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疏》三 ▪第5页
卷下 / 胡吉藏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乃至一生。二者得三菩提。今前遂近释得三菩提。谓初地菩提故也
八生一生者谓诸凡夫决定能证初地随力随分乃八生乃至一生证初地故 八生一生者。牒初句经也。谓诸凡夫下。释经明地前菩萨是凡夫。闻法华经随力浅深或经八生入于初地。乃至或经一生得入初地也 言阿耨三菩提者。第二与异人诤经
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离三界中分段生死随分能见真如佛性名得菩提非谓究竟满足如来方便涅槃故 异人言。经云阿耨三菩提五种菩提中。此是无上菩提非初地菩提。初地乃是明心菩提耳。为有此疑故论主牒阿耨三菩提经文来。以离三界中分段生死者。论主释经有二句。前明是初地菩提。次明非无上菩提以离三界分段生死。明有所离也。以此文证地前菩萨犹受分段生死。以定诸解也。有摄论师等或言地前已离分段。无文证也。复证地前并是凡夫也。问。摄论云。十解菩萨得人无我名为圣人。此论云地前是凡夫。云何会通。答。依仁王璎珞及以此论地前是伏忍相似圣耳。未即是圣也。随分能见下。上明所离。今明所得。此对地前未得真如非是无上。登地能见真如。故名无上菩提耳。非谓究竟下。第二辨非无上菩提。方便涅槃即是方便净涅槃。此涅槃是究竟其人未得此涅槃。故非果地无上也 二者信门。释第二发菩提心
二是信门者 即入十信位名为信门 如经已下。示释处
如经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 问。此中利益有何次第。答。此中明三种利益。一者上品利益。谓初得无生乃至转清净法轮。二者中品利益。谓八生乃至一生得三菩提。三下品利益。谓八佛世界众生发菩提心。吾初读此论执天亲八生一生得三菩提言。初从得无生乃至八生一生并是增数自浅之深。不知三品之益。讲数百遍始乃解之。问。八生一生云何是中品利益。答。初闻法华即得无生。乃至有能转清净法轮。今闻法华经八过受生方入初地。乃至经一过受生方入初地。故是中品利益论主合此三益以之为二。初二益并称为证。以同得无生。后一始得发心。故称为信也。问。说寿量一品。何故显有多人得道。答。此叙释迦从初发心至后际等。一切化主教门徒众处所时节。其中若事若理若权若实。无不显现。故得道者多也 三供养门者。牒第三门解释
三供养门如经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如是等故 寿量品是如来说法功德。分别功德品是如来说人功德。以法无不显人无不利故。数感八种供养 四闻法门如随喜品说应知者。释第四
四闻法门如随喜品说应知 闻法而生欢喜。转更为他说。故言闻法。问。前云属弥勒品。今云何属随喜品。答。随喜品初至弥勒问随喜。依此义亦得称为弥勒品。若从随喜义立名称随喜。故不相违也。亦可是翻经人谬语也 一法门下。上法力有五门。前释四。即今释第五读诵持说门。就文为四。初牒门示品处
一法门常精进菩萨品示现者 谓读诵下。第二略释。即是章门
谓读诵解说书写等得六根清净故 读诵等为因。得六根清净等为果 如经下。第三引经处证上因果。初证上因
如经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 是人当得下。次证上果
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乃至千二百意功德故 此得六根清净者。第四论释。就释中为二。初就位释。次重释六根清净也。就位释中有二。初释。次引经证
此得六根清净者谓凡夫人以经力故得胜根用未入初地菩萨正位。此义应知 谓凡夫以经力故得胜根用未入初地者下。证地前是凡夫也 如经已下。次引经证
如经以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故 既云父母所生肉眼。故是凡夫未得初地法身法眼 又六根清净者。第二重释。此文可有三义故来。一者上释眼根见三千乃至意亦尔。今释六根互用。二者上释眼根事。今释鼻根事。三者上明六根各用。今释互用也。就文为二。初正明六根互用
又六根清净者于一一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用此义应知 眼所见者闻香能知。此略就一根释互用
眼所见者闻香能知 如经以下。引经证眼见闻香能知也
如经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乃至说法故闻香知者此是知境以鼻根知故 闻香知此释闻香能知也。此是知境者。香者是鼻根所知境也。以鼻根知故者。出能知也。又以眼所见境者。以鼻根知故是互用 持力者。自上已来释法力竟。今释第二持力。就文为二。初标
持力者 言持力者。以受持经有大功用。故言持力 有三种法门者。第二释持力也。就文为二。一总释三品。二别释法师
有三种法门示现如法师品安乐行品劝持品等广说法力如经应知 如法师品。即指三品为三种法门也。问。罗什经但云持品。今何以云劝持品。答。牒前之劝明后之持。故云劝持品。亦是因劝而持。故云劝持。实是持品。广说法力者。问。应云广说持力。云何乃言法力耶。答。有二义。一者出所持之法。故言法力。实是持力也。二者此是三品中指法师品为法力。何以知之。以次此文即释法师品经故也 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者。此第二别释法师品中语也
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者受持此经得佛性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修行力者。释第三力。初牒次释
修行力者 言修行力者依经修行有胜功用。故言修行力也 有五门示现下。第二解释文为三。初总列五门。次别释五门。三别料简第三门
五门示现一者说力二者行苦行力三者护众生诸难力四者功德胜力五者护法力 初如文 说力者已下。第二别释五别。一一门中。初牒次释
说力者 言说力者。佛为十方世界众生说法。故名说力。亦是謦欬中说偈。令十方世界闻名为说力 有三种已下。初总标三种示品处
有三种法门神力品中示现 一出舌相令忆念故者。第二别释也
一出广长舌者令忆念故二謦欬声者说偈令闻故令闻声已如实修行不放逸故三弹指令觉悟众生者令修行者得觉悟故 言忆念如来有此舌相异一切世间故。佛语必可信受。又舌相正主说法。亦是说力。二謦欬声令闻者。罗什经直明謦欬。此论意謦欬出声说偈。令十方闻修行不放逸故 释第二苦行力有二品
行苦行力者药王菩萨品示现教化众生故又行苦行力者妙音菩萨品示现教化众生故 问。药王可是苦行。妙音云何亦是苦行。答。妙音分形四生六道。为物弘经。及救济诸难亦是苦行 释第三护难力亦二品
护众生诸难力者观世音菩萨品陀罗尼品示现 观音以人护难。陀罗尼品以法护难。又观音品一人护难。陀罗尼众人护难
功德胜力者妙庄严王品示现依过去功德彼二童子有如是力故 释第四功德胜力者。正明净藏净眼二童子得诸三昧。又得六度道品又得神通回父邪见。引导众人见佛听受法华。故言二童子有如是力 第五护法力
护法力者普贤菩萨品及后品示现 普贤正是护法。故文云。若法华经行阎浮提。皆普贤之力。及后品者是嘱累品中佛付诸菩萨。令诸菩萨弘通正法。亦是护法也 又说言受持观世音下。第二料简上第三护难力经文。就文又三。一牒经标平等。二释平等。三结平等
又说言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及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名号彼功德平等者 初如文 有二种义下。第二释平等。就经中有二。初列二门。次释二门
有二种义一者信力故二者毕竟知故 言二门者。一者信力。即是地前信平等。二者毕竟知。谓登地证平等 从信力下。第二释二门。前释信力门
信力者有二种一者求我身如观世音自在无异毕竟信力故二谓于彼生恭敬心如彼功德我亦如是毕竟得故 信平等有二。一者信己身与观音身平等彼此同一法身。二者德平等。既同一法身亦同一功德。初亦是人平等。后是法平等 从毕竟知者下。释第二门
毕竟知者谓能决定知法界故言法界者名为法性彼法性者名为一切诸佛菩萨平等法身故平等法身者谓真如法身初地菩萨乃能证能入 初明法界法性法身。皆是异名。从初地能证入平等法身也 是故受持下。第三结平等
是故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名号受持观世音名号所得功德无差别 以观音与六十二亿同证法身平等。是故功德等。问。同证法身故平等者何故但云六十二亿答。是趣举一数耳。问。但应明证入法身平等。何故举信平等耶。答。举地前之信欲显后证平等也。又论主欲通释一切平等。一切平等不出信等及以证等也 第一序品下。第三重牒章门。追示分齐
第一序品示现七种功德成就第二方便品有五分示现破二明一余品如前处分易解 言余品如向处分者。即是破十病。及述十无上也
日东天台后学沙门实观分会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本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经文阅读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