂土。所以身座量皆大矣

  经。时无垢称(至)自在神通

  赞曰。自下第三正明设座。大文有三。初明起通。次明座至。后劝就座。此初文也。八地以上。恒在定中。顺俗起通摄念入定

  经。即时东方(至)无垢称室

  赞曰。下明座至有三。初明座至。次明奇特。后明含容。此初文也。应时众数。有三十二亿。显座非实。神力所致。乘空而来

  经。此谁菩萨(至)既所未闻

  赞曰。此时奇特。闻能闻远。昔所未闻。见见近。昔所未见。能见近远之间。俱未有也。故为奇特

  经。其室欲然(至)不相妨碍

  赞曰。下明含容有二。初明室变容座。后明世界不迮。此初文也。室广为大。净而非秽。诸狮子座。悉能含容。令小为大。十八变中舒也。或小能纳大名广。非变为大也

  经。广严大城(至)前后无异

  颂曰。此明世界不迮。瞻部界小。座量极大。二共一处。不相妨碍。小界不为大座所临便为迫迮。故悉如本。初后无二。十八变中。众像入身之所摄也。问。何故方丈变之令广。世界极小不变令大。答。方丈别室。众集变之。世界遍处。故不须变。计室论座。大于世界。神力任情。有变不变

  经。时无垢称(至)就师子坐

  赞曰。自下第三正劝就座。有二。初劝吉祥就座。后劝余人就座。此初文也。吉祥神力。不待他令。礼宾之法。劝须就座。所以劝也

  经。与诸菩萨(至)称师子座

  赞曰。下劝余人就座。有二。初劝。后坐。此劝也。道力不高。劝现神力。恐不相称。故令变身

  经。其得神通(至)端严而坐

  赞曰。下明就座有二。初明菩萨就座。后明声闻就座。初中复二。初明自能。后显他力。此初文也。身座相称。故名端严

  经。其新学菩萨(至)师子之座

  赞曰。下显他方有三。初不能。次说利。后方得。此不能也。住地前故

  经。时无垢称(至)得五神通

  赞曰。此说利故。得世五通

  经。即以神力(至)端严而坐

  赞曰。此方得也

  经。其中复有(至)师子之座

  赞曰。下明声闻就座。有五。初不能。二征诘。三答屈。四说利。五方得。此初不能。二乘神力。虽至大千。他力所持。而不能座。或不现神通。任身欲坐。坐既高广。是以不能

  经。时无垢称(至)不升此座

  赞曰。此征诘也。声闻极多。难以对悟。鹙子上首。…

《说无垢称经疏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