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慎勿放逸——佛教進取觀 一、佛教的進取思想 2、怎樣進取 八萬法門,安心而入▪P2

  ..續本文上一頁比如你以前緊張的部位可能今天突然放松了,這樣就會有一種很不同的熱的感覺,或者是一個你以前一直不通暢的地方今天經過坐禅突然一陣痛,最後不痛了,其實就是通了,氣血變得通暢了。

  如果要坐禅用功,與我們坐禅的效果關聯最密切的幾件事情是什麼呢?坐禅的效果當然與飲食和睡眠有關,飲食過飽、睡眠不足都可以影響坐禅的效果,這都容易掌握,多注意一下也就不容易出問題。但是有一點特別要注意,就是坐禅時候的用功程度。這個用功程度要因人因時而異,仔細揣摩,用心掂量。用功要有輕有重,有猛有舒,有急有緩。

  對于身體很健康,身體狀態掌握得又比較好的人,他坐禅的時候進取可以非常勇猛,一旦坐下來就會很長時間不起來,就幾乎是天天這樣坐下去,在修行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不回頭,也不向兩邊看,身體也不會出什麼問題有什麼反應。這樣的人可以說是資糧具足,坐禅的效果也就會很好的,他就是越坐越精神,越坐越愛坐。

  但是還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的身體並不能夠那麼掌控得住,痛啊癢啊麻煩事情很多,他總是忍不住,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使,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這種人一旦用心過猛,用功過急,就可能出現很大的反應。這就像是彈簧在壓力下反彈,身體的病痛有時候會反彈得非常嚴重,以至于比原來嚴重得多,或者是身體疲倦非常不聽使喚,心中也是極爲厭倦、疲乏,甚至感到修行了無趣味,內心厭煩修行之事。

  我們的身和心對修道來說都是工具,一般來講,它都有一個承受能力和承受範圍,這樣一個極限是因人因時而異的。一般都是在剛剛開始修煉的時候承受力最小,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增長。所以我們要懂得在修行中把握你身心的承受極限,必要時做出調節,可以停下來休息,甚至明天再來。

  這裏面還有一個調節心趣的問題。就是說,你的心裏要保持住對修行之事的興趣,或者說,你要能夠在看似幹巴巴的用功中找到樂趣。修行不能僅僅是枯燥乏味的苦行,其實也不是。爲了調節好心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在修行進取中發現你的進步,找到你的樂趣。當然,這種樂趣是平平淡淡的,是意氣舒展的。比如有的人打坐的時候,百無聊賴,結果越坐越悶,受不了了,最後就不想坐了。其實就身體來講他還是能坐,如果你讓他繼續坐在那裏,前面給他放一個非常精彩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保准他能行,甚至是再坐兩叁個小時他也能夠堅持下來,哪裏都不會疼。這是什麼問題呀?這就是我們的心理不肯就範,不肯老老實實地修行下去。因爲它已經習慣于世俗的樂趣,所以你讓它跟著世俗的東西走可以,按照它原來的習性走它一點毛病也不犯,但是你現在讓它來修道它就不幹了。就像是一匹騾子或一匹馬,它不聽你的話,尥蹶子不幹活,它罷工了。可是你還不能蠻幹,你說這匹騾子這匹馬它不幹活,你就狠狠地打它,硬讓它幹,那最後它往往就失控了。所以如果你要打坐修行,你就一定要學會跟你的身心周旋,用力用功不要太猛。比如我們打坐可以坐一坐再走一走,打坐的時間要量力而行,開始一般不超過一個半小時,一般也就是一個小時。打坐完你應該是比較精神,心上還有余力,這樣才能夠不悶不倦。我們這個身心,就像小孩子一樣,有時要哄著他往前走,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貪功冒進。

  我們在生活中有時會有一些心靈的結,有一些大喜、大怒、大哀、大憂的問題郁集于胸,沒有完全解決掉,這是因爲我們在事理上沒有完全把它想得開,在心氣上沒有完全理的順。這些問題平時還看不出來,自己往往還不知道,但是等到你在禅堂裏一坐,讓你靜下來內觀自心的時候這些心結立刻就出現了,很快很猛,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樣突然爆炸,能夠把你嚇一跳。比如說,這個人在某個時候說了句什麼話當時曾經讓我非常惱火,本來已經過去了,我也沒有多想,今天一白天都沒有事,但是等到我靜坐的時候就把他這句話想起來了,怎麼這麼氣人呢!立刻火氣就上來了,出氣都喘不勻了,怎麼辦呢?你想把它壓製住,結果壓了一會兒,根本沒有用,腦子裏想的就是怎麼回擊他、報複他,想扇他一個大嘴巴……算了,只好不坐了,休息了。

  進一步而言,除了這些大喜、大怒、大哀、大憂的問題之外,我們心裏其實還有很多小一些的情結,比如有些事物我們一想就特別高興,或者是特別向往,或者是心特別浮動。每個人的心結都根據個人的習氣和生活經曆的不同而不一樣。比如一個有文才的人,他就很可能在打坐的時候突然文思泉湧、妙語連珠,恨不得馬上拿筆拿紙,唰唰唰都寫下來……另一個人比如說愛下象棋,也許他打坐坐到深處,突然冒出很多靈感,以前想不出來的招法忽然都想出來了:這個局

  其實可以這麼解,我這麼一下,他就一定會這樣,那我就這樣……有的人也許是個搞數學的,打坐的時候,突然對一個數學問題狂想不止,數學公式在腦子裏亂飛,那演算比平時可真是快多了……打坐遇到這些問題怎麼辦?打坐明明就是求靜的,結果靜還沒有靜下來,動倒是動的飛快。

  這時候就要靠你自己的心力來破解它。一旦接觸到這個心結,要能夠用空的智慧來觀照它,要想得開,也要能放得下。其實使你生氣的那個事情早已經結束了,都是你的心理還停留在那裏,你的心裏有了沾染,這都是留在你心裏的那些影像在作怪。如果你討厭的人,在你心裏出現的時候,你就要多想一想他對你的好處,你要用感恩的心,來平複你心中的這個記恨的念頭。如果是你非常貪著的那個東西在你心裏出現,你就要能夠看到它的無常、它的苦、它的令人厭惡的一面。

  比如就是色欲的問題。你不是喜歡美女嗎,比如上午你看到了一個美女怎麼怎麼樣,如果你的心一動,往往等到你打坐,想要把心定下來的時候,頭腦裏面很多亂七八糟的念頭就出來了。這時候你就應該想起佛祖教的“不淨觀”法門。你美女不也是人嗎,也是七竅流膿的一塊臭肉,渾身也都是微生物,肚子裏面一條大腸,腸子裏面裝著那麼多髒東西……想到這裏你的性欲就應該沒有了。還有更直接的“白骨觀”法門,你看那美女,就是一具白森森的一具骷髅!咯嗒咯嗒地在動,還對你笑呢……你怕不怕?既然怕,那你還對她念念不忘幹什麼呢?

  所以當你的心力足夠的時候,一個心結的出現,正是你徹底解決這個心結的時刻,也就是你可以取得進步的時候。所以我們修行不是要繞開心中的或大或小或顯或隱的這些問題,而是要真正地解決它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面都可以說是曲折幽深,或者說是盤根錯節,裏面藏著很多很多沒有舒暢的或者是沒有松開的東西,平時我們都很難覺察到它,而在靜坐時它就可以直直地冒出來,這正是我們修行要解決的問題。

  不要以爲這些不是修行,這些才是真修行,才是真正解決我們煩惱的時候,才是根治我們的我執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衆法空相”,都知道要消除“我執”,但是這僅僅是“理”,關鍵是“行”。“我執”在不同的人心裏不一樣,其具體的直接的表現就是這些心結。這就是你的分別心、好勝心、貪執心,就是你的我執、我慢、我疑,就是這些讓你心動不已的事物,所以打坐首先要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越好,我們身心就越健康、越舒坦。你的修行就會進步越多,對佛法的證見也就會越深。

  在有的情況下,這個突然出現的心結力量過于強大,比如就是你非常討厭的人或事在心中這麼一出現,你的怒火立刻就上來了,想忍也忍不住,心力功夫想用也用不上,那麼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放松一下,把你從修行的事情上遊離開,找一個不相關的事情去做一做,看看書,寫寫字,都可以。本來這個心結是要往你去破除的,但是目前它過于強大,你暫時沒辦法排解它,沒辦法掌控它,那你就先讓一讓,退一退,讓你的心先輕松一下,玩一玩,等到因緣具足、心裏充足的時候再來解決它,特別是找一個心力最足的時候來解決它。

  那麼,什麼時候心力最足呢?

  在禅修的過程中,要提高你的心力,有幾件事情特別重要。第一,不能吃得太飽。你吃得太飽就容易打瞌睡,氣血都在腸胃裏面。這時候心力就提不起來。所以吃飯一般只能吃七八分飽,剛剛好,這時候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就應該堅決放下碗筷。第二,不能事情太多。人每天總是有幾件事情要處理的,但是你如果要心力高、心力強,就一定要事情少,做事情總是要消耗心力的,而且事情多

  就會對修行有很多打擾。比如你剛剛盤坐出一點滋味兒,有個電話來了,你接還是不接。還有一些也比較重要,比如睡眠要比較充足,情緒比較穩定,心無旁骛,這時候的心力就可以調的比較高。如果以上的這幾個方面都做到了,那麼,在這個時候修行打坐,如果你的心結突然出現,由于你的心力強,所以你就比較容易控製住他,把它消除掉。反過來講,當你的身心不是處于最佳狀況的時候,你的心力很差,這時候你用功修行,結果你的心結出現了,由于你心力弱,所以它就顯得非常強,那麼你就很難把這一關度越過去。總體上來說,禅修是一項非常精密、精細、精微的工作,需要長期的耐心的努力,付出很多很多的精力。我們總是在跟自己的身心周旋,我們是在跟自己多生多劫的習氣周旋。所以你既要有耐心還要有韌性,要精進不息、慎勿放逸,一直堅持下去。

  以上講的這些都是打坐禅修時調整身心的善巧方便。就修行而言,如果能夠保持住慎勿放逸,常修不懈就已經很好了,太急太猛反而不能夠保持長久。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大致定下來一個用功的標准。

  

《慎勿放逸——佛教進取觀 一、佛教的進取思想 2、怎樣進取 八萬法門,安心而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