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领袖欲”,相反地说就是“自我尊严”。“自我尊严”是什么?一切的道理我说了就算,一切的是非我讲了才对,就是“我对”。
我们的烦恼是来自什么东西?来自这个人的我执太重。我执太重时会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一句话可以形容、可以说明 ——“都是我对,都是你们不对”。你若是这个样子,你会活得很痛苦,就会活得很惨;你认为别人都该死,但是别人都比你健康。咦!这就奇怪了,你越不喜欢他,他越健康,你骂他“夭寿”(短命),结果他活到一百岁,你丝毫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
不要突出自我,就没有内向。“不要突出自我”这句话,说得很轻松,但是办不到。很多人外向、内向,这是一个人的性情,一生都很难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王阳明讲的:“我的良知犹如金丹一粒,点铁成金。”我也讲:“我的安祥也可以点铁成金。”你现在绝对不是内向,也不是外向了吧?能救你的,只有安祥;能改变你痛苦根源的,也只有安祥。(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十九、如何破除拘束、内向的我执
问:生性羞涩畏怯,待人谦恭有礼,自尊尊人,处事精细不认输,爱面子,请问 师父,如何去我执?
答:我都跟你讲了,我讲了很多了。你刻意地对人谦虚,这是好的;你在别人面前有很多拘束,这是不好的。你若接受我的意见 ——“自他不二”,你跟别人是没有距离,完全一样,生命的真实完全是相同的。墨水有蓝墨水、绿墨水、红墨水……,但是氢二氧是相同的,而水分子没有改变,它的结构式都没有改变,这个叫“在尘不染”。
你要能够自我认知、自我肯定,而且你要目中无人,你不要以为他存在。有个人跟我讲:“老师!我一个人练习演讲的时候,我讲得很好,很有信心呢!可是我到台上一站,看到底下那么多人,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了,这是什么道理呀?”我说:“你看错了对象,底下那些不是人呀,都是傻瓜呀(众笑),你怎么讲,他也不懂,你只管讲好了。”“真的吗?”“你试试看,就知道。”他就把他们当傻瓜,结果他讲得很好。你只管把这些人当傻瓜嘛,当傻瓜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是不是?
有的人拘束,有的人内向,这些是我执的现象。我执越多,越有压缩感;没有我,就没有压缩感了。我在《观潮随笔》写了一小段 ——“垛生招箭”,你这个靶竖起来了,那枪就打你;靶倒了,他打谁呀?所以你面对这个我执,你就说“根本没有我”。你若安祥越深,我执越浅。保持安祥久了以后,这个现象就会消失。(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二十、常常犯错却不自觉就是无明
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犯错却不自觉,需要别人来点破。是否正见不够?还是无明垢重?
答:那就是无明垢重,也就是说“你只知不行”。所以学法,我们主要的是要去行,要去做。修行、修行,你要修,你又不行,不行等于不修,我特别强调王阳明的四句话。提到王阳明,当初很多人跟我学禅,我都要他们先学王阳明,他有个究竟话头,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讲得很好,但是站在佛学的立场,站在不二法门的立场,却很不好。
我也有个究竟话头:“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这是我的究竟话头。你没有“时时自觉,念念自知”,才有这个现象。所以我要求你去做的,你没做。你若做了,你念念自知,那你就没有这个现象,就不会活在无明当中。
什么叫无明?去找医生,说:“这两天情绪特别恶劣,为什么?不知道。”医生说:“这是情绪的周期病。”其实这是无明,你有事情压在心里没有解决的、不满足的、愤恨的、不满的,但是你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叫无明,这个就表示不敬。
我有个要求,我第一次讲禅,我讲《禅、禅学与学禅》,就讲了修行的要领就是要“诚敬信”。“不诚无物”,“诚”是儒家的心法;“敬”就是认真、敬事;“信”就是合理地相信,你若说太阳是黑的,我绝对不相信,你若说太阳是光明的,我相信,要相信真理。像你这样的修行,诚意不够、努力不够。(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二十一、反省的入处
问:反省没个入处,不知从何开始,请老师提示。
答:反省没个入处,就是反省不够由衷,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没有就算了,那就不用反省了嘛!
要由衷,发心,发大心,然后说“我不反省、不改过,烦恼永远与错误同在,毁灭永远与罪恶同步,当我走向罪恶就是走向毁灭,当我制造错误也是在制造烦恼。我要想不烦恼,潇洒自在,一定要找出快乐无忧的原因来。”你不把这些因子抽换,事情永远不会改变。而抽换这些因子的努力,就是修行。
修行只是改变自己,很多人搞反方向了,总想改变别人,说“这小子怎么看就是不顺眼,这小子拿扫把怎么这种拿法?不对!那个小子吃饭怎么嘴巴直响,像个猪……”这都是你生气的原因、诱因。可是你没有想到,你不但吃饭嘴巴响,而且你睡觉时声音更大。
人要向内收敛。人决心要了解自己,决心要改过迁善,那是个决心的问题,所以要有心力,心力跟反省有直接的关系。若没有心力的人,那么反省就要由衷。什么叫由衷?这不是勉强,这不是一种工作、一种负荷,而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自我开发,比三温暖还享受,你要有这种想法。然后你说“我若不反省,就不能认识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还说能了解别人,那是欺人自欺,我应该先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若反省、认识自己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宇宙有太多不公平的现象了 —— 什么人为万物之灵啊?其实人比狗都不如。这个话说得好像太过分?其实不过分。你看那个狗,它的主人再穷,它都不会弃暗投明,它一定跟着你;你不喂它,它也跟着你;来了生人,它还是在叫,尽忠职守。人则不然,人很现实,人很追逐名利,不讲道义。人虽为万物之灵,多出一个思维能力跟智慧的成分,但是人在本能上超过所有的动物,狗一年发情一次,人不要说每天发情,有些人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情,这个可恶得很。人若不管住自己,人就会毁灭自己。你看你这样子活着,你怎么能说你光明磊落呢?爱说笑,没这回事,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透过了反省,你才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再不会洋洋自得 ——“高人一等”。当你看到你赤裸裸的真相时,你说“我实在不是个玩意儿,不是个东西”,那你就一切的罪恶瓦解冰消。但是你必须有个基本前提,就是不再犯。你若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个是坏的,还去做,你若硬说“罪性空”,空不空?你试试就知道,不会空的。(牛的礼赞解惑)
二十二、要扫除妄念就必须多多持咒、唱禅曲
问:弟子平时虽以持咒、唱禅曲克制妄念,但于持咒、唱禅曲之当下,还是妄念不断,如何克服?
答:这就是说你持咒、唱禅曲做得还不够。但是你的努力已经显出功效来了,可以知道自己的妄念不断;你平常不唱禅曲、不持咒时,你每一秒钟都有妄念,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自己有妄念而不知道,这是典型的无明。你自己有妄念而自己知道,这是我讲的“念念自知”,那已经是有进步了。而知道的目的,就是要你扫除妄念。扫除妄念,就是说要到达心如明镜。《六祖坛经》讲的“心如明镜台”,心如明镜就是本来无一物,就是恢复到原来的本心。能够恢复到本心,那就是成功。(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二十三、常自生烦恼、好恶心重怎么克制?
问: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为别人一句话而自生烦恼,好恶心很重,自己也知道不好,但是不易控制自己的心,请问 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克制?
答:怎样克制?只有安祥。你没有安祥,所以太着相,做事情着相,对人也着相。你如果有了安祥,就有金刚心。金刚心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只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就够了。你要努力提高安祥度,安祥度加深了,自然就契入离执禅定。离执禅定是修禅的起点,也是“身去身来本三昧”,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就是安祥。能够不离安祥,就不会执著,不起分别心,一切就淡化了,要学“用心如镜,过化存神”—— 用心像一面镜子,男的来了是男的,女的来了是女的,脸上长了雀斑都清清楚楚,但是过去了就没有了,不感光、不留影为念,这样活才省心省力,切莫对什么都执著它。像你这样,多唱《自性歌》、《安祥歌》就可以了,每天有兴趣就唱。修行好的人,唱《杜漏歌》,一切漏洞都没有了,就是真无漏。真无漏即是无执禅定,那就到家了。(“耕云禅学基金会春节聚会”解惑)
二十四、“看别人不顺眼”是烦恼的来源
问:“我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好,连做梦也是如此。”另外一个问题:“某人并无得罪我之处,但我见他一举一动皆觉讨厌,明知不对,但是改不过来。”应如何对治?
答:我不是说吗? ——“烦恼从哪里来?”“烦恼从人来。”如果你一个人在地球上,你活不下去了;如果有很多人,你活得下去,但是你活得很苦恼,因为人都是有点干扰性的,他都会干扰你。但是你必须有自尊自信,你若没有自尊自信,不够坚强,你就没有心力。像玄奘大师、法显大师,通过丝路到印度取经,来回路上就要走十几年,没有心力的人是不行的,他宁可上吊,他受不了。修行需要心力。
很多人都是看着别人的脸色去生活,我讲过一句话:“我们生命的意义跟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请你记住我这句话。如果你的生命意义跟价值建立在别人主观、浅见的好恶之上,你这个人活得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意义,不值得一提了。不要为别人的好恶而活,我们活着只求心安。
有很多人说“你们禅学会没有戒律”,我们活得已经够不自由了,再加几条戒律有什么必要?我们有一条戒律,谁若…
《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