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在原子时代 一、科学与佛法▪P2

  ..续本文上一页从彻底认识能知的自己是什么

  所知的对象又是什么

  其间又有什么关系

  宇宙间一切事理现象——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不离能知、所知以及其间因果变化的关系。这种一切事物变化及其因果关系,总而称之,便是“法”,了解了这种法法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去体证本来面目,去究竟一切,去寻求觉悟,便是佛法!所以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就是对世间法的彻底觉悟。任何人能依法——佛法——而行(修持),人人都可觉悟!亦即是人人都可成为觉者——佛。

  法是什么

  

  依照我们的常识,“法”可以分类,如下表:

  

  

  

  

  理法

  

  真空

  

  [1]佛教哲理——实相及实践方法的方便假说(理论属知)

  

  [2]科学假设事物间(或心物间)相对关系的说明

  

  [3]一般情见——不离主观,对事物现象的理解。

  

  本体

  

  妙有

  

  属四度空间——超时空,不可思议,唯证相应。

  

  原则性的,普遍性的法本体——实相。

  

  事 

  

  

  

  方法

  

  (实践属行)依因因果法则,求证实相的方法。

  

  现象

  

  心理的

  

  明了意识

  

  

  

  

  

  

  

  潜意识(第八识)

  

  物理的

  

  色声香味触等(主观感觉对象)

  

  由电子以至整个大宇宙(客观对象)

  

  说明:

  1、法本体是不可思议,不可说,唯证相应的。方便的说法,在本体里事与理不是二件事。从事方面说,事物的实相,即是缘起而有的妙有。从理方面说,本体即是理性(真理)缘生而无自性的真空。妙有非实有,所以妙有显真空之理性。真空非顽空。(执顽空,其实即执实有。)

  2、佛教哲理是不可说本体的假说,是假立的,比如房屋的图则(二度空间的)用以说明立体的房屋一样;又如静的照片,用以显示动的人物一样:哲理与本体的关系,亦复如是。

  3、科学的假设,亦是实相的投影或图则,不过因为它的出发点已假定事物是实有的,实存的,最后推论出事物是相对的有,相对的存在。但因为研究的是认识的对象,而非认识本体,所以无法体会“假”是“真”的图则,想从认识对象中去求实相,好象从照相中去找真人,了无可得。

  4、假如知道了科学假设是“假”的,即可与佛教哲理相融会贯通,以确立对实相的正确认识。

  5、一般情见,因为不离爱(情感的)见(理智的)的主观作用,把实相幻成不正确的图则,有如戴了有色的眼镜,看不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情见虽妄,妄的本质却也不离实相,只要能除去有色眼镜(除去情见)实相原在眼前!

  

  一般觉证实相的步骤

  1、从关系性——事物或心物之间相对关系,(因果关系)去了解一切法,去认识法的本性——诸法实相,以获得正知和产生正信!(从假说里体悟真理)

  2、由正信而生的力量,依照因果法则,引发与实相相应之行为——修持。

  3、由行为的逐步成熟,以至圆满,(即是觉行圆满)最后究竟,觉证一切法(人生、宇宙)的实相。

  一是觉;二是行;三是觉行圆满,彻证诸法实相,便是佛。依此体证,依此修持而究竟一切彻悟人生宇宙的本体的方法,便是佛法。

  佛法真理简介

  佛经上说明一切世间法的关系,常用“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前二句,说明事物同时相对存在,后二句,说明异时因果关系。前者是横的说明,后者是纵的说明。第一句和第三句是“流转门”,执此而不悟,就难脱出六道轮回。第二和第四句是“还灭门”,能使人超脱生死。总说一切法,是因缘所生的(关系),是互依互成的相对存在的。龙树中论偈说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因为因缘生,所以无自性(无独存,实存的性质)故说为空,以破除执有、执实、执常等情见;又因为无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假名有的,以破执实、执空、执断等情见。于“空”“假”都不执,彻悟空假之理,即是中道。换言之,排除一切主观的情见执著,观察非空、非有的一切事物的本体,始能究竟、觉证诸法实相,彻悟人生。

  这里有两点,须附带说一说:1、佛法是智信,不是迷信。佛法是最客观的排除我执(主观)的理智产物,是破除人类暗愚、幻觉和迷信的!有些人指佛法是迷信,只是对佛教的外表有所误会,佛法经长期来流传,不免掺杂了当地原有鬼神信仰和某些宗教仪式,使人混淆水清。在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就有掺杂了崇拜祖先或神道说教的色彩。这是学佛的人,应该加以分别和澄清的。2、佛经的文字,过于深奥。高古的文字,使现代人难于理解。这一点,是急需设法改进的。用浅显的现代文字语言来阐扬佛法,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佛法,彼此互相印证,使大家易于了解,易于起信。佛法是对机而说,说法不对机,等于闲言语,因此,也不应囿于固有方式,应该拈现代的题材,作佛经的诠释。使人易于了解,易于接受。

  以上两点,愿已信佛者予以澄清,予以提倡。

  佛法与科学间的桥梁——真理

  缘于上面所说佛法和科学的关系,可见非但并不对立,而且有很多通同之点:科学的立场是客观的,而佛法的立场绝对排除主观的(我执)。科学是理智的产物,曾经破除人类对物理上的谬见;佛法是理智的彻证,彻底地破除人类心理上的迷执和愚暗。科学家研究方法,依靠逻辑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事物,进行演绎归纳,经过实验而作出正确的结论。佛教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更深入地观照,体证世间一切事物的真相,佛法和科学最终目的,同样是追求真理!真理可成为两者的汇合点,亦是沟通两者间的桥梁。因此,科学与佛法是互相发扬,相辅相成的。

  过去许许多多科学上重大的发现,佛教不但不像其它宗教的理论不耐科学的考验而告破产,相反的,都成了佛法理论的有力注解,证实佛法的伟大和正确性。如上面所提的四度空间,在基本宇宙观方面,科学与佛法的知见,完全和协而一致,其它方面,多得不胜枚举——尤智表居士在“佛教科学观”一书里,例举得很多,各位可以参阅。

  佛法与科学相辅相成

  科学的发展,无疑已震撼了某些宗教的理论,动摇了某些人的固有信仰,丧失了精神上的寄托,造成了精神上的空虚。但是对佛教来说,科学的发展,是科学替佛教作了科学性的验证,有力地证实了佛法理论的正确性。以科学的论证,充实了佛法的理论,加强了原有佛教徒的信心,同时也必然的扩张了佛教的新领域——成为更多人的新信仰!使彷惶歧途丧失信心的人,对人生宇宙,重新建立新信仰,恢复精神和物质的平衡发展,这一点上,科学和佛教的结合,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时,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能,以弘扬佛法,论证佛法,必然使更多人容易起信——特别是服膺科学的知识分子。使科学与佛法为人类谋幸福的共同目标下,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和谐幸福的境地。

  佛法与科学异同之比较

  科学与佛法有通同的目标,也有通同的特点,结果也相互助长,相辅相成,但两者之间,显然也有方法上的差异,现在把两者异同之点表列如下: 

  

  区别

  

  佛法

  

  科学

  

  方法

  

  观察对象,见诸法无常性,无我性,摒除主观成见和欲求,使正确认识诸法实相。

  

  观察现象,创立假设,须依实验证明,使主观成见无所渗入。

  

  观察方向

  

  内观的(对认识的对象言)

  

  向外的(对主观认识言)

  

  证成或发现

  

  直证实相,非言说思议所及,但仍不妨相对地假立无量哲理及方法。

  

  一切现象作用,都是相对地存在与发展。本体是不可思议的四度空间。

  

  效用

  

  彻底明白人生宇宙真相真理,根除忧悲苦恼,解脱生死束缚。

  

  物理、化学、工程、医药等方面的物质成就,由于物质的偏面发展。使人类精神方面失去平衡。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于物质方面的成就,无疑大过心理方面的,不及佛教对于心王心所等研究的深入,而心法的生灭变化,又较色法(物质的)灵活而难于捉摸,因此,心法和色法在科学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因其如此,今后心法(心理学)在科学上的发展,自有其广阔的前途。我对于心理学素少研究,但我确信,科学的心理研究及其成就,必将有助于佛理的阐扬,一如科学在色法上的成就,对佛法所作的贡献一样。

   上面是我对科学与佛法粗浅的看法。也是希望引发各位的兴趣,作更深的研讨,来发扬佛法的微妙精义,使现代人得益!多谢各位的惠临。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讲于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通俗佛学讲座。

  

  

《佛法在原子时代 一、科学与佛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