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经疏部」经文1789卷39页码:P0343
明 宗泐 如[王*巳]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三 ▪第4页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如金刚藏者。即华严会中。佛力加被之一菩萨也。以一例诸故云及余

  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集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薝卜日月光明。诸最胜手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座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大慧。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神力。若菩萨摩诃萨。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 于百千劫者。此明初地菩萨被加之所以。次第诸地下自浅至深也。譬如自在下。重出灌顶事也。若不如是则不能见者。总结反显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凡所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来二种神力。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辩说者。一切凡夫亦应能说。所以者何。谓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 凡所分别下。复释被加之义。起后况释之意。谓菩萨凡所辩说三昧等法。皆由住佛神力。即以凡况圣。言菩萨若离神力则不能有所说。况凡夫乎。若得神力。虽无情之物亦皆有用。况有情者。而不得以脱苦耶。而言凡夫不住神力者。乃以圣夺凡耳。又云。如来有如是神力者。即如来大寂定中寂。而常照称性。施设万端无不可者。亦岂有意于其间哉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时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耨阿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神力人中尊  大愿悉清净

  三摩提灌顶  初地及十地

  此段复问如来加被菩萨所以。如来答以四义。如经可见。良以初心菩萨道力未充。不假如来神力加持。非但不能增进至如来地。亦且不能远离声闻魔界。如来慈悲摄受之意。可谓深矣。偈颂可解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不自说道。世尊。外道亦说因缘。谓胜自在时微尘生。如是诸性生。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有间悉檀无间悉檀 因缘之说有正有邪。佛说者为正。外道说者为邪。此二者不可不知。是故大慧并举以问。不自说道者。谓佛说缘起。不言缘起所以。故云不自说道外道言胜自在等。而诸法生。诸性即诸法也。然与如来所说因缘生法被机言教。为有间异耶。无间异耶。悉檀即四悉檀机也

  世尊。外道亦说有无有生。世尊亦说无有生生已灭。如世尊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世尊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渐生。观外道说胜。非如来也。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说观因有事观事有因。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展转无穷 亦说有无有生者。外道言有从无有生。则无因而已。亦说无有生等。佛言无有生生已灭。如无明缘行等。岂非佛说亦无因耶。世尊建立下。以杂乱难言。佛常说此有故彼有。则在一时非渐次而生。是非但并齐而已。亦且见外道之说胜也。外道之说因乃异因耳。佛说不同如观因有事等。既互相有则成杂乱。遂有展转无穷之过。此皆大慧所难

  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及因缘杂乱。说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大慧。若摄所摄计着。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过。非我说缘起。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 答中先总破彼难。次释正意。言此有故彼有者。此即六根彼即六尘。谓根尘相由而起。摄所摄非性等者。谓了因缘生法唯心所现。无能取所取。非性谓离性执也。若摄所摄计着等者。入楞伽云。若不了诸法唯心所现。计有能取所取。执着外境。若有若无彼有是过。非我所说过即杂乱也。彼即外道也。性非性即有无也。因缘和合而生者。正酬无因之问。岂同外道邪无因也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无性者言说不生。是故言说有性。有一切性 因上说因缘生法。遂疑言说有性一切诸法亦有性耶。若诸法无性。则言从何起。遂结情云。言说有性有一切性

  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如汝所说。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论则坏 佛答。以无性而有言说。谓因缘本无性。不妨以言说示之。岂必言说之为性耶。如世间现说龟毛兔角石女儿。亦本无性而有言说。则非性非非性。言非性则非实。非非性则不妨有言说。故曰但言说耳。结斥云。汝论则坏者。谓俱有性之说坏也

  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刹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昧。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 非一切刹土等。正言未必皆言说也。而言说但是随缘施作。作而无作岂有性耶。或有佛土瞻视显法等。此皆随机化事不同。良以诸佛设化不专声教。香味触法无非经教。皆可显法入道。如禅家有拈槌竖拂扬眉瞬目以接人者。盖亦出此。世但以言说为教者。一何局哉。如瞻视者即不瞬世界。前但通标此乃别出。如香积世界以香为佛事。例余尘设化可知。岂特圣人设化如此。至于有情微细物类。亦有不假言说而能办事者。故曰见此世界蚊蚋虫蚁等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如虚空兔角  及与槃大子

  无而有言说  如是性妄想

  因缘和合法  凡愚起妄想

  不能如实知  轮回三有宅

  言槃大子者。即石女儿也。与兔角等。皆喻本无而有言说。亦犹法本无性而妄想云性。故云如是性妄想。以例因缘和合法。凡愚妄想不能如实而知。故有轮回三有之事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佛告大慧。为惑乱。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大慧。如春时焰火轮垂发揵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现。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 常声者。说常法也。问意谓如来说常。法依何事而说也。惑乱者无常也。佛意正谓无常说常。要达无常即常。故言诸圣亦现者。谓惑乱无常生死之法。非唯众生实造。而诸佛果后权现示同众生。以了无常即常。不同凡夫。故曰非颠倒也。如春时焰等七喻。正喻颠倒惑乱。凡夫在迷执无为有非常计常。是为颠倒。虽非明智者之事。然亦非不现也。复告大慧云。彼惑乱等者。言彼妄法现时。虽有种种差别不同。然非无常。良以诸法本离有无。一一即性。即性故常。离性非性。即离有无也

  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于余现故非无性。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 云何下。谓惑乱之法。圣人见之其性本常。而必曰离性非性者。何以未能了达即是愚夫境界故也。如彼恒河等者。承上愚夫所见。举以为喻。饿鬼虽近恒河。而不见水。以其见水是火。故云见不见也。见虽有异。而彼恒河体常自若。无惑乱性者。谓不以见故为有。不以不见故为无。自其见者言之。非无恒河。故曰于余现故非无性也。如是惑乱等。正释惑乱常义。谓诸圣以离倒不倒见故。即彼惑乱体是常住。以其法法不坏故也。又言非惑乱者。谓非诸妄法自有种种差别之相。以愚夫妄想分别。见有异相。若离分别妄法即常。故曰惑乱常也

  大慧。云何惑乱真实。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大慧。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 入楞伽云。云何而得妄法真实谓诸圣者。于妄法中不起颠倒非颠倒觉。若于妄法有少分想。则非圣智。有少想者。当知则是愚夫戏论非圣言说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着。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着。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 言彼惑乱者。谓分别妄法是倒非倒。则成二种种性。非倒是圣倒即愚夫。先出圣种性复有三种。谓声闻缘觉佛乘。初声闻乘中。言愚夫妄想起者。谓愚夫于五阴自相共相。照了空寂而生厌离。乃成声闻种性。缘觉亦云自共相者。离执义同。但乐修远离故云不亲。是为缘觉种性。佛种性中。特言智者异二乘。故觉自心现量。等义见前释。是为佛乘种性

  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彼非有事非无事。是名种性义。大慧。即彼惑乱不妄想。诸圣心意意识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是名为如。是故说如离心。我说此句显示离想。即说离一切想 愚夫种性中。言种种事性者。谓分别妄法种种事物。随事计着以成其性。言彼非有事等者。谓即彼妄法非事非非事。即非有非无。是为愚夫种性。又曰。即彼惑乱不妄想者。重示佛乘种性。不特于妄法不妄想而已。亦于心意意识过患习气等法。皆悉转变。转变之极乃复其性无非一如。以皆如故。离心绝想。此句即离心绝想之句。所谓真如离念。向则心绝是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乱为有为无。佛告大慧。如幻无计着相。若惑乱有计着相者。计着性不可灭。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 自此之下问答有四。初问惑乱有无因。上以惑乱为常为实又以为妄想。然则果有耶果无耶。佛答以如幻无计着相者。意谓若言妄法定有定无。则生计着。性不可灭故。以如幻言之。若不能了如幻。则缘起之法。同于外道邪计因缘矣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乱如幻者。复当与余惑作因。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过故。大慧。幻不起过无有妄想。大慧。幻者从他明处生。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是故不起过。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计着。非圣贤也 此问因答而起。若以惑乱如幻。复能起过与余惑作因而生法耶。佛答。幻非惑因有三义。一幻不起过故。二无妄想故。三从明处生故。明处者。入楞伽云。明咒谓幻从咒术而生。非自分别过习而起。然此三义皆明幻不起恶非妄法因。若分别妄惑起过。乃是凡夫。故曰非圣贤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不见惑乱  中间亦无实

  中间若真实  惑乱即真实

  舍离一切惑  若有相生者

  是亦为惑乱  不净犹如翳

  前四句明大乘圣智了妄即真惑乱妄法乃凡夫境界。佛眼见之无非真实。而此真实亦非实体。离此空有是为真实。良由圣智了达妄法。即是真实故也。后四句明小智离妄显真。于真着相亦为惑乱。如目有翳见为不净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5】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