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疏》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2卷41页码:P0453
唐 法宝撰

  《俱舍论疏》九 ▪第4页

  卷第八 / 沙门法宝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及诸天趣.并中有也

  论。鬼趣唯通至虽尽而无饱。释鬼趣中唯二生也

  论。一切生中至而受胎生。问佛不取化生受胎生所以也

  论。见受胎生至专修正法。答也。答中有二。一为利益。二为止谤。此即前也 就中有三利益。一引亲眷令入正法。二为令知是轮王种。三为令所化生增上心。如文可解

  论。又若不尔至息诸疑谤。第二止谤。如文可解

  论。有余师说至即无所见。述异释也

  论。若人信佛至此不成释。论主破也。佛既有持愿通能久留身。何须胎生。正理论云。今谓此释其理必成。通所留身非佛功德。力。无畏等所依熏故。不能广大饶益世间。所以然者。是可留法通愿能留。一切化生如刹那法必无留义。谓诸有为刹那定灭。诸佛神力亦不能留。设欲久留即须别化。此所别化非佛功德力无畏等之所依熏。故于世间无大饶益。若不尔者。佛应化为如本身形受诸供养令无量众生天解脱。故我所禀毗婆沙师咸作是言。后身菩萨为利他故不受化生。此义极成不可倾动。化生何故死无遗形。由彼顿生故应顿灭。如戏水者出没亦然。毗婆沙师说。化生者造色多故死无遗形。大种多者死非顿灭。即由此义可以证知。一四大种生多造色 婆沙一百二十七云。问一四大种为但造一造色极微。为能造多。若但造一如何不成因四果一。因多果少理不应然。若能造多。即一四大种所造造色有多极微。云何展转非俱有因。对法者说有对造色展转相望无俱有因。许则便违对法宗义。答应作是说。一四大种但能造一所造色极微。问如何不成因四果一。因多果少理不应然。答果少因多理亦无失。世现见有如是类。故因四果一于理无违。有说造多。问若尔一四大种所造造色有多极微。云何展转非俱有因。答非一果故非俱有因。以俱有因法必同一果故。此不成因同犹豫故。评云如前说者好。今详。正理不以婆沙评家为正。若作俱舍师破。汝准此释违婆沙正义也

  论。因论生论至为充所食。难文可解

  论。以不知故至暂食何咎。答文可解

  论。于四生内至皆化生故。释化生多。如文可解 正理论有两说。一说同此论。一说湿生多。二说无评家。今详若兼中有即化生多。若说本有即湿生多。两说无违

  论。此中何法至非即名生。已下一颂。第七明中有也 于中有三。一明中有名体。二引理教证有中有。三义门分别。此第一也

  论曰至故名中有。此出体释名也 有自体起者。谓异熟五蕴前趣死后后趣生。前二趣中间故名中有。两趣中故名之为中。四有之中一有摄故名之为有。中即是有故名中有

  论。此身已起何不名生。问也。生之与起名异义同。既名为起。何不是生

  论。生谓当来至故不名生。答也。虽生与起名异义同。于四有中立生名者。谓于当来所应至处建立生名。非于余位。由斯中有名起非生

  论。何谓当来所应至处。问也

  论。所引异熟至所应至处。答也 论。有余部说至故无中有。大众部等计也

  论。此不应许至理教者何。已下第二有两颂广引理.教证有中有

  论曰至处必无间。引谷等为例破。现见。谷等相续转法从子至芽。乃至果实中间无断。故知。死.生二有中间亦无断也

  论。岂不现见至何妨续生。大众部引像为喻救也

  论。实有诸像至故不成喻。此即略以二理破也。一像有不成。二非等不成

  论。言像不成至无二并故。此无二并。总有四种。一镜像色别无二并。二两岸像色无二并。三影光处别无二并。四月像镜面无二并

  论。谓于一处至依异大故。此第一也。镜面.像色。别四大造体是对碍。如何一处二得并生。故知无像

  论。又陜水上至二色俱生。第二两岸互见分明。即是一处有二像色。曾无一处并见二色。故知无有实像一处并生

  论。又影与光至谓二并生。第三光.影相违未曾同处。现见镜中光像在于影中。故知光像无实

  论。或言一处至如何别见。第四也。若谓像色镜面同处。见镜中月如观井水。近远别见

  论。故知诸像于理实无。总结上也

  论。然诸因缘至难可思议。此释。像虽实无因缘令见 难思议者。不测所以然也

  论。已辨不成至亦非喻者。结前起后非等 于中有二。一相续非相续非等。二由二缘不由二缘非等

  论。以质与像至故不成喻。释第一也。像.质同时俱有非是前后相续。死.生二有异时前后非是同时俱有。非等故非喻也

  论。又所现像至非等于法。释第二也。镜像生时因于本质依镜面生。由二缘故与法不同。生有生时唯因死有。无别所依胜缘如镜故不等也

  论。亦不可说至为胜依性。破转救也。如文可解

  论。已依正理至证有中有。结前理破引后六教证也

  论。谓契经言至业有中有。第一经也。经分明五趣之外别说中有。故知非无

  论。若此契经至何现在前。第二经也 健达缚者。此名寻香。中有食香故名寻香

  论。若此契经至固唯中有。第三经也。前蕴已灭不可言来。此所言来定是中有

  论。若复不诵至何名中般。第四经也。五种不还中既别标中般。故知中有决定非无

  论。有余师执至故名中般。大众部等救也

  论。是则应许至故执非善。破转救也。若五不还说有中般即是别有中天。五不还中说生般等应更别有生等天也。既不许然故执非理

  论。又经说有至定非应理。又引七善士证无中天。第五经也。如火星迸近远时处随灭不同。别说中天岂有此异。执有中天定非应理

  论。有余复说至寿量中间。第二师执也 此师意说。从欲界死生色界时。寿量中间入般涅槃名中般也

  论。或近天中间至是名中般。第三师异释 此师意谓。初生色界未至法会中间涅槃故名中般。已上两师释五不还经中般也。婆沙六十九云。是分别论者

  论。由至界位至故有三品。第二师释。七善士趣契经中说中般分三。寿量中间总有三位。一染想未生名至界位。界是因种之异名也。种未起时名为至界。正理论云有种未行名为至界 此是利根。此即第一中般 或想位者。是次后时染想生时。正理云。彼想初行说名想位 此是中根。是第二中般 或寻位者。正理论云。由烦恼力令心于境种种寻求说名寻位 此钝根者。此第三中般也

  论。或取色界至是名第一。此是第二师异释也。七善士趣经中般分三。此是第一中般也。即是从生色界天中趣向本法会天。中间时有近远。以前后不同。第一人生天未趣即般涅槃

  论。从是次后至是名第二。释第二也

  论。复从此后至是名第三。释第三也。已上三人并是中般

  论。入法会已至是名生般。是七善士趣第四人也

  论。或感多寿至故名生般。第二释也。偏释生般欲简异中三也

  论。如是所说至皆不相应。总非上说。与七善士趣火星喻说皆不相应

  论。所以者何。大众部师征不相应所以

  论。以彼处行无差别故。答也 就中有二。一以行无差别。二无色界应有中般。此是初也。其火星喻灭处不同。行有近远。由斯分其中般有三种别。如说至色界或想或寻。及初取同分受天法乐等。虽说时别前后分三灭处行时与火星喻不相扶会由斯所说皆不相应

  论。又无色界至皆是虚妄。第二无色应有破也。此前破双破两说。谓寿量中间及近天中间。此唯破寿量中间不破近天中也。以无色界无入天法会等故 论。然不说彼至伽陀中说。引文证也 嗢拖喃者。此云集施 伽陀者。此云颂旧云偈者讹也 总集诸贤圣者。顺解脱分已上名贤。见道已上说名为圣 四静虑各十者。贤有二人。谓起七方便未起七方便生上界者。圣有八人。谓七善士趣。及阿罗汉。三无色无三中般。非想者又阙上流。最初生彼天者无上流故。非无从余下天上流来者

  论。若复不诵如是等经。若复不诵总集诸圣贤经 等者等取七善趣经

  论。无上法王至实有极成。论主伤叹 无上法王久已灭度者。造此论时佛涅槃后九百年也 诸大法将亦般涅槃者。迦延.法救等已般涅槃 圣教支离已成多部者。佛涅槃后一百年为初。四百年为后。本末分成二十部。广如宗轮论说 于今转盛者。至九百年转更盛也 言。违理者。谓前像实有不成非等故故非喻也 言。拒教者。即拒所引七部契经。余文可解

  论。若尔云何至无间地狱。大众部等引契经证无中有也。总有三经。此即第一经也。若有中有因何经说现身颠坠无间地狱 度使。此云毁坏 魔罗。此云杀者。婆沙一百二十五。羯洛迦孙驮佛。将一侍者名曰至远。入婆罗门村次第乞食。时魔度使化作少年掷石遥打。侍者头破血流被面。随佛后行。时佛呵叱魔言。汝何非分造斯恶业。魔时业尽便坠地狱

  论。此经意说至后受生受。论主通经。如文可解

  论。何故经说至生那落迦。引第二证无中有。经言无间即生。故知无中有也。若有中有即是有间

  论。此经意遮至定顺生受。论主通经 就中有三。一顺通。二反通。三责迷文。此顺通也 言无间者。有其二义。一定生地狱不往余趣间故名无间也。二定受生报不为余生间故名无间。非是无中有间

  论。若但执文至不待身坏。第二反难。释有二。一经言无间彼即不许有中有者。经言五无间业生地狱中。应必具五无间方生。阙应不生。此第一也。唯五无间业生地狱非余恶业生地狱中。即成大过。此第二也。经言造业无间即生地狱。应造业已即生地狱。不待身坏命终心等即生地狱。此第三

  论。或虽不许至即是生有。第三责迷文也。汝迷经文。经言无间即生。生中有也。中有是生方便故名为生。从生得名非克性也。若就自性应名为起。如前广说

  论。若尔经颂至无有所止。引第三经证无中有。此颂佛为婆罗门说。婆罗门名再生。以初生时名为一生。受法之时名再生也。出胎有五位。一婴姟。二童子。三少年。四盛年。五老年 汝今过盛位者。过第四盛年至老年也 至衰将近琰魔王者。谓将死也 琰魔王。旧云阎罗王。此云静息。静息罪人判是非也 欲往前路无资粮者。汝若有善资粮至其王所判生善趣。若无资粮判生恶趣 求住中间无所止者。汝怖恶趣。若欲求住中间复无所止

  论。若有中有至无有所止。辨无中有所以

  论。此颂意显至行无碍故。论主通经。文中有二。一以人中速归魔灭无暂停义言无所止。二或在中有速往生处中无停止

  论。宁知经意如此非余。大众部等征也。宁知经据速归磨灭及速往生处言无所止。非是据无中有说中间无止也

  论。汝复焉知如余非此。论主反征大众部也。汝复焉知汝余说据无中有名无所止。不如我说据速磨灭名无所止

  论。二责既等至并无违害。论主明经不成证也。一以二责等。二以二释同

  论。如何偏证至为证不成。经成非证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俱舍论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3】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