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在原子時代 一、科學與佛法▪P2

  ..續本文上一頁從徹底認識能知的自己是什麼

  所知的對象又是什麼

  其間又有什麼關系

  宇宙間一切事理現象——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不離能知、所知以及其間因果變化的關系。這種一切事物變化及其因果關系,總而稱之,便是“法”,了解了這種法法之間的關系,去認識,去體證本來面目,去究竟一切,去尋求覺悟,便是佛法!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就是對世間法的徹底覺悟。任何人能依法——佛法——而行(修持),人人都可覺悟!亦即是人人都可成爲覺者——佛。

  法是什麼

  

  依照我們的常識,“法”可以分類,如下表:

  

  

  

  

  理法

  

  真空

  

  [1]佛教哲理——實相及實踐方法的方便假說(理論屬知)

  

  [2]科學假設事物間(或心物間)相對關系的說明

  

  [3]一般情見——不離主觀,對事物現象的理解。

  

  本體

  

  妙有

  

  屬四度空間——超時空,不可思議,唯證相應。

  

  原則性的,普遍性的法本體——實相。

  

  事 

  

  

  

  方法

  

  (實踐屬行)依因因果法則,求證實相的方法。

  

  現象

  

  心理的

  

  明了意識

  

  

  

  

  

  

  

  潛意識(第八識)

  

  物理的

  

  色聲香味觸等(主觀感覺對象)

  

  由電子以至整個大宇宙(客觀對象)

  

  說明:

  1、法本體是不可思議,不可說,唯證相應的。方便的說法,在本體裏事與理不是二件事。從事方面說,事物的實相,即是緣起而有的妙有。從理方面說,本體即是理性(真理)緣生而無自性的真空。妙有非實有,所以妙有顯真空之理性。真空非頑空。(執頑空,其實即執實有。)

  2、佛教哲理是不可說本體的假說,是假立的,比如房屋的圖則(二度空間的)用以說明立體的房屋一樣;又如靜的照片,用以顯示動的人物一樣:哲理與本體的關系,亦複如是。

  3、科學的假設,亦是實相的投影或圖則,不過因爲它的出發點已假定事物是實有的,實存的,最後推論出事物是相對的有,相對的存在。但因爲研究的是認識的對象,而非認識本體,所以無法體會“假”是“真”的圖則,想從認識對象中去求實相,好象從照相中去找真人,了無可得。

  4、假如知道了科學假設是“假”的,即可與佛教哲理相融會貫通,以確立對實相的正確認識。

  5、一般情見,因爲不離愛(情感的)見(理智的)的主觀作用,把實相幻成不正確的圖則,有如戴了有色的眼鏡,看不出事物的本來面目。但是情見雖妄,妄的本質卻也不離實相,只要能除去有色眼鏡(除去情見)實相原在眼前!

  

  一般覺證實相的步驟

  1、從關系性——事物或心物之間相對關系,(因果關系)去了解一切法,去認識法的本性——諸法實相,以獲得正知和産生正信!(從假說裏體悟真理)

  2、由正信而生的力量,依照因果法則,引發與實相相應之行爲——修持。

  3、由行爲的逐步成熟,以至圓滿,(即是覺行圓滿)最後究竟,覺證一切法(人生、宇宙)的實相。

  一是覺;二是行;叁是覺行圓滿,徹證諸法實相,便是佛。依此體證,依此修持而究竟一切徹悟人生宇宙的本體的方法,便是佛法。

  佛法真理簡介

  佛經上說明一切世間法的關系,常用“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前二句,說明事物同時相對存在,後二句,說明異時因果關系。前者是橫的說明,後者是縱的說明。第一句和第叁句是“流轉門”,執此而不悟,就難脫出六道輪回。第二和第四句是“還滅門”,能使人超脫生死。總說一切法,是因緣所生的(關系),是互依互成的相對存在的。龍樹中論偈說得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因爲因緣生,所以無自性(無獨存,實存的性質)故說爲空,以破除執有、執實、執常等情見;又因爲無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假名有的,以破執實、執空、執斷等情見。于“空”“假”都不執,徹悟空假之理,即是中道。換言之,排除一切主觀的情見執著,觀察非空、非有的一切事物的本體,始能究竟、覺證諸法實相,徹悟人生。

  這裏有兩點,須附帶說一說:1、佛法是智信,不是迷信。佛法是最客觀的排除我執(主觀)的理智産物,是破除人類暗愚、幻覺和迷信的!有些人指佛法是迷信,只是對佛教的外表有所誤會,佛法經長期來流傳,不免摻雜了當地原有鬼神信仰和某些宗教儀式,使人混淆水清。在中國和日本的佛教,就有摻雜了崇拜祖先或神道說教的色彩。這是學佛的人,應該加以分別和澄清的。2、佛經的文字,過于深奧。高古的文字,使現代人難于理解。這一點,是急需設法改進的。用淺顯的現代文字語言來闡揚佛法,用科學的知識來解釋佛法,彼此互相印證,使大家易于了解,易于起信。佛法是對機而說,說法不對機,等于閑言語,因此,也不應囿于固有方式,應該拈現代的題材,作佛經的诠釋。使人易于了解,易于接受。

  以上兩點,願已信佛者予以澄清,予以提倡。

  佛法與科學間的橋梁——真理

  緣于上面所說佛法和科學的關系,可見非但並不對立,而且有很多通同之點:科學的立場是客觀的,而佛法的立場絕對排除主觀的(我執)。科學是理智的産物,曾經破除人類對物理上的謬見;佛法是理智的徹證,徹底地破除人類心理上的迷執和愚暗。科學家研究方法,依靠邏輯對各種錯綜複雜的事物,進行演繹歸納,經過實驗而作出正確的結論。佛教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更深入地觀照,體證世間一切事物的真相,佛法和科學最終目的,同樣是追求真理!真理可成爲兩者的彙合點,亦是溝通兩者間的橋梁。因此,科學與佛法是互相發揚,相輔相成的。

  過去許許多多科學上重大的發現,佛教不但不像其它宗教的理論不耐科學的考驗而告破産,相反的,都成了佛法理論的有力注解,證實佛法的偉大和正確性。如上面所提的四度空間,在基本宇宙觀方面,科學與佛法的知見,完全和協而一致,其它方面,多得不勝枚舉——尤智表居士在“佛教科學觀”一書裏,例舉得很多,各位可以參閱。

  佛法與科學相輔相成

  科學的發展,無疑已震撼了某些宗教的理論,動搖了某些人的固有信仰,喪失了精神上的寄托,造成了精神上的空虛。但是對佛教來說,科學的發展,是科學替佛教作了科學性的驗證,有力地證實了佛法理論的正確性。以科學的論證,充實了佛法的理論,加強了原有佛教徒的信心,同時也必然的擴張了佛教的新領域——成爲更多人的新信仰!使彷惶歧途喪失信心的人,對人生宇宙,重新建立新信仰,恢複精神和物質的平衡發展,這一點上,科學和佛教的結合,是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同時,運用現代科學的知能,以弘揚佛法,論證佛法,必然使更多人容易起信——特別是服膺科學的知識分子。使科學與佛法爲人類謀幸福的共同目標下,引導人類走向真、善、美、和諧幸福的境地。

  佛法與科學異同之比較

  科學與佛法有通同的目標,也有通同的特點,結果也相互助長,相輔相成,但兩者之間,顯然也有方法上的差異,現在把兩者異同之點表列如下: 

  

  區別

  

  佛法

  

  科學

  

  方法

  

  觀察對象,見諸法無常性,無我性,摒除主觀成見和欲求,使正確認識諸法實相。

  

  觀察現象,創立假設,須依實驗證明,使主觀成見無所滲入。

  

  觀察方向

  

  內觀的(對認識的對象言)

  

  向外的(對主觀認識言)

  

  證成或發現

  

  直證實相,非言說思議所及,但仍不妨相對地假立無量哲理及方法。

  

  一切現象作用,都是相對地存在與發展。本體是不可思議的四度空間。

  

  效用

  

  徹底明白人生宇宙真相真理,根除憂悲苦惱,解脫生死束縛。

  

  物理、化學、工程、醫藥等方面的物質成就,由于物質的偏面發展。使人類精神方面失去平衡。

  

  

   現代科學的發展,對于物質方面的成就,無疑大過心理方面的,不及佛教對于心王心所等研究的深入,而心法的生滅變化,又較色法(物質的)靈活而難于捉摸,因此,心法和色法在科學上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也因其如此,今後心法(心理學)在科學上的發展,自有其廣闊的前途。我對于心理學素少研究,但我確信,科學的心理研究及其成就,必將有助于佛理的闡揚,一如科學在色法上的成就,對佛法所作的貢獻一樣。

   上面是我對科學與佛法粗淺的看法。也是希望引發各位的興趣,作更深的研討,來發揚佛法的微妙精義,使現代人得益!多謝各位的惠臨。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叁日講于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通俗佛學講座。

  

  

《佛法在原子時代 一、科學與佛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