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P2

  ..续本文上一页到山下就好了,想着“家里多舒服啊,家人给我做的饭菜多好吃啊,和家人相聚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然后就迫不急待地下山了。下山当天也许还可以,从第二天开始就不行了,“哪有山上好啊!”又开始烦恼、痛苦。

  想逃避、去逃避,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大家应该依佛法、依智慧去对治,去解决,才能解决问题。若是有佛法、有智慧的话,在山上、山下都一样。所以,大家应该好好修习佛法。为什么呢?因为若是不摆脱轮回,不摆脱业和烦恼的束缚,就不会有究竟、真正的安乐,在哪儿都不会自在的。所以,不要再去分别那么多,不要再去想那么多!真的,心态应该放下来,让心平静下来。什么叫“妄念”?妄念是愚痴的本性,它就是愚痴。就像刚才讲的:在山下就想山上的好处,在山上还想山下的好处;有家的时候想没家的好处,没家的时候想有家的好处。这都是妄念,这是愚痴的!

  佛法里经常讲“黄金和牛粪等同”,这讲的是境界,是一个修行人、一个成就者的境界!如果有修行、有智慧,在哪里都一样,无论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都是快乐的;如果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在哪里也都一样,无论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都是痛苦的。

  真的,如果自己有修行、有智慧,在哪里都是快乐的;如果自己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在哪里都是痛苦的。很多人都问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在山上还是应该下山?我是继续留在这个单位还是换个单位?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随缘而做就行了。成家、不成家,找工作、不找工作,换工作、不换工作,换身边的众生、不换身边的众生,都一样,真的。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如果真想获得解脱,想获得安乐,你现在就要想尽办法摆脱六道轮回的牢狱,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从中逃脱,摆脱业力和烦恼的束缚!你想轻易地逃脱轮回的牢狱,难啊!那怎么办?先解决业与烦恼。如果没有业和烦恼的束缚,就能很容易地逃脱轮回的牢狱。所以现在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业消掉,把烦恼断掉。自己从业和烦恼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才能逃脱轮回的牢狱;你逃脱了轮回之牢狱,就可以获得自在,获得解脱。若想利用别的办法,统统都是徒劳无益,没有用!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在三有轮回的牢狱中,被业和烦恼紧紧束缚着的万分可怜的众生,如果能在相续当中生起菩提心,那么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佛子,名称上可以堪称一切如来之子,这是名字上的变化。还有意义上的变化,那一刻就成为人天的顶礼处——供养的对境。

  刚才没有发菩提心、没有生起菩提心的时候,还在轮回的牢狱里,被业和烦恼紧紧束缚着,地位特别卑微,饱受痛苦;而在生起菩提心的同时,却变成了佛子,成为了人天的供养处。人天的众生,包括国王、大臣以及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都膜拜你,称呼你为菩萨、佛子。

  这里说的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主要是愿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愿菩提心的时候,你就成为了菩萨,你的称呼也变了,都叫你佛子。之前你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变成了佛子。还有,世间上这些人和天人都会膜拜你,顶礼你。

  在《入中论》里讲,生起胜义谛的菩提心,即证悟空性的智慧,现量见到诸法究竟实相的同时,称之为“佛子”。但是《入行论》中讲,生起愿菩提心的同时,称之为“佛子”。这二者并不矛盾,一个是胜义谛的菩萨,一个是世俗谛的菩萨。“佛子”就是菩萨。在现量见到诸法究竟实相的同时,你就成了菩萨,成了佛子了,这个是胜义谛的菩萨。而在这里讲,你发愿菩提心的同时就成为菩萨、佛子了,虽然还没有证悟诸法的实相,但是你成为世俗谛的菩萨了。成为了菩萨以后,相续当中有了菩提心,就能很顺利、很快速地证悟、成就,所以可以作为顶礼和供养的对境。

  庚五(以喻赞德)分六: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三、以妙树之喻说明果不穷尽而增上;四、以护送者之喻说明救脱罪业之果;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辛一、以点金剂之喻说明由劣变胜:

  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犹如最胜冶金料”:一两点金剂,能使百千两铁块变成黄金。

  “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我们这个肉体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发菩提心的同时,就变成了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佛陀身。

  犹如依靠冶金料使铁块变成了黄金一样,我们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的这个躯壳依靠发菩提心就变成了圆满的佛陀身。

  想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也是发菩提心,总打妄想没有用。谁都想当人上人,谁都想有所成就,但是你只想没有用,现在我们知道了方法——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立即就变成了菩萨,变成了佛,立即就变成了人天的供养者,圆满的佛陀身。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改变命运要靠自己,不是靠别人。有些人想靠佛,想靠上师,没有那么容易啊!佛讲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外道说命运不能改变;有些外道说命运可以改变,但是要靠神。内道和外道不一样。成佛最终要成的是自性佛,回归自性了叫成佛。如果成了一个他佛,那就“成神”了,不是“成佛”了。

  怎样依靠自己来改变命运呢?就是改变心态。改变心态才能改变命运,在外境上改变不了命运。你掌握了心态,同时就掌握了命运;你改变了心态,同时就改变了命运。真的太殊胜了!所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确实是这样。大家想学佛吗?想做一个智者吗?如果真心想学佛,真心想做一个智者,就要这样做,不要再到外境上找原因,不要再到外境上改变命运,这是没有用的。一个愚者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因为什么?他去外境上找原因,在外境上解决问题,这是愚痴的做法。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公案:有两个人都想解决一个问题,即避免走路的时候扎脚。其中一人想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这样到处走就不会扎脚了。若是你能做到的话,确实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能做到吗?到哪里弄那么多牛啊?即使弄到了,怎样才能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根本不现实。现在我们这些世人的想法就是这样,就想在外境上解决问题。另外一个人就想用牛皮给自己做一双鞋穿上,一样能解决问题。一块牛皮很容易就能弄到,一双鞋很容易就能做出来,穿上它就可以到处走了,问题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就是智者。愚者和智者的差别就是这样的。

  如果大家真的想改变命运的话,就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大家想掌握命运的话,就去掌握自己的心态。佛现在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个方法:怎样去改变心态,怎样去把握心态、掌握心态。只有有智慧,才能改变心态,才能掌握心态,之前不能!若没有智慧,你掌握不了自己的心态,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心态。佛法是这个时候用的,智慧是这个时候用的。若是有佛法、有智慧,你就可以改变心态,你就可以掌握心态。改变心态的同时,就改变了命运;掌握心态的同时,也就掌握了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就自在了!

  可见,一个人若想改变命运、掌握命运,就去观察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心就行了,太容易了。若是以智慧观察,自己的内心自己能知道;若是有智慧、有定力,自己的心自己能掌握。所以,无论在地狱或天堂都一样,在哪里都一样。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真正的佛法,希望大家都有真正的修行。在学佛的行列中,在学佛的道路上,很多人都不三不四的,所学的若说是佛法却还不是佛法,若说不是佛法却还像佛法,若说他没修行却还像在修行,若说他在修行却还没有修行,就是这种情况。不要这样吧!

  “故应坚持菩提心”:应该好好发菩提心,应该以坚定的信念去受持菩提心。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无论在何种心情下,解脱的心、利益众生的心永远都不能改变,这叫坚定。

  我经常给大家讲,心情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环境有好的时候,也会有不好的时候,但是自己的理想不能舍弃,自己的愿望不能改变,不能随环境,不能随心情。有些人心情好了就学,心情不好了就不学;环境比较有优势的时候想利益众生,环境不好、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就不想利益众生。不能这样啊!环境随时都会变,心情、感觉随时都会变,感觉好是暂时的,感觉不好也是暂时的,好的环境会变,不好的环境也会变,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大家不能舍弃自己的愿望,不能舍弃菩提心,这就是坚持菩提心。

  辛二、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众生导师以慧观”:“众生导师”指佛陀。佛陀以圆满的智慧,在无数劫当中观察。

  “彻见彼心极珍贵”: 佛通过圆满的智慧去观察,最终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珠宝里面,如意宝是最珍贵的、最稀有的、最难得的;在所有的善法当中,菩提心是最珍贵的、最稀有的、最难得的。这是谁知道的?佛知道的。佛是以什么方式知道的?以其圆满的智慧知道的。

  “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若是想脱离轮回,超出三界,就应该利用一切方便来恒时修持菩提心。只有以菩提心才能摆脱轮回,只有以菩提心才可以逃出三界,这不是通过神通,而是通过究竟的智慧所发现、了知的。

  若是真正获得了如意宝,就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如意宝可以赐予你吃的、喝的、用的等世间的一切受用,所以它是一切珠宝里最珍贵的。若是有菩提心,就能很容易地消业积福,能摆脱轮回,获得安乐,所以它是一切善法中最珍贵、…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