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多甚深教言等生起欣乐之心,则自己虽暂时不具有此等功德,但只要数数向此方向串习,久而久之,自己也必将具足这些功德。做任何事串习都很重要,如果自己稍有一些智慧,但却就此止步、不再深入学习以使之增上,则此智慧日后定会被各种违缘摧毁。所以我们应希求智者之贤善行为与智慧,且数数串习,这样定会逐渐成为具德者。
我们当中的一些道友,非常重视功德的养成、增上,他们常常行持种种如理如法之事以积功累德。若其能长期如是,日后必成高僧大德。
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
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
如若不认识自己所犯的过错,此时必会常常犯错;如是重蹈覆辙之人,则会灭尽以前具有的诸种功德。
有些人比较愚昧,分辨不清过失与功德,往往将功德看成过失,真正的过失却又当成是功德。比如末法时代的很多众生,因不懂佛法,故常将学佛看成是愚夫愚妇之举,认为只有那些在世间混不下去,甚至连吃饭都很困难的人,才会出家学佛;又或者认为出家人可能是一时糊涂,才致走错人生路。相反,愚者对杀生等恶行,反认为如此行持颇有大丈夫气息,杀害别的众生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藏族人中亦有少数人染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若家里有两个儿子,他可能会让比较聪明的儿子作在家人,而让比较愚笨、懒惰的儿子去出家,因为这个笨儿子给家里带不来预期的好处。这完全是一种颠倒、错乱的做法,因连在家人都做不好又怎能成为好的出家人呢?故明智者应把有智慧的子女送去出家,如是才能对佛法有所助益,父母也会因此而享有很大的福报功德,同时也会获得他人的恭敬、赞叹。
世间人大体如此,经常认不清过失,不知道是对是错,因此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如此行持下去,这样一来便会常常犯错,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而不懂戒律的出家人,因不知其行为已与戒律相违,所以也不会改正错误,故而只能一路错下去。如是未能改正先前所犯的过错,而是一错再错,这就是所谓的重蹈覆辙。这类人将会越来越往下堕落,最终便会将以往精进闻思修等的功德完全灭尽。
诸种过失之中最严重的就是生起大邪见,如是则对上师三宝亦会退失信心,且不再承认因果的存在,其戒律亦会缘于此邪见而全部失毁。不仅如此,来世也将因此邪见而转生于地狱中,感受难忍的烧割之苦。出家人因其有袈裟披身,所以一般还不太会、也不敢轻易诽谤三宝,因此较难生起大邪见;而居士们的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他们与世人混杂一处,一旦生起邪见,便会毫无顾忌地公开诽谤三宝,所以居士更应注意照看好自相续与言行。
我们一定要认清过失并悬崖勒马,万勿使自己重蹈覆辙;应恒时观察自己的三门,勿使其被过患染污。
修习功德越增上,如是过失越减灭,
处事浑噩不观察,虽经百年无长进。
修习可使自己的功德越来越增上,如是则过失便会越来越减灭;若处理事情浑浑噩噩不知观察,那么即便活过百岁,也不会有任何长进。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增长功德、灭除过失的过程,通过闻思佛法,如果能了知贪执世间之过失并进而生起出离心,此功德就足以令自己减少对世间八法的贪执;若能生起大乘菩提心,则可灭除自己以往所造恶业。如是天天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等,自己的功德决定会愈来愈增上,过失定会日渐减少。
就拿某些寂静道场上的道友来说吧,刚到某个道场上时,他们中有的贪心比较重,有的嗔心比较大,有些则疯疯癫癫根本不注重自己的行为威仪。但因其上师的谆谆教诲,再加上自己的精进修持,如今,他们的贪嗔等烦恼大半得以减灭,行为也变得比较如法。
在对治过失时,不要奢望一天当中就能使自己的行为有很大改变,不过只要精进不懈、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收效便会一点点浮现出来。因为过失与功德就如水火般直接相违,不可能同时并存于一个人的相续中。同理,智慧与烦恼也不可能并存,当智慧愈来愈增上时,烦恼肯定会愈加减少;若无有智慧,烦恼定会更加炽盛。《佛子行》中亦如是说道:“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净处佛子行。”这首偈颂明确告诉我们:到寂静的森林中去修行,闻思修等功德即会增上,烦恼定会随之而逐渐减轻。
如果浑浑噩噩地待人处事,那就像处于无记状态中一般好坏不分,整日糊里糊涂。这些人不知观察过失与功德,每日只知吃喝玩乐,闲散度日,从不知奋发有为为何物。这样的生存即使超过百年,也不会令人取得任何长进,更得不到点滴功德。我们这里也有少数这类稀里糊涂之辈,他们到学院已经五、六年了,虽也听了不少经论,但却从不认真思维法义,如今且不说精通五部大论了,他们可能连五种智慧都不知所指为何!如此空耗时光,真令人为之扼腕叹息!正如《水木格言》所云:“沉在水中之石头,即便浸泡一百年,石头里面终是干。”
所以我们应精进闻思修行,增上自己的功德,勿使人身无义空耗!
若自相续增学问,昔过己者成同等,
昔同等者居其上,最终获得极无上。
若自相续持续不断地增长学问,那么那些昔日超过自己的人就会渐渐被自己追上,自己就可以与他们并驾齐驱;而往昔与己等同者如今就会落在后面,如此发奋追赶下去,自己最终必将获得极无上之位。
如果非常喜欢学习,且具有精进力,那么相续中的智慧、功德与学问等就会越来越增上。这样发展下去,一些在智慧、功德等方面过去超过自己的人,如今就会与自己平等无二。比如目前有很多人都在学习藏文,刚开始时有人学得很好,时间不长便已基本掌握了拼读,于是便自认为现在已大略搞懂了藏语,能随便读诵藏文了。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后,此人就开始懈怠不前。而原先比此人学得差的一些人,由于精进努力、拼命追赶,结果最终竟后来者居上,反而超过了那停步不前者。
再比如有些人虽然学佛时间较长,但却未曾通达佛法大义;有些人虽然闻思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却能精进修学,因此不但在短时间内背诵了很多经论,而且对佛法也生起了一定的信解,他们的修学层次就可谓已超过了前者。所以学佛不在时间早晚,而在于精进及好学与否,正如往昔释迦牟尼佛因为精进而先于弥勒菩萨成佛一样。
故我们理应经常观察,并随学好人之行为,摒弃坏人之言行。如是日日不辍,相续中的功德自会增上,以前智慧、功德等与己等同者,自己日后定能反居其上;如是再再精进而学修,最终必会获得极无上之智慧与功德。
学问本无主人,谁精进谁便会获得的更多,所以我们应精进求取智慧与学问。
若自相续增过失,犹如陡山之流水,
彼等下堕势难挡,向上牵引无可奈。
若自相续徒增贪心、嗔心等烦恼或其它一些过失,如对上师三宝进行诽谤、妄说出家人之过失以及不信因果等,那么此等人将会很快堕落、下滑,就犹如陡山泄水一般,其势诚可谓势不可挡,想把他再牵引上来怕已很难做到。
可能很多人都观赏过瀑布,其下流之势非常凶猛,湍急水流瞬间即可直抵山下。藏族有句俗语说得好:“上去需要三年,下去只要三天。”此中含义即是指要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或者获得一些功德,抑或想要精通一门学问,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相续若被一些过失染污,自己好不容易才生起的一点信心刹那间即可被摧毁无遗。
比如欲做一名如法修行的出家人,首先就要学习戒律、威仪,并用很长时间逐步改正自己以往的过失与不如法的行为,这的确不易。但如果不想做出家人的话,只要脱下僧衣,换上一件在家衣服,马上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在家人。所以想学好很难,而学坏却很容易。并且只要开始了向下堕落的趋势,如果不痛下决心、迅疾改过,则此下堕之势必将无法挽回。如有人在生起烦恼时,嗔心之火当下根本无法压制,他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此时即便对他宣讲再多的佛法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其相续此刻已完全被嗔恨占据,这些都是相续已被过失所染的后果。
因此欲断除过失,不使自相续增上过错,平时就应谨慎观察并约束自己的言行。
是故凡欲自利者,应当恒时精进行,
断除自续之过失,增长极大之功德。
是故凡欲利益自己者,应当恒时精进行持,力断自相续中的过失,且不断增长极大的功德。
大菩萨为了利益自他尚需披著精进铠甲,行持六度万行,与烦恼之敌作战,我们若欲利益自他,亦应随学圣者如是之行,时时刻刻不忘精进修持,以断除自己之过。谈到断除过失,首先就要运用智慧分析自己到底错在哪里,然后就应寻找相应的对治方法,方法找到后依之行持即可断除此过。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审慎观察自己的三门所行:身之行为是否如法,口之言语是否如理,心念是否随贪嗔而转。若不详加观察,很容易就造下过失。断除过失后,还应使自己的功德日益增上。不过,不论断除过失还是增上功德,都需要具有智慧,并且精进修行,如此方可成办所欲所求。
所以大家应恒时希求无垢之智慧。
彼亦了知取舍要,故当欢喜诸正士,
及与正士之论典,恒常精进而修行。
彼等亦了知取舍之要点,故应欢喜一切正士以及正士所著论典,且恒常精进不懈地修持。
彼等必须了知取舍之法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学,如是准则在诸高僧大德的论著中皆有宣说,所以我们应当对高僧大德等正士生欢喜心。一般人对高僧大德往往很害怕,不敢接近,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很多行为都不如法,有很多过失,因深怕受到智者们的指责、批评,所以才不敢亲近他们。但这些人却非常喜欢与愚人交往,因愚者的行为与自己很相近或者说臭味相投,在他们面前绝不会显露出自己的过失。这其实是一种愚痴的行…
《《二规教言论》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