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概要

  

成佛之道概要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

  

  我们已多年在从事学佛及修行的工作,很多同修们相信已知道由发心学佛到成佛果的整个过程,在平日的弘法课程中也常提到这方面的事,本文只是重新做一个概括性的整理,有些内容在作者所著「一个学物理的人看佛教-兼论佛教的世界观」一书中亦有提及,请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中有许多论点是个人的知见,若有不对请来函指正。成佛之道大概有五个阶段,即学、修、悟、行与得,概述如下。

  

  二、学道

  

  一个人是否有机缘能学佛修行与其「根器」有关,「根器」在此是指他过去生学佛或与佛菩萨结缘的经历,因为每个人在世间已轮回生死无数次,应该有多生学过佛或与佛菩萨结过缘,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隐约都会记得一些,尤其一些乘愿再来渡生的菩萨或大修行者,他们对佛法的记忆更清楚,这些就是所谓「根器好的人」。这些好根器的人在落入人身之后,因受肉身所障碍,要重新「觉醒」,此需要善知识的指导或经由佛经、佛法的启发。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由听金刚经的一句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个人认为他就是「上好根器的人」,这些上好根器的人大概不会不学佛,少数例外是此人欠有重大债务,可能因还债务而染上业障甚至失去学佛的机会。上好根器的学佛者之中,有些修习「本尊法」的人,若前生已修成精神身本尊(或化身),则有很多会记得过去生而自行觉醒,这些人很快会继续过去生的修行路程或渡生的工作。对一般中下根器的人而言,因过去学佛经验不多,此生大多以靠读佛书,听善知识弘法等方式产生对佛教的好奇或喜欢,由此接近佛教团体学习佛法。

  

  学佛的要点大略有三,第一是「动机」,也就是为什么要学佛?要踏入佛道的人都应自已先问自已为什么要学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且会随着对佛法的了解而有所改变。学佛的动机应该是为了脱生死与帮助众生,但对初学的人也许有困难,先不用勉强,只要动机不太「邪」就可以。例如想学佛以佛法赚钱,就是太邪。学佛的第二个要点是如何由学佛而起信心。此信心包括对佛菩萨存在的信心及坚固行菩萨道的信心。只要对佛菩萨深信则对佛法亦较不会怀疑,例如对净土的存在会有信心,对「空」的存在也不会怀疑。学佛的阶段若有善知识适当的教导,则对建立信心会有很大帮助。宗教与世间的学问不一样,世间的学问大多因为有问题、有疑问,然后经由很多求证的过程来解除疑问,最后才成为有用的学问,例如今日很多科学上的成就即是如此,但对佛教而言就不是如此,佛菩萨的存在与否目前没有工具可以证明,「空」更是不可言说形容,根本就不可证明!这些只有靠「信」而成就,信本师释迦牟尼所说,或相信一些已证悟的大德所开示。精神世界的事情很多是靠信的力量而成就的,根据西方灵异学者所搜集的资料显示,「灵魂」要使物体移动是靠「念力」,信心愈大念力愈强则使物体移动之能力愈大,以肢体去「碰触」物体是不能移动物体。同理,心中对佛菩萨的存在没有信心,则「见到」或感觉到佛菩萨存在的机会就大为减少,这也是很多「知识份子」不能信佛教的主因。当然要信佛教但不要迷信,所谓「迷信」是非正信,也就是对佛正法不清础,而相信一些不是佛教所认同的事情,例如祟拜树神、石头等行为。又例如死后要修建华丽的坟墓等观念,这些则是迷信。

  

  学佛的人应该对佛的正法相信不疑,然后依法修证,经由解行并进的过程最后可达「一心净信」,由此即入佛道。若开始就怀疑,则修行不易,如此之人,也许会成为一个佛学专家,但不一定会信佛。

  

  学佛的第三个要点是要发愿,学佛的目的是希望能由此入佛道,发愿很重要,佛教的修行者因地发的愿与果地的成就息息相关,例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及在地狱渡生的地藏菩萨,还有与人间有深缘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佛菩萨在因地修行之时都发过很多大愿,这些大愿到现在还继续在实践之中!愿力是漫长佛道过程中的指标,如同黑暗中远处的明灯,没有它佛道难行,因此,学佛的人应该发愿要为众生做些什么事。初学的人会害怕发愿后做不到怎么办,这些不用担心,所发的愿也可以改变,很多学佛者随着修行的进步,菩提心增大,愿力也不断扩大,所以只要常发愿为众生就可以。

  

  三、修道

  

  修道就是修习佛道,修道的目的是在转凡夫心为真心,也就是要修改不良的心变成可控制的心,凡夫的心属意识心,此心大多是自私(我相)又愚痴不明,必须经由修道的过程来转变为慈悲、无我、与有妙智慧的心。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可依个人的愿力与根器做适当的选择,然后一门深入去修行,再配合善知识的教导,一般情形很快会有相当的成就。依我个人的看法,修行的法门依每个人意愿不同可粗分为三种,概述如下:

  

  ·(一)净士法门:因为末法时期在娑婆世界修行障碍很多,处处是诱入陷阱,在此修行不易成就,且不小心就有落入三恶道的危险,因此,很多修行者发愿要往生诸佛的净土,有些人希望长住净土,也有人希望在净土修行有成就之后,再回娑婆世界行道渡生。诸佛的净土很多,对娑婆众生较有缘的有西方极乐世界与东方药师琉璃光世界等,此外,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即兜率天内院)也有些修行者很向往。要往生净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念该净土教主的名号,一心恭敬称念求其加被摄受。例如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其加被。修行者也要经常发愿要往生该净土,此愿力之大小影响往生甚巨。此外,要相信该净土的存在。经常研读描述该净土殊胜的经典并作观想,如此可增加对该净土存在的信心。另外有一点就是要行十善业以累积福报资粮及消除重大业障因果,这些都有助于往生时能顺利投生净土。

  

  ·(二)修四禅四空定以自行了脱生死。此法门一般以「数息」为基础,此外,守窍或把心定于一处皆可修此法门。大略而言,修行要诀是系心一处,但要尽量放松身心,到初禅时色身所起之各种压力可得粗解,到二禅与三禅时,可获得由身心放松所生之喜乐与妙喜乐,到四禅破五盖舍一切喜乐,并观喜乐之苦空无常无我,由此可解脱生死。若系心一处之功力再增进则入第七与第八识中,对心念之认识亦由粗转细乃至入极微细念,且以身心为患,努力克服色身之烦恼,对所观得之微细念有四种处理方式即「四空定」。若迫使自心观无尽虚空与心合一者为空无边处,以微细念之起灭为专注对象者为识无边处,对微细念之生起刻意不予理会者为无所有处,对念头的生起不去想,对念头之灭(无念)也不去想,此为非想非非想处。由非想非非想处再往内观去则入黑漆筒,继续内观若机缘成熟可达十方圆明而了脱生死。释尊当年在菩提树下即以四禅四空定并观十二因缘得到解脱。修禅定的人由于清净心与定力之故,经常会有神通出现,如天眼通、宿命通等。这些修行者的果位大多是尊者,罗汉或辟支佛等。

  

  ·(三)菩萨道的修行法门

  这些修行者除为自已了脱生死外,也发愿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甚至了脱生死。这些修行者大多发愿生生世世在世间渡生(包括三界六道之中)。这类的修行者一般要修习很多渡生的法门,为渡生之需要,这些修行者大多要靠佛力相助,「念佛」大多是其基础法门,念佛是称念相关各佛菩萨的名号,其目的是与佛菩萨结缘,求佛菩萨消各种业障及因果,高层次的修行者可在定中得佛菩萨教导修习渡生所需的方法,如各种咒语及手印之类。

  一个菩萨道的修行者在成佛之前都在世间长期渡生,尤其是悲增菩萨,渡生之时间更长甚至有些菩萨为渡众生而几乎不能成佛,例如发愿渡尽地狱众生的地藏菩萨即是。菩萨道的修行者要同时修「入解脱门」的方法与「出菩提路」渡生的方法,前者是为悟入空性、了脱生死,有很多方法可用于此,如四禅四空定,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禅宗的观念头及密宗的大手印等,在楞严经中有二十五位贤圣或菩萨所用的方法都可以由根门等处内观到自性而得解脱生死。菩萨除了修行自行了脱生死外亦要修习渡生的各种方法,这叫「出菩提路」。一般修行者到「回向位」以后就比较有渡生的能力,此时最主要的修行方法是修「如幻三昧」,如在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菩萨在修耳根圆通到悟入空性后就与「观音如来」修习「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以此修得三十二应身之大神通力,可自在出入六道渡生。在药师山通讯廿六期有详细介绍「本尊法修持」,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如幻三昧是假观的一种,它是由修行者起心观想本尊相状,由外本尊依三密加持的方式加持此所观想的本尊,而此本尊相乃依行者之愿力由外本尊之加持而成,经一段时间修行后,所观之本尊功德具足并与行者合而为一,修行者只要起心欲成就某种渡生之事,则外本尊 经由相应方式成就此事,也就是修行者可借外本尊之神通力渡生。一般靠自力渡生者,神通力由自已修行而得,此种神通力比佛菩萨(即外本尊)之神通力小得多,因此,渡生能力比修如幻三昧者小很多。例如,渡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替众生排解因果,此时必须知道过去多生的事情,以自力修得之宿命通难以完成此种工作,因此须靠如幻三昧法。修行者以如幻三昧法…

《成佛之道概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