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P2

  ..续本文上一页此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国。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得往生。(已上)

  又同后序云:

  夫以生居像季,去圣斯遥。道预三乘,无方契悟。人天两位,躁动不安。智博情弘,能堪久处。若也识痴行浅,恐溺幽涂。必须远迹娑婆,栖心净域。(已上)

  此中三乘者即是圣道门意也,净土者即是净土门意也。三乘、净土,圣道、净土,其名虽异,其意亦同。净土宗学者先须知此旨。设虽先学圣道门人,若于净土门有其志者,须弃圣道归于净土。例如彼(昙)鸾法师舍「四论」讲说一向归净土,道绰禅师搁《涅槃》广业,偏弘西方行。上古贤哲犹以如此,末代愚鲁宁不遵之哉!

  现对上述引文略作说明:

  (一)源空在对《选择本愿念佛集》所设立的圣道、净土二门理由进行解释中,引用唐代道绰《安乐集》提出的两点:一是此时离佛(「大圣」)在世时已很遥远,意为已进入信众素质低下的「末法」时代;二、佛所宣述的「圣道」——所谓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三种教法——小乘与大乘)、四乘(外加佛乘)的教法,道理深奥,已经难为信众普遍接受和流通,所以在圣道门之外,特立净土门来教化民众,引导他们念佛往生净土,以达到解脱。

  (二)源空主要引证的是中国昙鸾、道绰曾经阐述过的难行、易行二道和圣道、净土二门的判教思想,同时也引证并非专门弘传净土法门的学者的语句作为证明,即所谓「此宗之中立二门者非独道绰、昙鸾,天台、迦才、慈恩等诸师皆有此意」。北魏昙鸾着《往生论注》,最早对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中的「难行道」、「易行道」进行阐释,提出弥陀本愿「他力」和修行者「自力」的思想。唐代道绰着《安乐集》,进一步阐释难行、易行二道,并立足「末法」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信众的素质,对比「圣道门」、「净土门」的优劣、难易,除继续提倡观想念佛外,还提倡口称念佛,并且强调一切「恶人」皆可通过口称念佛来灭罪,死后往生净土世界。源空认为,不仅他们二人有此主张,即使不专弘扬净土法门的天台、迦才、慈恩也这样主张。他所提到的天台是隋朝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着有《观无量寿经疏》、《阿弥陀经义疏》、《净土十疑论》等;迦才,唐代贞观年间住于长安弘法寺,弘扬净土法门,着有《净土论》,主张观想念佛;慈恩是玄奘的弟子窥基,虽弘扬法相宗,也提倡净土法门,着有《西方要决》(即《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三)他直接引用昙鸾《往生论注》中关于龙树《十住毗婆沙论》的难行、易行二道的解释。为什么圣道门难以修行呢?世处「五浊」之时,众生追求达到不退转(「阿毗跋致」)的觉悟境界是非常困难的,概括起来有五点:一是有「外道」存在,不断扰乱大乘佛法;二是小乘教法教人只追求自己解脱,从而阻碍了大乘以解脱众生为宗旨的菩萨慈悲之道;三是无所不为的「恶人」破坏人的修行功德;四是恶人颠倒善恶因果,破坏人的净善之行;五是修行者相信和依靠「自力」,而不相信佛本愿的「他力」在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中的殊胜作用。这样一来,修行好比选择陆路走道,非常吃力。相反,如果相信并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之力,就可以在「佛力住持」之下毫不费力地在死后往生净土,达到大乘的不退转的解脱境地。好像乘船,非常省力。因此他说,圣道门(也可以称为「三乘」)就是难行道,而净土门就是易行道,劝人舍弃圣道门而改奉净土门。

  可以说,以上判教理论就是源空在旧有诸宗并行的社会环境中另创立净土宗的理由,希望世人认清时代和自己的素质,舍弃难以修行的「圣道」佛法,而改奉易于修行的净土念佛法门。

  四、

  中国隋唐时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一般皆有前后相承的传法世系--「相承血脉」、「师资相承血脉」。传到日本的佛教宗派,一般在继承这个世系的基础上再加上日本的传承世系。那么,源空创立的净土宗的传法世系如何呢?《选择本愿念佛集》记述:

  问曰:圣道家诸宗各有师资相承,谓如天台宗者慧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慧威、玄朗、湛然次第相承;如真言宗者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智、不空次第相承。自余诸宗又各有相承血脉。而今所言净土宗有师资相承血脉谱乎?

  答曰:如圣道家血脉,净土宗亦有血脉。但于净土一宗,诸家不同。所谓庐山慧远法师,慈愍三藏,道绰、善导等是也。今且依道绰、善导之一家论师资相承血脉者。此亦有两说:一者,菩提流支三藏、慧宠法师、道场法师、昙鸾法师、大海禅师、法上法师(已上出《安乐集》);二者,菩提流支三藏、昙鸾法师、道绰法师、善导禅师、怀感法师、少康法师。(已上出唐宗两传)

  源空自设答问,以问者的名义提到中国天台宗、密教的传承世系,说天台宗以南北朝时的慧文、南岳慧思,隋朝的天台智顗、章安灌顶,唐代的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人前后相承(如果以印度龙树为初祖,则为九祖相承);密教真言宗以法身佛大日如来,印度的金刚萨埵、龙树、龙智,唐朝时来华的金刚智、不空前后相承。那么净土宗有没有自己的「相承血脉」呢?

  源空在回答中说:净土宗也有自己的血脉相承,然而说法不一。他提出有三家传法世系:一是尊奉东晋庐山慧远(334-416)为初祖的法系,二是尊奉唐代慈愍慧日(680-748)为初祖的法系,三是唐代道绰、善导相承的法系。他明确地表示,他创立的净土宗是尊奉道绰、善导传承的法系。

  对这一法系,他进而介绍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根据道绰《安乐集》卷下的说法:从北魏时在中国北方传法的印度僧菩提流支开始,下传慧宠(当即地论北派道宠)、道场、昙鸾、大海、北齐僧统法上等人;一是菩提流支传昙鸾,再下相承有唐代道绰、善导、怀感(着《释净土群疑论》)、少康(被称为后善导)。

  源空采取后一种说法,以菩提流支、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六人为日本净土宗的六祖。在这六祖中,除道绰、善导和怀感三人有前后相承的关系外,皆无直接的传承关系。据《续高僧传》卷六〈昙鸾传〉记载,菩提流支曾赠昙鸾以《观无量寿经》,昙鸾从此舍弃神仙道教信仰而一心信奉净土法门。少康是因读善导的《行西方化导文》(《往生礼赞》)受到启示而专弘净土法门的,于是也被列入道绰、善导一系的传承世系之中。

  然而此后源空在自己编录的《类聚净土五祖传》(载《黑谷上人语灯录》卷九)中去掉菩提流支,只以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五人为净土宗五祖,并且详细地摘录唐代道宣《续高僧传》、迦才《净土论》、《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新修往生传》(当即宋戒珠《净土往生传》)、宋代王日休《龙舒净土文》等对这些高僧的生平作详细介绍。源空的弟子亲鸾创立的净土真宗,以昙鸾、道绰、善导为继承印度龙树、世亲之后的中国三祖,并以源信、源空为日本二祖。

  关于菩提流支与昙鸾的事迹,在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五章由笔者执笔第三节《昙鸾和弥陀净土信仰的发展》中已作详细介绍;至于道绰、善导及其弟子怀感、少康等人的生平和净土思想,在拙著《道绰、善导和唐代净土宗》中已经介绍。这里一概从略。

  综上所述,由源空创立的日本净土宗是继承和发挥中国净土宗高僧的判教理论为自己开教立宗提供依据的,并且尊奉昙鸾、道绰、善导等净土高僧为祖师。

  中日两国的佛教自古以来形成密切的血缘关系,彼此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是东亚佛教黄金纽带的重要的组成环节。昙鸾、道绰和善导曾经居住和传法的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的玄中寺,不仅是中国净土宗的重要祖庭,也是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在上世纪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新世纪联接中日两国佛教徒的友好往来和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也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4年7月2日于北京华威西里自宅

  

《日本净土宗的判教论和中国祖师观》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痛悼净慧长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