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无垢称经疏》十
卷第五(末)
经时彼天花(至)便着不随
赞曰。下明着与不着。有二。初明着不着。后明去不得。此初文也
经。时声闻众(至)皆不能去
赞曰。此明去不得
经。尔时天女(至)何故云花
赞曰。下问答破执。有三。初天女问。次鹙子答。后天女说。此天女问
经。舍利子言(至)我故去之
赞曰。此鹙子答
经。天女言止(至)为不如法
赞曰。下天女。有二。初标。后显。此初也
经。所以者何(至)自不如法
赞曰。下显有二。初以人花相对。后以大小相对。初中有二。初显。后释。此显也
经。所以者何(至)有异分别
赞曰。此释人华二别所以。无分别者。无总执分别。无异分别者。无差别。又初无共相。后无别相
经。于善说法(至)是已如法
赞曰。下大小相对。有二。初明人有差别。后明花著有殊。此初文也。于佛戒律而出家者。有二分别。名不如法。乖理真故。无二分别。名如法者。顺正理故
经。唯舍利子(至)及异分别
赞曰。下明花著有殊。有二。一明分别有异有着不着。二明习断有异有着不着。初中复二。初明分别有异有着不着。后明畏不畏异有着不着。此初文也。菩萨无二分别。故花不着。声闻有二分别。故花着身
经。唯舍利子(至)不得其便
赞曰。下明畏不畏异有着不着。初喻。后合。此喻也非人者。鬼神等类
经。若畏生死(至)不其便
赞曰。此合也。二乘畏于生死。诸境得便。乱惑其心。菩萨不畏生死。诸境不能乱惑其意
经。又舍利子(至)花不着也
赞曰。此明习断有异有着不着。习者习气。粗重是也。离种子外。别有体性。如恶口习起舞习等
经。舍利子言(至)经今几何
赞曰。天女对扬破声闻执中。自下第二鹙子问答。大文有五。初问住室久近。二问发趣何乘。三问合转女身。四问后生何处。五问证果时节。初中问答。合有十二。此初问也
经。天女答言(至)所住解脱
赞曰。二答也。解脱者择灭无为。有余涅槃本性住空。故如住解脱
经。舍利子言(至)如是久耶
赞曰。三问也
经。天女复言(至)亦何如久
赞曰。四返问也。其汝解脱犹如何等之久近也
经。时舍利子默然不答
赞曰。五不答也
经。天曰尊者(至)默然不答
赞曰。六更问。慧辨第一。何不答也
经。舍利子言(至)竟知何说
赞曰。七答也。涅槃无名。性离言故。况本性有答住久近也
经。天曰(至)皆解脱相
赞曰。八释解脱。有三。一标。二释。三结。此标也
经。所以者何(至)中间可得
赞曰。下释有二。一释解脱相。二解文字相。此释解脱相。以真如为体
经。文字亦尔(至)中间可得
赞曰。此解文字相。于音声上。假名安立。无实文字。何有内外
经。是故(至)其性平等
赞曰。以一切法与真如性真解脱体都无差别
经。舍利子都言(至)为解脱耶
赞曰。九问也。鹙子以离烦恼系缚。所得择灭而为解脱。故为此问
经。天曰(至)解脱
赞曰。十释也。二乘名为增上慢者。未得佛果。谓为第一。而更不求。小得谓多。名增上慢。皆无覆性。为此等故。说离烦恼所得择灭。名为解脱。诸菩萨等名远离者。为此等故。说诸烦恼本性真如。以为解脱
经。舍利子言(至)慧辨若斯
赞曰。十一问也。汝何所得。汝何所证。慧辨如此
经。天曰(至)为增上慢
赞曰。十一答。诸法本空。无得无证。言有得证。名增上慢。实有小得。非多得故
经。舍利子言(至)为何发趣
赞曰。下第二问发趣何乘。有四。一问。二答。三难。四通。此初问也
经。天女答言(至)并皆发起
赞曰。二答也
经。舍利子言(至)作如是说
赞曰。三难也。依根学法名之为乘。总趣三乘。言难解了。名为密意
经。天曰我常(至)我为大乘
赞曰。四通有三。初自行彼行。次应彼陈法。后释诸疑难。此初文也。旧经无之。声闻有二。一法花第二说闻法信受。二信解品中以道令闻。今依后义。故名声闻。自然现觉真法性故。不待他教。乐独善寂。故名独觉。不说观待缘而起悟觉亦名缘觉。不离慈悲。故为大乘
经。又舍利子(至)我为大乘
赞曰。此应彼陈法。应物宣扬。或现彼形。故号三乘
经。又舍利子(至)草麻等香
赞曰。下释疑难。谓有疑难云。天女现为三乘。此室何故不见二乘人。不闻二乘法。下有四段。释此疑妨。我虽为三乘有三乘德。室唯大乘。故不见二乘人。不闻二乘法。下四段中。一唯大乘行。二唯大乘理。三唯大乘教。四唯大乘果。行如香薰。增长善故。理如香体。能息恶故。余二可知。初文有三。一喻说。二法说。三释说。此喻也。瞻博迦者。旧云瞻卜。此土所无。香最第一也
经。如是答有(至)功德香等
赞曰。此法说也
经。由此室中(至)常所熏故
赞曰。功德妙香。大乘行也
经。又舍利子(至)妙香而出
赞曰。二唯大乘理也。那迦龙也。一切皆为胆大乘人。闻所说理。解理即归。持香而出
经。又舍利子(至)相应言论
赞曰。三唯大乘教。十二年者。即是菩萨十二住也。谓种性胜解行极喜增上。戒增上心三慧无相有功用无相无功用。及与无碍解最上菩萨住及与如来住。前十二住。名为菩萨显入菩萨位。不曾闻说二乘法教。教理相顺。名曰相应。不曾闻说二乘道理相顺之教。唯闻大乘相应法教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四唯大乘果。由修大乘。得此八种殊胜之果。有三。一标。二释。三结。此标也
经。何等为八
赞曰。下释有二。初问。后答也。此问也
经。谓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答即为八。初希也。事居空室。有此八希。表住真空能生八事。随应可悉。恐繁且止。内有智慧。外感光明。第一遍知金色普照相续圆满昼夜为明。唯说大乘。不以二乘。日月为照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二希也。闻法为缘。烦恼不害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三希也。亲近善缘。故集不空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四希也。法教深妙。宣说六度不退法轮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五希也。供具殊妙。故有法乐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六希也。四大藏者无量摄事。内行满故。外感四藏。法慧满足。故丰财施。财少曰贪。全无曰穷。无妇曰鳏。无夫曰寡。无父母曰孤。无兄弟曰独。无亲旅者名曰无依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七希也。内见法身。外观报佛。况化身利物。何求不至。故至心祈请。应念则来。感切希法。闻已而去。总十一佛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八希也。众生劫尽。净土常安。凡睹小室。圣知净土。况能现化。不有天宫。但由内德周备外相庄严。小室尚八希弃。大国洹沙难有。济八难。愍八部。断八识。去八邪。显八正道。得八解脱。所以希奇但现八种
经。唯舍利子(至)独觉法乎
赞曰。第三结也。故现无二乘闻唯大法
经。时舍利子(至)转此女身
赞曰。下第三问令转女身。有三。一令女转身。二转舍利子。三还复本形。初中有五。一问。二答。三返问。四劫答。五正释。此问也。鹙子下位不测上阶。谓实女身。故问令转
经。天女答言(至)当何所转
赞曰。答也。十二年者。或十二因缘。寄言十二年。自居生死。求实女身。都不得故。或言菩萨十二住中。寄言十二年。发心已来。求实女人。了不可得。或亲侍净名。入此室中。十二年矣。不须寄说。不但化为女相。求实女人性。亦不可得。既无女人。当何所转。问。前答居此如住解脱。都无年载。何故今言十二年乎。答。前依真理解脱而答。故答无时。今依修行及住生死之分限故。答十二年。不相违也
经。唯舍利(至)为正问不
赞曰。三返问也。显已为女化而不真
经。舍利子言(至)当何所转
赞曰。四却答也
经。天曰如是(至)不转女身
赞曰。五正释也。一切有为。犹如幻化。女既非真。何所可转而令转耶
经。即时天女(至)不转女身
赞曰。二转舍利子。有三。一转问。二答迷。三正释。此转问也。彼此转摸复问鹙子
经。时舍利子(至)转生女身
赞曰。答迷也。不知男灭女转所因
经。天女复言(至)亦当能转
赞曰。此正释有三。一略例。二广成。三引教。此初也
经。如舍利子(至)而实非女
赞曰。此广成也。举他显自。化女非实
经。世尊依此(至)非男非女
赞曰。此引教也。相有男女。实无男女。事有男女。理实无故。言中一向。故名密意
经。尔时天女(至)今何所在
赞曰。三还复本形。有三。一复形发问。二依理为酬。三赞扬引教。此初也
经。舍利子言(至)无在无变
赞曰。依理为酬。女相已无。云不在。元非实女何所变。又法性空。何者在。何者变。旧云。无在无不在。无有实女昔在今不在。无无实女。何在不在
经。天曰尊者(至)是真佛诸
赞曰。赞扬引教。法性本空。何在何变。又无如彼相。立一切法。悉皆无在。新新生故。无实自性。云何所变。旧云。一切法亦无在无不在。无实性故
经。时舍利子(至)当生何所
赞曰。下第四问没生何处。有四。一问。二答。三难。四通。此问也。不问所从。但问所往者。既言住此如住解脱。故不问从。唯问往也
经。天女答言(至)我当生彼
赞曰。二答也。佛之化人。当生之处。哉当生彼
经。舍利子言(至)当所至处
赞曰。三难也。化既非真。无没无生。云何今言当有生处
经。天曰尊者(至)当生何所
赞曰。空理义云。胜义谛中。诸法有情。既无体性。当何所生。应理义云。遍计所执法及有情。都无实体。当何所往。况我化现而得有生
经。时舍利子(至)正等菩提
赞曰。下第五问证果时节…
《说无垢称经疏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