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泰国游记 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

  泰国游记—— 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

  目 录

  黄袍佛国

  玉佛寺、佛塔

  佛使比丘、三个心愿、僧王精勤、教诲

  摩诃珠拉龙宫佛教大学、硕士班、外语班

  不净观、白骨观

  知足、少欲、严戒、回向、过午不食、素食、礼节

  担忧、电视、塞车、流连

  六次结集、佛旗、伟大

  信佛、泰东、孩童、短期出家、难忘、禅、提问、迷信、胡说

  不开许、心声、人生、感应、死亡、海洋、海边、蓝天、彩虹

  五世DL喇嘛曾说过:曼谷是天上的城市,……。作为一个藏传佛教的僧人,我自然因之而神仰。

  多年来一直向往能无游访这座城市,能去这个号称黄袍佛国的泰国,参学南传佛教所弘传的佛法。

  然这个梦想待时轮转至1999年9月9日,在这个千年一遇的吉祥日子里,它总算得到圆成。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时空概念。从北京乘泰航的客机,几个小时后,我便漫步在曼谷的街头。在一些而又热情的居士帮助下,短短时间内,我的足迹遍及了泰国各佛教圣地,广泛接触了各佛教团体、社会各层人士。耳闻目睹了种种风情之际,自然有诸般的感触,而多年的习惯驱使自己在坐车休息之闲时,简要的笔录这些。信手拈来之文字,不一定有很大意义。然思及藏传佛教史上,似是至今无人有类似记录,故稍加整理,辑出与诸道友共享。

  黄袍佛国

  泰国是著名的东南亚佛教古国,从皇室到民间,全名信奉佛教。佛教文化的气息浸透整个泰国社会生活。

  自我从北京上泰航的客机,服务小姐双手合什的问讯始,就一直沉浸在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气息中。

  相信在2200年佛教便从印度传入了泰国,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传,与历代帝王的推崇,佛教深入了各阶层人们的心灵,成为恶劣人们精神文化的指导,佛教也成为了泰国的国教,泰国的国旗由白、红、蓝三色组成,其中白色代表佛教,泰国的宪法中规定了国王必须保护赞助佛教,泰国的纪念也是使用佛历……。

  泰国的佛教有完整的僧伽制度,设有僧王,并有僧伽法会,非中央、府、县、区四级机构,管理着全国的界事务活动。寺庙有4万余座,进行佛学教育的佛学院有近千所,佛教刊物也不少。

  在泰国弘传的主要是上座部佛教,分正法派与大众派,均保持着传统的结夏安居、托钵化缘、过午不食等生活。正法派又称为“法相应派”,该派由文化素质较高的信徒组成,对经典的闻思、修行很注重,持戒也极严,虽人数较少,但属整个国家僧伽的领导层,并传入了柬埔寨、老挝等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大众派在民间有影响,在泰国北部、南部、中部的教区,有广泛的弘传,该派与正法派在教法上无别,然在戒律上要求教宽,比如允许僧人接触金银钱财、嚼槟榔、抽烟。我亲眼见了一些僧人在寺庙中一边抽烟,以便给居士摩顶加持。在泰国,约有70万的旅泰华侨,因此汉传大乘教法也有弘扬,称为“华宗”,建有三十余座寺庙与泰国华人佛教会等十余个组织,我参观了一些寺庙,所见情况基本与现在国内的汉传佛教寺庙相同。南传佛教中比丘尼僧团的法脉断绝,故泰国没有比丘尼,只有学戒女,只能以居士身份在寺庵挂单修行。

  泰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旅游业尤为发达。在外来文化、经济的影响下,佛教的弘传、发扬,自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看见披着黄袈裟出入接头托钵化缘的比丘,我不由想起了我们佛学院的汉僧,他们大多数人日后所处的环境与所修学教法。

  玉佛寺、佛塔

  玉佛寺

  玉佛寺是泰国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寺内供奉着被泰人视为国宝、护国神的翡翠玉佛。到达曼谷后,我便去寺内朝礼玉佛,寺庙建得金碧辉煌,朝拜进香者也络绎不绝。步入大殿时,神情庄严的佛像使人油然而生起欢喜与信心。问及曼谷的居士,都说国王也经常来此像像前顶礼供养,并且每年都要为佛像更换金衣,举行盛大的供养佛事活动,国家盛典也每每在玉佛寺举行……,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国宝,并且上层政府要员也能如此社会各层的民众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慈悲、智慧的佛教文化也就能深入,净化民心。泰国社会的稳定,国民温文尔雅品质,我想大抵也就因此而来吧。

  佛塔

  漫游泰国的城乡,处处可见到尖尖的佛塔。在泰国人的心目中,佛塔是吉祥、祝福的象征,在外国游人的心目中,泰国的象征也就是佛塔。

  从曼谷坐车向西五十多公里,便见到了泰国最古老、最高的佛塔--佛统大塔。据载此塔是阿育王建造的八万四千舍利塔之一。佛教传入泰国的最初标志,便是有帕苏邮和索达拉修建此塔。塔内供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头发,虽历经数次重建装饰,佛发舍利仍完好的保存着。塔高120米,中心供养的铜铸金色立佛像,也是泰国最大的佛像之一,这享有“三最”的大塔,是该国的国宝之一,来自世界圣地的游人也是每日不断。

  第二大舍利塔在泰札情迈府的双龙寺,这是泰国的三大国宝之一。据史料记载:当年泰国人从印度迎请佛陀的舍利,驮着舍利的大象走到双龙寺那块地方时,怎么也不肯在前进,于是人们便在此建寺。又经威才大师努力,用纯金制造了舍利塔。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寺内供有大师的法像,并塑造了双象双龙像。

  情迈府是泰国的古都城,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城堡与佛塔,我很细心的观礼古塔时,发现一些古塔的形状与藏地的噶单佛塔非常相似,随行的居士说在临近的印度尼西亚,这种古塔也有很多,这不由使我联想起:当年阿底峡尊者到印度去依止金洲大师时,也许对这些佛塔很熟悉,到了藏地后,尊者或许因此而仿造了噶单佛塔,纪念自的上师,也以此而加持雪域的修行人,生起大乘菩提心……。

  这里的佛塔有许多不同的形状,我想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名称与涵义。可问当地的僧俗时,他们都回答:不知道。自己去查一些资料时,没有得出答案。

  带着一些遗憾返回住地时,开车的居士在中途停了一次车,说此地是邓丽君死亡的地方,来情迈府的华人大都要来此参观。本地居民对此也非常熟悉。

  佛使比丘、三个心愿、僧王、精勤、教诲

  佛使比丘的三大心愿:

  对泰国佛教稍有了解者,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佛使比丘。佛使比丘(1906--1993)法名佛陀达沙,是一位学识渊博、精通巴利文三藏的大德。著述有二百余种,在许多领域中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僧王与泰国各大学因此而颁赠过六个荣誉博士学位给他,而他一生却以住森林为主。在泰国游访其间,经常在书店看见佛使比丘写的书,而这些书都是围绕他的三大心愿为中心:一、希望人类破除自私;二、希望各宗教都能相互了解;三、希望各宗教徒入其教义。对每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三条殊胜教言如果能做到,我想他将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

  僧王

  僧王是泰国佛教的最高领袖,是泰国人民的精神领袖,在民众的心目中是泰国灵魂的象征。

  现在的僧王智护尊者(颂得帕耶纳桑文)是泰国叻达哥信皇朝的第十九任僧王,一九一三年生于泰国札碧府贫民家庭,十四岁出家,一九八九年被任命为僧王。僧王写有佛纲等不少著作,也被授予过哲学名誉博士和语言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副僧王是瓦洛格大师,原籍中国海南人,从小出家,今年七十二在泰国,人们称他在佛法方面智慧第一。。由于僧王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全国的宗教事务主要由副僧王负责。

  僧王与副僧王也是国王的佛法导师。现任国王在一九五六年短期出家修行时,智护便是他的上师。在泰国期间,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国王、王妃、总理等国家要员顶礼供养僧王,并去请教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看到这些情景时,我自然想起藏传佛教历史上的莲师与赤松德藏,当年的情形与此可能相同吧。

  在居士们的安排下,我拜见了僧王与副僧王,做了一些交谈。瓦洛格大师说:“藏掺佛教和南传佛教是同一佛教家庭的成员,我们互相了解配合,才能以佛法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明天……。我个人非常随喜藏传佛教大德在全世界弘扬正法的功德……。”我内心深感大师特别慈悲,也向大师陈白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虽然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在语言、派别、教义上有差异,但在相互尊敬了解的基础上,双方相互交流学习,对弘扬正法是很重要的。

  超越懈怠

  阿姜查(1919-1992)是泰国东北部著名的大法师,也是南传佛教本世纪中最伟大的比丘、禅师。大师精通佛法,一生坚持苦行,悟达了甚深的心性本面,在泰国看到他有教言说:“如果以朴实而艰苦的修行风格引导了许多弟子趋入正法,你懈怠不勤,什么时候才会苦斤呢?如果你懈怠不勤,你又能有多少成就呢?建立起我们的修行,超越懈怠吧!”我很喜欢他的教言,如果一个修行者不能超越懈怠,又怎有可能超越无明的轮回呢!

  教诲

  杨达法师在泰国很出名,现在因各种因缘,他离开了国土,然而泰人对他的信心仍然不灭,看他对弟子的教言:每天准时念经坐禅,慎行莫言,与众处时如独处,念于当下,不思过去,不思未来,心如止水,比丘以化缘为生,节制食量,食时不为逐味而食;睡时宛如生命的最后一夜,醒时立刻起床,珍惜时间,随时随刻观察自己的过失,修行人当具智慧,如英雄而勇敢,对众生应具大悲心……。初入佛法者如能遵守这些教诲,大乘甚深的法义则能迅速趋入。

  摩诃珠拉龙宫佛教大学、硕士班、外语班

  摩诃珠拉龙宫大学

  摩诃珠拉龙宫大学位处曼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所支持下创办起来的佛学院,泰国政府每年拨款一亿泰铢(约三千万圆人民币)作为学院的教学经费,学院以巴利文、泰文开设内明(佛法教理)、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等课程,有一百多位法师任教,学僧二千多人,学院面向全国的僧…

《泰国游记 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无著菩萨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