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弥勒经游意》

「经疏部」经文1771卷38页码:P0263
隋 吉藏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阿含经明之。第一毗婆尸佛。坐波罗树下成道也。第二尸弃佛。坐分陀利树下成道也。第三毗舍婆。坐博落叉树下成道也。第四[牛*句]楼孙佛。坐尸[牛*句]琉树下成道也。第五[牛*句]那含牟尼佛。坐忧昙婆罗树下成道也。第六迦叶佛。坐[牛*句]律陀树下成道也。第七释迦牟尼佛。坐贝多罗树下成道也。又十住毗婆娑。明前六佛树名是同。唯释迦坐阿输陀树下成道也。第八弥勒。龙华树下坐成道。但成道真应二种成道。毗如第四重中说。今文明之。理成佛即是真成佛也。二应迹成也。言理成者。从梵夫修行。乃至登十地。未多常住。穷学后心。如来圆明。斯即本无今有。故言理真成也。言应迹成者。如弥勒大士。即出家日。坐龙华树下。成等正觉。故言应迹成也。总谈因果。不出二种。一实行修因得实行之果。即是凡夫依怖修行无所得。乃至十地。此等并是实行之因。金刚心后。佛果起时。此是实行之果也。二迹中行因得应身之果。如释迦六年苦行。此即迹中修因。三十成道。此是应身之果。今弥勒成道迹因应也

  第七明三会度多少不同

  依观佛三昧经明之。七佛佛三会度人不同。第一毗婆尸佛三会说法。初会说时度十六万八千人。第二会时度十万人。第三会时度八万人也。第二尸弃佛。亦三会度人。初会时度十万人。第二会时。度八万人。第三会时度七万人也。第三毗舍婆佛二会说法度人。初会时度七万人。第二会时度六万人也。第四[牛*句]楼孙佛。一会说法。度四万人。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亦一会说法。度三万人也。第七释迦牟尼佛。亦一会说法。度千二百五十人也。并是善来得戒人也。诸师云。此观佛三昧经未知何时度千二百五十人。初度提谓婆梨人等。不见多人。为五人说法。只见枸邻等五人。若合诸天明之。经自云八万诸天悟道。故难解之。又非是一会度人也。但是一坐异闻悟道。名千二百五十人也。又云优楼毗缧迦叶等三兄弟为一千。舍利弗目连二人眷属为二百五十人。又云。身子弟子等六百五十人。目连六百人。合一千二百五十人也。释迦一会说法者偏就于鹿苑中为说四谛法轮明之也。此七佛中。三会。或一会。或会不同也。第八弥勒佛三会说法度人。多少不同。如胎经。释迦语弥勒偈言。汝生安乐国。亦不如我累苦。汝说法甚安。我说法甚难。初说九十六。二说九十四。三说九十二。我初说十二。二说三十六。汝所三说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亿人。受五戒者。九十四亿。受持三戒者。九十二亿人。一称南无佛。汝父梵摩净。将八万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初开度。报恩经与本经亦云。三种人是释迦先化人得此经说也。又胎经第三卷法住品云。佛告弥勒。我今缘尽。无教化处。今所化众生。分作三分。付阿难度。与难陀复罗度之。余一分付弥勒度脱之也

  第八辨弥勒与释迦同时涅槃不同灭度

  寻佛是周庄王十年夏四月八日辛卯度恒星不现时即是佛生日。佛是惠王八年四月八日出家。于时年十九。至惠王十九年四月八日成道。于时年三十。至经五年二月十五日灭度。于时年八十。佛自出世。从周庄王至契。合得一千二百四十年。具如大经疏中辨之也。菩萨处胎经集法品云。如来即二月八日成。八日转法轮。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而入涅槃也。诸经说小小不同。次明弥勒入涅槃时节故。如弥勒观经云。优婆离问佛言。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前后诸经。说阿逸多当得作佛。此人具凡夫身。未断诸结。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佛答言。此人从今去。十二年中命终必得往生兜率天上。仍为诸天子广说法也。优婆离又问佛。今此大士。何时于阎浮提生于彼天。佛答。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于波罗捺国劫波利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入灭尽定。而取灭度。时诸人等起众宝塔。供养舍利。于兜率天上宝台内摩尼殿上师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华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昼夜六时。说法度诸天子。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尔乃下来生此作佛也。言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者。旧论诸师云。此观经同初教法轮。亦如释迦。以凡夫身。六年苦行。方得作佛。为例也。今经既应现为慈心位。故上生经中。具六度四等菩萨行。即不退转之行。具论中假者可言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耶。但优婆离执小乘意问耳。半教之宗。真凡夫身成佛。都不论前身证圣与成佛。故作如此问耳。今大乘具论本迹故。佛答直明上天兜率生依正报事。修趣不修不断等事也。故大品经云。入法位人。得初授记。又十住断结经云。弥勒久已成。为慈悲本愿故。现身成佛。大品经梦行品云。弥勒久行六度。无所得故。又如大品第卷云。昔于华严城内。见燃灯佛。即得不虽六波罗蜜行。若尔岂得言不修定断烦恼耶。大经第三十四卷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发心已为天人师。胜出声闻及缘觉。如是发心过三界。是故得名最上道也。华严经第四十七四十八卷云。弥勒菩萨语善财云。我于此阎浮提南界摩离国内拘提聚落婆罗门种性中生。为欲灭彼憍慢心故。化度父母及亲族故。于中受生。于此命终。生兜率天。化度彼故。于彼天上。寿命终尽时。下生此间。成等正觉。汝及文殊师利。谓得见我。汝往诣文殊处。问菩萨行。修菩萨道。何以故。文殊师利。常为诸佛之母。常为诸菩萨之师也。若尔诸经分明如此说者。可言不修定不烦恼耶。但诸论师等义宗。发心之位定下假名定前为发心。即是真凡夫位次故。作如此判耳。今明发心位。具中假明之故即齐也。又寻捡众经。释迦与弥勒灭度时节释不同一者。地摄成毗诸家云。弥勒于人。入般涅槃。应是释迦灭度。何以得知。说法华经时。亦有弥勒。若至双林法席。不复见列弥勒名。说法华在前年之末。说涅槃是今岁之初。若弥勒在佛后生天者。便应在涅槃法席。而今无者。当知必是佛前入涅槃也。二大经云。弥广菩萨者。通论诸菩萨。若尔弥勒预在弘广菩萨限中。无有一菩萨名弘广故也。三今谓则不然。如第一诸师说。第二云似有如此义。而释论第一卷与第百卷。亲云佛灭度后阿难文殊弥勒三人结集大乘藏。故知佛灭后方入涅槃。若尔成略。故不引名。或是如第二释也

  第九简教大小乘

  旧诸师云。释迦一化现形致教。不出二途。一是世教。二是出世教。明世教有三种。一者三归。二者五戒。三者十善也。二者出世教。亦有三种。一顿教。为利根大行人说。如华严大乘等经是也。二者偏方不定教。为中根人。如夫人与金光明等经是。三者阶渐次第教。此为下根人说经。即是五时四时等经教是也。谈此经。于二种中道出世教与三教中。师解若同。一云是偏方教。明未来因果成佛净土因果之事。依正二果事事精华。具如经文所说也。二云此是次第教。五时教中此是初教。补释迦。并论一生成佛事。亦是小乘。指授记事名本末经中说也。又此既从阿含中出。阿含中是三藏教。此经理因是小乘教。若如大弥勒经别说。未必是阿含中出也。又一云是大乘教故。中阿含复释是大乘。即此经文中。有常乐等语。今谓不然。汝既言阿含经复是大乘等者。非正宗。傍明大乘也。故今谓上生经是正是大教。故经文多具明六度四等菩萨行菩提心无上道也。亦具论中假故。大乘因果。第三假明宗中说下生经是小乘为宗故。说文唯证四果而已也

  问。若尔经文何言证常乐等四德耶

  答。寻常等语品。漫如小乘灭度无为中亦义记常乐。大乘妙有亦得明常乐。假属大乘。可例如般若教。已上一例。或可是对悟无常说常等事。何必是破三修比丘说常乐我净也

  第十明杂料简

  问。此经既是大乘经。何故不安五事

  答。传云。既从大成佛经出。故略尔不安五事。大经云。既有五事。所以小本无。如观音经。不安五事。大本成佛经安五事。佛住优摩加陀国。游彼沙山。此翻云孤陀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等。经行山顶。与说经也

  问。此经宗。净土因果为宗。是名物净土

  答。此国土秽土中净秽土。非是如无量寿净土等。何以知之者。大论云。地居故非诸天。无欲故非欲界。贤愚经云。弥勒出世时五百岁行嫁有妇女等。即得是好净土也

  问。释迦何故十九出家三十成佛。弥勒何以且趣出家。初夜成道耶

  答。旧云弥勒发心来久故。所以小乘时成道。释迦发心成近故。所以久时成道

  问。释迦发心成近故。不即成佛者。发心成近故。在后成佛。何言前佛成

  答。释迦精进苦行故前成佛

  问。由精进苦行前成佛者。精进苦行故即得出家成佛。不应久久成佛也。今未必然。给是明随缘机宜方便久远不同示耳

  问曰。释迦何故托生刹利性。弥勒何以托生婆罗门性

  答。释迦所化众生。刚强难化。故所以托生贵姓。化众生也。弥勒所化众生。柔软易化。故所以托生婆罗门性。故菩萨处胎经云。汝说法者易。我说法者难也。释论云。诸佛八相成道。一上天。二下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说法。八灭度。大弥勒经云。七乞食。八寻迦叶。九灭度也。瑞应经云。乘白藏入胜经处胞胎身处天宫也。华严经广说入胎事殊绝不可思议。可弥勒佛出世时。田一种七获。米长七寸。白如珂玉。甘甜如蜜。如劫初米四寸也。衣寸从树生。自然而有。同如北郁单越国也。又明珠柱长。小本云。十里当照八由旬是三千二里也。又云明珠柱。一云明珠庄严柱故。言明珠也。二云柱是明珠作。如金作柱也。又贤愚经云。人寿八万四千岁也。又经云。叹尸骨身者。大本云。迦叶入灭尽定。得待弥勒出时。三衣钵具已。仍不入无为涅槃。有人言。骨身舍利故。放光相出八十八反瑞故。皆言骨故。又云。入灭尽定。骨身不朽坏。犹如骨坚。故言骨身也。今谓应如后解。阿含经云。佛声闻弟子有四人。至今犹未入涅槃。传佛法。灭尽时。方入无余。一摩诃迦叶。二宾头卢和上。三君头拔叹。四…

《弥勒经游意弥勒经游意》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