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令众生佛性显现,觉性圆满,发大悲心拔济群生、利益众生。
3.秔粱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秔粱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
◎譬如秔粱未离皮糩。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粗粮谷带壳无法食用,贫穷愚痴之人轻贱视之,认为是可丢弃之物。但只要除去外壳、外皮、米糠,精制后王者即可食用。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释尊看众生烦恼类似米糠,外壳覆盖众生佛性及无量知见,因此须以方便法应化化佛随应众生说法,可除去烦恼垢障转识成智,并在世间渡生使众生也能成佛。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秔粱 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糩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如稻麦带壳的粗粮,连贫穷愚笨之人都轻贱它,称之为可丢弃的食物。
‧秔粱:粗粮。如稻麦外面带壳,须去除外壳才能见到米粒、麦粒(秔:指晚熟不黏的稻米;粱:通称为小米)。
◎外虽似无用内实不毁坏除去皮糩已乃为王者膳:外看以为无用,但实际上内部没有毁坏,只要去除外皮粗糠后,即为精致谷物,却仍然可为王者所食用。
◎我见众生类烦恼隐佛藏为说除灭法令得一切智:我见各类众生因烦恼隐藏如来藏,须为众生演说除灭业障之法,令众生得佛智如来藏。
◎如我如来性众生亦复然开化令清净速成无上道:众生隐藏的如来藏与我成佛时的佛性相同(众生须经过修持,即可如我成佛相同的佛性),只要教化众生除灭烦恼业障之法及净一切智(转识成智),即可快速成就无上道法(成佛之法)。
4.真金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真金如佛性,埋在不净之处历经年载不坏没有人能知,有天眼的修行者告诉众人,在此不净之处中有真金宝物可拿出受用。
◎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不净处指众生无量烦恼业障,真金宝物为佛性,有天眼者指如来。诸佛如来广为说法使众生灭除烦恼,皆修成正觉而施作佛事。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如金在不净隐没莫能见:真金堕在不净之处即隐没不现。
˙金:比喻真心。
˙不净处:指烦恼业障。
◎天眼者乃见即以告众人:具有天眼者可以见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洗涤令清净:汝等若得到真金,须洗除尘垢令恢复清净(清净心显现)。
◎随意而受用亲属悉蒙庆:若得到真金,汝等可随意受用(由真心起用),众生皆可蒙受福泽。
◎善逝眼如是观诸众生类烦恼淤泥中如来性不坏:佛眼如是观察各类众生,虽然处在烦恼淤泥之中,佛性、空性仍然具有光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随应而说法令办一切事:诸佛如来随应众生广为说法,令众生除灭烦恼成正等觉,并为众生广作佛事。
◎佛性烦恼覆速除令清净:众生佛性为烦恼所覆障,应迅速除灭烦恼障令其恢复清净心。
5.珍宝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譬如贫苦家中(指众生)有珍宝藏(指佛性),宝藏自己无法言说宝藏在于此处。众生自己既不知道,宝藏又不会自己说话,因此不能开发此宝藏。诸佛如来具有知见、十力、四无所畏,了知佛性光明在众生身内,众生不明不知而沉醉五欲(财、色、名、食、睡)中,以致轮回受生死之苦无量。因此之故诸佛由空起相用以佛身入世间渡生,教导众生以如来藏法修持识种,使之转识成智,成无碍具辩才(成为辩才无碍)的渡生修行者。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我(释尊)以佛眼观众生有如来藏佛性,故为诸菩萨而说此《如来藏经》之法。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譬如贫人家内有珍宝藏:譬如贫穷之人家内藏有珍宝。
◎主既不知见宝又不能言:主人(众生)既没有发现珍宝(佛性),珍宝(佛性)又不能自言我在此。
◎穷年抱愚冥无有示语者:穷年累世既不自知拥有珍宝,又没有人可告知此事。
◎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众生有此大法宝藏而不知,以致常贫乏困苦。
◎佛眼观众生虽流转五道大宝在身内常在不变易:佛眼观察众生,虽然众生辗转流落五趣中生死轮回,受苦无量,但大法宝藏(佛性、如来藏)常在众生身内且体性不变易。
˙五趣: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佛如此观察如来藏之性质后,而广为众生说法,令众生得智能宝藏,不但众生本身得法财大富,且可以广为利益其他众生。
◎若信我所说一切有宝藏信勤方便行疾成无上道:若信佛所说,净一切智(转识成智)即得如来宝藏, 信受并精勤修行菩萨道,以方便法渡生,可快速成就无上道法(成佛之法)。
6.庵罗果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譬如有一种果实叫庵罗果内,只要种子不坏,种此种子在土地上可以长成大树。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我(释尊)以佛眼观众生,佛性光明藏在无明壳中,有如种子在果实之内。
《《大方等如来藏经》白话注解(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