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我们昨天也提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然诸位同修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三天不听经,不亲近善知识,三天以后会有什么感觉?妄想纷飞。所以确实没有所谓的没进步也没退步,一定要不断的薰习,长时薰修才行。所以「学贵自知之明」,我们真正了解到末法根器比较不好的时候,才能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希有难逢的念佛法门。所以古代人说的「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尤其当在谈论的时候,对方假如对我们自己的善知识、师长又有了一些怀疑,这些话一听会不会受影响?很容易受影响。所以只要听到这些是非,我们应该怎么做?马上制止。假如不适合制止,马上离开现场,要保护自己的清凈心。

  当然我们身为长者,也要保护下一代的清凈心。怎么保护?一来对于这些污染他的讯息,包含电视、电脑,要极力把它排除掉。另外一方面,要赶快把他的根基,德行的根、是非判断能力的根要扎稳。当我们花五年的时间给孩子的根基扎稳,这是非常高明的生涯规划,五年可以省下几十年的忧愁、烦恼,可以有清凈的日子过。假如这五年的扎根我们没有教,这一生要为子女,甚至于孙子辈要担心多久?诸位同修,担心多久?一辈子!可能眼睛快要闭上的那一刻还不得清閑。所以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出来?在取舍先后顺序上。

  有三个朋友他们一起出游,刚好在出游的过程遇到海难,三个人都掉到海里。幸亏他们的老祖宗有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没死,到了一个荒岛上。三个人就过着很困苦的生活,突然看到了一个神灯,诸位同修,看到神灯要怎么办?不知道?你们从小就一门深入,真是善根深厚。我们还看了一些污染的书籍,这个童话的书看到神灯要擦一擦,结果一擦精灵出来了,他说主人,你有什么吩咐?我给你们三个愿望,但是因为我学过数学,你们有三个人,三除于三等于一,所以每个人只有一个,你要考虑清楚。

  第一个朋友他就提到:我是开计程车的,半夜还要熬夜开车,才能够维持家计,我觉得这样太辛苦,可不可以给我几辆车,让我当老板把车租给人就好。那精灵就说:小事一件!咻,他就回去当老板了。第二个帮人家看杂货店、看商场的,他也觉得要三班轮值很辛苦,所以他就提出来:可不可以我有一家店,请人家来看就好了?当然精灵也说小事一件。怎么样?咻!你们都有神通。第三个,他因为小时候父母告诉他,只要考及格就好,所以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所以想半天想不到什么志向,想不到什么愿望,他就说:唉!其实这个荒岛也不错,不过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孤单,我希望前面两个回来陪我。所以,咻,有没有听到两个哀号的声音?

  我们跟初中生讲这个故事,他们笑得很开心,我们就问他:请问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突然左看看,右看看。你怎么样判断你身旁有没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帮忙,可是当我们力量还不够大的时候,这颗石头三十公斤,我们只能提十公斤,能不能去提?不能,那可能都被压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敬而远之,以免自己被拖下水。

  怎么样判断应该敬而远之?又怎么样判断应该好好亲近跟他学习?这个判断的标準在哪里?我们接着就跟初中生讲:判断的标準就在经典之中,就在《弟子规》之中。你把《弟子规》学好了,你就能够判断什么样的人值得学习、效法。你只要看他孝不孝顺,有没有礼貌,有没有处处替人着想;还是不孝顺,常常会欺负别人。你从《弟子规》一对照,就知道该敬而远之,还是该好好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跟学生也讲到,《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把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我们效法也可以显现出来。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以后出去随身带一本《弟子规》,然后在旁边偷偷照一下,看看是魔还是佛。

  当然,要照别人,先照自己。我曾经看过一个广告,就是卖刮胡刀。一个老的军官正在那里刮胡子,后来浴室里面进来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军官,这个年轻军官刚刚上任,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走起来就雄赳赳气昂昂。然后到长官的旁边,正準备洗手的时候,长官就对他说:要刮别人的胡子,先把自己的刮干凈。虽然他是卖刮胡刀,但是也颇有哲理,我们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每天所见所闻可能都是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

  从这个广告当中,我们也想起《论语》里面有一句教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我们自己做得很正确,又是好榜样的时候,虽然没有规定孩子,虽然没有规定学生,他也会遵守。但是假如我们自己说的都没有做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使我们规定了一大堆,小孩跟学生也会阳奉阴违,甚至于私底下还会有很多的閑言閑语,「老师自己都不做,还叫我们做」。一个老师教导他的学生不可以随地吐痰,有一天他看到四下无人,就往旁边吐了一下,突然从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你怎么吐痰?那个老师马上汗都怎么样?很有可能我们几个月建立的老师形象,可能一个言行不一致就会毁了。所以「守成不易」,一个人的名声要守也不容易,应该时时谨慎。

  孟夫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奉以事奉父母为最重要、最根本,所以人一生第一件重要的事,一定要落实孝顺父母。「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声、自己的德行守好,这样能够成就自己,能够光宗耀祖;假如不守好,可能毁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于会让祖宗都蒙羞。所以我们谨言慎行重要。其实《四书》,还有圣贤经典,我们也发现到很多的重要道理,都是苦口婆心的提醒,而我们要真实受益也必然要好好落实才行。个人学问、道德的成就,必然都是从自己开始做起,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确实经典是好老师,我们就能以经典为友,以经典为我们的好老师。《论语》就代表孔老夫子的教诲,我们只要好好深入《论语》,深入《四书》,也将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

  所以亲仁重要,要心跟,不单只是身跟,我们的圣贤人也做了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在儒家,孟子学孔子,那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了,孟夫子的至诚感通超越了时空,他学得相当的好,所以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也入了圣人之域。还有司马迁,他跟谁学习?跟左丘明学习,学左丘明的《左传》,他也学得相当好,写出了一本旷世巨作《史记》。所以也都显现到,我们要用一分真诚心去学习,可以超越时空。

  当现在我们就有这么好的师长可以学,更应该好好珍惜、努力,要非常感谢去把握住,甚至于会觉得很幸运。所以诸位同修,有没有晚上在睡觉的时候还会笑到醒过来?有没有这个经验?欢喜之外,要好好把握机会才行。我们佛门也有这样的例子,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那时候也已经不在了。所以诸位同修,我们假如学不好就不应该了,我们更没有藉口学不好,因为师长时时刻刻都可以直接教导我们。只要我们用一颗至诚的心,打开电脑,打开电视、VCD,就可以就教于我们的师父上人。

  除了善知识是老师,恶人是不是老师?也是老师,也让我们了解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佛要当好佛弟子,而佛弟子的本分就是要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如何转?你一定要了解现在人的恶在哪?而且不只是了解他的恶果,还要把恶因找出来。透过接触他们,我们更了解到,应该怎么样讲出契理、契机的佛法来帮助他们。所以他们虽然在受苦,而他的苦却成就了我们的一种观机能力,我们更应该用功、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转恶为善,能够彻底离苦得乐。所以恶人也是老师。

  之前我们也提到,当我们看到人做出不好的行为,我们马上告诉自己,不是他错,而是我错了。其实这样确实是正确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绝对不愿意自甘堕落,绝不愿意自取其辱。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气做主,他无法控制;另外一个原因是好榜样太少了,所以善根无法被唤醒。善根好的榜样太少,这是我们圣贤弟子跟佛弟子应该要反省、检讨之处。当我们演得好的时候,确实感应就非常快速。

  所以一切人都是老师,一切万物也应该都是老师,善财童子为什么可以一生成佛?他是将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诸佛菩萨,而他自己一个人是学生。我也曾经在一次机会当中问学生,我说:我们看到这些竹子,我们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诸位同修,您看到竹子,会体会到什么人生态度?它被列为四君子,代表有君子之风,有什么特质?昂扬直立而不屈,让我们一看就体会到做人应该要正直不阿。还有没有?有节,就是要守住做人的本分,有气节才行。还有没有?中心是空的,代表我们要时时虚心、时时学习。

  诸位同修,悟性很重要,因为夫子也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而温故知新可以为人师,温故知新就是同样的经典却有不同的领会跟契入的境界,这代表悟门已经开了。我们也要开自己的悟门,从万物去反观内省、去学习。刚刚我们提到,看到竹子要想到自己要正直,看到竹子要有气节,要虚心受教。还有没有?我们看着竹子一节一节长上去,就好比人生的旅途当中,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境很难突破,就像那个节一样,但是我们要咬紧牙关把它突破,就会又有顺势了。但是挫折必然会有,挑战也可能会在过程当中屡屡出现,但是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当作消业障,当作修忍辱、精进,修六度行的好机会。也时时提起夏莲居老居士的教诲,「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很多时候跟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可能你想都没想到的,所以教学相长,可能学生还助了我们一臂之力。他说到「竹子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说:老师你看,竹子的根,竹笋可以煮来吃,竹子可以拿来盖房子,竹叶可…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无心非 名为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