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论▪P2

  ..续本文上一页n="center">3、出离心的量是什么?

  寿命无常这些修法很重要。那么,出离心的量是什么样呢?我们修了轮回痛苦等四加行以后,世间当中轮回的一切福德、福报、财富等,连一刹那的羡慕心都不会产生,日日夜夜心里面只想求解脱,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想的,这个时候你已经真正产生了出离心。但是这个还是难啊!“一刹那”,这个刹那,是成事刹那还是时间刹那,宗喀巴大师的这个界限还是比较严格。但是一般来讲,他这里意思就是说我们对世间基本上都看破了。

  我们现在有些道友,我也经常认识很多佛教的有些居士,他们对名也好,利也好,包括一些情感也好,很多方面,虽然家庭、生活过得应该很好,但是他也基本上知道,所有的执著,所有的这些财富到最后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当你没有的时候好像特别执著,但是你拥有的时候,也是仅此而已。其实你越执著就越会增加一种痛苦,就像在前行当中说的,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对世间当中不管任何的财富、名声、地位,根本不起一点羡慕之心或者贪欲之心。我们虽然现在没有达到这样,但是作为佛教徒最后应该对世间看得很淡了,应该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发自内心来讲,只有解脱很重要,这个是真正的出离心的一种象征。

  真正的出离心是:本来世间的人们比较羡慕有钱的、有财富的、相貌端严的。但是,有钱的,死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相貌比较好的也是,就像夏天的彩虹一样,过了几年就变成另一种形象了;世间当中有地位的,有些国家领导换届的时候,无常就是这样,过了四年又该换了。这所有的世间法没有什么可羡慕的,大家如果懂得了这些道理,说明产生出离心了。出离心的界限就是:对他们不起羡慕心的时候产生出离心。这很重要。

  

4、有出离心也要表面上随顺他人

  其实修行人还是要有一些看破,如果没有看破,真的修也有些困难。但我们要有一种善巧方便,刚开始的时候,相似的出离心和真正的出离心——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中也说了——是很相似的,很容易搞错。你本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而以相似的出离心,跟家庭的关系搞不好,跟单位的关系搞不好,所有事情都不想做,天天就是念经啊……最后人都是怪怪的,然后别人都把你看破了,这样的话,可能我们佛教徒还是要注意一下。

  刚开始可能谁都有一种出离心,但是这种出离心会不会稳固?我们虽然自相续中有出离心,但表面上一定要随顺他人,说话的时候也不要说:啊,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痛苦的……什么都好像特别悲哀。佛教徒应该内心当中真的生起像三界轮回犹如火宅那样的这种定解,但是在表面上还是要随顺,不要太悲观了。不然的话,一看佛教徒,全部都是整天痛哭流涕,或者天天都很悲哀,住在屋子里面不出来,那这样对家庭的关系也搞不好。家人关系很重要,家人是社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记住:如果家人搞不好,社会就搞不好,社会搞不好国家就搞不好,国家团结不好的话,世界也会动乱。世界的战争,二次世界大战和一次世界大战,我觉得可能是从家庭开始爆发的。大家最好家庭不要发生战争,不然,这种战争,会慢慢慢慢延伸发生三次世界大战。

  所以,学佛以后,虽然你的出离心很强,但是最好还是要随顺他人。前辈大德们虽然有出离心,就像我们的上师如意宝,出离心确实跟我们一般人不同,但是跟世间人交往的时候,还是该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他根本不会说:你是世间人,你是领导,你是世间当中普通人,不比我的境界,所以我不想见你,我不想跟你说话。一般这些成就者和大德们,他们相续中有出离心,但是还是用善巧方便来随顺众生,这很重要。不然,我们现在有些佛教徒,因为佛教的基础比较差,所以很容易极端。一极端以后,很多事情就搞不好。这方面,一定要有一种善巧方便。

  

◎菩提心

  下面讲菩提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怎么样发菩提心?分这两个方面。

  首先,虽然有出离心,但是这种出离心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它根本不能成为佛果的因。菩提心是无上大安乐的根本,所以,作为有智慧的人,要发菩提心。小乘的,南传佛教他们有出离心,但是,光有一个出离心,自己想解脱是不行的,没有菩提心,他根本不会成佛。我们现在学佛的目的是,每个人想要达到成佛的最高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今天讲的层次比较高,如果你们实在是思维跟不上的话,要祈祷宗喀巴大师,或者祈祷莲花生大师。

  所以,智者们光是有个出离心不行,光是念阿弥陀佛也不行,光是到寺院里面去拜拜佛,念“嗡班杂萨埵吽,嗡班杂萨埵吽”还是不行。我念了40万遍,而且我以菩提心来摄持。我为什么要念呢?一个是自己解脱,看破世间。第二个为什么每天用普贤行愿品来回向呢?这个就是用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我们没有菩提心的话,天天念“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或者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最后是“嘛嘛嘛嘛,啊啊啊啊……”但是你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念这个“阿弥陀佛”也好,“啊啊啊啊”也好,都还是不能成为解脱的因。

  刚开始我想这个学会叫什么好呢?“菩提学会”的话,显宗也承认,密宗也承认;叫“菩提学会”的话,但愿他们都有菩提心。所以,刚开始是从学习《入菩萨行论》开始的。也许你们加入菩提学会、学习《入菩萨行》的人,多多少少可能会有一分菩提心。这一点也许现在不一定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回顾自己人生的时候,如果没有遇到《入菩萨行论》,可能在世间当中,不一定是佛教徒,即使是佛教徒,只是自我解脱的一个相,不是层次很高的一个佛教徒。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如果没有菩提心,只有一个出离心,还不能成为成佛的因,不是很高的层次,自己不能完全解脱,这样也不合理。

  那么,为什么要发菩提心?怎么样发呢?我们要想到:在三界轮回当中,众生有很多很多非常猛烈的生老死病四大瀑流,而且难以抵挡业和烦恼的束缚。这些众生,都已经进入了我和我所执的特别坚固的网梏当中,并且有无明黑暗所笼罩。像这样的三界众生,他们一直辗转,就像是瓶中的蜜蜂一样,始终得不到解脱,不断地感受行苦、苦苦、变苦三大痛苦。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人,看见这些众生的惨状的时候,看到这些老母有情这么可怜、这么悲惨,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我自己一个得解脱的话,不合理。就像我们一起坐渡船的时候,所有这些可怜的众生都在水里淹没,我自己一个跑的话,从世间角度看,也不是很合理。所以,我们发无上菩提心,也特别地重要。

  我们有些个别道友以前学过《入菩萨行论》,光是学过一遍还是不行的。以前我讲的太广了,我希望你们在颂词上再略地、再次地,每年最好自己读一遍、背一遍。其实,这些论典,并不是学完了就可以了,学完了马上会忘的,因为这个很深。《入菩萨行论》你如果听过三四遍,或者看过三四遍,这时你的菩提心才会加以稳固。否则,“我四五年前学过,没事,我《入菩萨行论》都是看过的……”看了以后也不一定看得懂,我们还是要再三地学习。

  刚开始我们可能我执心特别特别强,慢慢慢慢我会考虑众生,我会考虑身边的人,到一定的时候,自相续当中真正有了菩提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所作所为都是利他的。即使自己在身上有各种痛苦或者困难的时候,也接受众生的痛苦,修自他交换。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自他交换的菩提心的话,我们所谓的修行人,的确也是不合理的。

  我那天在国外特别著名的高校,看他们教授都比较傲慢,我特意说他们:在这里虽然名气很高,但是,没有菩提心,你再怎么傲慢,即使你是国家总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无二慧

  这个是发菩提心,下面讲无二慧,大概分四个方面。

  

1、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有无二智慧

  首先,修无二慧的理由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具足无二根本的智慧的话,虽然有菩提心也有出离心,但是,也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所以,一定先要证缘起空性。

  我们有些人光是有一个出离心,还有一个菩提心,不行,还要有智慧,要学一些中观。你单单学个《入行论》可以吗?不行的。最好还学中观、学因明,要有智慧。否则的话,你想发菩提心,但是你的智慧不一定足够,要智悲双运。所以,我们光有菩提心和出离心还是不行的,一定要证悟一切万法的缘起空性,这很重要。见缘起空性的或者见无二智慧的人是什么样呢?是证悟了:轮回涅槃所有的法,在世俗当中因果无欺而存在,在胜义当中一切万法的所缘都是没有的。那么,这个人真正踏上了佛陀所欢喜的道。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么?真正的修行人,他通过学习中观、学习般若,最后知道:一切的轮回涅槃所摄的万事万物的法,在世俗当中,业因果这些确确实实无欺而存在,轮回也存在,业因果也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子产生果等等,这些现象你根本不能否认。而在胜义当中一观察,就像《金刚经》里讲的一样,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什么都是不可得的,包括今天我们正在上课的,我传法者也好,你们听法者也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显现当中像梦幻泡影一样。再进行剖析的时候,远离四边八戏,除了一个光明境界以外,任何都没有,这种光明境界也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真正万法的真相。现在量子物理学、物理学家,很想找到事物的真相,但是他们再怎么费尽心思,都没办法找到。我们中观里面确实能找得到。谁有这样一种见解的话,这…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