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
无论北风凛列的寒冬,或者是赤日炎炎的盛夏,喜马拉雅山顶上,终年积雪不化。万年冰雪,不分白昼和黑夜永远放射出洁白柔和的光芒。白雪皑皑的群峰,犹如漂浮在蓝色海洋中的晶莹如玉的冰山。在这些巍峨雪峰之中,有一座出类拔萃,被人们称为“地球第三极”,它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它就像一座巨型的金字塔一样,屹立在喜马拉雅山的群峰之间。
站在喜马拉雅山上,极目远望,连绵不断的白色山峰,闪烁着银色的光辉,就像蓝天下一条条婉蜒不绝的洁白哈达。
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由于印度洋吹来的温湿气流的影响,产生了丰富的降雪,那年深日久的积雪,从高高的雪山上,沿着山谷悄悄地缓缓地流着,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些流动的积雪逐渐形成了一条条又宽又深又长的冰川。在这些冰川上行走,真像在翩翩起舞的白色蛟龙的背上爬行。
在这个冰雪世界里;那些不知存在多少年的冰雪,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沿着冰雪的裂口处或者是阳光能够照射得到的地方,悄悄地消融,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许多造型奇特、琳琅满目的冰塔林。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色,人们称它们是绚丽多姿的冰晶世界。
绒布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寺院,它就坐落在珠穆朗玛峰的面前。这座古老的建筑不知在何时就毁坏了,现在只能看见一些残留的断墙,山野中也再听不到法号的回响。可是站在这里,你离珠穆朗玛峰已经非常的近了。当你带着敬慕的心情看着它的时候,你似乎可以看见隐藏在浓雾背后的喜马拉雅女神。
1983年的夏天,我就站在这里,当时的感受就是如此。
那一年我正好在日喀则采访。刚好有一支旅游登山队要去喜马拉雅山。
在几个朋友的怂恿下,我临时决定跟他们去看看珠穆朗玛峰。当然要是运气好又有可能的话,干吗不试一试,也许自己可以登上去,也许自己可以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记者。
当时我们刚大学毕业,又是刚加入西藏新闻界的新军,作为报社的记者我们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想在西藏闯荡一番,为自己争得一个什么第一的称号,比如第一个孤身一人去藏北双湖办事处采访的记者,第一个去墨脱采访的记者,当然也包括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记者等等。记得当时在《西藏日报》社,我们一共有十多个刚刚从全国各大学分配或者是自愿来的大学生,我们虽然很年轻,但是在报社也最有朝气。大家各有自己的目标,敢作敢为。那几年,在报社大院,在藏北,在日喀则,在山南,在昌都,我们的生活真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从人民大学来的李雅平孤身单骑,从拉萨骑自行车沿川藏公路至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骑自行车进行采访的记者。
从贵州大学来的朱明德,孤身一人,穿过藏北无人区,进入藏北的双湖办事处,成为我国第-个单身闯双湖的新闻记者。
从四川大学来的杨木隶,西下阿里记者站,要说第一,他恐怕一人也可以包揽好几个。
那时他们太令我和四川大学来的彭勇羡慕了,因为我们俩一开始并没有捞到这样的好机会,我们有一段时间一直在编辑部看他们来自西藏四面八方的稿子。因此这次能够来日喀则采访,我自然是不会放弃任何机遇的。
想法就是这么简单,第二天我就从江孜出发了。
进大学前我在西藏山南的曲松县插队,有一年我曾经去过生产队的牧场,记得我们走了两天的路,还翻过了一座雪山。
一位同行的牧民告诉我说,那座雪山有6000多米高。我想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现在去登珠穆朗玛峰并非不可能的,再说还有那么多的想法在驱使着我,所以出发后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可是就在海拔7000多米的绒布寺的残垣断壁前,我不能再向前走一步,因为我当时根本就不能呼吸,整个头像是被一个巨大的钳子紧紧夹住一样。可是珠穆朗玛峰就在我的面前,我怎么能不向前走呢!我试了好几次,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我干脆爬在雪地上,艰难地朝前爬,因为我太想靠近它了。
可是这样做实在太危险了,登山大本营的一位藏族导游制止了我。
我没有回大本营,继续爬在雪上,羡慕地看着几个朝珠穆朗玛峰方向攀登的外国人。
完全是一种不自觉,或者说是一种下意识,我伸出双手,像拉萨街头磕长头的信徒那样,匍匐在珠穆朗玛峰的跟前,我的心唠叨着:
“喜马拉雅女神,我就在您的面前,但是又离您那么远,难道我与您的缘分就仅仅是远远地看见您,却不能走近您?”
我稍微抬起头,四面都是银白的世界。
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我感觉得到您正披着太阳赐给您的金衣,庄重地俯视着我。可是在您的面前永远有那么多的云雾,我走不到您的跟前,更看不清您的脸庞,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您是骑一头白色的狮子?还是披一身的白色丝衣……
从喜马拉雅山下来,我在日喀则遇见了我的大学同学。谈起此事,我还是那么的沮丧。他取笑我说:
“你没有登上珠穆朗玛峰,那是你们没有缘分。因为喜马拉雅女神不会喜欢你这样的小个子,你没有看见那些登上去的,那些外国佬,哪个不比你高。再说了,你没有上去,那还是你的福气,你看那些上去的,有几个不被女神留下来,终生陪伴她?你知道吗,你不是搞西藏文化的吗?一妻多夫,这可是有传统的,喜马拉雅女神,有五个哩!她们哪年不给自己挑选几个美男子。告诉你,我在日喀则这么些年,去那登山的人见得多了,你不用看他们去的时候轰轰烈烈,回来的时候,帅的你就看不着,剩下的,哪个不是掉了耳朵,坏了鼻子……”
大学同学说的也许有一些道理,但是好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忘不了那次喜马拉雅之行,依然忘不了那次失败,依然忘不了自己想弄清喜马拉雅女神的念头。在来北京求学以及后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工作的十多年的日子里,我多次想写一点有关喜马拉雅神灵和神话的东西,可一直没有足够的资料,还好几年来这方面的资料已经渐渐地多起来,所以我自己也觉得现在应该是向喜马拉雅女神还愿的时候了。
严格地说起来,喜马拉雅女神的藏文名字叫“神免长寿五姊妹”(1ahsmant she ring mched lnga),当然,藏族人有时又把她们叫作“吉祥长寿五神女”。格鲁派的僧人说她们已经是居住在尘世之外的虚空世界的女神。她们是西藏最古老的神灵,在莲花生大师的时代,她们纷纷被大师击败,然后在后藏乌域(vnyug)一个叫“卡热桑瓦”岩洞里立下誓言保卫佛教,成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
五位喜马拉雅女神都是山神,她们居住在珠穆朗玛峰上,具体的地点在藏文中叫作“珠穆岗噶”(jomogangdkar)。相传这里有五个冰雪湖,各有不同的颜色,五个女神就住在里面。
五个女神的首领是扎西次仁玛,她是一位白色的女神,既年轻又漂亮,有时满脸是美丽动人的微笑,但顷刻之间又会变成一脸的怒色。她的长相很特别,有三只眼睛。有时,她的右手挥舞着一支有九个尖的金刚杵,左手放在胸前,端着一个装满甘露的钵;有时,她又喜欢拿一颗希望之珠,另一只手拿一把占卜剑,剑尾系有一个白海螺做的骰子和一面镜子。藏族人相信这个骰子象征着三界的吉祥。
她骑着一头白色的狮子。身穿飘动的白色丝衣,外面披着一件孔雀毛制作的长披风,头上戴着白色的丝带。
扎西次仁玛掌管着人间的福禄寿辰,她还负责保佑雪域大地的平安和藏族人的繁衍。奉献给人们的是聪明和智慧。
女神停杰西桑玛是一个绿色神灵,她在扎西次仁玛的前面,手持魔镜和一根系有彩带的木棍,骑一匹高大的野马。在另外的场合,她喜欢两手拿着占卜魔剑。她的主要职责是预测光明与黑暗、吉祥与凶难。她奉献给人们的是占卜的智慧。
女神米玉罗桑玛,平时站在扎西次仁玛的右边,她是一个黄色的女神。她的一只手拿着一个装满粮食的钵,左手做向人们敬献宝物的神秘手印。当然她有些时候干脆双手捧着装满财宝的盘子,因此,她执掌人间的库藏和财宝,她奉献给人们的是物质的智慧。她的坐骑是一只金黄色的老虎。
女神决班珍桑玛,站在扎西次仁玛的后边,她是一个红色的女神。她的右手托着一个装满各种珍珠的盒子。左手拿着一颗大宝石。她骑着一只珊瑚一般红的鹿。她掌管着人世的福禄和食物。
女神达噶卓桑玛,站在扎西次仁玛的左边,她是一个绿色神灵。她的一只手握着一把草,另一只手拿着一根毒蛇做的绳套。她骑着一条颜色像松耳石一般的龙。她主管雪域牲畜的繁殖和兴旺。
一个古老的神话讲道:
太古之时,喜马拉雅山地的低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四周的山地,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无边无际的森林中,奇花异草争相开放;成群的斑鹿、羚羊、犀牛穿梭其间;杜鹃、画眉、百灵尽情欢唱。
可是后来湖里出现了一头巨大的五首毒龙,搅起万丈巨浪,捣毁树木花草,侵扰飞禽走兽,使它们灾难临头,无处逃生。
正在危难之时,天上飘来五朵彩云。它们变成五个仙女,降伏了毒龙,救助了飞禽走兽。经过飞禽走兽的再三恳请,五位仙女答应永远留下来,保护它们。她们后来就成了喜马拉雅山的地方神。
根据藏文有关祭祀神灵的文献记载,与这五位女神有关的崇拜仪式;一般应该在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的地方举行。
因为女神们像人类一样喜欢花草,所以祭祀女神的地方应该选择在长满茂密的树林和美丽鲜花的地方。
供奉给女神们的祭品,除了各种食物和饮料外,还要有用药物做成的朵玛,没有斑点的青铜镜、一块水晶石、一些孔雀羽毛、一块无斑痕的绿松石、海螺做成的骰子、装满净水的珍贵容器。
丹玛护法女神
西藏大神殿中的丹玛护法女神一共有十二位。在神话传说中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四位大魔女,她们是长着丑脸的黑姑娘;第二组是四位大夜叉女…
《生长神灵的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