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五台山参访记

  

五台山参访记

  

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五台山胜地是我多年向往的佛门胜地,近期不知是年龄及其他原因,已不再想行走各处参访,只想沉溺在云峰山超胜庵处,对此次行程意愿缺缺了无意愿。某日早课知道千钵文殊的愿力,仍不懈为众生加持,愿众生开佛知见增智慧明了真实意,汗颜忏悔,积极组团一行三十二人前往五台朝拜文殊菩萨。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隅,连绵大行横跨晋冀,山由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环抱而成,气候凉爽空气清净雨量充足,夏季气候变化多端,时而晴时而雨。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香火最盛之时,全处有寺200余座,无论在建筑、雕塑、壁画、石雕、梵钟、碑碣,荟集了唐宋清以来各时代的文物古迹,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透过旅游业的发展卫生环境,街道绿化不断的加强,五台在蜕变中。

  

笔者参访五台,对宝山中的一切非常有兴趣,群山中有各式样的庙宇聚落在一起,每个庙宇都有一串串的历史,建筑风格以中轴线对称方式建筑,唯有唐及藏密的主殿是高大的型式,山门前阶梯强调108阶,象征修行是困难的。大部份佛寺主供佛都与文殊菩萨法脉有关,愿将下列十处点滴介绍。

  (一)显通寺:文殊道场显密修行,以次第显现。

  (二)菩萨顶:文殊菩萨菩萨道渡生的道场,以金刚舞显现。

  (三)罗睺寺:修行者入初地果位,花开见佛的实相显现。

  (四)龙泉寺:净土清净世界,修圆觉入曼陀罗,菩提塔显现。

  (五)殊像寺:戒体成就,降服情淫魔障出山渡生,本尊以化菩萨显现。

  (六)金阁寺:千手千眼观音接引众生,消业拔苦不舍众生。

  (七)镇海寺:章嘉舍利塔,一代修行大师圆寂之处。

  (八)南禅寺:具唐代佛像艺术及建筑特色。

  (九)黛螺顶小朝台:朝拜五文殊及降心魔本师之处

  (十)五爷庙:龙王护持文殊菩萨并参与普渡众生的工作。

  

各寺详细解说如下:

  (一)显通寺:表现出显密修行,以次第显现风貌。

   寺内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后高殿(藏经楼)等七座院落,分别说明如下:

  

  • (1)水陆殿-又叫三大士殿

       内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两侧各种经典俗称水陆道场,又叫水陆殿。

       此处应该是菩萨渡生众生求助之处,佛寺护法威严,一般众生很难入殿求助,将此殿放置在佛寺正院的南端,不失为一个方便之法。佛寺僧众早晚课在此诵经,渡有缘众生功德无量。

  • (2)大文殊殿-主供佛大智文殊菩萨,期许众生智能增长。

       此殿内供七位文殊菩萨,由左而右狮子文殊、智慧文殊、儒童文殊、无垢文殊、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可以了知此道场由甘露文殊如来加持大智文殊,成就大智文殊菩萨的一个修行道场,同时也是大智文殊菩萨渡生的道场,五位文殊原是东台、南台、西台、北台、中台。五位文殊幻化不同法相文殊成就愿力不同,为众生消业增智。

      这七位也可称文殊七菩萨(文殊七如来),此殿属密行道场(也叫密教道场)。甘露文殊菩萨(如来)

      大智文殊菩萨

      狮子文殊菩萨

      智慧文殊菩萨

      儒童文殊菩萨

      无垢文殊菩萨

      聪明文殊菩萨

      七位其愿力应是无垢、清凉、智慧,代表修行以文殊七菩萨或文殊七如来消业无垢具般若智慧证菩提。

      由此可知早年的禅宗中原大师有密行成就。

      

  • (3)大雄宝殿-三宝佛(人间修行导师)

       主供三位南无本师佛、南无药师佛、南无阿弥陀佛,后面三位南无观音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文殊菩萨。此殿说明修行者行密行前后以佛菩萨为老师,发愿学习佛菩萨的愿力,才能入庙堂之美。

  • (4)无量殿-檀城示意

       此殿又叫无梁殿坛城,又称华严道场

       正殿供奉卢舍那佛、背部弥勒佛,右侧有一宝塔,左侧供奉药师佛,七个拱洞上刻法菩提场,普光明殿、夜摩天宫、他化天宫。

       此处代表天界修行处,天界修行者也须清净无碍,修到入坛城修持法华三昧,华严三昧。

      

  • (5)千钵文殊殿-化佛成就处,主供佛千钵文殊又叫千臂千钵文殊菩萨也可以称千手千眼文殊菩萨。

       菩萨修行至福慧俱足时,本尊由二手幻化二十四手共二十五法,由此转四圆形成千手手臂且光中化佛无数,此位文殊持钵成就,所以形成千臂千钵文殊且每钵内都是文殊佛身像。

  • (6)铜殿:灌佛智种,修持曼荼罗铜殿,四壁铸锅佛像又叫万佛像,无一雷同。

       主供佛为文殊如来,此代表坛城中化佛受诸佛如来灌种,修持无量多法脉。此处应是修持曼荼罗灌佛智种之处,属应身佛成就处。此铜殿雕镂细致布局精巧,结构严谨,造型优美。

  • (7)铜塔五座:属五佛智慧智种,使修行者转识成智,具有智慧的种,不再是无明种。
  • (8)藏经楼(后高殿):后高殿主供佛为报身佛文殊如来,此处幻化成甘露文殊像,游客多如过江之鲫,但知我几人。

  总之,显通寺代表了修行次第,无限赞叹大师们精心设计之余,仅以清香三柱,水果供养诸如来佛菩萨。  

  

(二)菩萨顶:藏密佛教体系,菩萨道渡生相法显现。

  菩萨顶建筑分前院、中院、后院、中轴在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

  

  • 1、大雄宝殿:前面供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佛坛上供奉三世佛,护法为韦驮与密迹金刚,后部供养毗卢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属显密道场修行
  • 2、文殊殿:典型宫殿式建筑,主供佛文殊菩萨,造型活泼生动,以菩萨道形式渡生
  • 3、两侧殿:有一殿供莲师、五大金刚及金刚舞所用法器、乐器均在其中。

依笔者观看菩萨顶是修行者修到菩萨果位渡生的一种表现,使众生平安人界安宁,以像法表现的一种方式。西藏称之为跳布扎又叫跳鬼,纪念佛教始祖降伏邪道的一种方式,喇嘛带着鬼怪面具扮成鬼界众生经受加持归依,鬼界众生得离苦得乐转修佛成护法,由此可使人界平安又善原日。一年有2次跳此舞,我们参访团正遇此日,将此金刚舞与跳布扎看完,愿借山一角说明。

  

渡生方法分下列组别

  

  • (一)掌印喇嘛(住持)
  • (二)金刚(带面具):具降服力,手持各种法器可降服魔障。
  • (三)各道众生(带着面具出场):海贝、海螺、山精、海怪、饿鬼、病鬼、淫魔
  • (四)乐器组:锣、长喇叭、短喇叭、跳慢四拍、快四拍、节奏
  • (五)供佛组:供佛、请佛
  • (六)焚化组:焚化

步骤

  

  • 1. 由住持(掌印喇嘛),在大殿中持咒诵经,恭请佛菩萨、金刚莅临道场,愿为利益众生开坛。
  • 2. 由住持(掌印喇嘛),观想持咒恭请本尊,此处请出一位金刚,手执金刚法器,表现威不可欺,此金刚主要要教化降服众生为主要工作。
  • 3. 各道众生依次出场有海贝、海螺、牛精、鹿精、山精、海怪、饿鬼众生、病魔、淫魔每类众生穿道服带面具跳跳慢四步的方式表现出心的沉重不安痛苦,瞋恨、打架、洒毒粉,骷髅。当到住持前行礼拜归依,即刻以快四步,表现出心的轻松安宁快乐。
  • 4. 金刚以快速旋转跳着金刚舞手持骷髅及金刚杵,代表已持各界众生的淫苦及其他各苦已降伏,乐器声扬沸腾扬扬。
  • 5. 金刚捧上哈达仍然飘扬着,此时已具满收集无量多的业障。
  • 6. 由焚化组喇嘛送此金刚捧到火化处焚烧,代表魔障病苦已除。
  • 7. 从此众生得平安,离苦得乐。

  结论:看完菩萨顶的金刚舞,赞叹大师的高明。这可是渡生的一段,无法用言语来说明真实境,其实法界众生有六道众生外,还有具有特质的众生,如外道、贫苦、情苦、淫苦、病苦、小乘、理佛修行者、...,若能以像法全部表现出,那将是一个渡生最好的教育工作。

  

(三)罗睺罗寺:花开见佛入初地果位表示法

   罗睺罗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所生的儿子亦为本师十大弟子之中,修行以密行成就,此寺修行者应以密行及本师法得成就。小乘修行以初果、二果、三果及四果成就,四果罗汉为阿罗汉只是定力成就,不再来世间。以此方式要修行到初地果位,尚有一段努力。初地果位属大乘修行方式,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福慧条件具足方可入初地。

   修行者应该在此期仍持密法,以密行成就渡生,方能成花开见佛,由此而后得佛密意。此处花开见佛的图式是最早的一个式涂金为木刻,莲花高三公尺,花茎下面连着一个圆盘,盘上有水纹行状的雕刻图案,圆盘上有二十四种像,四角为四大天王像为护法。用人操控顺时针莲花花瓣开逆时针花瓣合,实际上修行时,空法显现即为十方圆明,而像法显现即为花开现佛,二者异曲同工之妙。修行者入空、花开见佛,坐在莲花上的本尊相显现,于坛城中拜见报身佛、应身佛,期许未来本尊相修成化佛,莲花基部可通入空性、空相二者属一体性、法性、法身。

  

(四)龙泉寺:代表净土清净世界

   龙泉寺以汉白玉、石雕、牌楼,一些石砌、石栏杆、石柱所雕出的图案,美不胜收,花、草、佛相、珍果、狮子生动…

《五台山参访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