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比如你以前紧张的部位可能今天突然放松了,这样就会有一种很不同的热的感觉,或者是一个你以前一直不通畅的地方今天经过坐禅突然一阵痛,最后不痛了,其实就是通了,气血变得通畅了。
如果要坐禅用功,与我们坐禅的效果关联最密切的几件事情是什么呢?坐禅的效果当然与饮食和睡眠有关,饮食过饱、睡眠不足都可以影响坐禅的效果,这都容易掌握,多注意一下也就不容易出问题。但是有一点特别要注意,就是坐禅时候的用功程度。这个用功程度要因人因时而异,仔细揣摩,用心掂量。用功要有轻有重,有猛有舒,有急有缓。
对于身体很健康,身体状态掌握得又比较好的人,他坐禅的时候进取可以非常勇猛,一旦坐下来就会很长时间不起来,就几乎是天天这样坐下去,在修行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不回头,也不向两边看,身体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有什么反应。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资粮具足,坐禅的效果也就会很好的,他就是越坐越精神,越坐越爱坐。
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并不能够那么掌控得住,痛啊痒啊麻烦事情很多,他总是忍不住,身体也不是那么好使,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种人一旦用心过猛,用功过急,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反应。这就像是弹簧在压力下反弹,身体的病痛有时候会反弹得非常严重,以至于比原来严重得多,或者是身体疲倦非常不听使唤,心中也是极为厌倦、疲乏,甚至感到修行了无趣味,内心厌烦修行之事。
我们的身和心对修道来说都是工具,一般来讲,它都有一个承受能力和承受范围,这样一个极限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一般都是在刚刚开始修炼的时候承受力最小,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增长。所以我们要懂得在修行中把握你身心的承受极限,必要时做出调节,可以停下来休息,甚至明天再来。
这里面还有一个调节心趣的问题。就是说,你的心里要保持住对修行之事的兴趣,或者说,你要能够在看似干巴巴的用功中找到乐趣。修行不能仅仅是枯燥乏味的苦行,其实也不是。为了调节好心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在修行进取中发现你的进步,找到你的乐趣。当然,这种乐趣是平平淡淡的,是意气舒展的。比如有的人打坐的时候,百无聊赖,结果越坐越闷,受不了了,最后就不想坐了。其实就身体来讲他还是能坐,如果你让他继续坐在那里,前面给他放一个非常精彩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保准他能行,甚至是再坐两三个小时他也能够坚持下来,哪里都不会疼。这是什么问题呀?这就是我们的心理不肯就范,不肯老老实实地修行下去。因为它已经习惯于世俗的乐趣,所以你让它跟着世俗的东西走可以,按照它原来的习性走它一点毛病也不犯,但是你现在让它来修道它就不干了。就像是一匹骡子或一匹马,它不听你的话,尥蹶子不干活,它罢工了。可是你还不能蛮干,你说这匹骡子这匹马它不干活,你就狠狠地打它,硬让它干,那最后它往往就失控了。所以如果你要打坐修行,你就一定要学会跟你的身心周旋,用力用功不要太猛。比如我们打坐可以坐一坐再走一走,打坐的时间要量力而行,开始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一般也就是一个小时。打坐完你应该是比较精神,心上还有余力,这样才能够不闷不倦。我们这个身心,就像小孩子一样,有时要哄着他往前走,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功冒进。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有一些心灵的结,有一些大喜、大怒、大哀、大忧的问题郁集于胸,没有完全解决掉,这是因为我们在事理上没有完全把它想得开,在心气上没有完全理的顺。这些问题平时还看不出来,自己往往还不知道,但是等到你在禅堂里一坐,让你静下来内观自心的时候这些心结立刻就出现了,很快很猛,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突然爆炸,能够把你吓一跳。比如说,这个人在某个时候说了句什么话当时曾经让我非常恼火,本来已经过去了,我也没有多想,今天一白天都没有事,但是等到我静坐的时候就把他这句话想起来了,怎么这么气人呢!立刻火气就上来了,出气都喘不匀了,怎么办呢?你想把它压制住,结果压了一会儿,根本没有用,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回击他、报复他,想扇他一个大嘴巴……算了,只好不坐了,休息了。
进一步而言,除了这些大喜、大怒、大哀、大忧的问题之外,我们心里其实还有很多小一些的情结,比如有些事物我们一想就特别高兴,或者是特别向往,或者是心特别浮动。每个人的心结都根据个人的习气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不一样。比如一个有文才的人,他就很可能在打坐的时候突然文思泉涌、妙语连珠,恨不得马上拿笔拿纸,唰唰唰都写下来……另一个人比如说爱下象棋,也许他打坐坐到深处,突然冒出很多灵感,以前想不出来的招法忽然都想出来了:这个局
其实可以这么解,我这么一下,他就一定会这样,那我就这样……有的人也许是个搞数学的,打坐的时候,突然对一个数学问题狂想不止,数学公式在脑子里乱飞,那演算比平时可真是快多了……打坐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打坐明明就是求静的,结果静还没有静下来,动倒是动的飞快。
这时候就要靠你自己的心力来破解它。一旦接触到这个心结,要能够用空的智慧来观照它,要想得开,也要能放得下。其实使你生气的那个事情早已经结束了,都是你的心理还停留在那里,你的心里有了沾染,这都是留在你心里的那些影像在作怪。如果你讨厌的人,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就要多想一想他对你的好处,你要用感恩的心,来平复你心中的这个记恨的念头。如果是你非常贪著的那个东西在你心里出现,你就要能够看到它的无常、它的苦、它的令人厌恶的一面。
比如就是色欲的问题。你不是喜欢美女吗,比如上午你看到了一个美女怎么怎么样,如果你的心一动,往往等到你打坐,想要把心定下来的时候,头脑里面很多乱七八糟的念头就出来了。这时候你就应该想起佛祖教的“不净观”法门。你美女不也是人吗,也是七窍流脓的一块臭肉,浑身也都是微生物,肚子里面一条大肠,肠子里面装着那么多脏东西……想到这里你的性欲就应该没有了。还有更直接的“白骨观”法门,你看那美女,就是一具白森森的一具骷髅!咯嗒咯嗒地在动,还对你笑呢……你怕不怕?既然怕,那你还对她念念不忘干什么呢?
所以当你的心力足够的时候,一个心结的出现,正是你彻底解决这个心结的时刻,也就是你可以取得进步的时候。所以我们修行不是要绕开心中的或大或小或显或隐的这些问题,而是要真正地解决它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面都可以说是曲折幽深,或者说是盘根错节,里面藏着很多很多没有舒畅的或者是没有松开的东西,平时我们都很难觉察到它,而在静坐时它就可以直直地冒出来,这正是我们修行要解决的问题。
不要以为这些不是修行,这些才是真修行,才是真正解决我们烦恼的时候,才是根治我们的我执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众法空相”,都知道要消除“我执”,但是这仅仅是“理”,关键是“行”。“我执”在不同的人心里不一样,其具体的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些心结。这就是你的分别心、好胜心、贪执心,就是你的我执、我慢、我疑,就是这些让你心动不已的事物,所以打坐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越好,我们身心就越健康、越舒坦。你的修行就会进步越多,对佛法的证见也就会越深。
在有的情况下,这个突然出现的心结力量过于强大,比如就是你非常讨厌的人或事在心中这么一出现,你的怒火立刻就上来了,想忍也忍不住,心力功夫想用也用不上,那么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放松一下,把你从修行的事情上游离开,找一个不相关的事情去做一做,看看书,写写字,都可以。本来这个心结是要往你去破除的,但是目前它过于强大,你暂时没办法排解它,没办法掌控它,那你就先让一让,退一退,让你的心先轻松一下,玩一玩,等到因缘具足、心里充足的时候再来解决它,特别是找一个心力最足的时候来解决它。
那么,什么时候心力最足呢?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提高你的心力,有几件事情特别重要。第一,不能吃得太饱。你吃得太饱就容易打瞌睡,气血都在肠胃里面。这时候心力就提不起来。所以吃饭一般只能吃七八分饱,刚刚好,这时候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应该坚决放下碗筷。第二,不能事情太多。人每天总是有几件事情要处理的,但是你如果要心力高、心力强,就一定要事情少,做事情总是要消耗心力的,而且事情多
就会对修行有很多打扰。比如你刚刚盘坐出一点滋味儿,有个电话来了,你接还是不接。还有一些也比较重要,比如睡眠要比较充足,情绪比较稳定,心无旁骛,这时候的心力就可以调的比较高。如果以上的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修行打坐,如果你的心结突然出现,由于你的心力强,所以你就比较容易控制住他,把它消除掉。反过来讲,当你的身心不是处于最佳状况的时候,你的心力很差,这时候你用功修行,结果你的心结出现了,由于你心力弱,所以它就显得非常强,那么你就很难把这一关度越过去。总体上来说,禅修是一项非常精密、精细、精微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耐心的努力,付出很多很多的精力。我们总是在跟自己的身心周旋,我们是在跟自己多生多劫的习气周旋。所以你既要有耐心还要有韧性,要精进不息、慎勿放逸,一直坚持下去。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打坐禅修时调整身心的善巧方便。就修行而言,如果能够保持住慎勿放逸,常修不懈就已经很好了,太急太猛反而不能够保持长久。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大致定下来一个用功的标准。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八万法门,安心而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