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晨醒来,全身轻松愉快。几天后,普通的饮食不用吃了,平常的衣服也不用穿了。
过了9个月零8天,龙女梅朵拉珍的身体变得像棉絮一样软,全身通体透明。这时,从龙女的头顶射出一道白光,白光之后出现了一个白人,他长着鸟一样的头。白人很快变成一道彩虹升到天空。接着,龙女又生出了一个大约有3岁的小孩。他灵性非凡,谁见谁爱。
紧接着,又从龙女的心窝里生出一道亮光,亮光之中诞生了一个长着龙身的小人;最后从她的肚脐中生出一道彩虹,彩虹的一端出现了一个女孩,她是未来格萨尔的守护神。
莲花生大师立刻给他灌了顶,取名字叫世界英雄格萨尔降魔如意宝珠。并且为他唱了一首吉祥祈愿歌:
您这位天神之子的化身,
如同三种吉样的依怙神。
象征宝物的念殊,
具有光运的宝镜,
还有水晶五叉金刚杵,
都将汇集成您身上的美饰,
来吧!世界的一切吉祥!
……
水界的风神玉龙,
是金鱼化身的战神;
穆界的风神鸟王大鹏,
是白鹰化身的战神;
……
八位护法风神的战神,
请全部汇聚于您的一身。
……
格萨尔,您是莲花生我的化身,
谁也不能如此神威,
快去藏地解脱众生;
格萨尔,您是莲花生我的化身,
祝您万事如意!
这就是藏族英雄史诗的开头部分,给我们讲述的一个有关天神之子下凡,投胎转世成史诗的主人翁格萨尔的神话故事。
关于这个神话传说的解释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我们如果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理论的角度来把握这个神话的主要情节时,就可以发现,他们二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首先整个神话故事阶情节可以切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1.天神之子推巴噶瓦在天界出生。
2.莲花生大师为天神之子选择下凡转世的地点、族姓和父母。
3.天神之子下凡,投胎转世,格萨尔出世。i
第一个情节,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藏族的天光感生神话,但是从特征上看,它又是一种天光转世神话。在史诗中,莲花生大师始终认为自己是格萨尔的前世,格萨尔本人也承认自己是莲花生大师的转世或者说化身。追究其原因,恰恰就是与这个转世情节有关。
格萨尔的前世推巴噶瓦最初是不存在的,他是莲花生大师通过天光转世的方法造就出来的。具体的步骤是:
(1)莲花生化身为一道绿光,然后一分为二,分别射进普贤和圣母的胸口。这样他们两人就成为莲花生的化身。
(2)普贤化身为金刚杵钻进天神德却昂雅之头,天神成为普贤的化身,进而化身为马头明王。
(3)圣母化作红莲花飘至天女玛德折玛的头顶,天女成为圣母的化身。进而化身为金刚亥母。
(4)最后,十方如来将他们的业绩化作金刚十字架飞入马头名王的头顶中,被大乐之火熔化,射入了金刚亥母的胎中。
(5)由莲花生种下的因(种子)经过几次化身转变后,终于结了果:一个天神之子诞生了,他就是将要下凡,投胎转世为格萨尔的推巴噶瓦。也就是说,莲花生经过四次转世,才化身为推巴噶瓦。他一方面是天神之子,另一方面又是莲花生的转世化身。
第二个情节中,莲花生精心为天神之子挑选投胎转世的地点、族姓和父母,这一点不得不使我们想起活佛转世的一些重要的程序来。因为在历代达赖喇嘛和历代班禅以及其他高僧、活佛的传记中,都记载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活佛的转世不是随随便便的。他们在圆寂之后,对自己将要投胎转世的地点、父母以及族姓等都要认真选择。用史诗中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具善的地域和天性善良的父母,而这一点在寻访每一个转世灵童时都是很明确的。
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是清代著名的大活佛。根据他的传记看,章嘉活佛转世的地点在“凉州四寺”之一的西莲花寺的附近。这里“清静美丽,柏树茂密,满山遍野是各种芳草鲜花。后山是被称为百岩海螺七兄弟山的七座秀丽的山峰。这里是草场、山岩和流水具足的各方面都非常吉祥的圆满之地”。
在谈到他转世的父母时,传记又说:上师的家族是霍尔人,他是宗喀巴大师的家乡一位称作祁家多尔达那波的后裔。他的父亲是部落中一名咒师,后来迁居到凉州,安家放牧,他为人秉性正直,好武敢为,口中常常念诵六字真言,立誓要修金刚怖畏不坏瑜伽。他的母亲叫布吉;无妇人之缺点,具有诚信,经常努力行善。
在谈到他转世的家族时,传记说:在这具足吉祥的地方,父母的家族都不低微,家境富裕具有各种功德,父亲聪明尊贵为人称道,母亲诚信犹如神变天女。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格萨尔的转世与章亮活佛的转世在上述问题上是非常相同的,它们都是藏传佛教转世理论框架里的产物。在这个框架里,西藏独特的活佛转世在方方面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比如灵童的父母必须是正直善良、信奉三宝,而转世的地点又必须具备吉祥的种种特征。这些些特点几乎都一成不变地反映到了藏族史诗中。
第三个情节是天神之子推巴噶瓦下凡转世。这种神话同活佛转世的传说有哪些相同点呢?从史诗中看,天神之子的转世是通过一根五叉金刚杵的红光射入母亲的胎内来实现的,而施光者又是莲花生。这一点是不奇怪的,因为推巴噶瓦本来就是莲花生的化身,所以莲花生也罢,推巴噶瓦也罢,他们二者是没有区别的,他们就是一个“神”。所以我们可以把史诗中的莲花生和推巴噶瓦看成一个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是推巴噶瓦化为了五叉金刚杵的红光射进了母亲的胎内。
另外这道红光是从何处来的呢?史诗上说是乘一朵白云自西南而来。我们知道,天神之子一直生活在三十三天的天界里,直到他投胎时才下凡,因此实际的情况是推巴噶瓦踏着云路自三十三天来到了岭地化为一道光射进了母亲的胎里。
这种奇特的天神转世方式是不是它独有的呢?下面我们看看五世达赖喇嘛写的《三世达赖喇嘛传》中的一段文字:二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立即赶往兜率天众神居住的地方,这时他恰好与自己的守护神相遇,于是,达赖喇嘛与守护神一起踏着云路,化成一道五色的光,一下就离开了三十三天,来到了堆隆中部的一户叫康萨贡(三世达赖喇嘛的家)的村子。此时三世达赖喇嘛的母亲已经有了身孕,不能投胎,于是,守护神设法使那个邪魔的东西离开了母胎,这样,等娘胎变得洁净后,他才投入了母胎转世了。
这种情节使我们看到西藏活佛转世的方式与《格萨尔》中天神之子的转世方式是比较相同的。
白梵天神
在《格萨尔》中,有好几次提到这样一件事:远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在上天的天国里,住着一个白梵天神。白梵天神的妃子,名字叫作彭炯穷毛。他们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顿朵,一个叫顿雷,一个叫顿珠朵尔保。这个顿珠朵尔保就是未来的格萨尔,因此,白梵天神就是他的父亲。①
在《格萨尔》的《天界篇》和《英雄诞生》中,在叙述格萨尔诞生的经过时,也提到了这个类似的情节:在三十三天的神界里,父王白梵天威丹噶尔和王母曼达那折有一个王子叫德却昂雅。德却昂雅和天女所生的儿子,叫推巴噶瓦,他将降生在雪域藏地,只有他能够教化众生,使藏地脱离恶道,众生享受太平安乐的生活。
这一点也同样说明,在天界里,格萨尔是白梵天神的后代。
白梵天神最初并不是西藏古老的土著神灵,他是印度万神殿中最重要的神灵之一,但是随着佛教在藏地的传人,这个神灵也进入了藏传佛教的大神殿中,并且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丹珠昂奔先生在谈到这个神灵时曾经这样说过:
“梵天同其他神灵队伍一起进入藏土,时间较早,可能是本教反对的“第一批入侵者”。他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造之神,天地万物都是他创造的。论他在佛教中的职司,为护法神,为释迦牟尼持自佛的右胁侍。奇怪的是藏人在《格萨尔王传》中的选择,既然尊奉格萨尔,为何不找有无边法力的释迦牟尼,而找持自佛的侍从梵天?我觉得《格萨尔王传》之所以选择他担任“世界君王”的父亲,一个可能是印度文化(以佛经为主,但不仅仅是佛经)在藏传初期,梵天即以创造之神的身份而来,而不是佛祖的右胁侍;第二个可能是史诗的加工者看中了梵天是“创造之神”,便冷落了佛陀。据此观之,梵天进入《格萨尔王传》的历史和莲花生进入《格萨尔王传》的历史是一致的,有可能是连袂而入的。”
在印度,白梵天是创造之神,是释迦牟尼的侍从,是一个护法神,但是当他进入西藏神灵殿堂后,他的性质就渐渐发生了变化。
根据西藏的口头传说,雪域藏地对印度梵天的崇拜是在班智达阿底峡入藏后的12世纪才开始的。
白梵天神的藏文名字叫“昌巴”(tshangspa)。他生有四个头两只手,这一点同印度的白梵天是相同的。可是,西藏大神殿中白梵天神经常是长着普通人的样子,即一头两手,身色为白色,所以,西藏民间经常称他为白梵天神。西藏人有时也把这位神灵叫作帝释天。
在《格萨尔》史诗中,这位白焚天神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在整个史诗的开头部分,即有关格萨尔诞生的情节中就表现出来了。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古代的藏族人是非常崇拜白梵天神的,可以说他是吉祥而又善良的神灵。
可是在西藏的本教看来,白梵天神却不是这样的,比如在本教的《十万龙经》中,就把白梵天神看作一种引发各种疾病的神灵。
关于白梵天神的居住地、坐骑和本人的容貌等,有一份藏文文献是这样写的:
从藏文字母bhrum中出现了一块四方形的珍宝天界宫殿,这里有四个大门。
它的东边由水晶石构成,南边是由天青石构成,西边是由红宝石构成,北部是由金子构成。宫殿的房顶装饰有金刚石和珠宝,宫殿的墙上装饰有宝石、内脏、人头等等。
在宫殿的下面,处死的敌人和生障魔的血浆、脂肪在翻腾,煮熟的人肉和白骨在…
《生长神灵的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