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阿含經明之。第一毗婆屍佛。坐波羅樹下成道也。第二屍棄佛。坐分陀利樹下成道也。第叁毗舍婆。坐博落叉樹下成道也。第四[牛*句]樓孫佛。坐屍[牛*句]琉樹下成道也。第五[牛*句]那含牟尼佛。坐憂昙婆羅樹下成道也。第六迦葉佛。坐[牛*句]律陀樹下成道也。第七釋迦牟尼佛。坐貝多羅樹下成道也。又十住毗婆娑。明前六佛樹名是同。唯釋迦坐阿輸陀樹下成道也。第八彌勒。龍華樹下坐成道。但成道真應二種成道。毗如第四重中說。今文明之。理成佛即是真成佛也。二應迹成也。言理成者。從梵夫修行。乃至登十地。未多常住。窮學後心。如來圓明。斯即本無今有。故言理真成也。言應迹成者。如彌勒大士。即出家日。坐龍華樹下。成等正覺。故言應迹成也。總談因果。不出二種。一實行修因得實行之果。即是凡夫依怖修行無所得。乃至十地。此等並是實行之因。金剛心後。佛果起時。此是實行之果也。二迹中行因得應身之果。如釋迦六年苦行。此即迹中修因。叁十成道。此是應身之果。今彌勒成道迹因應也
第七明叁會度多少不同
依觀佛叁昧經明之。七佛佛叁會度人不同。第一毗婆屍佛叁會說法。初會說時度十六萬八千人。第二會時度十萬人。第叁會時度八萬人也。第二屍棄佛。亦叁會度人。初會時度十萬人。第二會時。度八萬人。第叁會時度七萬人也。第叁毗舍婆佛二會說法度人。初會時度七萬人。第二會時度六萬人也。第四[牛*句]樓孫佛。一會說法。度四萬人。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亦一會說法。度叁萬人也。第七釋迦牟尼佛。亦一會說法。度千二百五十人也。並是善來得戒人也。諸師雲。此觀佛叁昧經未知何時度千二百五十人。初度提謂婆梨人等。不見多人。爲五人說法。只見枸鄰等五人。若合諸天明之。經自雲八萬諸天悟道。故難解之。又非是一會度人也。但是一坐異聞悟道。名千二百五十人也。又雲優樓毗缧迦葉等叁兄弟爲一千。舍利弗目連二人眷屬爲二百五十人。又雲。身子弟子等六百五十人。目連六百人。合一千二百五十人也。釋迦一會說法者偏就于鹿苑中爲說四谛法輪明之也。此七佛中。叁會。或一會。或會不同也。第八彌勒佛叁會說法度人。多少不同。如胎經。釋迦語彌勒偈言。汝生安樂國。亦不如我累苦。汝說法甚安。我說法甚難。初說九十六。二說九十四。叁說九十二。我初說十二。二說叁十六。汝所叁說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億人。受五戒者。九十四億。受持叁戒者。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汝父梵摩淨。將八萬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初開度。報恩經與本經亦雲。叁種人是釋迦先化人得此經說也。又胎經第叁卷法住品雲。佛告彌勒。我今緣盡。無教化處。今所化衆生。分作叁分。付阿難度。與難陀複羅度之。余一分付彌勒度脫之也
第八辨彌勒與釋迦同時涅槃不同滅度
尋佛是周莊王十年夏四月八日辛卯度恒星不現時即是佛生日。佛是惠王八年四月八日出家。于時年十九。至惠王十九年四月八日成道。于時年叁十。至經五年二月十五日滅度。于時年八十。佛自出世。從周莊王至契。合得一千二百四十年。具如大經疏中辨之也。菩薩處胎經集法品雲。如來即二月八日成。八日轉法輪。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而入涅槃也。諸經說小小不同。次明彌勒入涅槃時節故。如彌勒觀經雲。優婆離問佛言。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前後諸經。說阿逸多當得作佛。此人具凡夫身。未斷諸結。其人今者雖複出家。不修禅定。不斷煩惱。佛說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佛答言。此人從今去。十二年中命終必得往生兜率天上。仍爲諸天子廣說法也。優婆離又問佛。今此大士。何時于閻浮提生于彼天。佛答。卻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于波羅捺國劫波利大婆羅門家本所生處。結跏趺坐。入滅盡定。而取滅度。時諸人等起衆寶塔。供養舍利。于兜率天上寶臺內摩尼殿上師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蓮華上。結跏趺坐。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由旬。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晝夜六時。說法度諸天子。五十六億七千萬歲。爾乃下來生此作佛也。言不修禅定不斷煩惱者。舊論諸師雲。此觀經同初教法輪。亦如釋迦。以凡夫身。六年苦行。方得作佛。爲例也。今經既應現爲慈心位。故上生經中。具六度四等菩薩行。即不退轉之行。具論中假者可言不修禅定不斷煩惱耶。但優婆離執小乘意問耳。半教之宗。真凡夫身成佛。都不論前身證聖與成佛。故作如此問耳。今大乘具論本迹故。佛答直明上天兜率生依正報事。修趣不修不斷等事也。故大品經雲。入法位人。得初授記。又十住斷結經雲。彌勒久已成。爲慈悲本願故。現身成佛。大品經夢行品雲。彌勒久行六度。無所得故。又如大品第卷雲。昔于華嚴城內。見燃燈佛。即得不雖六波羅蜜行。若爾豈得言不修定斷煩惱耶。大經第叁十四卷雲。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發心已爲天人師。勝出聲聞及緣覺。如是發心過叁界。是故得名最上道也。華嚴經第四十七四十八卷雲。彌勒菩薩語善財雲。我于此閻浮提南界摩離國內拘提聚落婆羅門種性中生。爲欲滅彼憍慢心故。化度父母及親族故。于中受生。于此命終。生兜率天。化度彼故。于彼天上。壽命終盡時。下生此間。成等正覺。汝及文殊師利。謂得見我。汝往詣文殊處。問菩薩行。修菩薩道。何以故。文殊師利。常爲諸佛之母。常爲諸菩薩之師也。若爾諸經分明如此說者。可言不修定不煩惱耶。但諸論師等義宗。發心之位定下假名定前爲發心。即是真凡夫位次故。作如此判耳。今明發心位。具中假明之故即齊也。又尋撿衆經。釋迦與彌勒滅度時節釋不同一者。地攝成毗諸家雲。彌勒于人。入般涅槃。應是釋迦滅度。何以得知。說法華經時。亦有彌勒。若至雙林法席。不複見列彌勒名。說法華在前年之末。說涅槃是今歲之初。若彌勒在佛後生天者。便應在涅槃法席。而今無者。當知必是佛前入涅槃也。二大經雲。彌廣菩薩者。通論諸菩薩。若爾彌勒預在弘廣菩薩限中。無有一菩薩名弘廣故也。叁今謂則不然。如第一諸師說。第二雲似有如此義。而釋論第一卷與第百卷。親雲佛滅度後阿難文殊彌勒叁人結集大乘藏。故知佛滅後方入涅槃。若爾成略。故不引名。或是如第二釋也
第九簡教大小乘
舊諸師雲。釋迦一化現形致教。不出二途。一是世教。二是出世教。明世教有叁種。一者叁歸。二者五戒。叁者十善也。二者出世教。亦有叁種。一頓教。爲利根大行人說。如華嚴大乘等經是也。二者偏方不定教。爲中根人。如夫人與金光明等經是。叁者階漸次第教。此爲下根人說經。即是五時四時等經教是也。談此經。于二種中道出世教與叁教中。師解若同。一雲是偏方教。明未來因果成佛淨土因果之事。依正二果事事精華。具如經文所說也。二雲此是次第教。五時教中此是初教。補釋迦。並論一生成佛事。亦是小乘。指授記事名本末經中說也。又此既從阿含中出。阿含中是叁藏教。此經理因是小乘教。若如大彌勒經別說。未必是阿含中出也。又一雲是大乘教故。中阿含複釋是大乘。即此經文中。有常樂等語。今謂不然。汝既言阿含經複是大乘等者。非正宗。傍明大乘也。故今謂上生經是正是大教。故經文多具明六度四等菩薩行菩提心無上道也。亦具論中假故。大乘因果。第叁假明宗中說下生經是小乘爲宗故。說文唯證四果而已也
問。若爾經文何言證常樂等四德耶
答。尋常等語品。漫如小乘滅度無爲中亦義記常樂。大乘妙有亦得明常樂。假屬大乘。可例如般若教。已上一例。或可是對悟無常說常等事。何必是破叁修比丘說常樂我淨也
第十明雜料簡
問。此經既是大乘經。何故不安五事
答。傳雲。既從大成佛經出。故略爾不安五事。大經雲。既有五事。所以小本無。如觀音經。不安五事。大本成佛經安五事。佛住優摩加陀國。遊彼沙山。此翻雲孤陀山。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中。與舍利弗等。經行山頂。與說經也
問。此經宗。淨土因果爲宗。是名物淨土
答。此國土穢土中淨穢土。非是如無量壽淨土等。何以知之者。大論雲。地居故非諸天。無欲故非欲界。賢愚經雲。彌勒出世時五百歲行嫁有婦女等。即得是好淨土也
問。釋迦何故十九出家叁十成佛。彌勒何以且趣出家。初夜成道耶
答。舊雲彌勒發心來久故。所以小乘時成道。釋迦發心成近故。所以久時成道
問。釋迦發心成近故。不即成佛者。發心成近故。在後成佛。何言前佛成
答。釋迦精進苦行故前成佛
問。由精進苦行前成佛者。精進苦行故即得出家成佛。不應久久成佛也。今未必然。給是明隨緣機宜方便久遠不同示耳
問曰。釋迦何故托生刹利性。彌勒何以托生婆羅門性
答。釋迦所化衆生。剛強難化。故所以托生貴姓。化衆生也。彌勒所化衆生。柔軟易化。故所以托生婆羅門性。故菩薩處胎經雲。汝說法者易。我說法者難也。釋論雲。諸佛八相成道。一上天。二下入胎。叁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說法。八滅度。大彌勒經雲。七乞食。八尋迦葉。九滅度也。瑞應經雲。乘白藏入勝經處胞胎身處天宮也。華嚴經廣說入胎事殊絕不可思議。可彌勒佛出世時。田一種七獲。米長七寸。白如珂玉。甘甜如蜜。如劫初米四寸也。衣寸從樹生。自然而有。同如北郁單越國也。又明珠柱長。小本雲。十裏當照八由旬是叁千二裏也。又雲明珠柱。一雲明珠莊嚴柱故。言明珠也。二雲柱是明珠作。如金作柱也。又賢愚經雲。人壽八萬四千歲也。又經雲。歎屍骨身者。大本雲。迦葉入滅盡定。得待彌勒出時。叁衣缽具已。仍不入無爲涅槃。有人言。骨身舍利故。放光相出八十八反瑞故。皆言骨故。又雲。入滅盡定。骨身不朽壞。猶如骨堅。故言骨身也。今謂應如後解。阿含經雲。佛聲聞弟子有四人。至今猶未入涅槃。傳佛法。滅盡時。方入無余。一摩诃迦葉。二賓頭盧和上。叁君頭拔歎。四…
《彌勒經遊意彌勒經遊意》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