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第六
(大日经卷六)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摘要
此品是指学习大乘菩萨,以方便法度生时,行为、戒律所依之处。
‧学处:是指行为戒律所依之处。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说诸菩萨摩诃萨等具智方便所修学句:
‧等具:具体条文。
‧学句:戒律句。
愿开示菩萨一些具体条文,可学习智能及一些方便度生法时所修习的戒律句。
◎令皈依者于诸菩萨摩诃萨无有二意,离疑惑心,于生死流转中常不可坏:
使皈依修行者一心行菩萨道时,能远离疑惑心;在生死海中度生心不变。
‧皈依:有四皈依、五皈依、六皈依。
‧无有二意:指『信』由潜意识到意识绝对相信佛菩萨,一心行菩萨道。
‧离疑惑心:远离怀疑与邪知见的心。
‧生死流转中常不可坏:于生死海中行菩萨道的心恒常不变。
◎如是说已,毘卢遮那世尊以如来眼观一切法界,告执金刚秘密主言:「谛听!金刚手!
◎今说善巧修行道。若菩萨摩诃萨。住于此者。当于大乘而得通达。秘密主。菩萨持不夺生命戒所不应为。持不与取。及欲邪行。虚诳语。麤恶语。两舌语。无义语戒。贪欲。瞋恚。邪见等。皆不应作。
‧善巧修行道:有巧妙修行道的方法。
‧若菩萨摩诃萨住于此者:若菩萨以此善巧法行道。
‧当于大乘而得通达:若以此善巧修行道,则以大乘法度生必可通顺无碍。
‧持不夺生命戒所不应为:坚持遵守杀戒,不夺他人生命或不应为己有杀心。
‧持不与取:坚持遵守不偷戒。他人不同意者则不取叫不偷戒。
‧及欲邪行:淫欲邪行戒。
‧虚诳语:诳妄语。(口业)
‧麤恶语:因瞋恨心而骂人,恶口骂人之语。(口业)
‧两舌语:搬弄是非(口业)。
‧无义语戒:无意义之言语(绮语)。
‧贪欲:贪念。
‧瞋恚:嗔恨。
‧邪见:邪知见,因痴业而使知见错误。
‧等皆不应作:杀、盗、淫、妄、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共十种行为皆不可做。
◎秘密主如是所修学句。菩萨随所修学。则与正觉世尊。及诸菩萨。同行。应如是学。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薄伽梵。于声闻乘。亦说如是。十善业道。世间人民及诸外道。亦于十善业道。常愿修行。世尊!彼有何差别?云何种种殊异?
‧如是所修学句菩萨随所修学:以上十句戒律是菩萨随时应学习。
‧则与正觉世尊及诸菩萨同行应如是学:与佛或菩萨同行度生者,皆应要如是学习此十戒。
‧世尊薄伽梵于声闻乘亦说如是十善业道。世间人民及诸外道亦于十善业道常愿修行。世尊彼有何差别?云何种种殊异?:大毘卢佛于声闻道中说十善业,世间人民、外道中也以十善业修行。请教大毘卢佛,这之间有什么差别?有何不同处?
◎如是说已,佛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秘密主!汝复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义。秘密主!应当谛听,吾今演说
能问到诸佛如来这些问题。
◎差别道一道法门:
各道间的差别。
◎秘密主!若声闻乘学处,我说离慧方便,教令成就开发边智,非等行十善业道:
对声闻众弟子的教导,是使其生出离心的智慧,开启空慧成就而不是行十善业的问题。其问题是远离人群,但入本愿空慧。
◎彼诸世间,复离执着我故他因所转:
世间凡夫要远离执着、我执之故,由此改变心的状态。
‧他因:例如过去或现在的善因。
‧转:转化或改变心的状态。
◎菩萨修行大乘,入一切法平等,摄受智慧方便,自他俱故诸所作转:
菩萨入空以智慧方便法度众生,福慧具足故可以改变心的状态。
◎是故,秘密主!菩萨于此摄智方便入一切法平等,当勤修学:
菩萨于空性中,起摄受众生的智慧,即方便法〈咒语、种子字〉应勤加修持。
◎尔时世尊复以大慈悲眼观诸众生界:
以大悲心观各界众生。
◎告金刚手菩萨言:「秘密主!
告诉金刚手菩萨。
◎彼诸菩萨尽形寿持不夺生命戒,应舍刀杖离杀害意:菩
萨尽心坚持不杀生命,应舍刀杖离开杀害意念。
◎护他寿命犹如己身:
爱护他们各道生命如爱自己身体一样。
◎有余方便,于诸众生类中随其事业:
有各种方便方法可以在各道中作佛事业;此处指修多罗事业。
◎为解脱彼恶业报故:
解脱各道众生的恶业及果报。
◎有所施作非怨害心:
作修多罗佛事业或布施时,不可有怒害的心。
◎复次秘密主。菩萨持不与取戒。若他所摄诸受用物。不起触取之心。况复余物不与而取。有余方便。见诸众生悭吝积聚不修施福。随其像类。害彼悭故。离于自他。为彼行施。因赞时施。获妙色等。秘密主。若菩萨发起贪心。而触取之。是菩萨。退菩提分。越无为毘奈耶法。
‧菩萨持不与取戒:菩萨坚持不偷盗的戒律。
‧若他所摄诸受用物,不起触取之心,况复余物不与而取:菩萨所受用之物,不起想要夺取之心,何况对其他之物不应取而取(不起占用之心)。
‧有余方便:有各种方便法度此类众生。
‧见诸众生悭吝积聚不修施福:若见各道众生悭贪吝啬,不修福报、布施。
‧随其像类害彼悭故:教导其因悭贪吝啬之果报。像类:世间受果报之相。
‧离于自他为彼行施:若众生离此自私行为,而为他人行布施。
‧因赞时施获妙色等:要随时赞叹施与,使其获得上妙言词。
‧若菩萨发起贪心而触取之:若菩萨发起贪心而取用。
‧菩萨退菩提分:菩萨失去菩提心。
‧越无为毘奈耶法:破戒律。
◎「复次,秘密主!菩萨持不邪淫戒,若他所摄、自妻、自种族,标相所护,不发贪心,况复非道?二身交会有余方便,随所应度摄护众生:
此说是指菩萨不贪淫乐之心,而以度生为主。
‧若他所摄:指拥有的异性朋友。
‧自妻:自己的妻子。
‧自种族:自己族性所认同的伴侣。
‧标相所护:已为社会认同的对象,应护持教导学佛。
‧不发贪心:不贪淫乐的心。
‧况复非道:如人畜杂交,同性之类的性交活动。
‧二身交会有余方便:男女性事以外所论之事。
‧随所应度摄护众生:随其所应得度,应予以度化、护持,摄受众生。
◎「复次,秘密主!菩萨尽形寿持不妄语戒,设为活命因缘不应妄语,即为欺诳诸佛菩提。
‧菩萨尽形寿持不妄语戒:菩萨要尽力能够长期坚持,守住不妄语戒。寿:指长期。
‧设为活命因缘不应妄语,即为欺诳诸佛菩提:即使要活命也不应妄语;若犯此戒,即为骗自己的真心,由此造业,无法入圆觉。
◎秘密主!是名菩萨住于最上大乘,若妄语者越失佛菩提法:
不妄语戒是菩萨最上乘的戒律。若妄语者,即退失佛菩提法,即无法再修佛菩萨的法。告戒菩萨,不妄语是很重要的戒律。
◎是故,秘密主!于此法门应如是知,舍离不真实语:
大乘法门菩萨,应知要遵守此戒律,要舍弃、离开无意义、不实之语。
◎「复次,秘密主!菩萨受持不粗恶骂戒:
受持不粗语乱骂(因嗔恨而大声言语)的戒律。
◎应当以柔软心语随类言辞,摄受诸众生等:
应以柔软慈悲心说各道众生的言辞,以摄受各道的众生。
◎何以故?秘密主!菩提萨埵初行利乐众生,或余菩萨见住恶趣…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白话注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