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白话注解▪P2

  ..续本文上一页因者,为折伏之而现粗语:

  菩萨行道初期以利益众生;有些菩萨见众生有造恶道因,为折伏才会忿怒大声,此种行为不犯戒。

  

「复次,秘密主!菩萨受持不两舌语戒,离间隙语,离恼害语:

  菩萨要坚持不两舌语戒,远离挑拨离间、恼害众生之语。

  

犯者非名菩萨,不于众生起离坼之心:

  凡有两舌、挑拨离间、恼害众生等无意义之语词,则不是菩萨,菩萨不会使众生起分离心。

  

有异方便,若彼众生随所见处生着,如其像类说离间言语,令住于一道,所谓一切智智道:

  另有不会犯戒的方便法。若有菩萨于所见之处的众生,为使其解脱此染着,是可以用离间语,令其住于正道,所谓佛智慧有万法。例如,人与坏人在一起,则可说离间语,使其离开该坏人。

  

「复次,秘密主!菩萨持不绮语戒,以随类言辞,时方和合出生义利,令一切众生发欢喜心,净耳根道:

  菩萨持不绮语(开玩笑、黄色笑话)戒。是指各类说辞,在时空恰当时引发一些有意义语词,令众生发出欢喜心,由此得耳根清净。

  

何以故?菩萨有差别语故。或余菩萨以戏笑为先,发起众生欲乐令住佛法,虽具出无义利语,如是菩萨不着生死流转:

  菩萨可以使用差别语(离真实之语、玩笑话);有些菩萨以玩笑话在前,先让众生高兴,然后欢喜学佛,虽说出无意义之语也是可以的,此种行为不犯戒,又称方便绮语。此种菩萨是已了生死、不再随业轮转的八地以上菩萨。

  ‧令住佛法:令其欢喜学习佛法。

  ‧如是菩萨不着生死流转:此种菩萨是已了生死、不再随业轮转的八地以上菩萨。

  

「复次,秘密主!菩萨应当持不贪戒,于彼受用他物中不起染思:

  菩萨应当守不贪戒律,不起享用别人物品的贪染心思。

  

何以故?无有菩萨生着心故:

  什么缘故?因为没有菩萨会生执着心。

  

若菩萨心有染思:

  若菩萨心有贪染执着心。

  

彼于一切智门无力而堕一边:

  就会退失菩提心,无法入圆觉。

  

又,秘密主!菩萨应发起欢喜,生如是心:

  菩萨应发起欢喜,生下面如是心。

  

我所应作,令彼自然而生,极为善哉!:

  我之一切所作,能自然不起贪念,这是最好的行为。彼:是指不贪。

  

数自庆慰,勿令彼诸众生损失资财故:

  经常庆幸安慰自己,不让众生有所损失或破财。

  

「复次,秘密主!菩萨应当持不瞋戒:

  菩萨应遵守持不瞋恨戒。

  

遍一切处常修安忍,不着瞋喜,于怨及亲其心平等而转:

  菩萨随时随地修安忍心(安心不动),不着瞋恚及欢喜;对待怨亲的心要平等。

  

何以故?非菩提萨埵而怀恶意:

  什么缘故?因为没有菩萨会心怀恶意念的。

  

所以者何?以菩萨本性清净故:

  因菩萨本心清净的缘故。

  

是故,秘密主!菩萨应持不瞋恚戒:

  因此菩萨应守持不瞋恚戒。

  

「复次,秘密主!菩萨应当舍离邪见,行于正见,怖畏他世,无害、无曲、无谄。其心端直,于佛法僧心得决定:

  菩萨当舍离邪知见,以正见行道,心中无恐惧、无害怕、无扭曲、无谄媚。其具有端正之直心,于三宝能正信不退失。

  ‧怖畏他世:因过去生的业力而生害怕而害人之心。

  

「复次,秘密主!邪见最为极大过失,能断菩萨一切善根,是为一切诸不善法之母:

  邪知见会使行为产生最大的过失,能断菩萨一切善根,是不善法的根本。

  

是故,秘密主!下至戏笑亦当不起邪见因缘:

  若在戏笑时,仍是保持菩萨之心,不可因此而造邪见的因缘。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说十善道戒,断极根断:

  愿说明十善,遵守此十善道戒可断根本业障。此十善即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不痴)。

  

云何菩萨王位自在,处于宫殿,父母、妻子、眷属围绕,受天妙乐而不生过:

  菩萨为何能有王位而自在无碍,在宫中受父母、妻子、眷属围绕,承受天妙乐而不犯过失?

  

如是说已,佛告执金刚言:「善哉!善哉!秘密主!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吾今演说:菩萨毘尼决定善巧。秘密主!应知菩萨有二种。云何为二?所谓在家、出家。

  ‧菩萨毘尼:指菩萨戒律。

  

秘密主!彼在家菩萨受持五戒句:

  居士在家菩萨须守五戒,持不夺生命戒及不与取、不虚妄语、不欲邪行、不邪见等戒。

  

势位自在,以种种方便道随顺时方,自在摄受,求一切智:

  居士在家菩萨可以在任何职位胜任愉快、自在;并以各种方便法,随顺时空变化,自在无碍求佛智慧。

  ‧势位:指地位、权位。

  

所谓具足方便,示理、舞伎天、祠主等种种艺处,随彼方便,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皆使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具足方便:是指守此戒律。示理:指文教类。舞伎天:技艺。祠主:掌管祭祠及祠庙事物的官。以四摄法摄取众生:即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方便,使众生学佛,皆求菩提本心。

  

谓持不夺生命戒。及不与取。虚妄语。欲邪行。邪见等。是名在家五戒句。菩萨受持如所说善戒。

  ‧谓持不夺生命戒:不杀戒。

  ‧及不与取:不偷盗。

  ‧虚妄语:妄语。

  ‧欲邪行:邪淫。

  ‧邪见等:痴。

  ‧是名在家五戒句:称为在家修行者的五戒句。

  ‧菩萨受持如所说善戒:指十善戒律。

  

应具谛信,当勤修学,随顺往昔诸如来学处,住有为戒,具足智慧方便,得至如来无上吉祥无为戒蕴:

  应具有真信并勤修学此十善戒;依前述随佛所学有形的戒条,当修成般若智慧体性时,即可得戒体,此戒体为五蕴身所显现,会发光又叫戒蕴成就。内心会有无形尺戒,平时也会以此戒为依据。

  

有四种根本罪,乃至活命因缘亦不应犯:

  有四种罪,即使为了活命也不可犯。

  

云何为四?谓谤诸法、舍离菩提心、悭吝、恼害众生:

  哪四种根本罪?即毁谤佛法、舍弃菩提心、悭贪吝啬、发怒杀害众生。

  

所以者何?此性是染,非持菩萨戒。何以故?

  上述四种罪的性质是染着,是业垢形成的原因,与菩萨戒无关。

  

过去诸正觉,及与未来世,现在仁中尊,具足智方便:

  过去及未来世的诸佛,现在修习的本尊,若守此戒可得智慧方便法。

  

修行无上觉,得无漏悉地:

  修行到佛的果位,得无漏悉地成就。

  

亦说余学处,离于方便智:

  不使用菩萨道上的方便智,也可说其他的方便法。

  

当知大勤勇,诱进诸声闻:

  应知道要努力精进修行,以度诸声闻修行者。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 受方便学处品第十八白话注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