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在原子时代 一、科学与佛法

  一、科学与佛法

  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

  今天的讲题是:“科学与佛法”。在未讲之前,有两点须加说明,第一,我选这个讲题,似乎自不量力,因为我既非科学家,又非佛学家,虽说学的是工程,信佛二十多年,却很少研究,对于科学与佛法,只能说是肤浅的认识,我之所以大胆尝试,以此为题,只是一种信心鼓励,我相信用通俗讲法,可以阐明科学与佛法的关系,供大家作为参考资料,引起追求真理的兴趣,至于进一步专门性的研究,有待法师和专家门来竟其全功。我相信,佛法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常识去理解,也可以用科学来说明。第二,这次以粤语讲述,亦可说是大胆的尝试,以我生硬的粤语,可能词不达意,但为求普及和免除翻译之烦,试以粤语出之,希望各位原谅。

  科学的定义及科学方法

  何谓科学

  简单地讲,科学是分科之学识,是对事物现象之相互关系作有系统地研究,经过实验证明成为公式化之知识,这种知识,便是科学知识,由此而获得的结论,便是科学的结论。这种科学知识和结论,虽然也是由人类经验中得来,但科学方法是必须经过实验的,一种假设须经实验证明,才能确立,所以通过科学方法而作出的结论,一定能正确地解释某一种事象,因为依靠实验的科学方法,才能避免主观的臆测和判断的错误。人类对于周围的事物,各有各的看法和想法,这种看法和想法,多数是主观的,不一定是对的,譬如人类对天地的想法,起初以为地是平的,天是圆的,太阳是绕着地面而旋转,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这就是科学纠正了人类主观的臆测。

  科学知识及其演进

  科学对于宇宙实相(REALITY)方面的认识和发展,近世纪来不断有极其重大的发现,对于宇宙的构成,有了更进步,更具体的认识,现在分两节来讲:

  (1)对原子概念的演进:在十七世纪,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认为任何物体是由一种基本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所构成,这种物质微粒,称为原子(ATOM),它的原义,就是“不可分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道尔登(JOHN DALTON)首创原子说(ATOMIC THEORY)认为宇宙间一切物质,均由有限的元素构成,元素由同类原子所构成,原子则不可再分。一九一三年,丹麦科学家波尔(BOYLE),经过实验而获得的结论:原子可以分为两部分,就是电子和核子,电子围绕着核子而活动,核子坚实而电子含有磁力线。电学专家法拉第(FARADAY)描述原子的形状,好似星鱼,身体小而手臂长,这一概念,甚为重要,已打破原有的原子独立存在的概念,说明了物与物之间在互相摄拒、互相影响、相对地存在,这与佛法内“诸法众缘生”的哲理可以会通。

  一九○五年,爱因斯坦(EINSTEIN)预测物质与能力可以互相转变,并认为极小的物质,可以变成极大的能力。他把物质和能的关系立出一个公式 E=MC*C,E代表能,M代表物质,C代表光速,C就是光速的自乘,换句话说,物质乘光速自乘的数字,就是能。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即是说极小的物质可以转成庞大到惊人的能量。如果把一磅煤转化为能,就可变成为9.6乘以10的17次幂磅的能量。(一呎磅,就是把一磅量的物体,高举一呎的能量。)

  他的预测,已由原子分裂的成功而得到完全的证实,原子不可分裂之说,终于打破了,确切地证实了物质和能可以互相转变的,而更重要的,把不可想像的假设,——极小的物质变为极大的能力——成为现实。这是科学史上极端重要和具有革命性的发展。毫无疑义,对于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整个历史,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原子分裂及其它科学上的新发现,对于一般宗教来说,不也啻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动摇了某些宗教的神造万物的理论基础。唯一的例外,就是佛教。科学的发展,不但不足以否定佛教的理论,而且替佛教的理论作了有力的论证。在二千多年前,佛经中就用“芥子纳须弥”来说明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收缩的时候,可藏之于芥子,释放的时候,可以大过须弥山,(最大的山,形容其大。)释迦牟尼佛在过去讲法华经时,一坐就是五十劫,(劫是亿万年的长时间)这就是佛家对时空的体证。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上,如果乘数倍于光速的飞机在太空飞行,时光同样能不流或倒流,看到过去世的种种事物,这种科学的时空概念,与佛家的时空体证,正复相符。科学界的分裂原子,使极小的物质变成极大的力量,打破了原子不能分裂的理论;在佛教的理论上,如能打破“我执”,同样可以产生无可比喻的精神力量,不过物理上的力量,可以看到的,精神上的力量,是无法衡量的。用比喻讲,觉者破我执后所产生的大智慧与大慈悲,与物质界原子释放后所产生的光和热,极为相似。

  (2)静的力学概念演进至相对论动的力学概念:牛顿的静则恒静,动则恒动的力学概念,对于地球上各种物理现象的应用是适合的,但对于太空外的大宇宙(MACRO COSMIC)和原子内部的小宇宙(MICRO COSMIC)牛顿的定理就无法应用。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新的力学概念,代替了牛顿定理,它认为动静相对,绝对动与绝对静同样没有意义,所有一切物质能力都在相对情形下而存在而发展,甚至时间与空间亦属相对地存在,由空间的变动才能产生时间的概念。现在太空航行中已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此后MINKOVSKY创立四度空间的理论,致关重要,所谓四度空间,即是长、阔、高三度空间加上时间,(也就是时间加空间)物质在三度空间内存在,并不能充分描述动的宇宙,必须加添一时间因素进去,才能表达宇宙实相。这便是科学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是科学家以数学方式推求出来的,科学家认识这四度空间的宇宙虽是实相,但无法为我人意识所了解与思议出来,这正与佛法中所说的“一真法界”,或是“诸法实相”一样,是不可思议的,至少在这一点上和现代科学家所作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正如尤智表君在“佛教科学观”中所说:“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能发扬光大”。佛教的教义,不只经得起科学的考验,而且科学上的新发现,更有力地为佛教教义作了注解。

  科学发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从一般的说,科学发达,促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增进了生活的享受;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特别在都市方面,由于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工作繁忙,生活紧张,都市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物质文明高涨的国家,最近报载,英国心理学家霍士称:“英国成年人有四分之一都有精神病,原因是由于焦虑与恐惧所致。(见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星岛日报)其它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即在本港,过去三月中,就发生了一百○二起自杀事件,这在农业社会时代,是无法想像的,这可说是科学发达对人类所引致的一种不健康情绪。科学丰富了人类物资生活;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烦恼!推其原因,主要的不外下列数点:A、过去维系人心的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由于科学发达而逐渐被冲淡了。B、科学本身并未建立新的道德或新宗教,致使人类精神方出现了真空状态,失却了精神的寄托。C、物质方面的成就,增加了人类对物欲的享受,所谓欲壑难填,是现代人苦恼的根源!人除了工作、享乐外,就惶惶然无所适从。

  (2)就特殊方面讲,科学的发达,论证了四度空间的宇宙实相,建立了科学的宇宙观,在哲学上自有其极重大的意义,但对一般人说来,艰深的数字公式,并无多大用处。不过以佛学观点看,这种科学宇宙观,不违乎佛法内的宇宙观,无异替佛教理论作了科学的说明!同时也构成了使科学与佛法融会贯通的桥梁,故对于佛教来说,却是极端重要的发展,必然的,有助于今后佛法的发扬光大!

  对科学应有之认识与评价

  科学丰富了人类的知识经验,科学提高了物质的利用,科学满足了人类的生活享受,科学也造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武器,科学究竟为人类带来幸福抑或罪恶呢

  这是运用科学的“人”自己的事,科学本身,原是人类的一种工具,无所谓功过,譬如火,善用之,可以煮餐,不善用之可以成灾。现在人类对人生宇宙的真理尚未有正确的普遍认识,内心的贪、瞋、痴、疑、慢无法控制,在这时候忽然拥有了绝大毁灭力的核子弹,无异小孩子手执火把,实属极为危险的事,我们需冷静地去面对现实:

  (1)科学在物质方面的成就,可以增加人类的幸福,也可毁灭整个文化,关键所在,还在人类怎样去运用,是祸是福,仍在人类自己去选择。

  (2)科学对于精神方面的研究和成就,远不如物质方面,相对地,在科学领域中,精神方面就显得落后,因此,双方发展失却平衡,实是增加人类种种困惑、烦恼的主因。

  (3)由于科学的发展,某些宗教的理论受到破坏;某些社会道德观念受到影响;某些人精神上丧失信仰,造成人类精神上的空虚和彷徨。

  (4)科学所作出的宇宙实相的数学公式,很少人能了解它的哲学意义,以致无法成为一般人追求真理之研究对象,科学所产生出来的“瑰宝”,却无法为人普遍享用,以弥补科学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空虚!

  这些事实,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无法否定它的存在,也无法使人类的历史开倒车!今后人类精神上何去何从

  应该把已有的丰富科学知识转过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本体;认识知识的本源,才能进而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和真理!于此,只有介绍佛法来解答及解决这个迫切的问题。

  佛是什么

  

  佛(BUDDHA)是觉悟的人,就是彻底觉悟人生、宇宙实相(REALITY)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第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是印度释迦牟尼(GOTAMA SAKYAMUNI)他彻悟宇宙人生真理,…

《佛法在原子时代 一、科学与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