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中的魔事问题▪P3

  ..续本文上一页后非有非无,不可说论:

  

  三十九、七种断灭论:外道不知众生死后有投生之去处,而妄以为死后断灭。

  

  四十、五涅槃论:妄计欲界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及四禅天为涅槃之地,不受轮回。除了上述四十种魔相之外,尚有对于识阴(即第八识)的各种境界妄自做出一些错误的猜测计度,于是就有以下十种妄知妄见出现,此亦属魔相:

  

  四十一、以第八识为诸法的能作因,外道「冥谛」之说即如此。

  

  四十二、以识阴能生一切众生,大自在天即如此说。

  

  四十三、以识阴为常,诸法皆其所依,自在天即如此说。

  

  四十四、认为识阴为「知」,且遍一切诸法,连草木金石亦皆有情,外道婆咤霰尼即如此说。

  

  四十五、认为四大能生一切法(今之唯物论),迦叶波等外道即如此说。

  

  四十六、灰身灭土,纤尘不立,以永灭(顽空)为所归依之处。无想天、舜若多诸外道即是如此。

  

  四十七、认为要修行使身体常住不死(但不可能!)就是识阴圆满常住之义。此类似诸阿司陀(长寿仙人之义)外道之说。

  

  四十八、认为识阴与人的生命相通,因此,只要留住尘劳就可永保此识阴。于是主张纵欲享乐(即尘劳之义),此与咤枳迦逻(天魔之异名,天魔要造欲境以縳众生)即如此。

  

  四十九、认为修行就是把意念由粗变细,由假变真,只要自心认证为真微细即已证圣果。这即是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认为已证到「寂灭」,一切修行都到究竟,这是定性声闻增上慢者所为。

  

  五十、误认为自心寂静(独觉所证)明澈(缘觉所证)就是修行终极境界。这就是不回小乘向大乘的辟支缘觉、独觉的状况,如此永远不得成佛菩提。

  

  伍、魔事分析

  

  对这五十种魔相若加以分析,则可以看出都是于禅定中起妄念所生,这些妄念有正念有邪念,但都不好。还有就是以「有所得心」修行,而不知自性本有非所修得,贪求所得境界常会被魔所乘。修心到了更深境界(如第七识、第八识)时,常会对定中的境界起错误的判断,由此产生各种非佛的邪知邪见,如第三十一种到第五十种魔相即是。这些错误的判断使修行者把行阴或识阴的境界误以为是涅槃,以为是佛果。前三十种魔相经常会引入外魔及鬼神附身或干扰,着魔者常会以居士身或比丘身大谈佛法广招徒众。其特性是「潜行贪欲」及「示现神通」。「潜行贪欲」的意思是表面修行为善或广作佛事,但其内心是隐含各种贪念,这些贪念有的自己知道,有的也许自己未察觉到。「示现神通」也是魔相的一种特性,为取信于徒众及建立自己的威望以便行贪欲之事,诸魔及鬼神常会借机示现各种神通以欺骗徒众。此外「自言已得无上涅槃」亦为其特点,着魔之人常自言是佛是圣以取信他人。后二十种魔相是知见的问题,属「非佛」层次,主要特性是过份用「推理」的心去判断定中的境界,太过于信自己,不信有佛菩萨,是这些修行人的特质。因此他们常会有骄慢自大的心常会得少为足,会自以为已开悟,自以为已是佛、已是菩萨,这样会害了自己贻误他人。

  

  着魔的人最后都会很凄惨,除了自己造作各种恶业,将来会受地狱之果报不说;由楞严经释尊的开示看来,此人及其徒众被诸魔利用到某一时机,也许已没有再利用的价值,魔会离他们而去,留下一堆「垃圾」(即恶毒、不良的心念)并使他们陷入官府的灾难(即被法律制裁)。

  

  陆、如何避免魔相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心得,请诸位参考指教:

  

  一、要除三恶业:释尊开示修禅之人若不断淫必入魔,若不断杀必落神道,若不断偷必落邪道。因此,努力消除杀盗淫三恶业是修行首要的工作。

  

  二、要多忏悔消除自己过去生的因果及业障。

  

  三、要以「无所得」的心精进修行。

  

  四、要记得「凡所有相皆虚妄」,对定中所现境界皆不予理会。

  

  五、要「老实念佛」或持咒、观想,不要妄自起其他杂念。

  

  六、切记时常反省自己,不要有骄慢或傲慢之心,这一点修行人常犯而不知,最后被魔所困,药师山的人要特别小心。

  

  七、不能有贪念,诸如贪名、贪利、贪供养、贪法(要修一切法皆为众生不为自己之私利或为自己得功德)。也不能贪定中善境界或各种感应。

  

  八、要依佛菩萨发广大慈心与悲心,为渡世间众生的苦难而努力修行与渡生。

  

  九、遇因果及业障现前,对自己的渡生愿力绝不退转,对佛菩萨绝不失信心。

  

  十、要相信佛菩萨,要做到一心净信则道业必定顺利、障碍必可克服,这一点最重要,也是笔者修行的结论。

  

《修行中的魔事问题》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关于慈悲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