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君主法规论释

  君主法规论释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颂

  堪布索达吉 译释

  梵语:日查呢德善章布玛巴拉色阿朗呷纳吗

  藏语:加波奴记单久萨西炯为坚吉夏瓦

  汉语:君主法规--护地庄严论

  

  目 录

  第一品 不放逸 8

  第二品 观察智者 26

  第三品 观察行为 61

  第四品 观察语言 105

  第五品 观察眷属 156

  第六品 观察作法 212

  第七品 观察具德 255

  第八品 观察正行 270

  第九品 稳重精进 277

  第十品 观察调柔 310

  君主法规论释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颂

  堪布索达吉 译释

  梵语:日查呢德善章布玛巴拉色阿朗呷纳吗

  藏语:加波奴记单久萨西炯为坚吉夏瓦

  汉语:君主法规——护地庄严论

  “日查”是君主,意为殊胜高尚,即对世间有道德有智慧的国王君主与出世间品行高尚的高僧大德的总称;“呢德”是法规,包括世间法规与出世法规;“善章”是论,具有改造和救护的作用;“布玛巴拉色阿朗呷”是指保护大地的庄严;“纳吗”是所谓。

  论首冠以梵语名称,是因为佛教源于印度,而梵语是印度四大语言中最殊胜清净的天人语言,也是三世诸佛示现成佛转*轮时用的语言。这能令闻者相续中种下善根,忆念佛陀的恩德,能遣除闻者修法中的一切违缘,获得加持等诸多必要。所以藏地历代高僧大德无论是翻译经论还是造论,开始均冠以梵语名称。

  为什么要取论名呢?佛在《楞伽经》中云:“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有了论名,上根者可依此理解论中内容,中根者可依此理解大意,下根者依此也易于查找。

  顶礼上师怙主妙吉祥!

  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能赐予众生无漏的智慧,能遣除造论过程中的违缘,故作者首先顶礼与众生怙主文殊师利菩萨无二无别的蒋扬钦哲汪波等一切传承上师。

  胜者本师量士夫,解脱津梁佛法宝,

  持教圣众世间饰,恭敬顶礼三宝尊。

  三界导师人天怙主释迦牟尼佛,令一切众生获得解脱之妙法宝及住持佛教的圣贤僧众,这些都是世间的庄严,于此三宝尊前我恭敬地顶礼。

  此偈颂是对佛法僧三宝作总赞礼。首先从三种不同的角度赞颂了佛的功德:佛陀于菩提树下战胜四魔,圆满了断证功德,现前无上正等正觉,已超胜三界,为最殊胜无上智者,故堪称胜者;于此娑婆世界,唯有圆满一切断证功德的佛陀,能以广大悲心引导沉溺于轮回中的众生趋入究竟解脱道,故称为本师;在世出世间的众多士夫中,唯有佛陀能遍知一切真理并究竟自他二利,故堪称为量士夫。陈那论师在《集量论》中也如是赞叹:“成量士夫利益众生心,顶礼导师善逝救护者。”所以应恭敬顶礼佛陀。

  三界众生无始劫来为烦恼所缚而不断流转于轮回之中,而渡越茫茫苦海,从此中获得究竟解脱的唯一渡口和桥梁就是佛陀所宣说的妙法宝,它能赐于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安乐。依《宝性论》中说法,一位登地以上的菩萨可许为僧众,而共同乘则将四个或四个以上具有别解脱戒的比丘称为僧众。这些住持佛陀教法的僧众、佛法及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众生的福田、世间的庄严,是众生真正皈依处。

  在《宝性论》中,三宝的本体以珍宝的六种特点作了广说。此处作者则是从世出世间及自他二利的不同侧面而作赞叹,并以三门作恭敬的顶礼。同时,提醒后学者,应恒时不忘顶礼忆念三宝,究竟成办自他二利,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

  等空智慧光芒者,能除诸众之意暗,

  文殊室利善说日,常护众生慧莲园。

  文殊菩萨等空无二的智慧即是法界本性,他智慧的光芒能遣除众生的无明痴暗,文殊菩萨善说之甚深法要犹如杲日,能恒常护持众生相续中本有的智慧莲园。

  作者在此又分别顶礼了文殊菩萨。因为从本体来说文殊菩萨就是等空无二的法界,从显现上来说,文殊菩萨的智慧如虚空无有边际。这如同日轮的智慧光芒,能遣除众生心相续中无始以来的无明痴暗。如果欲求解脱,欲求究竟的智慧,就应当精进闻思修持文殊菩萨善说的甚深法要,并至诚祈祷文殊菩萨,如是即能遣除自相续中的疑惑,也能证悟与文殊菩萨无别的法界等性智慧。

  文殊菩萨善说的甚深法要犹如千光之日,而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好似莲蕾,依靠日光才能启开绽放,所以祈求文殊菩萨赐加持,令我们智慧莲苞早日绽放,让远近的蜜蜂云集于莲花上享受那智慧的花汁。从古至今很多大德皆以祈祷文殊菩萨启开智慧,而具足文殊无畏善说等力量,摄受了无量的众生,这都是文殊菩萨常护众生智慧莲园的结果。所以,在此我们应当诚挚地祈祷文殊菩萨赐予加持。

  诸佛菩萨大圣者,现为众生之怙主,

  殊胜人天自在尊,世间护法赐吉祥。

  诸佛菩萨大圣者之法身是如如不动的自然本智,以大悲力显现为三界轮回众生的怙主,获得人天自在等殊胜尊者,以及一切护法神众,如是三宝三根本,我至诚地祈请赐予造论圆满吉祥。

  三世所有断证功德圆满的佛陀,彻证二无我智慧的大菩萨,以及证悟人无我的声闻缘觉诸大圣者。为救渡漂流三界、无依无靠的众生得到暂时、究竟的解脱,而化现为世间的依怙主,祈请你们一定加持我的相续。天界中的大自在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以及人间的大圣者、具足梵行的沙门,此等具足能力威望的人天自在尊,祈请您们赐于顺缘。还有七十二大护法、十二地母等世间护法神,请您们赐于吉祥,加持我于造论过程中不出现任何违缘。我们也同时祈请世出世间的所有应供处,加持此论译释圆满。

  此处利乐善道门,皆以正士诸行故,

  为诸君主平凡众,如愿成就自他利,

  我从圣者大菩萨,及诸智者论典中,

  汇集精华以悲心,易懂语句作明示。

  正士的高尚行为是一切众生利乐的善道门,为了使君主和平凡众生如愿成就自他二利,我今汇集诸佛菩萨及大智者经教论典中的精华,以悲愍之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明了地作宣示。

  世间上的平民百姓,若能遵纪守法,生活自然会安稳;君主以正法治国则会国泰民安,如果同时依佛法护持国政,则他的眷民们都将得到人天福报。在修行人中,无论普通的居士或福慧具足的上师大德,欲求声缘菩萨佛三乘解脱果位,则更应具足相应取舍的戒行和六度等贤善行为。

  沉溺于轮回中的一切众生,因对世间法规和出世间修行方法一无所知,为了使他们能如愿的获得人天利乐和究竟解脱,在此我撷取了觉行圆满的佛陀和诸大菩萨经教中的甘露醍醐,以及印藏诸大智者门殊胜论典中的窍诀,将既切实又极为重要的甚深教言汇集一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明示此理,以摄要的方法撰成此论。

  这部凡圣同沾利益的论著,大家在学习时应触类旁通,借此遣除相续中的邪见,断除一切邪行。同时,对本论作甚深的观察,将会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贤善,一切世出世间的事业将能圆满成办。

  

  第一品 不放逸

  从前有两个魔鬼,一个皈依了三宝,另一个未皈依。一天,它俩外出遇见两位行路的比丘,未皈依者马上要夺取他们的性命。皈依者说:“别急,看他们讲不讲佛法,是否有修持,如果他们有这些功德,请不要害他们,否则再下手也不迟。它们便一直尾随其后,那两位比丘很散乱,一路上都是谈论世事,没谈一句佛法,到了分手时才互相祝愿:“慎勿放逸!”未皈依者说:看!他们始终未讲一句佛法,可以害他们了吧!皈依者说:不能,他们已经讲了甚深的佛法,只是你不懂而已。接着皈依者讲述了:何为身不放逸,何为语不放逸,何为意不放逸,不放逸具足何等功德……。未皈依者听它讲得有理据句的,不禁连连称是,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并发心皈依三宝。这两位比丘仅以“不放逸”一句而远离了魔鬼的损害,同时,使另一个魔鬼也皈依了佛门。可见不放逸是何等重要。

  智慧聪颖如日轮,不违二规稳如山,

  等慈眷民如大地,广积福德如海洋,

  如是应赞之君主,无论住于任何处,

  诸眷众人生存因。

  如果具有杲日般的聪颖智慧,行为不违世出世之二规,如山王一样极为稳重,象大地一样平等慈爱一切众生,积累如海般的广大资粮,如是应称赞的君主和大德是世间的庄严,无论住于何处都是众人走上如法生存之道的因。

  具相君主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其相应的智慧,能合情合理地取舍,解开人们的疑网。如世人所言:世间明灯就是智慧。无论是修行人还是非修行人都必须具足聪颖和智慧,因为它象太阳一样能遣除一切黑暗。即使仅有世间智慧,也会比较圆满的处理世事。一个明达的世间人,遇到生活中的大小违缘,能想得开放得下,就不会有很大的痛苦。所以君主平民都必须先具足智慧才能成办一切,如达瓦王子以智慧救了暂桑的今生来世,邹忌以智慧使齐王战胜诸国。

  以智慧作先导,则所作所为不致于违反世出世的规则。若有违于世规,则难以生存;若违于佛规,今生来世必然会遭受种种痛苦。所以,无论是君主,还是凡夫,无论何时何地,他人知不知见不见之时处,都应自行稳重,象山王一样不为任何外境所转。

  君主对待自己的下属,亲疏平等慈悲爱护,则不会有偏爱和忌恨。就象大地一样平等如一,无论是对达官显贵还是平民乞丐都是一视同仁。他们在积累资粮时,上供下施、严持戒律,乃至念诵观音心咒的善根都不轻视懈怠、尽心竭力,所积累的福德象大海一样的深广,就象《格言宝藏论》中所讲:“智者不厌格言多,国库不厌珍宝多,大海不厌江河多。”同样,我们在积累资粮时,不应满足于现有的修法和功德而浅尝辄止。

  具足以上四种法相的人,不论是否有很高的名誉地位,都值得世人称赞。无论在哪里,众人都会如众星捧…

《君主法规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