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泰国游记 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P2

  ..续本文上一页侣招收学员,但入学者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者方能入学。

  我以一种十分欣喜的心情参观了这所学院,学院的教务长也颇为自豪地向我作了介绍:“我们学院在国王和政府的支持下,办学事业非常完善,本院规定:所有僧人,必须以戒为师,以智为本……。”看到身披黄袈裟师生在教室中认真讲习佛法时,我不由合起掌来,讲授修习正法,培养弘法人才,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真是难得啊!

  处身现代社会的人们,如果不想为纷然而来的工业机械产品所迷惑、同化,唯有修习佛法,保持宁静而超越系缚的心境,这种人才能得到快乐,才是真正进步、文明的人!

  严戒--记得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中说过:尊者从未接受过女人手中的物品,时间虽然过了千年,这一条传统却仍然在南传佛教的修行人中保留着。泰国的出家人不能与女人身体相碰,不能共食共坐。女众供养僧人饮食时,也得通过其它在家男子转递,或是将供养品放在黄布帕上,由僧人自己取用。在各政府机关、飞机场、车站等任何公共机关中的女性工作人员也统一遵守这一条戒规,都不会直接从僧人手中接递物品。

  在寺庙中,僧人与八戒女之间的戒律更为严格。在参观蒙毘贴牟尼法师开创的法身寺时,看到那里的八戒女住在寺院中的一个隔离区内,八个人住一个房间,严禁单独居住,女众区平时不允许男众进去,会客在外面的特定区,如果没有上师开许,僧人严禁与八戒女交谈,而且即使得到开许者,也必须各有同伴随行才可进行交谈,看到他们的这些规定,我想起我们学院有关男女众之间的戒规,与此也基本相同。虽然在地区、传承上,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相异甚多,但在这些基本戒律上,对所有希求解脱者是相同的。

  回向--泰国的出家人在受用在家人的饮食供养时,无论在施主的家中或饭馆里,最后都会为施主念经回向。这种做法很符合世尊的教规,僧人们也不会沾染虚耗信众财产的罪垢,施主们也会心满意足。我看汉藏两地正规寺庙中的出家人基本能做到这点,但一些到处流浪的、没有闻思过戒律的出家人,平时似乎看不到他们为施主念经回向,念诵经文、为施主回向,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修行,如果做不到,我想这种人是不配称为修行人的。

  泰国僧人念的回向文有多种。大乘行人念的回向文一般为《菩贤行愿品》或“我愿一切有情,永得安乐离痛苦,获得安稳之妙道,成就无上胜妙果。”“愿消三界诸烦恼,园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等精简深奥的回向偈。

  过午不食

  泰国僧人坚持过午不食的戒条,到了下午,无论在寺院院饭店,都看不到出家人吃饭。当然,有些僧人也吃一些水果或喝一些麦片之类的饮料,还有小和尚偷偷的吃点方便食品。不过,午后的僧人是不能出去化缘的,因为这里的在家人都知道这条规定。过午后,饭店也不给出家人提供食品;在乘飞机时,我也见到服务员不给出家人提供食物,只供给饮料。在食物方面,南传佛教循小乘戒律,开许出家人食三净肉。在托钵乞食过程中,得到什么就吃什么。不过部分北传佛教的寺庙中,出家人坚持着素食,南传佛教的信徒对此也很赞叹,人为坚持素食有极大功德。

  礼节--南传佛教的佛弟子对礼节方面非常重视。在出家人之中,依受戒年数的长短而确定长幼,幼者见长者时,须恭敬作礼,行路上,长者先行,幼者随后,坐时长者上座,幼者下座;……这些礼仪遵守得很完整。

  在家人家僧人时,必须先顶礼或合掌问讯,国王亦不例外,而僧人不能回礼,只说:“愿吉祥”之类的法语加持礼者。进餐时,在家人不能与比丘同桌而食,只能恭立一旁坐于低座。在电视里或一些画片中,经常可以见到国王或一些政府要员恭敬供养出家人的画面。在这些礼节的深层中,表现了人们对佛法的尊重,对人类精神或说心灵奥秘的尊重与探索,我想一个地区的人们能做到如此,他们的道德水准或精神文明会是相当不错的。

  担忧、电视、塞车、榴梿

  在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下,泰国的佛教也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许多高瞻远瞩的大德,为适应现代社会提出了不少观点,革新与回复朴实的实践佛法,是其中的主要两派。

  社会环境的更迁,为人们出家修行增加了更大的困难。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比丘,托着钵在大街上化缘,他似乎对那儿不太熟悉,也没有人供养塔塔尔只有慢慢地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上踱步……。看到这个情景时,我想起了《百业经》中比丘乞食而遇违缘的故事,现在的环境更为恶劣,比丘乞食时,是否会更易遇到违缘呢?我突然为这位乞食的比丘生起了猛烈的分别念……。

  电视--现代的科技产品也被引进泰国寺庙,如电视、收录机、电脑、汽车等,由此也引发诸多问题。

  据说泰国的僧伽议会为“僧人能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吗?”而作出专门的辩论,为此作出了一些开许,但在执行时,这些开许往往可能被滥用。

  在泰国西部,与一位法师一起用餐时,我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们泰国寺院里的出家人允许看电视吗?”“可以,随缘吧,”法师很坦直的回答。“但那样,他们不就会受坏的影响吗?”“是的,但我们的寺院大多数在城市里,无法控制。”……

  影视节目对现代人的坏影响,世出世间的智者都对此提出严重的警告,泰国的《法身双月刊》上引有一位老法师的话:“电视就是一种魔,魔把罪恶的根源灌注到每一个家庭里……。”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也说过:“毁灭美国的不会是核武器,而是电视。”然而世人对这些警告充耳不闻,业力之流瀑冲击下,人类似乎变得日益麻木和愚昧。

  在现代的末法环境中,我们佛教已不存在“世外桃源”,现代的卫星技术已将电视节目发射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想起色达的雪域故乡,在我们佛学院中,也可以收看电视节目的事实与法王如意宝禁止我们弟子看影视的规定。也记起了一些汉族弟子说过:汉地禅宗祖师为培养人才而创的自给自足半封闭式丛林也基本上不复存在了,现代的交通与通讯技术使深山变成了闹市。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事实?革新与复古,西方净土与人间净土……在曼谷街头上的车中我为此而陷入了沉思。

  曼谷的接头似乎是世界上在拥挤的道路,各色各样的汽车将道路塞得寸步维艰,我们钻出“爬虫”一般的汽车,悠闲地漫步,便将汽车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同行者说:“嗨,只要我们自主自立,其实很自在,路上根本没有什么阻拦!”

  榴梿

  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很喜欢吃榴梿,他们称之为“水果王”,到了泰国后,他们自然用它来招待我,然而对我来说,闻其味便头痛,更何况去尝呢?可当地人还很殷勤地劝请我品尝,说了很多“水果王”如何如何味美的话,如果记录下来,差不多可以汇集成一部“榴梿味美断惑论”了!也有几次捂住鼻子尝了一点,看每次都以想呕吐翻胃而告终,看样子这不是短期能养成的习惯。

  特定的生活环境熏习起人们特殊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在他人看来,是多么的荒谬怪异啊!而已断尽五明习气的圣者看轮回中的凡夫,也是如此吧!我们凡夫多劫来一直以“六欲臭榴梿”为美味,如果没有证悟超越这种业惑之境,怎有可能反省到这种爱执有恶臭味呢?

  六次结集、佛旗、伟大

  六次结集:在南传佛教中,有六次结集法藏的历史,这六次记集,是在佛教史中通常所说的三次结集后,加上世亲菩萨的一次与缅甸政府组织的两次结集而成。

  第一次结集是在佛涅槃后,大迦叶尊者召集阿难、优波离尊者等五百阿罗汉,由未生怨王作施主,而作的“五百正结集”。

  第二次结集是在佛灭后一百一十年的时候,在毗舍离城波利迦国,由阿育王做施主,七百阿罗汉作的结集三藏。

  第三次结集是在佛灭后三百年,由五百阿罗汉等在迦湿弥罗国,由迦腻色迦王作施主,而审定结集的三藏。

  第四次结集是在佛灭后四百年左右,世亲菩萨为首的五百比丘,造《大毗婆沙论》等共三十万颂解释三藏。

  第五次结集是在本世纪初,缅甸明顿王在曼德勒城邀请众多比丘校勘了巴利文三藏,并将三藏全文与校勘的经过刻在石碑上,至今仍保留着。

  第六次结集:为了纪念佛涅槃2500年,缅甸政府邀请了南传佛教国家的两千五百名比丘,在1954-1956年,根据各国所有的三藏版本,进行了严密的校勘,结集了至今最完美的巴利文三藏。

  佛旗:1950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上规定了佛教的旗帜。代表们根据佛陀成道时曾发出的六种光芒的颜色,而一直同意了“佛旗由蓝、黄、红、白、橙及此五种的混合色组成,从此,这种佛教旗帜在全世界各佛教组织所在地流传开来。可是在泰国,我发现了除此之外,佛旗主要是另一种式样--金黄的底色中绘有十二条幅的*轮。

  我问一位法师,”你们国家的佛旗上,*轮为什么是有十二幅条,而通常所见的是八幅条?“那位法师笑着说:”他没有观察过这些,也不知道其来源,我想了想,大概是表示十二支缘起或十二部经典,但这种推测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证实。

  信佛、泰东、孩童、短期出家、难忘、禅、提问、迷信、胡说

  泰国普通学校的佛教教育

  信佛--在泰国的社会教育方面,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军校,都设有佛学对一些巴利文经偈也要求背诵。有的学校还安排学生参加坐禅的训练。

  泰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达目努博士说:“一旦你信仰佛教,它就会引导你往正确方向前进,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要做什么,往哪儿去,佛法都将给你智慧,让你以最好的方式来行动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使你自己,你周遭的世界也会达成吉祥,获得安乐。”

  以佛教慈悲、谦恭、孝敬、助人为乐方面道德观念来教育小孩,在泰国尤为重视…

《泰国游记 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无著菩萨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