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宝积部·涅槃部」经文351卷12页码:P0194
失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真实沙门。是故迦叶。当学真实沙门。莫习名誉沙门。譬如贫人外有富名。于意云何。彼名有实不。答曰。不也世尊。如是迦叶。有沙门名无沙门德。我说此人是为极贫。譬如有人大水所漂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沙门梵志习学多法。而不能除淫怒痴渴。彼为法水所漂结渴而死。生恶趣中亦复如是。譬如医师持种种药疗他人病而不自治。如是迦叶。有沙门梵志。多讽诵法而不自除淫怒痴病。亦复如是。譬如病人服王妙药。不自将节而致终没。如是迦叶。多有沙门梵志。行不如法起诸结病。终生恶趣亦复如是。譬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无所复直。如是迦叶。多有沙门梵志贪着财利。当知亦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无所复直。譬如死人着金花鬘。如是迦叶。人不持戒被着袈裟。亦复如是。譬如长者子净自澡浴。被白净衣着薝卜华鬘。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着袈裟。亦复如是

  复次迦叶。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云何为四。若有比丘护持禁戒成就威仪。至微小事当畏惧之。持比丘净戒。成就威仪礼节。身口意行正令清净。而计吾我。是谓迦叶一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诵律通利察住律法不断身见。是谓迦叶二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行慈众生闻说诸法不起不灭。而怀恐怖。是谓迦叶三不持戒似如持戒

  复次比丘。行十二法净功德行。而起见我有我所。是谓迦叶四不持戒似如持戒。如是迦叶。戒称戒者。谓无我亦无我所。无作不作。无事非事。亦无威仪无行不行。无名色相。亦无非相。无息不息。无取无舍。无可取者。亦无不可舍。不施设众生。亦不施设无众生。无有口行无不口行。无心不心。无倚不倚。无戒不戒。是谓迦叶无漏圣戒。而无所堕。出于三界离一切倚。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持戒不有亦无垢  持戒无憍而不倚

  持戒不闇无所缚  持戒无尘无污秽

  究竟止息无上寂  无想不想亦无秽

  诸恸众倚一切断  是为迦叶持佛戒

  不着身口不倚命  不贪一切受生死

  以正去来住正道  是为迦叶持佛戒

  不着世间不倚世  得明无闇无所有

  无有己想无他想  断一切想得清净

  无此彼岸无中间  于此彼岸亦不着

  无缚无诈无诸漏  是为迦叶持佛戒

  谓名及色意不着  禅定正念调御心

  无有吾我无我所  是为迦叶称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脱  不叩持戒为欢喜

  于此上求八正道  是谓持戒清净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谓修习此得智慧

  无有无得是圣性  清净圣戒佛所称

  谓己身见心解脱  我是我所终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胜

  善住净戒得禅定  已获禅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脱  已逮解脱平等戒

  说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尽。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佛说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从座起去。于是大迦叶。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世尊告大迦叶曰。此五百比丘贡高慢故。不能解此无漏净戒。是所说法甚深微妙。诸佛之道极甚深妙。非是未种善根与恶知识共相随者所能解了。此五百比丘。昔迦叶如来兴出世时。悉为异学弟子。闻迦叶如来说法时。计著有故。一闻说法心得欢喜。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忉利天。从彼命终还生人间。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此诸比丘为见所坏。闻是深法不能解了。今始造缘不复生于恶趣之中。此身终已当得灭度。于是世尊。告尊者须菩提曰。汝去化彼五百比丘。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况我耶。于是世尊。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见已。往诣化比丘所。问化比丘曰。诸贤。欲何所至。化比丘曰。欲诣山泽游住安乐。所以者何。向闻世尊所可说法。我不能解了故。即言诸贤。我等亦闻世尊说法不能解了而有恐怖。欲诣山泽游住安乐。化比丘曰。诸贤。且来当共谊计。莫得有诤非沙门法。诸贤。称说般泥洹者。为何等法般泥洹耶。是身中何者众生。何者我人寿命。谓般泥洹。何所法尽便得般泥洹。五百比丘曰。淫怒痴尽便得般泥洹。化比丘问曰。诸贤。有淫怒痴尽耶。而言此尽便得般泥洹。五百比丘答曰。诸贤。淫怒痴者。不在于内而不在外。亦不在两中间。亦非无思想而有也。化比丘曰。是故诸贤。不当思想亦莫反想。若不思想不反想者。则无染不染。若无染不染者。是说息寂。诸贤当知。所有戒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定慧解脱度知见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诸贤。因此五分法身说泥洹者。是法远离空无所有。无取无断。如是诸贤。云何可想般泥洹耶。是故诸贤。莫想于想莫想于无想。亦莫断想及与无想。若断想无想者。是为大缘。诸贤。若入想知灭定者。于是似有所作。说此法时。五百比丘诸漏永尽心得解脱。即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于是尊者。须菩提。问诸比丘曰。诸贤。向去何所今从何来。诸比丘曰。尊者须菩提。佛所说法无去无来。须菩提。复问诸贤。师为是谁。诸比丘曰。谓不生不灭是。须菩提复问。云何知法。答曰。无缚无解。须菩提复问。诸贤。云何解脱。答曰。无明灭而明生也。须菩提复问。诸贤。谁弟子耶。答曰。谓如是得如是正智。须菩提复问。诸贤。何时当灭度耶。答曰。如来所化般泥洹。须菩提复问。诸贤。所作已办耶。答曰。吾我所作悉皆已断。须菩提复问。诸贤。谁同梵行。答曰。不行三界。须菩提复问。诸贤。结已尽耶。答曰。诸法至竟灭。须菩提复问。诸贤。降伏魔耶。答曰。诸阴不可得。须菩提复问。诸贤。顺尊教耶。答曰。无身口意。须菩提复问。诸贤。清净福田耶。答曰。无受亦无所受。须菩提复问。诸贤。度生死耶。答曰。无常无断。须菩提复问。诸贤。向福田地耶。答曰。一切诸着悉已解脱。须菩提复问。诸贤。趣何所耶。答曰。随如来之所化也。如是尊者须菩提问。五百比丘答。时彼大众闻已。八百比丘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于是尊者须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宝严经。饶益发起趣摩诃衍诸族姓子族姓女。须菩提复问。世尊。诸族姓子族姓女。说此宝严经者。得几所福。世尊答曰。若族姓子族姓女。说此宝严经教授他人。书写经卷在所著处。是为天上天下最妙塔寺。若从法师闻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者。当敬法师为如如来。若敬法师供养奉持者。我记彼人必得无上正真道。命终之时要见如来。是人当得十种身清净。云何为十。一者死时欢喜无厌。二者眼目不乱。三者手不扰乱。四者心不扰乱。五者身不烦扰。六者不失大小不净。七者心不污秽。八者心不错乱。九者手不摸空。十者随其坐命终。是谓十种身清净也

  复次迦叶。当得十种口清净。云何为十。一者善音。二者软音。三者乐音。四者爱音。五者柔和音。六者无碍音。七者敬音。八者受音。九者天所受音。十者佛所受音。是谓十种口清净也

  复次迦叶。当得十种意清净。云何为十。一者无恚不怒他人。二者无恨不语。三者不求短。四者无结缚。五者无颠倒想。六者心无懈怠。七者戒不放逸。八者意乐布施欢喜受。九者离贡高慢。十者得三昧定。获一切佛法。是为十种意清净也

  复次迦叶。若有恒沙国土满中七宝。供养如恒沙等诸佛如来等正觉及弟子众。如恒沙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后起七宝塔。不如是族姓子族姓女闻此宝严经。受持讽诵为他人说不诽谤也。若有女人说此经者。是女人终不堕恶趣。亦不复受女人身也。

  复次迦叶。若有族姓欲以一切珍妙供养此经典者。当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人说。是为供养此经典已。若有受持讽诵书写为人说者。则为供养诸佛如来。佛说此经时。尊者大迦叶。一切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