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喜舍的意义与修习方法▪P2

  ..续本文上一页

   舍心的功用在克服悭贪,很多人贪念很重,对自己所爱的东西,包括钱财、名利、地位等都贪执不舍,有的人甚至贪到一点都舍不得的地步。生前守住这些东西,死后还想要「住」在豪华宽广的坟墓中,继续保有这些东西,因此,变成永不超生的守尸鬼,这些都是不知「舍」的结果。在人生中,若能常存舍心,就能不贪着,人生的烦恼就会大为减少,因为贪一样事情就像绑自己的绳子又多一条,能舍才能松绑,生活才能自在。舍心若能到达一切皆舍,不只能舍有形的东西,亦能尽舍心中的妄想执着,不论好的、坏的一切心中认定皆舍弃,到此境界,则了脱生死明心见性已近在眼前。

   菩萨道的施舍心可使修行者克服悭贪与执着的障碍,亦可使贫困的众生得以解除生活上或精神上的烦恼,施舍的善业功德可使修行者种下善的种子及累积福报资粮,作为未来漫长菩萨道上的助力。

  

  伍、慈悲喜舍四种心的修习方法

   慈悲喜舍心的修习,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笔者自己是以报恩观修慈悲心。以静观万物之生机与奥妙修「自心喜」,以慈悲观修「随心喜」。以无常、空观修舍心,以「慈悲舍」修菩萨道的舍心,详细情形将叙述于后面。

  

  一、智慧观的修习

   已开悟现性且能由空起用的大修行者,他可由本心直接起四无量心,而一般凡夫必须以智慧观来修习及扩大慈悲喜舍四种心,使逐渐趋向无量心的境界。我们知道修行的主要目的在改变内心的状况,把不好的观念(佛教称邪知邪见)修正为好的观念(佛教称正知正见),或直接在自己心中建立一些好的观念。要建立好的观念就必须透过正确的思考(佛教称为正思惟),而为要有效把观念「深植入内心」就必须集中心力(佛教称为正定),由这样的修习就就可以得到「智慧观」,像无常观、慈悲观,因绿观等皆属之。智慧观法可在静坐之中或静坐刚结束时,有时在睡觉过后头脑清淅、心平气和时亦可进行,当然以在定中进行最有效,这是改造第六识进而影响第八识的有效方法。

  

  二、慈悲心的修习-以报恩智慧观(简称报恩观)修习慈悲心。

   要在定中想自己从无始以来至今已经过无数次轮回,自已出生在三界六道之中(上至天道下至地狱)已有无数次,且与各道众生都有亲密关系,想自己过去多生以来皆因为得到其他众生的照顾才能活到今日,很多众生都曾是自己过去生最爱的父母妻子,只因时空转移自身业障所限,这些过去的事皆已不复记忆,但对众生给我们的恩惠我们不能不报。再观想自己今日,既不能耕田也不会做衣服,但衣食住行样样不缺,这也是很多人提供给我们的,今生众生对我们的恩惠也要回报。又想自己家中所养的猫狗,也许过去生曾是自己最心爱的妻女,今日不幸沦落为畜牲,我怎能忍心不救。想众生都曾是自己最亲爱的人,都曾帮助过自己,因此,自己对所有众生都要慈悲相待,要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助他们了脱轮回困苦。以上这种智慧观法若能养成并深入内心,则慈悲心就会增长。

  

  三、喜心的修习-要观诸法如幻,要欣赏赞叹森罗万象的生机与奥妙,由此起自心喜。

   要修喜心就要先明白佛教「缘起性空」及「世间如幻」的道理,就知道生命的本体是不胜不灭的,由此可消除「人死如灯灭」的阴影。据我深入探讨发现人的各种恐惧心几乎都源于对死亡的害怕,尤其是害怕死后什么都没有,这种潜在的死亡阴影是造成人类悲观心理的主因。我们时常会因为这种阴影的出现而使欢喜心生不出来。例如看落日晚霞的美景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很多人会因看落日的短暂而联想到岁月的无情与自己雕零的快速,因而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悲心因之而起,喜心也不见了。古今中外许多骚人墨客都能以震慑人心的各种语词来描绘时间的快速流逝与不再,因而生起感伤与悲叹,这些心理都源于对死亡的害怕与无奈。佛教「缘起性空」的真理告诉我们:生命本体是不生不灭。人生只是由本体缘起的幻梦而已,人死亡后只是做另外一场梦而已,不用害怕死亡。佛教以人生「八苦」劝我们不要贪恋世间,但也遭到很多批评,认为佛教是苦的,消极的宗教。我个人认为这种苦的人生观是偏向小乘佛教的看法,也许只适用于某一些人。我认为要观世间如梦而不要去执着诸法,这样才可以修「喜心」。把世间的事情当成苦差事而逃避倒不如把它看成一场梦或一场戏,而好好的演下去,只要随时提醒自己是在演戏。当然,若不幸演得「入戏」那就会演不停了(轮回不已),这一点希望大家要小心。如你能有智慧知道世间如幻,你就能够以欣赏与赞叹的态度去面对森罗万象与人生百态而不会陷于执着之困境。你将会因欣赏宇宙万象的奥妙与生命的无限生机而产生欢喜心。以下我要谈一些我个人的经验请各位作为参考。

  

  有一个夜晚我独自睡在长滨山上的精舍里,暴雨敲打铁皮屋顶,在这种夜晚真有震掉人心的感觉,由海面直扑而来的狂风也在右侧山谷中啸吼着,但我内心却充满欣喜,我想着若此时山中没有这间小屋,我将在风雨中又湿又冻受尽折磨(过去登山的经验),想到这里,温暖伴着欢喜的心就出现。另外的一些经验是我自己一个人住在药师山的感受。蒙蒙细雨中的药师山,独坐六角亭中观看山风带着雨丝斜飘而过,那有宁静自在的欣喜。冬季寒夜里的药师山,寒冷中下着小雨,加上有规律的溪水声,当你独自一人时,你会觉得自己像一个隐士远离人烟,而生起带「禅味」的欣喜。夏天的药师山独自一人在凉椅上躺着,吹着山风,那会有轻松自在的欣喜。对人生百态的观察也会带给我们很多喜悦,美的容貌一般人看了大都会心喜。其实只要多用心去欣赏,人与动物的各种容貌都很有趣,你要多用「奥妙」的观点去看。例如一个驼背的老妇人脸上深刻的线条,它是多么奥妙的在诉说她风霜的岁月。生命到处充满奥妙与生机,森罗宇宙到处都是美,只要你用些心去观察、去体会,到处都可以让你心生欢喜,但不要忘记,这些毕竟是梦、是戏,欣赏可以,不要当真(不要忘失本心)!

  

  至于菩萨道喜心的修持则要以慈悲观为出发点,要想着众生过去都曾经是自己的亲人,他们今日能够成就善业功德,能够离苦得乐或者脱离生死轮回,我们当然要为他们高兴,当然要赞叹他们的成就,也很高兴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四、舍心的修习方法

   舍心的修习可做「无常智慧观」(简称无常观),要想世间的无常,人所拥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财富、妻女、儿女,无形的名誉、地位等等,这一切都不可能永久,一切所有权都将随人之老去死亡而化为乌有,人一旦死亡则什么也不会再拥有,因此,我们有什么不能舍?常做此种智慧观,舍心就会增长。

  

  至于菩萨道的舍心,我们可以以慈悲心为基础来修习,要观众生无始以来有长时间是我的至亲好友,今日由于某些恶因缘有些众生成为我们的怨敌,但毕竟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怨恨也是虚妄。今日我既已学佛,已在行菩萨道,对今日的怨敌我应该以德报怨。因此,当在做布施时,我应该做到「怨亲等舍」,常做如此的智慧观,舍心自会增长。

  

《慈悲喜舍的意义与修习方法》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谈五毒心与业障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