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说无垢称经疏》

「经疏部」经文1782卷38页码:P0993
唐 窥基撰

  《说无垢称经疏》九 ▪第3页

  卷第五(本) /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所以偏告。欲令彼知声闻道故

  经。舍利子言(至)五不能升

  赞曰。三答屈也。座越已分。故不能升

  经。无垢称言(至)方可得座

  赞曰。四说利也。座出灯王。故令礼敬。要加神力。方能升故。显归敬者愿必满故。显佛加持辨善事故。然前菩萨说令得通。方升宝座。机位堪故。今诸声闻礼佛而坐。非得通者。根未堪故

  经。时大声闻(至)端严而坐

  赞曰。五方得也。身坐相称。名端严坐。谢座归凭。显非胜道。令发心故。成唯识云。若定等力所变。身器界地自他则不决定。由此准知。座量及身他神力引。识随大小。变之无爽

  经。舍利子言(至)不相妨碍

  赞曰。现不思议事中。自下第四。鹙子赞扬。有二。初赞室能含容后赞世界如故。此初文也。问。前变广博。室已非小。今言小室。何为相违。答。有二解。一室不变大。以小容大。名为广博。室不大故。今名为小。二室变大。略有三解。神力变大。故前言广。声闻不测。犹见小室。又昔谈今末。故云广博。今言昔本。所以言小。又理实变大。前言广博。睹相见小。今言小室。亦不相违

  经。广严大城(至)前后无异

  赞曰。此赞世界如故。其所见故。依初解广。界大室小。依后解广。室大界小。故言不迮

  经。无垢称言(至)可思议

  赞曰。自下第二。说不思议。因前赞扬。广谈希有。大文有三初说不思议。次迦叶欢眼。后重成解脱。初文有三。初总标。次广说。唯舍利子下结。此初文也。八地已上。名为不退。有神通名解脱。证真解脱方能起故。亦解脱定障。名故名解脱。神用难测。名不思议

  经。若住如是(至)形量不减

  赞曰。下广说中。合有六翻。一一翻中。初皆有标。后多有结。此中六者。一大小相容。二宽狭相纳。三往来自在。四延促任情。五运转随心。六同类往趣。初五转境。后一变身。初翻之中。文有其五。一标能变者。二正明神变。三无缘不知。四根熟能委。五结成深妙。此初有二。标能变者解脱菩萨。二正明神变。山芥相容。问。山大不减。芥子不增。大小既殊。如何相纳。答。空理义云。世俗虚假。胜义本空迷空假以碍心。大小由隔。悟幻化而通意。何不相容。况乎大小悬差。由迷执有。达空胜义。何碍不通。应理义云。略有八释。一执有所执。大小悬殊。知所执空。何小何大。二不达依他。谓真大小。体之虚伪。何理不通。三事成大小。或不能容。理并圆成。何不相纳。四执法有用。大小乃乖。知法因缘。同虚岂隔。五迷心执境。实境难容。识境皆心。何碍不得。六法真有相。大小不容。无相为真。何大何小。七未契真如。愚心香隔。知真达伪。智洞能通。八下位庸心。不能通会。上人威力。何事不能。此乃不思议力。非余之所测也。合前十释。下皆准知。然则随其所可方可为之。不可以不思议便乖正理此言应允。智者当思

  经。虽现如是(至)何往何入

  赞曰。三无缘不知

  经。唯令所余(至)入乎芥子

  赞曰。四根熟能委。睹神通力调伏之者。应睹神通入道之类。根熟者也

  经。如是安住(至)独觉所测

  赞曰。结成深妙。入者证也。此乃菩萨巧智所证。故非二乘凡夫境界。举胜二乘。明凡不测

  经。又舍利子(至)形量不减

  赞曰。二宽狭相纳。文有其五。此有初二。标能变者。正明神变也

  经。虽现如是(至)忧怖恼害

  赞曰。三无缘不知。有二。初明灵不测何往何人已前文也。后情识无惊。亦不令彼已下文是也

  经。唯令所余(至)独觉所测

  赞曰。此有后二。根熟能委。结成深妙

  经。又舍利子(至)无所增减

  赞曰。第三往来自在。文亦有五。此有初二。标能变者。正明神变。陶家轮者。陶师之家打凡轮也。置手掌中。而自旋转。掷置还取

  经。虽现如是(至)亦无恼害

  赞曰。三无缘不知。运动既大。仍不令其生往来想。及无恼害

  经。唯令所余(至)独觉取测

  赞曰。此有后二。根熟能委。结成深妙

  经。又舍利子(至)而令调伏

  赞曰。第四延促任情。文亦有五。此第二正明神变中有二。初明所为。后明神变。有见生死多时相续方能调伏。为延短为长。有见生死少时相续方能调伏。为促长为短。此明所为。彰下神变

  经。能以神通(至)而令调伏

  赞曰。三正明神通也

  经。虽现如是(至)觉知延促

  赞曰。此有二句。一无缘不知。时分延促以上文是。二根熟方委。唯令所余以下文是

  经。如是安住(至)独觉所测

  赞曰。结成深妙

  经。又舍利子(至)示诸有情

  赞曰。第五运转随心。文亦有五。初标能变者。二正明神变中有七。一集诸佛土。二遍到十方。三出妙供具。四普现色像。五能吸风轮。六内火置腹。七掷诸世界。此中有一。集诸佛土也

  经。又以神力(至)而不移转

  赞曰。二遍到十方。此有二释。一云意势通者。非以身去。以意势力。变作有情。到十方界。示诸佛土。非但能变身无不去。其诸有情。住一佛国。曾不移转。二云意势通者。运身所作。随心势力。既极速疾。一刹那时。遍十方故。不同小乘身无不往。虽将有情至十方界。亦诸报土。别别佛土。自住法性。或住报化。一佛土中。而不移动

  经。又以神力(至)星辰色像

  赞曰。此中有二。第三出妙供具。第四普现色像

  经。又以神力(至)都无损害

  赞曰。此中有二。第五能吸风轮。第六内火置腹

  经。又以神力(至)都无所损

  赞曰。第七掷诸世界也。身往下方取一世界。掷置上方过无数界。虽置余方。世界无损。如以针锋举小枣叶。不以为难

  经。虽现如提(至)便见是事

  赞曰。运转随心中。第三无缘不知。第四根熟方委

  经。如是安住(至)独觉所测

  赞曰。五结成深妙

  经。又舍利子(至)种种色像

  赞曰。第六同类往趣。文唯有二。初标能变者。后正明明神变。神变中有二。一变身。二变语变身有二。初变自。后变他。此标能变及变自也。或圣或凡。或师或弟。如文自显。更不重详

  经。或以神力(至)种种色像

  赞曰。此变化身

  经。或以神力(至)第一微妙

  赞曰。下明变语。举变化语。例变自语决定能。于中有二。初变法无碍声。后变词无碍声。末后一翻。或以神力以下文是。初中有三。初转作佛声。以为根本。次能说法等从佛声出。后结成利益。此初文也。能转三品诸有情声。并作佛声。皆最第一

  经。从此佛声(至)吉祠差别

  赞曰。以下第二能悦法等从佛声出。有三。初能说法。二显三乘。三出音韵。此初文也

  经。乃至一切(至)皆于中出

  赞曰。此显三乘说法声也

  经。乃至十方(至)佛声中出

  赞曰。此出音韵。诸佛声韵。皆能出也

  经。普令一切(至)悉皆调伏

  赞曰。结成利益。随根叶异。无不调伏

  经。或以神力(至)名得利益

  赞曰。此变词无碍声。皆令获盖

  经。唯舍利子(至)终不可尽

  赞曰。说不思议中。自下第三结成前说。有二。初结自智辩颇穷。后说他解脱难尽。此初文也

  经。如我智慧(至)以无量故

  赞曰。此说他解脱难尽

  经。尔时尊者(至)叹未曾有

  赞曰。说不思议中。自下第二迦叶叹恨。有二。初明叹恨。后明利益。初中复二。初叹。后恨。此赞叹也

  经。便语尊者(至)亦不能了

  赞曰。下自恨有六。一恨己不知。二明智能悟。三嗟无发趣。四怨己悲号。五庆他道胜。六显能破恶。此恨己不知。文中有二。初喻。后合

  经。谁有智者(至)正等觉心

  赞曰。二明智能悟。所以发心

  经。我等今者(至)复何所作

  赞曰。三嗟无发趣。虽有大乘之因。乃为声闻极果所损。已断烦恼。如燋败种。无复能为。未发心前。自深谦败。非法华会不记作佛

  经。我等一切(至)大十世界

  赞曰。四怨已悲号

  经。一切菩萨(至)信解势力

  赞曰。五庆他道胜。能生能长坚固信解之势力故

  经。若有菩萨(至)无所能为

  赞曰。六显能破恶。魔不能为

  经。当于尊者(至)正等觉心

  赞曰。第二结成利益

  经。时无垢称(至)解脱菩萨

  赞曰。说不思议中。自下第三重成解脱。有二。初明魔王多是解脱。后明大乞者亦多解脱。初中有二。初明魔王多是解脱。后释所由。此初也

  经。方便善巧(至)诸有情故

  赞曰。此释所由。以方便度。多作魔王。利众生故

  经。大迦叶波(至)解脱菩萨

  赞曰。下明大乞者亦多解脱。有二。初显。后结。中有三。初明所作。次释所由。后喻明显。此初复二。初明所乞。后明乞者。所乞有二。一内财。二外财。外财有七。一亲属。二世土地。三贵位。四饮食。五严身。六四事。七资产

  经。以巧方便(至)意乐坚固

  赞曰。下释所由。初标。后显。此标也。欲令菩萨意乐坚固。故为大乞。而试验之

  经。所以者何(至)为此乞求

  赞曰。此显前义。其大乞者。是勇猛菩萨。为利前众生。行斯难事。非余下劣能为大乞。志下劣故

  经。大迦叶彼(至)为此乞求

  赞曰。下喻明显。有二譬喻。初明力大能逼。后明力敌能逼。此初文也。诸七地前。为大乞者。犹如萤火。位居小故。不能逼迫大施菩萨。犹如日轮。威势大故。八地以上。解脱菩萨。方能大乞而行逼迫威力大故。亦方大施。非前位能

  经。大迦叶波(至)共相逼迫

  赞曰。此明力敌能逼。文意可知

  经。是名安住(至)解脱境界

  赞曰。第二结也

  经。说此法时(至)解脱境界

  赞曰。品第四段。结成利益。解脱境界谓八地以上。今此能入。并证不退

  观有情品

  方便。声闻。菩萨。问疾。不思议五品。明能利行。今此一品。明其所利。恐言所利有实众生。今破彼执。显皆非实。唯有假情。以为所利。故此一品。名所化处。观谓观察。有情即是所化生境。智慧简择。所化众生。虽有可化。仍非实有。名观有情。此品广明。名观有情品。虽此品中更明胜行。所化为主。名观有情。…

《说无垢称经疏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