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索达吉堪布)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

  

——索达吉堪布

  

  

  有三法是自古以来无数大成就者必经之法。

  第一是智慧,智慧是开启绝对真理的钥匙;

  第二是悲心,藉由大悲,才能珍爱所有生命胜过自己;

  第三是信心,依靠信心之炬能照见心的本来面目。

  

  

◎ 智慧

  

  没有智慧,就不能证入万物本质。从出世间的层面,无论是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都需要智慧才能涉入。其中最无上的,就是了悟现象和自我不存在的智慧。

  

  获取智慧有两种途径,第一是通过闻思修和讲辩著。现代人大多生长在缺乏信仰的环境中,他们的心,常常被怀疑和傲慢蒙蔽,除了他接触到的现象世界、所受的科技教育,很难接受超越他狭隘意识和感官的存在,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除了追逐虚幻的显现,徘徊于各种学说之外,没有真正思维过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更遑论自身和他人永久的福祉!

  

  了达自我和现象如幻的真相,能摆脱对苦乐的恐惧和希求。它藉由次第听闻深刻的教法、趋入它的意义、并依靠行之有效的方法训练,才能获得。此时,我们的心会逐渐转化,安住在万法的本性中,与其无二无别。

  

  获得智慧的另一个因,是内在的精进。如果没有夜以继日的努力,不要说通达出世间的真相,即使世间基本的生存也难以维持。

  

  前不久,一位美国博士毕业生向我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来学院出家。她说,她从五岁开始读书,今年三十一岁,一共读了二十六年,学的只是世间的知识。如果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学习的是无常、无我、空性的道理,现在,应该会有稍许的证悟吧。人生一半已去,她不愿再浪费光阴,而要寻求现象的究竟本质。

  

  学院的知识分子,可能对此深有同感。这也是他们摒弃今生,来这里品尝无尽法喜的因。

  

  如果我们把受世间教育的时间,用于观察诸法因缘和合产生,没有本俱、坚固的体性,究竟远离一切概念,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与实相相应的境界,从而从现象的束缚中获得解脱。

  

  所以,前辈大德经常说:“如果我们把追求锦衣玉食和声名所做的努力,用于斩断生死之链,则我们早已成就了。即使没有成就,也已经有了不堕于畜生、饿鬼和地狱的把握。”

  

  

◎ 悲心

  

  为什么要珍爱一切生命?佛陀依靠灭尽烦恼的漏尽通,发现轮回无始。虽然色身会湮灭,但心识不灭,一直在六道中流转。

  

  我们为了愿望不能满足所流的泪水,超过了四大洋;为贪欲折断的头颅,堆起来比须弥山还高。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子女,如今,由于贪婪、愤怒和无知业流的力量,不由自主投生到更为低级和痛苦的生命形态中,我们怎么忍心为了自己而加害它们?

  

  从其他宗教和文化看,从未宣说过佛陀所说的四种真相:所有生命痛苦的真相、痛苦之因的真相,解脱的途径及解脱之果的真相。有些人不了解轮回的真谛,对佛陀教法中,爱所有人和非人胜过自己,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

  

  在北京一所高校中,我遇到一位著名的学者,我们就悲心是否应遍及一切众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争论归入到一个焦点:

  

  众生有没有苦乐的感受?如果有,我们怜惜它、不加害它,乃至保护它,是否可以象征大慈大悲之心?是不是一个有头脑、有苦乐感受并希求离苦得乐的人应该具有?后来,他在不同场合中,对自己所造的杀生恶行公开忏悔。

  

  佛教的悲心,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倡慈爱的思想中,是最高尚、最彻底的。这不是不择时机赞美自宗,而是在漫长的时日中,我以毕生精力对佛教研究之后,深切体会到的佛法醍醐。

  

  有些人因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一直持有人就是人,畜生就是畜生,畜生生来就是人类食物的观点。即使在人类中,他们也爱憎分明:哪些是亲友,值得付出,哪些不是。在他们心中,有一种狭隘的我和我所有的执着,有自他截然的分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

  

  而在佛教博大的思想中,却有众生大平等的深刻见地,具有真正的和平理念。

  

  现在世界上,无论是哪一个论坛,哪一个圆桌会议,都强调世界和平与和谐。但和平不能仅在口头上,如果能学习大乘佛教的理念,将之付诸于行动,哪怕仅仅实现“爱护一切生命”这一部分,也已足够实现人类的和平。

  

  如果我们拥有遍及一切生命和环境的大悲,就一定会让人们感受到真正无私、慈爱的精神。社会上常说“无私的奉献”,其实,真正无私的奉献,在大乘佛教中、在释迦牟尼佛无数生世的记载中、在成就者的传记中无处不在。

  

  一世又一世,觉者们为了把解脱法带到人间,为了保护人们眼中卑微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血肉乃至生命!他们挚爱众生胜过自己的悲心,达到人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现代人虽然渴求真理,却没有打开宝藏之门的钥匙,他们四处求索,得到的却是糟粕。他们将其视为前卫和精华,作为精神所依,在空虚错谬的道路上空耗一生。

  

  

◎ 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未知之法浩如汪洋,仅仅依靠自身尚未确立的理论和学说,难以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符合诸法本来面貌的图画。此时,除智慧之外,还需要信心。

  

  凭借信心,能曲径通幽,趋入一片前所未有的洞天。一些科学家也是如此,虽然,他们未能解开某些课题之迷,但对他们所预测的前景,一直深具信心。

  

  我曾读过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泰斗荣格的自传。西方研究者认为,荣格是神秘主义科学家中最有创造力、最具贡献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西藏生死书》中所揭示的生死因果真实存在。他在书评中写道:

  

  “这部著作一直是我的忠实友伴,我不仅要把许多令人兴奋的观点和发现归功于它,还要把许多重要的洞见归功于它。”

  

  他说:“生命就像以根茎来延续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然后凋谢。然而,我从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它持续地在永恒的流动中生存;我的梦境、各种幻觉犹如火红的岩浆,于是,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

  

  可见,精神分析学家对自己尚未触及的领域,不仅未加否认,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还有一位大学校长,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中,召集人体潜能方面的专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对心电感应、透视(手指耳朵识字)、遥感(遥视)、意念致动、意识生物工程、突破空间障碍等人类尚未破译的领域进行试验,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

  

  比如,在手指识字的实验中,其他字都可以被轻易识破,但佛陀的“佛”字,被测试者却无缘目睹。有人看见的是一道强光,有人看见神秘的灵光和影像;在测试观音菩萨等名号时,也出现了莲花和白衣人等异象……

  

  佛经论典中常说,与佛陀相关的文字、图像是严厉的对境。如果我们对一块石头磕头,没有任何功德。但假如石头上有佛像,就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力量。祈祷和念诵也无不如此。

  

  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生命,遍满整个世界;肉耳听不见的声音,充斥了整个空间。有很多未知的力量在我们周围发生作用,无论承认与否,它们真实存在。假如我们能获得甚深的证量,就会对佛号和咒语的力量深信不疑。

  

  如果你呼唤相距遥远的友人,他不一定能听见;即使听见,也不一定有能力帮助你。但佛菩萨不同。只要我们祈祷他,他立刻会看护、加持我们,无有任何阻碍和迟疑。

  

  莲花生大士离开藏地之时,君臣们哀哭倒地。他说:“谁祈祷我,我就出现在他的身边。”释迦牟尼佛也在《华严经》、《法华经》等经中说:“谁祈祷佛陀,佛陀就会在出现在他的面前。”

  

  记得中学物理老师讲到正电、负电和电波时,牧民的孩子矢口否认它们的存在。夏老师说:“不管你们承认还是不承认,电波是绝对存在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科学家所说的声波及微尘,闭塞之人可能匪夷所思,但否认不代表不存在,只是反映了我们的无知。

  

  这位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说,宗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经文中的内容都是神化和迷信。实际上并非如此。儒释道不仅仅是哲学思想,也讲述了一些科学成果。”

  

  科学家们并未将这位教授的实验视为危言耸听,最近,美国国家卫生院已拨款一亿美金,投入“另类医疗”的研究,开始探索“身、心、灵”的现象。

  

  这两位学者虽然尚未踏入佛学殿堂,但智慧之船加上信心的舟楫,有朝一日,会带他们驶向无死的海岸。

  

  公元十世纪的世亲论师,是著名的印度那烂陀大学的一位大师,他背诵般若经典的时候,有一只鸽子一直在他的房梁上倾听。鸽子去世后,转生为孟加拉国一名孩童。

  

  他刚出生时就问:“我的上师在哪里?”父亲惊惧莫名:“你的上师是谁?”“世亲论师。”父亲向前往印度的商人打探,得知确有世亲论师其人。等孩子稍大,就送孩子来到世亲阿阇黎面前。

  

  这段历史与印度著名的香蒂•黛薇的经历颇为相似。香蒂•黛薇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前世——一个离德里一百多公里城市的人,并经常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前世经历与见闻。

  

  印度政府为此成立调查机构查证此事,经过严格取证…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索达吉堪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