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经疏部」经文1789卷39页码:P0343
明 宗泐 如[王*巳]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七 ▪第3页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灭除彼生论者。谓破彼外道妄计之论。外道虽有不生不灭之言。乃妄想分别是生死因。故云生论。佛说不生不灭。是中道实理。对彼有生。故云不生义也。一切法下。颂非有非无。如干城幻梦。虽有而无因也。不生无自性等。是承上再征。谓不生者是无自性。无性是空。云何为我说也。以离于和合下是释。谓于根尘离和合相。而觉知之性自然不现。不现是空空则不生。是故佛说无自性也。谓一一下。重释上义。如文可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乾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梦幻等。喻世间之法无因而现其相本虚。并显不生之义。其所破立则折伏外道有因之论。申畅无生之义。然外道本计无因而生。而言有因者。盖彼所言不生不灭乃是妄计。实为生死之因故。斥其为有因论也。外论既灭则正法流行。无生之论炽然而说。使彼外道闻而恐怖也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云何何所因  彼亦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此颂问答。核无因论义。问有四意。谓云何何因何故何处。而作是无因论耶。答亦有四。观察有为法是答处。有为即世间生灭之法也。非无因有因。是答云何。谓佛法非有非无也。彼生灭论者。是答何所因。即因彼外道生灭论也。所见从是灭。是答何故。谓灭彼邪见也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别说

  此问无生义为诸法无自性名无生耶。为顾待诸因缘名无生耶。为别有法名无生耶。即有无生之名。必有无生之义。愿佛为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  是名无生相

  答中先遮所问。盖无生者不堕有无故皆非之。名亦非无义。起后正答也。凡有三意。一以所证位显。盖此无生忍位。非诸凡小及偏教菩萨所住境界。七住即七地。以菩萨到第八地方破无明。故云七住非境界也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我说是无生

  二以离诸缘故则非顾待之缘。既离诸缘亦离一切生死之事。惟有微妙寂静之心。如是而住。所以能想所想分别俱离。妄心既为妙心。而身亦转胜是为无生。佛所说也

  无外性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别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三以有无二性不可得故。内外俱忘。无外性者是忘外也。无心摄受者是忘内也。内外既忘。则断一异等见。如是无生即无自性。无性故空空亦叵得。故曰非空说空。空即无生故。又云无生说空也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别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此于缘生示无生义。准后文。即十二因缘。数法和合而有生灭。然十二惑业因缘。亦从根尘因缘而起。若离能生因缘。而所生之法何有。故曰无别有生灭也。若离生灭因缘。岂复有一异之见同于外道。若离一异。亦离有无非有非无等四句。惟除其为因缘。之所转者。凡能了达无生。是有无诸句皆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锁

  离彼因缘锁  生义不可得

  无生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诸俗数。即生死俗假因缘。谓凡夫从本以来。惟逐妄缘流转生死。如钩锁连环之不可断。若能了达妄缘生即无生故。云生义不可得也。言生无性不起等。谓了生无生性执不起。则离外道邪见。但我说因缘钩锁之义。令了生即无生。凡愚所不能了。若离能生因缘之外。别有所生法者。则我说无因之论。而反自破钩锁之义。如灯显众像等者。佛谓我说钩锁之义。正欲令人了达生则无生。否则离此生法之外别求无生。如众物由灯而显。非即物是明。故云钩锁现若然。谓钩锁之现若是。则因缘之外别有诸法也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了达因缘生法性相叵得。是为无生。则其体性如虚空无碍。若离缘生别求无生。是智慧无观察之用。故曰慧无所分别也。余无生者。指上贤圣所得。由了生即无生。是为无生法忍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此言世间众生若能进修观察因缘所生之法。当体即空乃得无生三昧离于钩锁。然所观因缘有内有外。内则无明等十二因缘。外则钻燧泥轮等事。钻燧得火泥团成瓶种子生芽。此三者名外因缘。此外因缘以喻于内。乃显离因缘外别无生法。若谓别有法从他缘而生。是非善观因缘之义。则不能成就无生法忍。若达生即无生。即缚成脱故。云彼为谁钩锁。否则流转生死。是因缘义

  坚湿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此四句。是言外道妄计四大之性不坏以为不生不灭。离数等者。谓离因缘而说无生法也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千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此喻如来立教之意。若论出世本意。惟说一乘以度群生。如大医王但以阿伽陀药遍治众病故。云无有若千论。然机器不齐未免曲垂方便。为说三乘渐次调伏。如随病差别设种种药。然非根异而法有殊。权机若熟咸归一实。所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 常与无常之名无异外道。不以义定邪正曷分。上明不生不灭是真常之义。已破外计。未辩无常邪正之殊。所以再请决也。问辞可见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何等为七。彼有说言。作已而舍。是名无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有说性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 七种无常皆是外计。先列次释。列中唯色转变无常。消涉释义。色言四大造色。转变谓生住异灭。无间自之散坏等者。谓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然归灭也。如乳酪之转变。虽不可见。然在法中自然变坏一切法也。余皆下文具释。释中或兼破计。或但释义仍不次第不出色性也

  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性无性者。谓四大之性皆无自性。能造及所造相皆归变坏。故曰无常。四大自性下。是破彼计。意谓大种自性本来不生。不生尚无。何生可灭言无常耶

  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 先出正义而后斥非。言非常等者。佛谓常与无常一切有无。诸相对法体本不生。乃至分析至于微尘亦无所见。以是义故说名无生。此为如来所说不生无常之相。若不了此义则堕外道所计生无常义。以外道不达无生之旨。虽说无生实为有生。故斥云生无常也

  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所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 言自心妄想等者。谓彼于非常非无常中。自生分别以为无常。能坏诸法而自性不坏。此即是前性无性无常之事。意谓事可坏而性不可坏。世间诸法有坏者。因无常故。无常遍于诸法之中。如杖瓦石能破坏诸物而自体不坏也

  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常无因性。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 此破外计。佛谓现前所见诸法。与无常无异。安有性与事不同耶。故云非作所作有差别故。知无常即事。事即无常。此能所不异应是常义。无因性者。入楞伽云。不见有因。言无常无破坏诸法之因。一切性下。佛言诸法灭坏实亦有因。但此意微隐。非凡愚之所能了

  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 非因不相似事生等者。谓无常若非有因。则无差别事生。若其生矣。一切法则与之偕生悉皆无常。岂非差别事。以验无常之有因必矣。如彼所计。则此法彼法能作所作应无差别。而现见差别之异。云何妄计无因生差别法耶。若性无常等者。凡言性必究竟无作。无作则常。既云无常。则堕于有作诸法。非究竟义。以是为因。则堕作因性相。失本性义。言自无常应无常者。谓能作之性若是无常。应同所作之法皆是无常。自性既是无常。则所作无常之法反应是常。一切性即一切法也

  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性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 若无常性遍诸法中。乃属三世变迁。过去色已坏。未来色未生。现在色俱坏。色即四大差别之色。能造四大及所造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