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许多地方设有佛教幼儿园,教育部门编有基础佛学教科书,以尊崇三宝、守五戒、孝敬父母师长等优良道德来教育孩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五、六岁的小孩看僧人时马上就会合掌问好说:“师父好”、“阿弥陀佛”等。
我想一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受到佛法熏陶,对他的人生旅程将会产生的影响是无可估价的,在这个人心日益冷漠的世界上,如果每一个有识之士都重视以贤善的宗教道德来教育孩童,我们的地球家园还会象今天一样充满战争、犯罪吗?
泰国人除了能在学校受一些佛教教育外,在社会上还有短期出家的风俗,青少年男子在寺庙出家接受严格的佛教教育,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方被承认为成人,从国王到贫民,每一个男子都是如此。
短期出家的青少年儿童出家时间从几天到几年、十几年不一,他们在寺庙中学习经文,接受僧团生活的训练,其目的是为抱父母恩,为结出家的殊胜缘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短期出家者不一定手沙弥、比丘戒,但出家期间,所过的生活与寺庙里的僧人是一致的,也许因为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大事,短期出家者在寺庙中持戒大都非常精严。
短期出家的风俗在佛经中也许找不到教证,但它对南传佛教地区的影响,我作为一个亲眼目睹者,只能以“非同寻常”四个字来概括。
难忘--泰国的电视节目中,每天都有国内外高僧大德们弘法修行的报道,也有有关国王大臣们弘扬护持佛法事业的报道。一天晚上,电台播放了一位大德传授灌顶及菩萨戒的录像,次后又有他在一所大学里或博士学位时做的演讲:“……人类社会需要爱心和慈悲,无论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士,还是不信仰宗教的人们,都不例外。一个人在他的孩童时代,在家庭或学校里,若没有爱心、慈悲的教育,他的前途将会十分迷茫。因此,我们应当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努力,以慈爱心来拥抱人类,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段开示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泰东--在泰东一位学者的书店里,偶尔翻阅到一篇卡比幸博士评价佛教的文章,佛教固然是古老的宗教,但它在现代生活和当代需要方面的价值,却越来越得到了肯定。一位叫雅达昔的泰国学者说:“佛陀的教法需要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它要我们透视生活,而非仅是观看生活而已。”著名的英国作家威尔斯也说:“佛陀的基本教法,非常吻合现代观念。勿庸置疑,佛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有透视性的智慧成果。”
我想真正能园融理解佛法者,即使他刚从深山进入现代都市,也不会村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佛法不存在古老的概念,它涵括了一切时代与空间,为任何时代的人们提出了如何生活的原则,只可惜,真正能理解佛法,实在是少之又少!
坐禅
雅央博士是泰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国会议员,他说:“我既是政治家,也是科学家,不止如此,我也是企业家和教育家,……为了找到能胜任这一切的能力的安详,三十四年来我每天早晚不断地修习静坐。坐禅可以增进记忆力,提高心力专注的程度。因此,坐禅可以帮助我们读书,使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得到利益。……在伦敦医学博士学位时,我的禅宗上师说过:“佛法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佛法。你现在是一位学生,你的佛法就是读好书,不管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你的佛法就是尽最大努力完成责任。”我依之终生研究修行,不断地攀向一个个高峰……。”
提问--在越大密时,一位姓温学者问我“我对佛教半信半疑,因佛教中据说有许多奇妙的神通,我始终觉得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你能否为我解开这个疑团呢?”我当时回答:“佛教本来并不提倡神通,但在修持过程中,有些超越常人的能力会自然获得,这些并无神异可言,如果通过直播电视节目,能见到万之遥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电话,能听到地球另一端的声音,某些人通过特异功能,能知道别人的心念,这些用来比喻眼通、耳通、他心通,我想你应该能够理解吧。佛经中说神通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就象狗的嗅觉、听觉生下来就会比人灵验等,二是通过修行而得到的,这种神通,温先生你如果认真修习佛法,也可以得到,那时候,你就不会生起自己身内有无内脏的怀疑了……”
迷信:世界各地都有一些迷迷惑惑而信仰宗教者,他们没有辨别取舍的能力,对宗教只有一种人云亦云的盲目信奉。在泰国乡下,这类人亦有不少,他们有的把佛陀当成神灵来供奉,有的将世间神灵与佛陀一快供奉。更为怪异的是,有些人家里供养着或在身上佩带着一些叫做“打架佛”、“顺利佛”、“增财佛”等稀奇古怪的像或一些外道的神像……。
泰国的搏击术泰拳字全世界很有名,而泰国的年青人有不少迷于此道,喜欢与人打斗,据说他们在动手前,都要先求神佛保佑,在街示上也有不少人在卖海虾、鱼虫之类……,在这样的佛国中,这些人都过着邪命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自己还认为是信仰佛教的人。
胡说--在泰国这样佛法鼎盛的国家中,有时也发生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去礼拜历代泰王家族所供奉的舍利塔时,那儿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位导游在向一群中国人用汉语介绍着:“……舍利就是佛的骨头。这些佛塔上的黄金是第九世泰王的老婆们作的,他有一百多位老婆……”一位年青人听后悄悄地嘀咕着:真奇怪,一个人有这么多老婆。
我很诧异,打量了一番这群人,过去一问,导游、游客都是来自中国。连“王妃”、“舍利”都弄不清,还来佛国作导游。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了,而在历史教材上这些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却是只字不题。这样教育背景下出来的国民,到了外面的世界,难怪他们让外人耻笑……。
不开许、心声、人生、感应、死亡、海洋、海边、蓝天、彩虹
心声--在曼谷期间,居士们非常热情,安排我住在一家五星级的宾馆里,在这样环境中,凡夫人自是觉得非常舒适而惬意。有天早上,太阳刚从东边露出笑脸时,我从19楼的窗口朝下看,绿荫点缀着街道上,很多身着黄袈裟的出家人在托钵乞食,当时我心里一阵难过:释迦佛的出家弟子们,正在那样赤脚乞食,过着清净如法的生活,而我呢,在如此享受信财,真是惭愧……。
世间的欲乐享受,绝非出家人的所求,释迦牟尼佛当年舍弃皇宫,为弟子们示范着三衣一钵、四处乞食的每个欲效世尊追求解脱者,理应如是,而我们呢?
人生--在泰国旅游,真是奇妙,一会儿看见穿金戴银的都市里的在家人,急匆匆的似蚂蚁一样,为生活而奔波劳累;一会儿看见威仪严整的比丘们,自在而安祥的乞食。
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头,我经常观察着这些人的步伐,思维着他们的人生。很想问他们,让他们想一想:无常而虚幻的人生中,一生的辛勤将会得到什么呢?
海边--在海边,我见到很多小孩在玩耍,兴高采烈地堆沙屋,挖沙洞,沙物、沙洞倾倒时,稚童们一阵叹息,有的甚至哭了起来:呜,我的房子……,我小了起来,很想告诉他们:噢,不要哭,这些都是虚幻的游戏,不是真的……。可他们听不懂我的语言,依然按照他们所想象的游戏规则,在吵吵嚷嚷着……。
巨石滚落与赶驴上山--有一天下午,天气特别热,便呆在旅馆里休息,随便找了一本名为《喜乐与空无》的书翻阅,书中引用了嘉傑赤江仁波切的话:“在背后推动我们造恶业的如巨石滚落一般,无法抵挡;在背后推动我们造善业的力量,却如赶驴子上山一般困难。”仔细回想一下,确实是如此,就我自己来说,虽然从小对三宝有强烈的信心,但每次造善法并不是很圆满,而往往在不经意中,就会造一些恶业。我们每个想做佛教徒的人,也很希望自己能名副其实,自己所作所为对众生能有利益,然而在巨石滚落般的恶习推动下,有谁能顺顺当当轻易地去修行成就呢?要断恶习相续,没有上师三玻的加持,没有勇猛恒毅的决心,决无成功之可能!
死亡--在泰国旅游其间,发生大地震。电视上不停地报道着这则消息,台湾一位政界领袖在电视采访时说:“我年少时就对生命问题很感兴趣,十六岁时为生死大事作过深刻的剖析,专期研习过,并有一定的境界,基本上已不畏死亡。我现在在看《西藏生死书》,对死亡相当坦然,今天坐在这儿,地震再大,我也是安住如山……”看他稳重安祥的样子,与震区的其他惶恐不安的人相较之下,确是稀有难得啊!
生死问题平等地横在每个人前面,而绝大多数人对此却毫无认识,死亡灾难来临时,也只是可怜可叹了,看台湾政界首脑人物能对死亡问题如此重视,一般的昏昏小民岂能自高自大,而虚耗人生呢!
海洋--不知什么原因,我很喜欢大海记得读小学时,老师说大海辽阔无有边际,当时我就想,要是能离开山村,亲自去海滨看大海,那我这生就多有意义啊!长大了果然经常能看到大海,但每次过后,回到雪域仍向往能去看海。到了泰国后,泰国的海岸线很长,有很多机会去眺望太平洋和印度洋。看到无有际涯的蓝色大海,有时想起盲龟值轭的比喻,有时净坐在礁石上思维无垢光尊者的“清净如海无波浪,二去离垢而入定”的教言。坐久了,光着脚在沙滩上,到处寻找海螺、贝壳,看黑乎乎的小孩,光着身子在海水里游来游去……,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
蓝天--雪域的蓝天是我此生中印象最深的自然风景。到了泰国,有一次,在泰南的山上旅游。山上到处是绿荫笼罩、鸟语花香,在山顶抬头看天空,湛蓝明澈,突然忆起“明空犹如无云天,无有妄念离偏堕,如是性中当入定”的窍诀,一会儿天空中飘来了白云,我的心中似乎亦响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歌声,很想唱支歌,唱一唱心中恍惚的觉受,可是周围的人提醒我这里是泰国(在这儿如果一个僧人唱歌,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是真正的魔王)。只好将这些埋在心里。
随从的喇嘛说:你看,好象藏地的白云、蓝天到了这儿。
彩虹--彩虹给人类的感受,似乎永远是那么神秘而又鲜艳。在泰西的森林中去朝拜一处寺庙时,路上下了一阵小雨后,忽然见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同行者都欢呼起来。虽然在显宗、密宗中有种种观修虹光的方法,然而当时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什么也没有去观修,只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件趣事。那年我大约是八岁,夏天时我和母亲在山上放牛,有次看到了一道非常艳丽的彩虹,我很惊奇地看了许久,问母亲说:在天空中彩虹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颜色?是谁作的?……他们的表情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幼稚,明知这些虚空中的幻影,我们尚且如是执著,更何况周遭那些有质碍、形色的事物呢?
《泰国游记 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