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說無垢稱經疏》

「經疏部」經文1782卷38頁碼:P0993
唐 窺基撰

  《說無垢稱經疏》九 ▪第3页

  卷第五(本) /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所以偏告。欲令彼知聲聞道故

  經。舍利子言(至)五不能升

  贊曰。叁答屈也。座越已分。故不能升

  經。無垢稱言(至)方可得座

  贊曰。四說利也。座出燈王。故令禮敬。要加神力。方能升故。顯歸敬者願必滿故。顯佛加持辨善事故。然前菩薩說令得通。方升寶座。機位堪故。今諸聲聞禮佛而坐。非得通者。根未堪故

  經。時大聲聞(至)端嚴而坐

  贊曰。五方得也。身坐相稱。名端嚴坐。謝座歸憑。顯非勝道。令發心故。成唯識雲。若定等力所變。身器界地自他則不決定。由此准知。座量及身他神力引。識隨大小。變之無爽

  經。舍利子言(至)不相妨礙

  贊曰。現不思議事中。自下第四。鹙子贊揚。有二。初贊室能含容後贊世界如故。此初文也。問。前變廣博。室已非小。今言小室。何爲相違。答。有二解。一室不變大。以小容大。名爲廣博。室不大故。今名爲小。二室變大。略有叁解。神力變大。故前言廣。聲聞不測。猶見小室。又昔談今末。故雲廣博。今言昔本。所以言小。又理實變大。前言廣博。睹相見小。今言小室。亦不相違

  經。廣嚴大城(至)前後無異

  贊曰。此贊世界如故。其所見故。依初解廣。界大室小。依後解廣。室大界小。故言不迮

  經。無垢稱言(至)可思議

  贊曰。自下第二。說不思議。因前贊揚。廣談希有。大文有叁初說不思議。次迦葉歡眼。後重成解脫。初文有叁。初總標。次廣說。唯舍利子下結。此初文也。八地已上。名爲不退。有神通名解脫。證真解脫方能起故。亦解脫定障。名故名解脫。神用難測。名不思議

  經。若住如是(至)形量不減

  贊曰。下廣說中。合有六翻。一一翻中。初皆有標。後多有結。此中六者。一大小相容。二寬狹相納。叁往來自在。四延促任情。五運轉隨心。六同類往趣。初五轉境。後一變身。初翻之中。文有其五。一標能變者。二正明神變。叁無緣不知。四根熟能委。五結成深妙。此初有二。標能變者解脫菩薩。二正明神變。山芥相容。問。山大不減。芥子不增。大小既殊。如何相納。答。空理義雲。世俗虛假。勝義本空迷空假以礙心。大小由隔。悟幻化而通意。何不相容。況乎大小懸差。由迷執有。達空勝義。何礙不通。應理義雲。略有八釋。一執有所執。大小懸殊。知所執空。何小何大。二不達依他。謂真大小。體之虛僞。何理不通。叁事成大小。或不能容。理並圓成。何不相納。四執法有用。大小乃乖。知法因緣。同虛豈隔。五迷心執境。實境難容。識境皆心。何礙不得。六法真有相。大小不容。無相爲真。何大何小。七未契真如。愚心香隔。知真達僞。智洞能通。八下位庸心。不能通會。上人威力。何事不能。此乃不思議力。非余之所測也。合前十釋。下皆准知。然則隨其所可方可爲之。不可以不思議便乖正理此言應允。智者當思

  經。雖現如是(至)何往何入

  贊曰。叁無緣不知

  經。唯令所余(至)入乎芥子

  贊曰。四根熟能委。睹神通力調伏之者。應睹神通入道之類。根熟者也

  經。如是安住(至)獨覺所測

  贊曰。結成深妙。入者證也。此乃菩薩巧智所證。故非二乘凡夫境界。舉勝二乘。明凡不測

  經。又舍利子(至)形量不減

  贊曰。二寬狹相納。文有其五。此有初二。標能變者。正明神變也

  經。雖現如是(至)憂怖惱害

  贊曰。叁無緣不知。有二。初明靈不測何往何人已前文也。後情識無驚。亦不令彼已下文是也

  經。唯令所余(至)獨覺所測

  贊曰。此有後二。根熟能委。結成深妙

  經。又舍利子(至)無所增減

  贊曰。第叁往來自在。文亦有五。此有初二。標能變者。正明神變。陶家輪者。陶師之家打凡輪也。置手掌中。而自旋轉。擲置還取

  經。雖現如是(至)亦無惱害

  贊曰。叁無緣不知。運動既大。仍不令其生往來想。及無惱害

  經。唯令所余(至)獨覺取測

  贊曰。此有後二。根熟能委。結成深妙

  經。又舍利子(至)而令調伏

  贊曰。第四延促任情。文亦有五。此第二正明神變中有二。初明所爲。後明神變。有見生死多時相續方能調伏。爲延短爲長。有見生死少時相續方能調伏。爲促長爲短。此明所爲。彰下神變

  經。能以神通(至)而令調伏

  贊曰。叁正明神通也

  經。雖現如是(至)覺知延促

  贊曰。此有二句。一無緣不知。時分延促以上文是。二根熟方委。唯令所余以下文是

  經。如是安住(至)獨覺所測

  贊曰。結成深妙

  經。又舍利子(至)示諸有情

  贊曰。第五運轉隨心。文亦有五。初標能變者。二正明神變中有七。一集諸佛土。二遍到十方。叁出妙供具。四普現色像。五能吸風輪。六內火置腹。七擲諸世界。此中有一。集諸佛土也

  經。又以神力(至)而不移轉

  贊曰。二遍到十方。此有二釋。一雲意勢通者。非以身去。以意勢力。變作有情。到十方界。示諸佛土。非但能變身無不去。其諸有情。住一佛國。曾不移轉。二雲意勢通者。運身所作。隨心勢力。既極速疾。一刹那時。遍十方故。不同小乘身無不往。雖將有情至十方界。亦諸報土。別別佛土。自住法性。或住報化。一佛土中。而不移動

  經。又以神力(至)星辰色像

  贊曰。此中有二。第叁出妙供具。第四普現色像

  經。又以神力(至)都無損害

  贊曰。此中有二。第五能吸風輪。第六內火置腹

  經。又以神力(至)都無所損

  贊曰。第七擲諸世界也。身往下方取一世界。擲置上方過無數界。雖置余方。世界無損。如以針鋒舉小棗葉。不以爲難

  經。雖現如提(至)便見是事

  贊曰。運轉隨心中。第叁無緣不知。第四根熟方委

  經。如是安住(至)獨覺所測

  贊曰。五結成深妙

  經。又舍利子(至)種種色像

  贊曰。第六同類往趣。文唯有二。初標能變者。後正明明神變。神變中有二。一變身。二變語變身有二。初變自。後變他。此標能變及變自也。或聖或凡。或師或弟。如文自顯。更不重詳

  經。或以神力(至)種種色像

  贊曰。此變化身

  經。或以神力(至)第一微妙

  贊曰。下明變語。舉變化語。例變自語決定能。于中有二。初變法無礙聲。後變詞無礙聲。末後一翻。或以神力以下文是。初中有叁。初轉作佛聲。以爲根本。次能說法等從佛聲出。後結成利益。此初文也。能轉叁品諸有情聲。並作佛聲。皆最第一

  經。從此佛聲(至)吉祠差別

  贊曰。以下第二能悅法等從佛聲出。有叁。初能說法。二顯叁乘。叁出音韻。此初文也

  經。乃至一切(至)皆于中出

  贊曰。此顯叁乘說法聲也

  經。乃至十方(至)佛聲中出

  贊曰。此出音韻。諸佛聲韻。皆能出也

  經。普令一切(至)悉皆調伏

  贊曰。結成利益。隨根葉異。無不調伏

  經。或以神力(至)名得利益

  贊曰。此變詞無礙聲。皆令獲蓋

  經。唯舍利子(至)終不可盡

  贊曰。說不思議中。自下第叁結成前說。有二。初結自智辯頗窮。後說他解脫難盡。此初文也

  經。如我智慧(至)以無量故

  贊曰。此說他解脫難盡

  經。爾時尊者(至)歎未曾有

  贊曰。說不思議中。自下第二迦葉歎恨。有二。初明歎恨。後明利益。初中複二。初歎。後恨。此贊歎也

  經。便語尊者(至)亦不能了

  贊曰。下自恨有六。一恨己不知。二明智能悟。叁嗟無發趣。四怨己悲號。五慶他道勝。六顯能破惡。此恨己不知。文中有二。初喻。後合

  經。誰有智者(至)正等覺心

  贊曰。二明智能悟。所以發心

  經。我等今者(至)複何所作

  贊曰。叁嗟無發趣。雖有大乘之因。乃爲聲聞極果所損。已斷煩惱。如燋敗種。無複能爲。未發心前。自深謙敗。非法華會不記作佛

  經。我等一切(至)大十世界

  贊曰。四怨已悲號

  經。一切菩薩(至)信解勢力

  贊曰。五慶他道勝。能生能長堅固信解之勢力故

  經。若有菩薩(至)無所能爲

  贊曰。六顯能破惡。魔不能爲

  經。當于尊者(至)正等覺心

  贊曰。第二結成利益

  經。時無垢稱(至)解脫菩薩

  贊曰。說不思議中。自下第叁重成解脫。有二。初明魔王多是解脫。後明大乞者亦多解脫。初中有二。初明魔王多是解脫。後釋所由。此初也

  經。方便善巧(至)諸有情故

  贊曰。此釋所由。以方便度。多作魔王。利衆生故

  經。大迦葉波(至)解脫菩薩

  贊曰。下明大乞者亦多解脫。有二。初顯。後結。中有叁。初明所作。次釋所由。後喻明顯。此初複二。初明所乞。後明乞者。所乞有二。一內財。二外財。外財有七。一親屬。二世土地。叁貴位。四飲食。五嚴身。六四事。七資産

  經。以巧方便(至)意樂堅固

  贊曰。下釋所由。初標。後顯。此標也。欲令菩薩意樂堅固。故爲大乞。而試驗之

  經。所以者何(至)爲此乞求

  贊曰。此顯前義。其大乞者。是勇猛菩薩。爲利前衆生。行斯難事。非余下劣能爲大乞。志下劣故

  經。大迦葉彼(至)爲此乞求

  贊曰。下喻明顯。有二譬喻。初明力大能逼。後明力敵能逼。此初文也。諸七地前。爲大乞者。猶如螢火。位居小故。不能逼迫大施菩薩。猶如日輪。威勢大故。八地以上。解脫菩薩。方能大乞而行逼迫威力大故。亦方大施。非前位能

  經。大迦葉波(至)共相逼迫

  贊曰。此明力敵能逼。文意可知

  經。是名安住(至)解脫境界

  贊曰。第二結也

  經。說此法時(至)解脫境界

  贊曰。品第四段。結成利益。解脫境界謂八地以上。今此能入。並證不退

  觀有情品

  方便。聲聞。菩薩。問疾。不思議五品。明能利行。今此一品。明其所利。恐言所利有實衆生。今破彼執。顯皆非實。唯有假情。以爲所利。故此一品。名所化處。觀謂觀察。有情即是所化生境。智慧簡擇。所化衆生。雖有可化。仍非實有。名觀有情。此品廣明。名觀有情品。雖此品中更明勝行。所化爲主。名觀有情。…

《說無垢稱經疏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