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中的魔事問題▪P3

  ..續本文上一頁後非有非無,不可說論:

  

  叁十九、七種斷滅論:外道不知衆生死後有投生之去處,而妄以爲死後斷滅。

  

  四十、五涅槃論:妄計欲界天、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及四禅天爲涅槃之地,不受輪回。除了上述四十種魔相之外,尚有對于識陰(即第八識)的各種境界妄自做出一些錯誤的猜測計度,于是就有以下十種妄知妄見出現,此亦屬魔相:

  

  四十一、以第八識爲諸法的能作因,外道「冥谛」之說即如此。

  

  四十二、以識陰能生一切衆生,大自在天即如此說。

  

  四十叁、以識陰爲常,諸法皆其所依,自在天即如此說。

  

  四十四、認爲識陰爲「知」,且遍一切諸法,連草木金石亦皆有情,外道婆咤霰尼即如此說。

  

  四十五、認爲四大能生一切法(今之唯物論),迦葉波等外道即如此說。

  

  四十六、灰身滅土,纖塵不立,以永滅(頑空)爲所歸依之處。無想天、舜若多諸外道即是如此。

  

  四十七、認爲要修行使身體常住不死(但不可能!)就是識陰圓滿常住之義。此類似諸阿司陀(長壽仙人之義)外道之說。

  

  四十八、認爲識陰與人的生命相通,因此,只要留住塵勞就可永保此識陰。于是主張縱欲享樂(即塵勞之義),此與咤枳迦邏(天魔之異名,天魔要造欲境以縳衆生)即如此。

  

  四十九、認爲修行就是把意念由粗變細,由假變真,只要自心認證爲真微細即已證聖果。這即是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認爲已證到「寂滅」,一切修行都到究竟,這是定性聲聞增上慢者所爲。

  

  五十、誤認爲自心寂靜(獨覺所證)明澈(緣覺所證)就是修行終極境界。這就是不回小乘向大乘的辟支緣覺、獨覺的狀況,如此永遠不得成佛菩提。

  

  伍、魔事分析

  

  對這五十種魔相若加以分析,則可以看出都是于禅定中起妄念所生,這些妄念有正念有邪念,但都不好。還有就是以「有所得心」修行,而不知自性本有非所修得,貪求所得境界常會被魔所乘。修心到了更深境界(如第七識、第八識)時,常會對定中的境界起錯誤的判斷,由此産生各種非佛的邪知邪見,如第叁十一種到第五十種魔相即是。這些錯誤的判斷使修行者把行陰或識陰的境界誤以爲是涅槃,以爲是佛果。前叁十種魔相經常會引入外魔及鬼神附身或幹擾,著魔者常會以居士身或比丘身大談佛法廣招徒衆。其特性是「潛行貪欲」及「示現神通」。「潛行貪欲」的意思是表面修行爲善或廣作佛事,但其內心是隱含各種貪念,這些貪念有的自己知道,有的也許自己未察覺到。「示現神通」也是魔相的一種特性,爲取信于徒衆及建立自己的威望以便行貪欲之事,諸魔及鬼神常會借機示現各種神通以欺騙徒衆。此外「自言已得無上涅槃」亦爲其特點,著魔之人常自言是佛是聖以取信他人。後二十種魔相是知見的問題,屬「非佛」層次,主要特性是過份用「推理」的心去判斷定中的境界,太過于信自己,不信有佛菩薩,是這些修行人的特質。因此他們常會有驕慢自大的心常會得少爲足,會自以爲已開悟,自以爲已是佛、已是菩薩,這樣會害了自己贻誤他人。

  

  著魔的人最後都會很淒慘,除了自己造作各種惡業,將來會受地獄之果報不說;由楞嚴經釋尊的開示看來,此人及其徒衆被諸魔利用到某一時機,也許已沒有再利用的價值,魔會離他們而去,留下一堆「垃圾」(即惡毒、不良的心念)並使他們陷入官府的災難(即被法律製裁)。

  

  陸、如何避免魔相的發生

  

  以下是一些心得,請諸位參考指教:

  

  一、要除叁惡業:釋尊開示修禅之人若不斷淫必入魔,若不斷殺必落神道,若不斷偷必落邪道。因此,努力消除殺盜淫叁惡業是修行首要的工作。

  

  二、要多忏悔消除自己過去生的因果及業障。

  

  叁、要以「無所得」的心精進修行。

  

  四、要記得「凡所有相皆虛妄」,對定中所現境界皆不予理會。

  

  五、要「老實念佛」或持咒、觀想,不要妄自起其他雜念。

  

  六、切記時常反省自己,不要有驕慢或傲慢之心,這一點修行人常犯而不知,最後被魔所困,藥師山的人要特別小心。

  

  七、不能有貪念,諸如貪名、貪利、貪供養、貪法(要修一切法皆爲衆生不爲自己之私利或爲自己得功德)。也不能貪定中善境界或各種感應。

  

  八、要依佛菩薩發廣大慈心與悲心,爲渡世間衆生的苦難而努力修行與渡生。

  

  九、遇因果及業障現前,對自己的渡生願力絕不退轉,對佛菩薩絕不失信心。

  

  十、要相信佛菩薩,要做到一心淨信則道業必定順利、障礙必可克服,這一點最重要,也是筆者修行的結論。

  

《修行中的魔事問題》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關于慈悲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