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经疏部」经文1791卷39页码:P0433
宋 宝臣述

  《注大乘入楞伽经》六 ▪第3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如石女儿说有生死 此结皆是愚夫自妄想习气言有转变。如梦幻见色。石女生儿。本无是法。何得论有生灭转变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形处时转变大种及诸根中有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外道言形处时节四大作种诸根转变。二乘之人计有中阴渐续生阴。悉是妄想

  诸佛不分别缘起及世间但诸缘世间如乾闼婆城 佛知因缘所起法无生。非如彼妄想分别。计因缘中有世间诸法转变也。但世间从缘起者。如乾闼婆城本不实故。是知以智照之。即世法而成佛法。故无分别。以情执之。即佛法而成世法。故论转变。一心实不动。二见自成差。同共一法中。别成凡圣解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深密义及解义相 大慧因上偈言大种及诸根。中有渐次生。即是深密执着义。既有密执。亦应有断。密执得解脱故。举深密执着义。反解脱义相以请问。一本作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

  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至)不着言说令转所依 无思益物。犹如日月摩尼水火等也。余义如经自明。言知密执解脱无实。有如是益。是故应请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执著有无欲乐坚密 此明一切诸法虚妄无体。不可言说。圣人方便引接众生。令知不实故。作种种言说。凡愚不了。计着言说而取其义。执着深密。所谓相执着。乃至三乘一乘执着。此等密执其数无量。皆是外道凡愚众生。自妄想执。如蚕作茧而自缠缚。以此执着转教他人。是为缠他。故执著有无欲乐坚密。而不自觉

  大慧此中实无密非密相(至)求其体性不可得故 上段经文并叙计。此正明诸法实义也。故言此中实无密非密相。若定有者。诸大菩萨则不能见诸法寂静无有分别也。若诸外道凡夫。能了唯心所见本无外物。皆同无相。随顺观察。于有无一切法。悉见寂静。故无密缚非密缚相。然此非唯本来无缚。亦无有解。不悟诸法实义者。妄见缚与解耳。何以故。无有缚解。谓一切凡情圣量有无诸法。悉虚妄故。求其实体皆不可得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至)是则无有密非密相 言有三毒。及爱来生富乐果报。与贪喜俱行。故有三界生死相续不断

  复次大慧若有执着(至)一切诸密缚皆悉不生 言心缚则一切缚。与尘劳而共起。故云诸识密缚次第而起。心解则一切解。与实相而相应。故云一切密缚皆悉不生。出要之方莫越于此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不实妄分别是名为密相若能如实知诸密网皆断 为不实妄想故。说有密缚。若了真实。解脱尚无。密网岂有

  凡愚不能了随言而取义譬如蚕处茧妄想自缠缚 言凡夫不知诸法无性随言取义。故为妄想而自缠缚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此但妄计耳 因上言于一切法执着深密。其数无量。皆是凡愚自分别执。缚解俱无。大慧将设难料简。恐堕空见。故先牒问。如世尊说。由种种心分别诸法者。即上佛言相等密执有无量种。皆是凡愚自分别等文也。非诸法有自性者。牒上佛言一切诸法。求其体性不可得也。此但妄计耳。牒上佛言此中无缚亦无有解。不了实者见缚解耳

  世尊若但妄计无诸法者染净诸法将无悉坏 此明定宗正设难也。若言但妄分别。计有种种缚解。而实无诸法者。则无众生杂染烦恼。亦无圣人清净涅槃。将非如来悉坏一切法。堕空见耶

  佛言大慧如是如是(至)此但妄执无有性相 上大慧问中有二种难。一难如来言无缚解。则无染净一切诸法。二难如来堕空见过。佛言如是等印述所问。先答前难言。真实道理实无众生烦恼。亦无清净涅槃。此但虚妄计执。本无诸法性相也

  然诸圣者以圣慧眼如实知见有诸法自性 此答后难也。言我不堕空见。一切圣人有真实法自性。唯圣人以圣智知。以慧眼能见。不堕空见也。是知上既遣有言空。今复示真片断。但离情执。而真性自明。故谓如实知见

  大慧白言若诸圣人(至)不同凡愚之所分别 上因佛言有诸法自性。不堕空见。大慧复欲设难料简。还牒问言。若诸圣人以圣智能知。以慧眼能见。有诸法真实自性。非天肉眼所能知见。不同凡愚妄分别见。故大慧因此蹑迹起疑。申五种难。望如来决也

  云何凡愚得离分别不能觉了诸圣法故 第一凡圣各别难也。言外道愚夫。既不见圣人真实法性。云何能依真以舍妄。故云不能如实觉了诸圣人法故

  世尊彼非颠倒(至)圣见远离有无相故 第二非倒不倒难也。言亦不得说彼愚夫。为颠倒不颠倒也。何以故非倒不倒。谓凡圣既各别。愚夫不见圣人离于有无真实法故。若尝见圣人所见法。又行世俗妄想事。可言颠倒。以本不真实故。不得言倒非倒也

  圣亦不如凡所分别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 第三明圣同凡倒难也。言诸圣人。亦不同凡虚妄分别。有所得相故。明非是圣人自智所行境界相故。故不同凡如是得也。若行自境界。即非无所得。是亦同凡

  彼亦见有诸法性相(至)堕于诸法性相见故 此正立难也。言彼圣人行自境界。亦有诸法真实性相。即同凡愚妄计执性而显现故。而又不说真实法性因缘非缘之所以故。堕于凡愚妄执诸法性相见故。此谓圣人亦同凡倒也

  世尊其余境界既不同此(至)孰能于法了知性相 此重释成也。其余境界者。即三界凡夫境界也。言凡乖圣道过乃无穷。若圣异凡亦复如是。若圣若凡。谁能于法如实了知真实性相

  世尊诸法性相不因分别(至)所见法相无如是法 第四明凡境非妄难也。言诸法性相自有。不由分别而有也。云何佛言以分别故。而有诸法耶。世尊。分别心相。诸法境相。二相各异。因不相似。云何诸法而由分别有也。复以何事故。而谓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性非如是有。言为众生舍分别故。说如分别所见法相。无如是实法耶。此明凡夫所见境界。是实非妄。不由分别而有以立难也

  世尊何故令诸众生(至)而说圣智自性事故 第五明圣堕有见难也。言佛何故令彼凡夫离有无见。而复执着真实法性圣智境界。堕于有见。何故不说空如来藏。非心行处寂灭之法。而说圣智所行真实自性事耶。此堕有见也。佛上又言分别法性非如是有。是堕无见。此难圣人亦堕有无也

  佛言大慧我非不说(至)远离有无一切诸着 明如来方便说有圣智真实自性。即无真实之相可得。绝凡圣量。唯证相应。总答前五难也。故语大慧。我非不说离见超情寂灭空法。堕于有见。何故不堕有见。已说圣智所证实法。不违真空自性事故。我为众生无始觉故。计著有无。于如实空法。以如实不空圣智事说。令彼闻是法已。不生断常怖畏。亦能如我所证实法。离惑乱妄想相。入唯识真实性。知其所见别无外法。悟空无相及于无作三解脱门。得如实法印。了圣人境界。故离有无凡情圣量一切计着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及彼宗因生相故 此言一切法真实自性本不生。不应更立不生宗也。文有六节以破立宗情执 一法本不生破。言菩萨不应成立一切诸法皆悉不生者。总标劝也。何以故不应立不生宗。谓一切法本来无有故。及彼宗因生相悉本来无有故。不得立不生宗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至)彼宗有待而生故 二因待生法破。明若立不生宗。即自坏不生义也。又征何以故自坏不生义。以所立彼不生宗。要因待生法故。说不生宗。不生若因他生法说。即是自坏不生义。故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

  又彼宗即入一切法中不生相亦不生故 三责同诸法破。又彼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数中。一切法者。世出世。生不生。有无一异常非常等法也。若立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数。言一切法不生相本亦不生。故不待立也

  又彼宗诸分而成故(至)有无相亦不生故 四假五分成堕有无破。又彼立不生宗。要假因喻合结五分而成。故不应立。又彼不生宗。于有无法上立皆不即。此宗即入一切法数中也。有无性相本亦不生故。何处得立不生宗也

  是故一切法不生(至)展转因异相故 五立宗多过破。是故若立一切法不生宗。即自坏不生义也。结劝不应如是立宗。五分论成多过失故。言因体性本不生上。更立不生宗。故云展转因也。异相故者。一切法体性不生。与不生宗异也

  如不生一切法空无自性亦如是 六相望准例破。言如不生既尔。一切法空无自性不应立宗。亦复如是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而生惊恐远离大乘 上总破不应立宗。此语菩萨应说一切法。体同幻梦。性离有无也。如幻梦现故。生不成生也。幻梦不现故。不生不成不生也。成上不因立宗。不得说生不生也。故云如幻如梦。见不见故。然一切法。皆是惑乱妄想相故。若说生不生。愚痴凡夫多堕有无。而生怖畏。若言如幻如梦。二情自遣。结会前说有真实自性。离有离无。应如是悟入即契大乘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无自性无说无事无所依凡愚妄分别恶觉如死尸 言一切法无自性相。亦无言说若事若理。能依心所依处悉无。但是愚夫妄想恶觉。无有慧命。如彼死尸也。颂上如来印述所难。先答前问。言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计等

  一切法不生外道所成立以彼所有生非缘所成立 此明诸法性相本不生也。外道不了。计虚妄法。成立有生。以彼所立生者非谓因缘所成也。计从神我冥谛等生也。若能觉了法从缘生即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无生也

  一切法不生智者不分别彼宗因生故此觉则便坏 言智者知一切法体是不生故。不作有无分别也。若不生宗因他生法立。如此妄觉。即坏本不生义也。此二偈颂上一切法不生。不应立宗也

  譬如目有翳妄想见毛轮诸法亦如是凡愚妄分别 谓妄想分别计有诸法者。譬如翳目见毛轮垂发也

  三有唯假名无有实法体(至)游行无分别 言三界有无生死诸法。但有假名。而无实义。愚夫不达圣人方便言教是假施设。由此分别妄想计度名言事相以为实有。惑乱心识。佛子菩萨能知如来方便言说无可计度。超过情量所行境界。无有分别

  无水取水相斯由渴爱起凡愚见法尔诸圣则不然 由渴爱故。无水处妄作水想。以譬愚夫由痴爱故。无生灭有无处。妄作生灭有无想。此四偈颂上大慧假立五种难也

  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至)是故生圣果 言三解脱从圣人清净知见生也。远离生灭常行无相境者。亦无有无一异等法也。由此有无平等悟诸法实相。是故能生圣人果也

  云何法有无云何成平等(至)乱相尔时灭 佛自征问何者是有无。何者为平等。谓彼愚夫不达诸法虚妄。计著有无故。内外惑乱。若能了者有无妄想本来平等。乱相自亡。上三偈半。颂如来答五种难。结会诸法有真实自性。有无平等。能生圣果。是故唯证相应。莫妄分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不起分别说名为智 大慧因上言三有唯假名。无有实法体。又云一切法不生。智者不分别。故举此智不得能所分别以请问也

  世尊何故彼智不得于境(至)一异义故言不得耶 为如一米投多米。相似不辨故。智不得也

  为以诸法自相共相种种不同更相隐蔽而不得耶 为如少盐投多水。味相隐蔽故。智不得也

  为山岩石壁帘幔帷障之所覆隔而不得耶 为如是等障外有物故。智不得也

  为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而不得耶 极近者眼睫也。此上四节定宗。自下一一牒难也

  若不了诸法自相共相(至)以有境界而不知故 以有来事不能分别得故。应是无智也

  若以诸法自相共相种种不同(至)非不知故 言非是无前境界相与智和合名为智也

  若山岩石壁(至)智不具足而不知故 以有此诸事不能分别故。亦是无智

  佛言大慧此实是智(至)智慧于中毕竟无得如来言此实是智。非如汝说不得前境名无智也。汝说有前境迭相隐覆故智慧不得。我谓境界假名无实智慧不得者应是智。以觉诸法唯是自心。有无性离。智慧于中了无所得

  以无得故尔焰不起入三脱门智体亦忘 言以不得于事故。智于境界不生。入三解脱门。智体尚亦忘。况余外法乎

  非如一切觉想凡夫(至)如是而知名为不知 明非如恶觉妄想愚夫。无始虚伪戏论熏习。计着诸法有无形相。作如是而知者。名为不知也

  不了诸法唯心所见(至)其心住于断见中故 言彼愚夫不觉诸法唯是自心现量。计我我所。分别境智以为实有。以障碍远近诸根不具故。不知外法是有是无。即名无智。名为断见

  为令舍离如是分别说一切法唯心建立 言三界万法唯心建立者。是一切如来应众生病发药之要也。故伽陀云。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如。是谓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凡情圣量不待别作观行而自销殒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若有于所缘智慧不观见彼无智非智是名妄计者 牒颂计有所缘一切法自共相一异义。种种境界事。不能观察分别知也。纵使能知亦不是智。不知非无智。若言知不知为智不智者。是妄想愚夫所计也

  无边相互隐障碍及远近(至)是名为邪智 是二颂皆上三句牒。下一句破斥。如文自明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注大乘入楞伽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4】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