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无垢称经疏》十一 ▪第2页
卷第六(本) /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下释所由。戒定等五。如前已释。食从此等无边因生。果亦无量。佛食之余。故诸有情经百千劫。食终不尽
经。于是大众(至)而尚有余
赞曰。食已有余。乍观食器。一力所。圣德所加众食不尽
经。时诸声闻(至)之所住持
赞曰。五食已安乐。初法。后喻。妙食所持。圣威所引。本为济物。故身安乐。举喻成言。食者此食者。譬如一切十方报土。安乐庄严世界菩萨安定之身。胎悦无恼。与彼同故。不但西方极乐世界。十方一切安乐世界。皆以为喻
经。身诸毛孔(至)种种妙香
赞曰。六身出诸香。食此食者。亦如十方妙香世界。众妙香树。常出妙香。昼夜无尽。不但上方妙香世界香树为喻。十方一切妙香世界。皆所喻之。义无异故
经。时无垢称(至)云何说法
赞曰。下第五段此问彼佛。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即阶小位。亦有不知。故试问言汝等知不
经。彼诸菩萨(至)皆悉调伏
赞曰。下答有二。初答不同。后释利相。此初文也。不同此土依音声起文词说法。但以妙香。令其息恶。故云调伏
经。彼诸菩萨(至)菩萨功德
赞曰。此释利相。菩萨座树。香气皆流。彼闻妙香。即得胜定。定为根本。使能发慧。菩萨功德。因此而生。定能发生一切功德。故名一切德庄严定
经。时彼上方(至)云何说法
赞曰。下第六段彼问此法。大文有六。一问化宜。二答化法。三彼赞叹。四述成。五问生净土之因。六答得净土之业。此问化宜也
经。无垢称言(至)而调化之
赞曰。下答化法有三。初标答以言。次别显言相。后释言所由。此初也。夫行化者。皆为应宜。宜既难调。化须刚强。以言导利。初物可从。香味引之。彼使乖角。故以刚强之语。化彼难调之众
经。云何名为(至)刚强语言
赞曰。下别显言相。有三。初问。次答。后结显成。此问也
经。谓为宣说(至)是诸根缺
赞曰。下答有二。初四段。唯示恶因果令生厌断。后有廿对。通示善恶令生欣厌。此初段有五句示恶果。无暇生者。八无暇处生也。无暇之义。如前已说。三恶趣中。应说处所形量若相命限。如余处辨。恐繁不述
经。此是身恶行(至)是意恶行果
赞曰。此第二段有三句。示三业中恶因果也。三业体性。有表无表。诸支多少。界地宽狭。皆如别章。然通加行根本后起三种。轻重之业。皆此所摄。故恶十业道外别明三业。业道唯重。唯根本故
经。此是断生命(至)是欲邪行果
赞曰。下第三段有十句。示十业道恶因果也。此身三恶。不与取者。旧云偷盗。不但白劫窃盗方名此罪。今显一切地物他心不与而强取之。皆此罪故。名不与取。欲邪行者。欲谓贪欲。显究竟时皆贪欲故。要非自物。设是自物。非时非处非量非度。亦成业道。异此自物。便非业道。故名邪行
经。此是虚诳语(至)是杂秽语果
赞曰。此语四恶。心境相乖名虚。以令他解名诳。若言妄语生死实语。亦名妄语。体虚妄故。离间语者。旧名两舌两头道舌。可名两舌。五头首舌。并名五舌。由此但应言离间语。出言离间他亲好故。粗恶语者。旧云恶口。此非口恶。是语恶故。发世猥言。粗鄙可恶。名粗恶语。杂秽语者。旧云绮语。杂饰名绮。诸赞叹词。皆应绮语。今名杂秽。文词绮杂。鄙猥名秽。诸赞叹词。便无此过
经。此是贪欲(至)是邪见果
赞曰。意三恶也。此恶业果名名有四。一异熟果。为造下品十恶业道生饿鬼。中品生畜生。上品生那落迦。人天之果。并善业招。设有别报不善业果。不名异熟。由此但说三恶趣有。二等流果。谓从恶趣没后生人中。由杀生故。短寿多病。不与取故。乏少财物。欲邪行故。妻不贞良。虚诳语故。多被诽谤。离间语故。亲友乖离。粗恶语故。恒闻不如意声。杂秽语故。言不威肃。由贪欲故。贪转猛威。由嗔恚故。嗔转猛盛。由邪见故。痴转猛盛。诸邪见者痴增上故。三增上果。由杀生故。一切外事乏少光泽。不与取故。多遭霜雹。欲邪行故。多诸尘坌。虚诳语故。多诸臭秽。离间语故。高下险阻。粗恶语故。其地碱卤硗确秽恶。杂秽语故。时候乖变。贪欲故。果实鲜少。嗔恚故。果味辛苦。邪见故。果味辛苦或全无果。四士用果者。令相应俱有二法增长。或更无别体。即此三果五蕴假者之所感得。无多别相。所以不说。此等一一。皆如瑜伽第五十九六十。对法第七。及如经说
经。此是悭吝(至)是愚痴果
赞曰。下第四段有六句。示六蔽恶因果。亦有三果。准前应知。随义别配
经。此受所学(至)此非应作
赞曰。下廿对。旧有九对。通诸善恶。令生欣厌。此有三对。受所学者。初所受戒。持别解脱者。受持戒。或初遮戒。后是性戒。或后是初时。初舍恶故。初是后时。领所受故。翻上二可知。此应作者。作持之戒。非应作者。止持之戒。或作犯之戒
经。此是瑜伽(至)此非障碍
赞曰。此有三对。瑜伽者。相应观行义。永断者。圣道弃之。障碍者。障圣道法
经。此是犯罪(至)此是邪道
赞曰。此有三对。出罪者。忏悔法。杂染者。染谓烦恼等。与染杂者诸有漏也
经。此是善(至)此是过失
赞曰。此有六对。顺理益物名善。可毁可坏名世间。可厌可怖名罪。漏者烦恼。犹如漏舍。甚可厌恶。有此烦恼。故名有漏。为之言作。有所为作名为有为。加功而得此德。名为功德。翻上可知
经。此是有苦(至)此是涅槃
赞曰。此有五对。逼迫名苦。适悦名乐。恶法可厌。劣法可舍。嚣繁名生死。翻上可知
经。如是等法有无量门
赞曰。此结类成。上来诸门。名无量义。恐繁不述。应如理思。余土众生。根利易化。见光明等。便能入道。此土不然。故须丁宁一一教示
经。此土有情(至)令其调伏
赞曰。下释语言所以。有三。一法。二喻。三合。此法说也
经。譬世如象马(至)然后调伏
赞曰。此喻说也。旧文两喻。加楚毒者苦鞭捶等
经。如是此土(至)趣入正法
赞曰。此合说也。诲者示也。喻者晓也。苦切晓示。令其调伏趣入正位
经。时彼上方(至)得未曾有
赞曰。三彼赞叹有二。初得未曾。后兴赞叹。此初也
经。皆作是言(至)调伏摄益
赞曰。下与赞叹。初叹如来。后叹菩萨。释迦能也。是佛之姓。牟尼寂静义。能寂默于生死诸恶。故云能寂。释迦姓也。瞿昙望也。此云日炙。又名甘蔗。如人姓卢是鬼子卢。此卢可重。余卢即非。若姓释迦。是瞿昙释迦。此释迦可重。余释迦则非。说此本缘。如别章说。释迦实德。叹美不穷。现为劣生。故名隐覆。极恶众生。故名下劣。无圣法财。故名贫匮。调伏断恶。摄益与善
经。是诸菩萨(至)难化有情
赞曰。此叹菩萨。忍种种劳倦者。利众生时。苦恼事也。胜希坚牢者。众事恼乱不退败也。过外道等名胜精进。世间难遇名希有。不可退屈名坚牢不可思议。策励深也。大悲精进。为物起也。此精进言。通上诸义。一胜。二希。三坚牢。四不思议。五大悲精进
经。无垢称言(至)难化有情
赞曰。四此述成有二。初述成。后叹胜。此述成前赞叹如来
经。诸菩萨众(至)无量有情
赞曰。此述成前赞叹菩萨
经。大士当知(至)所得功德
赞曰。下叹胜有三。一标胜。二显胜。三结胜。此初也。此土修行诸菩萨行。忍苦精勤。摄益弘广。所以一生修福。胜彼一切妙香世界百千大劫。彼界众事。皆妙香成。故言一切
经。所以者何(至)之所无有
赞曰。下显胜有二。初显所由。后显胜行。此初文也。由修十法。济有苦众生。胜余佛土。余佛土中无苦有情及烦恼等。亦无二乘。故一生修。胜余多劫
经。何等为十
赞曰。下显胜行。有三。初征。次显。后结。此征也
经。一以惠施(至)摄诸愚痴
赞曰。此六到彼岸。除于六蔽。以拔苦生。余佛土中。纯行胜行。无六蔽故
经。七以说除(至)乐小法者
赞曰。四轮摧于八难。普摄有情。如前已说。余土无八难故。以大乘法摄乐小者。余土无小。故为殊胜
经。九以种种(至)一切有情
赞曰。余土无有未种善根。一切皆是善根熟者。故此胜余。余土无有恶法有情。不须四摄。此行四摄。摄恶有情。故胜余土
经。是为十种修集善法
赞曰。此结也
经。此堪忍界(至)之所无有
赞曰。此结胜也
经。时彼佛土(至)生余净土
赞曰。五问净土之因也。此土菩萨。行前十法。住在地前。成熟几法。不毁此法。无伤善行。或不毁善。无伤起恶。得住十地。后生净土。若已住十地。任运生净土。不假此问也
经。无垢称言(至)生余净土
赞曰。六答得净土之业。有三。一标。二显。三结。此初也
经。何等为八
赞曰。下显有二。初征。后显。此征也
经。一者菩萨(至)希望善报
赞曰。下显为八。见彼于已有恩。成已菩提故。非已于彼有益。不见大利故。况说三事空。有希善根
经。二者菩萨(至)悉回施与
赞曰。大悲广运。代彼受苦。大慈广运。回施善根
经。三者菩萨(至)心无挂碍
赞曰。怨亲不二。平等济拔。不为爱憎。心无障碍。挂者障故
经。四者菩萨(至)敬爱如佛
赞曰。憍谓醉逸。纵荡身心。慢谓踞傲。自尊卑物。憍有七种。谓无病憍。少年憍。长寿憍。族性憍。色力憍。富贵憍。多闻憍。慢亦有七。一慢。谓于劣计已胜。或于胜计已等。二过慢。谓于胜计已等。及于等计已胜。三慢过慢。谓于胜计已胜。四我慢。谓恃我高举。五增上慢。少得多得。六卑慢。多分胜已。谓已少分劣。七邪慢。已全无德。谓已有德。昔由内憍。于外生慢。故沉生死。今应除之。敬他如佛
经。五者菩萨(至)无疑无谤
赞曰。昔不闻法。设闻疑谤。故沉生死。今得听闻。应断疑谤
经。六者菩萨(至)不生憍慢
赞曰。昔妒他荣。憍慢自利。故沉生死。今于他利。应无嫉妒。自利不慢
经。七者菩萨(至)不…
《说无垢称经疏十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