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格言系列6:漫步在绿色的星球上(索达吉堪布)▪P2

  ..续本文上一页人们环境保护的理念。只要是有利于社会的事,都应大力提倡;如果是损害人类利益的行为,则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制止。

  

  现代人没有节约水、电、节约粮食和衣物用品的意识,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持有一种与己无关的无所谓态度,甚至以践踏和浪费为荣,宛如地球资源取之不尽。在这个地球上,生命是非常微小和脆弱的,随时都可能毙命。如果我们鼠目寸光,只顾今生的蝇头小利,人类生存环境将变得越来越险恶。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从自身开始,为所有人树立起一面榜样的旗帜,仅仅愤世嫉俗,谩骂社会急功近利遭致道德沦丧和腐败,并不能改变日渐危急的现状。

  

  我们要为地球环境,切身实地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尽量减少浪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节约用水等……当我们越来越便利之时,我们的生存却越来越危机四伏。

  

  为了自身的未来,为了这个星球上延续不断、渴望获得快乐和幸福的生命,对地球上所有的资源、生态和大气,要如同珍爱生命一般,小心翼翼,倍加爱惜。如果喇荣的每个人都树立了环保意识,一人节约一度电,几千人就节约几千度电。

  

  世界共有六十五亿人口,每人节约一粒米,能积余多少公斤米?如果没有个体的参与,也就不会有积少成多的力量;如果没有行动,思想也就成为虚伪,成为空谈。

  

  

  

我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环境保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海洋、山林之处,不能随意倾倒固体废物、排放有害废水及有害气体,严禁乱伐森林。这样,无论是海洋还是高山湖泊,都会如人间仙境一般一尘不染,生命在这样美丽的自然中,身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和宁静,心灵也会变得纯净。

  

  第二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人类生存所需之食物、衣物、行住坐卧之各种用品,包括交通工具,应尽量以符合绿色、健康、科学和医学的方式来生产和使用。当今社会,人们制造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假药、使用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催熟水果、生产转基因食品、以催肥饲料喂养牲畜……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经英国政府资助的一项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的早期症状及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而通过雌激素、生长素、催乳素、促产素等化学饲料和动物内脏催肥的牲畜之肉,在进入人体之后,会导致满脑肥肠、胖墩、孩子性早熟并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

  

  第三是对地球生物的保护。地球是迄今为止,唯一被发现具有多样化生物的星球。在整个银河系中,地球如同夜空的流星一样稀有和璀璨。可是,居住其上的万物之灵,正利用高科技仪器掘地千尺,将不可再生之石油、煤炭、稀缺金属、森林等资源洗劫一空!用渔网拖过海床,无论海洋生物之品种及大小,均无幸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秘书长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中说:“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了污染、城市扩张、滥伐森林、“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毁坏。估计目前的灭绝速度是历史上的1000倍。”

  

  人和动植物息息相关,当大量动植物在这个星球上灭绝之时,生态已然失衡,人类之和谐、和平岂能实现?

  

  印度著名和平主义者甘地先生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的确,地球蕴藏着丰富之矿产、无尽之资源,完全可以满足人之所需。但如果要填满每个人的欲望之壑,不仅地球捉襟见肘,连全知佛陀也无能为力。

  

  古人具有前卫的思想,爱惜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因怜爱饥鼠,常常留下剩饭,担忧飞蛾扑火,早早熄灭烛灯;现代人虽然拥有高科技设备,但境界却不如从前。他们被自己制造的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蒙蔽,追逐阳焰之水,虚空之花,丧失了人类最为珍贵的价值:追求真理,并将之造福于众生。

  

  

心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虽然在究竟本性中,一切万法超越了任何一种概念,是无可言说的大空的本性,但世俗中,尚未抵达解脱之岛,受到现象界束缚之人,急于在他们蜉蝣一般短暂的人生中,逃避痛苦,获得欢乐。对这些关乎他们今生来世身心健康的严峻问题,大乘佛子应如关心自己的解脱一样,关心它们。

  

  世界环保史只有区区五十年,而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对环保的倡导,已有两千五百年。表面上看,环保是世间之事,希求往生极乐或转生天堂之宗教人士,与此毫无关系,其实不然。

  

  如果了解佛陀教法的精义,就会惊讶地发现,佛陀之环保意识比世间任何一个环保理念更为深刻,它不仅就自然对人的影响有细致入微的分析,还对自然的来源——我们的心——对环境的决定作用进行了令人叹服的阐释。

  

  《金光明最胜王经》说:“由爱敬恶人,治罚善人故,星宿及风雨,皆不以时行。”如果敬仰恶人、惩罚善良之人,整个世间就会无恶不作。此时,星宿诡异多凶,天上非时降下霜雹、暴雨,瘟疫流行。

  

  《大楼炭经》说:“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如果人们肆无忌惮造作杀生、妄语、邪淫等十种恶业,以此罪恶业流的力量,必然招致雨水不调,洪水、龙卷风、、泥石流等频频发生。

  

  达尔文也说过与之相似的话:“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如果对我们身居之环境、动物和草木倍加珍爱,它们会投桃报李,带给我们祥和、宁谧和欢欣;如果恶心以待,我们也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获得相同的对待。著名作家雨果也说:“大自然是一个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在地球环境剧烈恶化的今天,肯尼亚女士马塔伊因其非凡的努力,获得了2004年若贝尔和平奖的殊荣。马塔伊于1977年启动“绿带运动”,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动员贫穷的非洲妇女种植了近3000万棵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树木对人类环境及身心的作用,佛经中早已有之。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降生于蓝毗尼花园的一棵树下;在尼连禅河旁的树下苦行禅修;于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证悟;在鹿野苑森林中初转*轮;于灵鹫山树林间二转*轮;并于广严城美妙林木间三转*轮;最后在双娑罗树下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圆寂,与树木息息相关。

  

  无论是汉传还是藏传佛教寺院,都伫立于林木纵深的幽处。人们去到那里,宛如回归相违已久的家园,在无边寂寥的自然中,我们的心和自然浑然一体,一种超越尘俗的、神圣庄严的情感会油然而生……

  

  《增一阿含经》中说:有一天,佛陀在一个宜人的花苑中传法,花园之主人——一位女性,听后喜不自禁,祈请佛陀第二天到她家中应供。在回家的路上,她一路鞭打乘骑,令一位童子于心不忍。

  

  他说:“你是女人,行为却有失庄重,你为什么这么焦急?”

  

  “我今天非常欢喜,我要早一点回去准备,明天迎请佛陀。”

  

  童子说:“既然佛陀那般美好,能否将供养的机会转让给我?我给您一千两银子。”女子不从。

  

  童子说,二千两?三千两……百千两?女子坚决不同意。第二天,她不仅迎请佛陀和眷属应供,还将花园供养了佛陀。佛陀吟偈道:“园果施清凉,桥梁渡人民,近道作圊厕,人民得休息。”

  

  林木繁茂的果园和花园给人们带来清凉,苑中水流湍湍,桥梁林立,人们可以自由穿行,到达绿水彼岸。道路的近旁,林木掩映之下,设有洁净的洗手间。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身心会深深地快乐,获得长足的休息。

  

  佛陀还在《毗尼母经》中赞叹了植树的功德:“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不仅要植树造福,还要慈爱林中鸟兽。

  

  《佛本行集经》云:“慈心不起杀,饥渴既得解,饮食皆充足,一切悉欢喜,并受如天乐。”如果人们心中充满了仁慈和爱,珍惜动物的生命犹如珍爱自己,不仅饥渴会得到解决,还会丰衣足食,感受天人一般的无忧无虑、飘然欲仙的欢乐。

  

  在2009年“地球环境日”那天,DB法王也召集一批专家和噶举派寺院的高僧大德,举行了一个环保会议,提出了“您也可以让地球更美好”的口号,发布了一个包含108条环保条例的手册。其中最后一条是,与会人员,每人每年植树至少二十五棵……

  

  即使人类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无法立刻改变,但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对他人的利益是生命最大的价值所在,点点滴滴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慈爱的心念关注地球,爱护同类和其他生命,并将此讯息传达给我们周围的人,这样,环境就能逐渐改变。

  

  虽然我们人微言轻,也要矢志不移。如麦彭仁波切所说:“即使大地上充满了恶人,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守持自己高尚的品行。”

  

  喜马拉雅之世界屋脊,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那里有广袤无际深蓝纯净的天空、有夹杂着野草花和干草气味的空气、有天然甘洌的雪山之泉和未喷洒农药的青稞和蔬菜。虽然鲜少平原丰富的水果,但拥有能满足人体各种机能的营养药物。

  

  在西藏、青藏和康藏高原,有许多百岁老人,专家们认为,他们的长寿与营养丰富的主食糌粑有关。

  

  长寿不仅与清净无染之食物有关,与深袤浩远的环境有关,更关键的是我们内心的慈悲与宁静。如果一个人深怀广大的悲心,所遇之生命无一不是他的友伴,包括可怜的动物,伤害、损害他的人。在他广阔无垠的心中,没有一个人是他的敌人,他恒时住于安详平和之中,没有愤怒与不平,这是寿命绵长的因。

  

  归根结底,地球环境是人心之外现,生存于怎样的环境,取决于我们有怎样的心。只有依靠净化内心,外境才能得以净化。

  

  

  

2011.4于喇荣

  

《人生格言系列6:漫步在绿色的星球上(索达吉堪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