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化心灵的妙宝 三、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P2

  ..续本文上一页三恶道的恐怖,也是透露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使我们承认现实中的一切烦恼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也仍然是为了让我们往好的地方去感受。我们经常念的《心经》告诉我们:“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甚至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的字面意思都是“去吧去吧,快快去吧,快到彼岸去吧,到极乐世界净土去吧”,让我们开大智慧。天台的止观也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禅宗讲“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当然我们现在不敢承担、不敢感受,所以我们依旧还在这里烦恼颠倒。

   我们的内心只有通过对佛菩萨的信仰、信念,愿意去改变自己现有的生命品质,改变这种现状,然后才能开发出内心中跟佛菩萨相同的品质,得享生命的无苦之乐。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享生命的无苦之乐。无苦之乐才是真正的幸福,有苦之乐都是会失去的。比如说,有些人办“红白”喜事,自己没有这么多钱,通过借钱来办。表面上他办成了一件喜事是很开心的,容光焕发,也很感谢大家来捧场,但是他自己知道欠了债,需要慢慢还,此时其实他内心并没有真正的快乐。我们人生所追求的五欲,即财、色、名、食、睡,无论你财富有多少,名声有多大,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你始终还是在朝着老病死的方向而变化的,与亲人总有一天要告别的,快乐和痛苦总是无常的,所有的幸福感都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所以说你背后的苦的根并没有被拔掉。这种暂时的快乐叫做有苦之乐,它不是真正的幸福感。

   我们看到一些幸福感很强的国家的民众,背后有一种重要的力量支持着他们,是什么力量呢?就是信仰的力量!不丹国基本上都是佛教徒,它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虽然也有其它宗教,但佛教徒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有一句话说:“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那是因为我们通过佛陀的眼睛来看社会,看人生,你一眼就看透了。大家通过学习佛法以后,也要有这种眼光。生老病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本份事;内心的智慧和光明,乃至成佛做祖,同样都是我们的本份事。

  

   (三)净土法门的伟大:以一句“阿弥陀佛”开启心灵的妙用

   净土法门起步低,但是它目标高。起步低是指即使你什么教理都不懂,就只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你确信了,并且知道人生有生老病死,娑婆世界是一个轮回生死的苦海,你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你就发愿去,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么简单。它起步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无论是皈依了还是没有皈依,只要把这个话听懂了,相信了,都能做到,没有一个人做不到。但是它的目标高,高在哪里呢?就高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含摄了十方诸佛的所有功德,这个厉害!所以我经常会感慨,对净土法门的感恩,只有你懂得了天台宗,乃至大乘佛法的圆教思想——就是最圆满的佛法的思想以后,回过头来你才会知道净土法门真正是了不起啊!因为其它法门的修行,是难以以如此低的起点就能达到与佛圆满功德相应的目标的。

   比如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是对机于上根利智的人,而且这一指要指到心、佛皆不可得,“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即心即佛”。这需要你懂得“即心即佛”这个道理,才能够明白我们的心具足跟佛一样圆满的功德。再比如,南传的禅定法门是先修呼吸,让自己感受身体的触觉,感受愉快,以世间的禅定之法一步步地引导,一步一步地去修定和修慧,这并没有圆满具足佛的功德,这种信号和相应没有达到圆满。只有净土宗的这句“阿弥陀佛”,即使你什么都不懂,你念佛的当下就跟佛相应了。

   我们对自己的心还了解得不多,事实上我们这颗心实在是非常奇妙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你这颗心想花的时候,你的心就跟花相应。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想到什么,我们的心就呈现什么。比如,你现在想到门外的一辆车,你的心里就呈现这辆车;你想到家里某个人,你心里就呈现这个人;当你想到阿弥陀佛,你心里呈现的就是阿弥陀佛。你想想,你的心本来没有形象,你的心不是死的,不是像钢筋、水泥、砖块一样死在那里的,你的心是活的。你现在打一个妄想说“我想柱子了”,等一下又可以打一个妄想说“我想阿弥陀佛了”。心是像虚空一样随时可以张开,随时又可以收拢。张开的时候,你可以想到喜马拉雅山,想到世界,想到月球,想到太空,想到无边无际;收拢的时候,什么都不想,什么样子都没有。

   所以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圆满具足一切法的,但因为我们常常抓住、执着的只是某一个简单的妄想,比如说因为这件事情某人骂我了,他怎么会这样子,你老想到这一件事情,在心里打结了,然后就被捆住了。

  实际上你的心已经包含了宇宙法界,你想什么都可以自在。可是当你想一件使你痛苦的事情时,你就被这个小小的结捆住了。实际上被这个结捆住也是假的,因为你前念被捆住了,后念可以马上放下,你心里所有的结都可以马上放下。所以六祖大师说:“前念迷是众生,后念觉是佛”。

   当你的心执著某个相、某个结时,其实无所谓放还是不放,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是不会去锁住任何东西的。你只要承认:你生命中出现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它是一个缘起法。该痛苦的他痛苦了,该骂的已经被骂了,该说的已经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有因有缘有果,就是如此而已。你只要承认“就是这样”,你的心马上就像虚空,虚空能够容纳大地,大地能够承载万物。漂亮的花朵、庄严的佛像,大地都能够承载,人们讨厌的垃圾、粪便,甚至更脏的东西,大地也能够承载;而你这颗心比大地还要圆满,还要空灵!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提到了“地藏王”,为什么叫“地藏王”?“地”就是心地,“藏”就是宝藏;心地的宝藏是统摄一切的,统领一切的叫做“王”,王是统领一个国家的。“地藏王”就是指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具足无量的宝藏,能统摄一切法。所以你不要只执着自己的一家人,其实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子女,也都是你的父母。九法界中所有的众生,都是你内心中的众生,心外没有佛,也没有众生。所以当你把这颗心展开后,它原本就是这么清净,充满宝藏,这是心地的宝藏。我们的心本来就拥有无量的世界和无量的妙法,但我们却非常可怜地执着一己之私,执着自己的一个妄想的概念,把这颗心的无量妙用完全忘记了。我们的心像宇宙法界那么宽阔,说得具体一点,其实整个宇宙法界都是我们心中的宝藏。你看到和你感受到的这个世界,无论是荣华富贵也好,获得的名利地位也好,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们内心的仓库里。

   如果你想要到仓库里面拿什么东西,就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是你想要什么,你去拿什么。第二是要确信这是你的仓库,你才会去拿。如果你说这个仓库不确定是你的,你就不会去拿,既使是你的仓库,东西也只能锁在仓库里面,派不上用场。所以你要确信,这个世界你想要的东西一定能得到。第三是你只有去感受了,才说明你拿了这个东西,你拿了就可以用了。会拿东西的人,拿了就能用。但从感受到实现是有一个过程的,正如你要取出仓库的东西也是需要时间的。你说今天我想要赚一百万,明天一百万就会到手,这是不太可能的,是不太符合事实的。但是如果你真有这样的确信,确信的能力真能达到百分百,还真可以实现,所谓“天上掉馅饼”,因为天就在你心中。你想要的东西,一定要百分之百地相信能够得到,百分之百地去感受得到后的感觉,但一般而言,从感受到实现是有一个过程的。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确信自己的心就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我们现在就去感受极乐世界,就去感受净土;当这种感受生起来的时候,其实我们从身体到内心都跟极乐世界莲花台上的众生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感觉。我们如果到极乐世界去会是什么感觉呢?只要你现在去感受极乐世界的清净、没有杂染、智慧光明,你现在就去感受坐在莲花台上的感觉,你到极乐世界后的感觉跟现在这种感觉就是一模一样的,会对上号。现在是因,将来的那个时候是果,因果在内心中又是同时的。可见,净土法门的伟大之处就是:它把“阿弥陀佛”这个词融摄在我们的妄想当中,“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乱心就是你妄想的心,因为加入了清净佛号,妄想心居然也能够转变为跟佛完全一样,如是因感得如是果,同样的因感得同样的果,这个因果关系是完全匹配的。

   用学佛的眼光看,社会大众如果有压力,如果有亚健康,我们就可以把净土的信、愿、行拿过来用。懂得修行的人,可以直接把信、愿、行合理地用起来,就是上文所述的三个步骤,即六个字:“想要”、“确信”、“感受”。你只要不停地去感受你的子女、身边的人一切都是如意的,甚至只要用三天去感受,即使他们正在经历着不如意,也会马上往你感受的方向转变、靠近。如果你身边有身体不好的人,你就用这个方法去感受“他的身体一定是好的”,他的病就一定会减轻,会朝着健康的方向转变。特别是有人在心灵上有烦恼和染污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一定要通过这三个步骤、六个字来改善自己。

  

《净化心灵的妙宝 三、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