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溪流,多干净、多清净啊!应该做供养。阿底陕尊者刚到藏地的时候,曾经感叹地说:“你们藏人只拿这些水做供养,就能使资粮圆满!”我们在百日共修期间,尤其在万盏法会期间要供水,供水的意义大啊!水是代表“净”,你供水的同时,自己的相续就在清净,众生的相续也在清净。所谓“八功德水”,水具有八种功德,即干净无垢、清无泥杂、柔软可口、凉冽清爽、甘甜醇和、馨香馥郁、滋润解渴、予乐祛病。将具有八功德的净水统统供养给诸佛菩萨。现在我们有矿泉水,有的人一看说明书,说这个水好,就买来自己喝,根本想不到做供养。其实,这些都可以做供养,具有八功德的凉水或净水统统都可以供养,你能用的、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做供养。
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
“巍巍珍宝山”:将巍峨高耸的金山等宝山、须弥山、高山奇林,统统做供养。
“静谧宜人林”:将远离喧嚣愦闹、舒心悦意的森林做供养。很多修行人都找寂静处,找到寂静处了,心里的欢喜难以形容啊!清净的寂静处,也要先做供养,供养给十方诸佛菩萨。我们的朗措玛寺实修中心多么肃静、清净,这样的一个寂静处、一个修行场所也是佛菩萨赐予我们的,我们应该满怀感恩之心在此处精进修行,多有意义啊!天那么蓝,云那么白,这些树木花草都在展现着自己的美丽,多可爱啊!我们应该把这些供养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真的,这个心态很重要啊!
你们明天仔细看看这些树木花草,都是自然生长的,不是人工造做的,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没有一处不干净,没有一处不清净,这叫珍贵、美丽。那些所谓的俊男美女,都不叫美丽。即使再美丽,也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我们还经常对那些人又羡慕又赞叹。你看,心相续都是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身心都是不清净的,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有什么值得贪着的?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森林由本身的花朵点缀得无比庄严,累累硕果压垂了枝干的妙树,应该把这一切的一切都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
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
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
连花诸湖泊,悦吟美天鹅。
诸世界中散发的芬芳香气,檀香、沉香等涂香,这些先别洒到自己身上,先做供养。能满足所需的如意树,奇珍异宝所形成的妙树,未经耕耘自然生长的庄稼,以及除此之外值得供养的所有的珍贵饰品,包括由莲花点缀的湖泊,池塘中不断传来天鹅悦耳动听的吟唱声,这些都供养给一切诸佛菩萨。
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
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
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在浩瀚无边的虚空界中,清净刹土以及北俱卢洲等处所有无主物,我均以心观想取来,郑重地供养释迦牟尼佛以及一切殊胜的佛子(菩萨)。无主物指无有主人的物品,如山河大地等。十方世界中,所有珍贵稀有,极其难得的无主物,统统供养佛、菩萨。
我心里以观想的方式做供养,我没有能力把这些都拿出来端着亲自供养佛菩萨,但是佛菩萨有纳受这些供养的能力。
“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佛菩萨都是殊胜的福田。我们做供养不是为了佛菩萨,而是为自己种福田、积累福德而做;能断除自己对这些物质的贪着,同时也可以放下自我。这些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应该感恩佛菩萨能够作为我们供养的对境,作为我们种福田的良田。祈求大慈大悲的尊主慈爱垂念我而接受我的这些供品,为了我而慈悲地接受这些意幻供养。
丑二、供养彼等之原因: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你为什么不拿出来这些事实的物品来供养?因为我没有啊!由于我往昔没有积累过福德,极为贫寒,除了这些供品以外,我实在无有任何其他可以供养的财物。我真心诚意想供养您,我要种福田,我要放下这些贪着,训练自己的心,降伏自己的习性,我要种无量无边的福德资粮,祈请佛菩萨为了利益我而受此供。
佛菩萨不需要这些,上师三宝也不需要这些,但是自己要积累福德,自己要修炼自己。佛菩萨只是对境、所依,也就是福田。做供养是用心来做的。什么叫用心来做?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其他的利益,而是为了种福田,而是为了自己。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但是人就是颠倒,舍不得,舍不了,为什么呢?怕得不到。其实你舍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若是心里对财物等没有贪着的话,才是自在的,才是轻松的。若是有贪着的话,你就成为了财物的奴才,这些钱财就变成压力了。但是一般世人都不会明白这些的,为什么呢?没有智慧呀!
佛法的理念和世人的想法是相反的,无论你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事实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说此岸和彼岸?为什么说轮回和涅槃?因为是两个境界,两种心态。轮回和涅槃也好,此岸和彼岸也好,就是一个转念,就是改变看法,念一转,一切都转变了,就这么回事。若是真心想成就的话,就要这样。
这是供养无主物,将十方世界中所有的无主物都拿来做供养。我们是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没有条件拿更多的财物来做供养,但是我们可以做意幻供养。若是自己真的发心到位的话,意幻供养和实物供养没有什么差别,一样能对治我执,一样能对治贪着,一样能降服烦恼和习气,这就是目的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