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浅说净土(一)

  

浅说净土()

  

药师山紫云居士

  

  壹、前言

  提到净土二字大家都很熟悉,尤其一般人更是希望能往生回净土。但是净土到底在那里?有没有净土?去净土做什么?可不可以回去净土?有那些种类的净土?如何才能回去净土?这些都是大家所盼望知道的。愿借此通讯一角提出共同讨论。

  

  贰、有关净土之事

  一、净土的种类

  依佛菩萨不同的愿力形成十方各种形态的庄严净土,十方代表很多的意思。

  

  依阿弥陀经内有西方净土,依药师功德经内有东方净土,在无量寿经内有十方净土,……各种经典中都提到十方诸净土。

  

  下面是无量寿经内写出有关净土一文:佛说无量寿经内,韦提希今向释尊五体投地求哀纡悔,唯愿佛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世界……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花,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琉璃镜,一方国土皆现出有如无量诸佛土。

  

  以笔者经验:净土是诸佛菩萨愿力形成,提供给一些修行者继续修持或佛菩萨教化的场所,每种国土其「心」的状态不同,接纳的种类不同,因此可以说诸法由心所现,净土、天宫、地狱也是由心的状态呈现出来而已。

  下面简介佛菩萨的净土

  (一)兜率天净土:由弥勒菩萨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分内外二院,提供给禅定较好的修行者在此继续修行。

  (二)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分九品等第及边缘化土,及其他种类化土。

  (三)东方药师净土:由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分九阶位、坛城及七佛化土,有天人。

  (四)燃灯古佛净土:由燃灯古佛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是授记的净土。

  (五)色究竟顶天:是毗卢佛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为诸佛弟子说法处。

  (六)观音如来净土:是观音如来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是各种观音弟子学佛、听闻佛法之处。尤其传授出菩提路不染不着的净土。

  (七)普贤王如来佛国净土:是普贤王如来的愿力所形成的净土,是诸如来菩萨摩诃萨净土。

  (八)华藏世界:是毗卢佛的愿力形成,涵盖层面最大,内有各种净土,种类复杂,依性质不同而形成各种净土。

  (九)五方佛净土:以五方佛的愿力所形成的不同净土,教化不同种类的修行者。

  (十)其他各种净土:待以后有机缘再讨论。

  

  参、净土在何处--在清净心中

  药师经:「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

  

  阿弥陀经:「佛告长老舍利,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佛告韦希提观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佛国土极妙乐事,心欲欢喜即得欢喜地,汝是凡夫心想赢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其实一个人的业障深重,因果很多当然净土就很遥远。所以每一本经书中都提到要业清净,心清净,此时于内心中自见面像,佛土继之而现出。

  依笔者经验,净土不在天边,是在自我内心深处,只要将「心」的杂念去除,因果、业障消除以后,佛国净土自现于明镜中。所谓明镜即是本心。其实净土非净土是为净土,那是内心的另一个世界。

  

  肆、为什么要去净土?因环境清净,修行容易,可以再回娑婆世界乘愿渡生。

  (一)环境单纯

  佛说阿弥陀经内,本师佛告诉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由此可知净土有很多善人,大家在一齐,学习环境单纯,比较不受干扰与污染,是容易继续修行的地方。

  (二)乘愿再来的转接站

  当修行者修到有果位时,只有在人间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完成菩提道业是较容易的。因净土的修行者都很好,比较没有机会让你去行菩萨道帮助别人,假若入空后,到常寂光土时,就较不可能再入世间了,因此一定要在净土转一下,再入世间行菩萨道,以完成道业的成就。

  人间百态,各道心都有,同时又可闻到佛法,较容易实现理想。天界太快乐,三恶道又业障过重,所以一般仍喜欢回人间。

  

  伍、去净土做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每人因业力不同,所去的净土也不同,去净土的目的是继续修行到开悟见性、了脱生死及学习佛法渡众生,以便重返世间到各道中去行菩萨道。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入空见性呢?因见本性以后,心的光明性、觉性会展现出无限大的能力,能知、能觉、能受,能发出慈悲、平等之心而化现于各道中,以解决众生的痛苦,所以入空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无论那一种修行者都列入修行的重要课程。

  

  陆、回净土所须要的条件--修十善净业具福德善根,一心净信,心不颠倒,可回净土。

  (一)阿弥陀经曰:「不可以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二)「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执名号一日、二日……七日,一心不乱,其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其前。」这是指要专心执佛名号,若只是口念心不念,那即使念了千遍也是没有意思的。

  (三)一心净信,心不颠倒可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柒、如何回净土:心存日想,修戒律,依愿力回净土,显教常论的信愿行。

  (一)药师经:无垢染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心,……,所乐求,一切皆逐。

  (二)无量寿经:韦提希白言「世尊,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三)世尊教导韦提希:「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才可去成。」

  (四)「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当修三福…」

  (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2)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事为净业。

  以笔者经验:要有愿力才能回净土,一般学佛目标是要开悟见性,毕竟像六祖慧能大师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道者是太少了,更何况每人的因果业障也不同,所以若修行空观时因「业」而无法入空时,可以转修往生净土或行假观,净土只要第六意识业清净即可,但一定要有信心及愿力,所以为什么信、愿、行是净土的第一课,因净土有很多种不同,接引的佛菩萨也不同,最主要是自心的特质不同也才有那么多种佛菩萨的净土应化。

  入净土后,继续修行至开悟,登地后直入佛国,或者修行者以愿力回世间行菩萨道都是应该做的事。

  

  捌、净土的样子

  佛经内描述净土的概况:

  

  药师经:「七宝所成,无有众苦,受诸乐,金沙布地……光亮无比。」药师净土「佛土功德庄严,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时四宝周匝围绕,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其中池底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

  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

  璃、玻璃……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佛!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画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鸟……是诸众鸟,画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维摩诘经:「自心即净土,……。」

  

  由上述可知,净土是如何美妙、清净、光亮……之处,怎么不向往呢?详细参看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药师经、维摩诘经……等都有述说。

  

  以笔者经验:净土是可以来去自如的,在剎那中即可出现,净土有琉璃透明的天人,由没有业障的原因而形成。住在莲花花苞中,以禅悦为食。一直到花开见佛时的登地果位,此时相当于九品中的上品上生。

  一般开始在坛城中修行并可在佛国中游历,听诸佛的教化及教导,了解宇宙中佛国的情形,然后继续在世间行菩萨道。此时看经典才相信佛菩萨的殷切教诲,才深了知他们愿众生早日证菩提、了生死的大悲愿。

  

  玖、回净土的时间:不是死后才去,应该是随时于定中即可回净土。

  (一)一般人都认为…

《浅说净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浅说净土(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