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規教言論》淺釋▪P7

  ..續本文上一頁衆多甚深教言等生起欣樂之心,則自己雖暫時不具有此等功德,但只要數數向此方向串習,久而久之,自己也必將具足這些功德。做任何事串習都很重要,如果自己稍有一些智慧,但卻就此止步、不再深入學習以使之增上,則此智慧日後定會被各種違緣摧毀。所以我們應希求智者之賢善行爲與智慧,且數數串習,這樣定會逐漸成爲具德者。

  我們當中的一些道友,非常重視功德的養成、增上,他們常常行持種種如理如法之事以積功累德。若其能長期如是,日後必成高僧大德。

  若于過失不知錯,爾時彼人常犯錯,

  如是重蹈覆轍者,則滅前有之諸德。

  如若不認識自己所犯的過錯,此時必會常常犯錯;如是重蹈覆轍之人,則會滅盡以前具有的諸種功德。

  有些人比較愚昧,分辨不清過失與功德,往往將功德看成過失,真正的過失卻又當成是功德。比如末法時代的很多衆生,因不懂佛法,故常將學佛看成是愚夫愚婦之舉,認爲只有那些在世間混不下去,甚至連吃飯都很困難的人,才會出家學佛;又或者認爲出家人可能是一時糊塗,才致走錯人生路。相反,愚者對殺生等惡行,反認爲如此行持頗有大丈夫氣息,殺害別的衆生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至于藏族人中亦有少數人染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若家裏有兩個兒子,他可能會讓比較聰明的兒子作在家人,而讓比較愚笨、懶惰的兒子去出家,因爲這個笨兒子給家裏帶不來預期的好處。這完全是一種顛倒、錯亂的做法,因連在家人都做不好又怎能成爲好的出家人呢?故明智者應把有智慧的子女送去出家,如是才能對佛法有所助益,父母也會因此而享有很大的福報功德,同時也會獲得他人的恭敬、贊歎。

  世間人大體如此,經常認不清過失,不知道是對是錯,因此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如此行持下去,這樣一來便會常常犯錯,以致形成惡性循環。而不懂戒律的出家人,因不知其行爲已與戒律相違,所以也不會改正錯誤,故而只能一路錯下去。如是未能改正先前所犯的過錯,而是一錯再錯,這就是所謂的重蹈覆轍。這類人將會越來越往下墮落,最終便會將以往精進聞思修等的功德完全滅盡。

  諸種過失之中最嚴重的就是生起大邪見,如是則對上師叁寶亦會退失信心,且不再承認因果的存在,其戒律亦會緣于此邪見而全部失毀。不僅如此,來世也將因此邪見而轉生于地獄中,感受難忍的燒割之苦。出家人因其有袈裟披身,所以一般還不太會、也不敢輕易誹謗叁寶,因此較難生起大邪見;而居士們的情況就大爲不同了,他們與世人混雜一處,一旦生起邪見,便會毫無顧忌地公開誹謗叁寶,所以居士更應注意照看好自相續與言行。

  我們一定要認清過失並懸崖勒馬,萬勿使自己重蹈覆轍;應恒時觀察自己的叁門,勿使其被過患染汙。

  修習功德越增上,如是過失越減滅,

  處事渾噩不觀察,雖經百年無長進。

  修習可使自己的功德越來越增上,如是則過失便會越來越減滅;若處理事情渾渾噩噩不知觀察,那麼即便活過百歲,也不會有任何長進。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一個增長功德、滅除過失的過程,通過聞思佛法,如果能了知貪執世間之過失並進而生起出離心,此功德就足以令自己減少對世間八法的貪執;若能生起大乘菩提心,則可滅除自己以往所造惡業。如是天天修習出離心、菩提心等,自己的功德決定會愈來愈增上,過失定會日漸減少。

  就拿某些寂靜道場上的道友來說吧,剛到某個道場上時,他們中有的貪心比較重,有的嗔心比較大,有些則瘋瘋癫癫根本不注重自己的行爲威儀。但因其上師的諄諄教誨,再加上自己的精進修持,如今,他們的貪嗔等煩惱大半得以減滅,行爲也變得比較如法。

  在對治過失時,不要奢望一天當中就能使自己的行爲有很大改變,不過只要精進不懈、持之以恒,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收效便會一點點浮現出來。因爲過失與功德就如水火般直接相違,不可能同時並存于一個人的相續中。同理,智慧與煩惱也不可能並存,當智慧愈來愈增上時,煩惱肯定會愈加減少;若無有智慧,煩惱定會更加熾盛。《佛子行》中亦如是說道:“離惡境故惑漸輕,無散亂故善自增,淨心于法生定解,居于淨處佛子行。”這首偈頌明確告訴我們:到寂靜的森林中去修行,聞思修等功德即會增上,煩惱定會隨之而逐漸減輕。

  如果渾渾噩噩地待人處事,那就像處于無記狀態中一般好壞不分,整日糊裏糊塗。這些人不知觀察過失與功德,每日只知吃喝玩樂,閑散度日,從不知奮發有爲爲何物。這樣的生存即使超過百年,也不會令人取得任何長進,更得不到點滴功德。我們這裏也有少數這類稀裏糊塗之輩,他們到學院已經五、六年了,雖也聽了不少經論,但卻從不認真思維法義,如今且不說精通五部大論了,他們可能連五種智慧都不知所指爲何!如此空耗時光,真令人爲之扼腕歎息!正如《水木格言》所雲:“沈在水中之石頭,即便浸泡一百年,石頭裏面終是幹。”

  所以我們應精進聞思修行,增上自己的功德,勿使人身無義空耗!

  若自相續增學問,昔過己者成同等,

  昔同等者居其上,最終獲得極無上。

  若自相續持續不斷地增長學問,那麼那些昔日超過自己的人就會漸漸被自己追上,自己就可以與他們並駕齊驅;而往昔與己等同者如今就會落在後面,如此發奮追趕下去,自己最終必將獲得極無上之位。

  如果非常喜歡學習,且具有精進力,那麼相續中的智慧、功德與學問等就會越來越增上。這樣發展下去,一些在智慧、功德等方面過去超過自己的人,如今就會與自己平等無二。比如目前有很多人都在學習藏文,剛開始時有人學得很好,時間不長便已基本掌握了拼讀,于是便自認爲現在已大略搞懂了藏語,能隨便讀誦藏文了。産生了這樣的念頭後,此人就開始懈怠不前。而原先比此人學得差的一些人,由于精進努力、拼命追趕,結果最終竟後來者居上,反而超過了那停步不前者。

  再比如有些人雖然學佛時間較長,但卻未曾通達佛法大義;有些人雖然聞思的時間並不長,不過卻能精進修學,因此不但在短時間內背誦了很多經論,而且對佛法也生起了一定的信解,他們的修學層次就可謂已超過了前者。所以學佛不在時間早晚,而在于精進及好學與否,正如往昔釋迦牟尼佛因爲精進而先于彌勒菩薩成佛一樣。

  故我們理應經常觀察,並隨學好人之行爲,摒棄壞人之言行。如是日日不辍,相續中的功德自會增上,以前智慧、功德等與己等同者,自己日後定能反居其上;如是再再精進而學修,最終必會獲得極無上之智慧與功德。

  學問本無主人,誰精進誰便會獲得的更多,所以我們應精進求取智慧與學問。

  若自相續增過失,猶如陡山之流水,

  彼等下墮勢難擋,向上牽引無可奈。

  若自相續徒增貪心、嗔心等煩惱或其它一些過失,如對上師叁寶進行誹謗、妄說出家人之過失以及不信因果等,那麼此等人將會很快墮落、下滑,就猶如陡山泄水一般,其勢誠可謂勢不可擋,想把他再牽引上來怕已很難做到。

  可能很多人都觀賞過瀑布,其下流之勢非常凶猛,湍急水流瞬間即可直抵山下。藏族有句俗語說得好:“上去需要叁年,下去只要叁天。”此中含義即是指要對上師叁寶生起信心,或者獲得一些功德,抑或想要精通一門學問,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但相續若被一些過失染汙,自己好不容易才生起的一點信心刹那間即可被摧毀無遺。

  比如欲做一名如法修行的出家人,首先就要學習戒律、威儀,並用很長時間逐步改正自己以往的過失與不如法的行爲,這的確不易。但如果不想做出家人的話,只要脫下僧衣,換上一件在家衣服,馬上就能搖身一變成爲在家人。所以想學好很難,而學壞卻很容易。並且只要開始了向下墮落的趨勢,如果不痛下決心、迅疾改過,則此下墮之勢必將無法挽回。如有人在生起煩惱時,嗔心之火當下根本無法壓製,他人怎麼勸都無濟于事,此時即便對他宣講再多的佛法道理,他也聽不進去,其相續此刻已完全被嗔恨占據,這些都是相續已被過失所染的後果。

  因此欲斷除過失,不使自相續增上過錯,平時就應謹慎觀察並約束自己的言行。

  是故凡欲自利者,應當恒時精進行,

  斷除自續之過失,增長極大之功德。

  是故凡欲利益自己者,應當恒時精進行持,力斷自相續中的過失,且不斷增長極大的功德。

  大菩薩爲了利益自他尚需披著精進铠甲,行持六度萬行,與煩惱之敵作戰,我們若欲利益自他,亦應隨學聖者如是之行,時時刻刻不忘精進修持,以斷除自己之過。談到斷除過失,首先就要運用智慧分析自己到底錯在哪裏,然後就應尋找相應的對治方法,方法找到後依之行持即可斷除此過。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審慎觀察自己的叁門所行:身之行爲是否如法,口之言語是否如理,心念是否隨貪嗔而轉。若不詳加觀察,很容易就造下過失。斷除過失後,還應使自己的功德日益增上。不過,不論斷除過失還是增上功德,都需要具有智慧,並且精進修行,如此方可成辦所欲所求。

  所以大家應恒時希求無垢之智慧。

  彼亦了知取舍要,故當歡喜諸正士,

  及與正士之論典,恒常精進而修行。

  彼等亦了知取舍之要點,故應歡喜一切正士以及正士所著論典,且恒常精進不懈地修持。

  彼等必須了知取舍之法則:哪些事可以做,哪些行爲不可以學,如是准則在諸高僧大德的論著中皆有宣說,所以我們應當對高僧大德等正士生歡喜心。一般人對高僧大德往往很害怕,不敢接近,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爲自己的很多行爲都不如法,有很多過失,因深怕受到智者們的指責、批評,所以才不敢親近他們。但這些人卻非常喜歡與愚人交往,因愚者的行爲與自己很相近或者說臭味相投,在他們面前絕不會顯露出自己的過失。這其實是一種愚癡的行…

《《二規教言論》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