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成金刚身(称为金刚菩萨)在世间渡生直到成佛。
·(四)修道中的因果与业障
众生皆有佛性,但因为「无明」妄执诸法为实有,因此才会贪爱诸法而致轮回生死,由于此种贪执诸法,形成各种业障,包括于第六识所属名色中形成各种名相符号及第八识所属的各种业障种子,对这些名相符号与种子执为实有即为各种业障。此外,因无明而发生诸识之能识(即主观)作用,并执此能识作用为实有。如对第六识之了知。推理功用,执为实有,此即枝末无明。修行的过程中就必须面对各种业障与无明。业障种类很多,由内而外有第八识的业障,第六识的业障,到六道众生层次可能尚有气身的业障,五蕴身的业障,气身与肉身结合之业障,精神身与肉身结合(即介面)的业障等,而「无明」则有无始无明,业相无明,转相无明,根本无明,尘沙无明及枝末无明。在修行过程中就要努力消除业障与无明,我们可以靠定力暂时不理会业障与无明而悟入空性,但若要成佛则必须彻底消除业障并永破这些无明,否则如同以石压草,草还会生长蔓延。除了自心的业障外,由于众生轮回六道,难免与其他众生有纠缠不清之事,因此有因果、怨气发生,在修行过程中,会有其他众生来讨因果发怨气之事发生,这些「债主」包括鬼界、天界都有。虽然自己若守戒清净,债主也许找不到下手处,但毕竟怨气债务还是不能躲。此外,诸魔怕修行人 有成就会影响他们的「权益」(也就是成为魔民的机会减少),因此会干扰修行人,这也是修行中要克服的问题。一个修行人若有五毒心(即贪、嗔、痴、慢、疑)则很容易被外魔干扰而沦为魔子魔民,若有邪淫心,则易受淫魔所困,而成为淫魔的伴侣。「修行层次愈高之人愈要小心」,一旦犯戒可能护法皆远离不护持,而使其很快沦为诸魔的眷属。切记,不要自以为修行好就一切平安无事,修行愈好愈要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最后,了断过去生所造的情缘也是修行者一件痛苦的事。总之,业障、因果与情缘的问题很多,笔者在药师山通讯中有很多篇幅详细报导,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
四、悟道
一个修行者不论修习禅空,在净土修行或在菩萨道上修行,一旦空观修行到相当程度则会悟入空性,会悟到众生本有,不生不灭的「自性」,而了知世间诸法唯心所造。知道众生皆有「佛性」存在,这就是在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所证悟到「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之义。悟到自性的人对世间的看法会有改变,比较不再执着世间的事务,有些人在往生时就会悟入「死净光」而了脱生死。悟道一般人称为「开悟」,开悟的境界是无法以言语文字来形容,我们只能以「十方圆明」、「电光火石」、「晴天霹雳」甚至以「火山爆发」来描述,而实际状况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任何人能「真正」的告诉你喝水的感觉。一般开悟是「暂时破除尘沙无明」的结果,但不是说开悟有大悟小悟之分别,悟就是悟,如雾开花现,也许由于强大的风力使雾暂时吹开而我们得以清楚地看到雾中之花,但不论如何,我们还是「看清楚了」,也许很快雾还会再笼罩,但花的状况我们已清楚了知,因此,开悟就是开悟,没有大小之分。当下次再看到花的时侯我们依旧认识它,故开悟就可了生死。当然要把雾永远驱离,那就要「渐修」,所谓「破一分无明现一分法身」就是指渐修的成就,由初地到十地的菩萨就是在做这件事,等到雾永远驱离不再笼罩则是成就佛果的 时候。开悟之后要能经常安住「空」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与观力、定力及个人尚有的业障因果的多少有关。定力不足或业障因果太多之人,要久住「空」中相当困难。开悟之后要继续增加内观之力,在「空」之中可进一步悟入法身,也可由此修习进入六道之法,由此了解「如来藏」甚至由此入「华藏世界」等,也要修习如何由空起用出菩提路,也可以由空起「月轮」出世间,或修中观等,「空」是修行者必须悟入之处,它可消一切渡生所引入的业障,使业障如水入大海消失无形。它可提供渡生所需的「能量」(这是一种尚没有名称的能)。若没有它则渡生只有靠他力。总之,悟道是修行者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
五、行道
小乘修行者在悟入空性之后常安住空中,从此了脱生死不再出世间,大乘修行者则为报众生恩,而会继续在世间(指三界六道)依自己的愿力渡生,在渡生过程之中,自己也一面修行,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是,在渡生过程之中,要替众生排解因果、消除业障或施予福报,在这些作为之中,经常要替众生背负业障与承担因果,因此,在七地以前的菩萨常有渡生的烦恼,在渡生之中,有时不小心也会落入「情缘」的困境。为解脱一件情缘有时可能花费很多生的代价,因此,修行者对「情缘」之事不能不特别小心。菩萨道的修行者渡生的时间大多很长,一般形容为「三大阿僧只劫」,这时间几乎是「无限长」,我个人认为不是如此,三大阿僧只劫是指「心念改变」的过程而不是指时间。若有好的机缘,也许在三千年的人间修行就可以由初地菩萨修到七地菩萨。一般在到初地之前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因为在「地前位」时修行状况会「时退时进」,这是由于每一生机缘不同(如婚姻状况,遇善知识与否、投生的环境等),其修行的进展或退步也不一样。到「初地」以后,一般已入「不退转」地,且有机会可得佛菩萨直接教导,因此,进步较快。修行到入「八地」是一个关键,「八地」称为「不动地」,八地之时,菩萨才修得如幻,从此观渡生 如幻,没有渡生的烦恼。渡生工作渐入纯熟自在无碍之境。但八地之前必须了却一切情缘,只要有情缘存在就不能入八地。因为情缘会生烦恼。菩萨在渡生过程中除要了却因果、业障之外,还要渡过累生所积各界众生对他的「怨气」,最后要了却一切「情缘」,也要随时偿还渡生所背负的债务与各种怨气,对没有坚强渡生愿力的人,因这些因素而导至退转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个人常说行道是类似「大定」,必须忍受一切苦与毁谤,此外尚必须随时面对各种魔障的干扰等,没有坚强的定力与决心是过不了关的。
六、得道
在修道过程中,心逐渐清净,渡生的能力也不断增加,渡生的方法也有一些成就,因此就有菩萨果位及佛果之称,但就体性「空」而言,实无有一切道果可得。因此,我们说得道是「得而无得谓之得」。就相用上而言,修道的结果在小乘有阿罗汉、辟支佛等,达这些果位者皆可了脱生死。在菩萨道上有地前位及地上位诸等地的菩萨,最后有应身佛、报身佛或法身佛的佛果。在修行过程中尚有化身菩萨或化佛的成就者。除「身」相之成就外,尚有净「土」之成就,如诸佛的各种净土,也有修行成就之菩提塔或坛城可得,这些详情均可在药师山通讯上找到,在此不再详述。
七、结论
以上只是很简略扼要地说明整个成佛之道,由发心学佛,开始修行直到开悟然后行道渡生,最后圆满成就佛果,这是一个漫长艰苦的历程,依个人的经验,靠自力修行很辛苦且佛果几乎不可能完成,一定要发大愿,要为使众生离苦得乐了脱生死而努力,要深信佛菩萨且求佛菩萨相助,如此将可得诸佛菩萨的护佑与得金刚护法的护持,修行将会顺利很多。此外,随时要离五毒心,尤其是骄慢自大之心,否则将会自断菩提之路。情缘也要注意,尽量避免为要。若能随时把自己观成本尊则容易转化为高层次的心。以个人的经验而言,只要有光明的心与渡生的愿,能相信佛菩萨,能依佛菩萨的正法行事,则道业必有成就。但愿有缘的读者能深信。
《成佛之道概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