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論▪P2

  ..續本文上一頁n="center">3、出離心的量是什麼?

  壽命無常這些修法很重要。那麼,出離心的量是什麼樣呢?我們修了輪回痛苦等四加行以後,世間當中輪回的一切福德、福報、財富等,連一刹那的羨慕心都不會産生,日日夜夜心裏面只想求解脫,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可想的,這個時候你已經真正産生了出離心。但是這個還是難啊!“一刹那”,這個刹那,是成事刹那還是時間刹那,宗喀巴大師的這個界限還是比較嚴格。但是一般來講,他這裏意思就是說我們對世間基本上都看破了。

  我們現在有些道友,我也經常認識很多佛教的有些居士,他們對名也好,利也好,包括一些情感也好,很多方面,雖然家庭、生活過得應該很好,但是他也基本上知道,所有的執著,所有的這些財富到最後也就是這麼一回事,當你沒有的時候好像特別執著,但是你擁有的時候,也是僅此而已。其實你越執著就越會增加一種痛苦,就像在前行當中說的,華智仁波切的上師對世間當中不管任何的財富、名聲、地位,根本不起一點羨慕之心或者貪欲之心。我們雖然現在沒有達到這樣,但是作爲佛教徒最後應該對世間看得很淡了,應該沒有什麼可執著的,發自內心來講,只有解脫很重要,這個是真正的出離心的一種象征。

  真正的出離心是:本來世間的人們比較羨慕有錢的、有財富的、相貌端嚴的。但是,有錢的,死的時候一分錢也帶不走;相貌比較好的也是,就像夏天的彩虹一樣,過了幾年就變成另一種形象了;世間當中有地位的,有些國家領導換屆的時候,無常就是這樣,過了四年又該換了。這所有的世間法沒有什麼可羨慕的,大家如果懂得了這些道理,說明産生出離心了。出離心的界限就是:對他們不起羨慕心的時候産生出離心。這很重要。

  

4、有出離心也要表面上隨順他人

  其實修行人還是要有一些看破,如果沒有看破,真的修也有些困難。但我們要有一種善巧方便,剛開始的時候,相似的出離心和真正的出離心——華智仁波切在《蓮苑歌舞》中也說了——是很相似的,很容易搞錯。你本來沒有真正的出離心,而以相似的出離心,跟家庭的關系搞不好,跟單位的關系搞不好,所有事情都不想做,天天就是念經啊……最後人都是怪怪的,然後別人都把你看破了,這樣的話,可能我們佛教徒還是要注意一下。

  剛開始可能誰都有一種出離心,但是這種出離心會不會穩固?我們雖然自相續中有出離心,但表面上一定要隨順他人,說話的時候也不要說:啊,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都是痛苦的……什麼都好像特別悲哀。佛教徒應該內心當中真的生起像叁界輪回猶如火宅那樣的這種定解,但是在表面上還是要隨順,不要太悲觀了。不然的話,一看佛教徒,全部都是整天痛哭流涕,或者天天都很悲哀,住在屋子裏面不出來,那這樣對家庭的關系也搞不好。家人關系很重要,家人是社會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記住:如果家人搞不好,社會就搞不好,社會搞不好國家就搞不好,國家團結不好的話,世界也會動亂。世界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和一次世界大戰,我覺得可能是從家庭開始爆發的。大家最好家庭不要發生戰爭,不然,這種戰爭,會慢慢慢慢延伸發生叁次世界大戰。

  所以,學佛以後,雖然你的出離心很強,但是最好還是要隨順他人。前輩大德們雖然有出離心,就像我們的上師如意寶,出離心確實跟我們一般人不同,但是跟世間人交往的時候,還是該說什麼話就說什麼,該做什麼就做。他根本不會說:你是世間人,你是領導,你是世間當中普通人,不比我的境界,所以我不想見你,我不想跟你說話。一般這些成就者和大德們,他們相續中有出離心,但是還是用善巧方便來隨順衆生,這很重要。不然,我們現在有些佛教徒,因爲佛教的基礎比較差,所以很容易極端。一極端以後,很多事情就搞不好。這方面,一定要有一種善巧方便。

  

◎菩提心

  下面講菩提心。爲什麼要發菩提心?怎麼樣發菩提心?分這兩個方面。

  首先,雖然有出離心,但是這種出離心如果沒有以菩提心來攝持,它根本不能成爲佛果的因。菩提心是無上大安樂的根本,所以,作爲有智慧的人,要發菩提心。小乘的,南傳佛教他們有出離心,但是,光有一個出離心,自己想解脫是不行的,沒有菩提心,他根本不會成佛。我們現在學佛的目的是,每個人想要達到成佛的最高的一個境界,所以我們今天講的層次比較高,如果你們實在是思維跟不上的話,要祈禱宗喀巴大師,或者祈禱蓮花生大師。

  所以,智者們光是有個出離心不行,光是念阿彌陀佛也不行,光是到寺院裏面去拜拜佛,念“嗡班雜薩埵吽,嗡班雜薩埵吽”還是不行。我念了40萬遍,而且我以菩提心來攝持。我爲什麼要念呢?一個是自己解脫,看破世間。第二個爲什麼每天用普賢行願品來回向呢?這個就是用菩提心來攝持。如果我們沒有菩提心的話,天天念“嗡瑪尼呗美吽,嗡瑪尼呗美吽”,或者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最後是“嘛嘛嘛嘛,啊啊啊啊……”但是你如果沒有菩提心的話,念這個“阿彌陀佛”也好,“啊啊啊啊”也好,都還是不能成爲解脫的因。

  剛開始我想這個學會叫什麼好呢?“菩提學會”的話,顯宗也承認,密宗也承認;叫“菩提學會”的話,但願他們都有菩提心。所以,剛開始是從學習《入菩薩行論》開始的。也許你們加入菩提學會、學習《入菩薩行》的人,多多少少可能會有一分菩提心。這一點也許現在不一定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你們回顧自己人生的時候,如果沒有遇到《入菩薩行論》,可能在世間當中,不一定是佛教徒,即使是佛教徒,只是自我解脫的一個相,不是層次很高的一個佛教徒。所以,我們一定要以菩提心攝持。如果沒有菩提心,只有一個出離心,還不能成爲成佛的因,不是很高的層次,自己不能完全解脫,這樣也不合理。

  那麼,爲什麼要發菩提心?怎麼樣發呢?我們要想到:在叁界輪回當中,衆生有很多很多非常猛烈的生老死病四大瀑流,而且難以抵擋業和煩惱的束縛。這些衆生,都已經進入了我和我所執的特別堅固的網梏當中,並且有無明黑暗所籠罩。像這樣的叁界衆生,他們一直輾轉,就像是瓶中的蜜蜂一樣,始終得不到解脫,不斷地感受行苦、苦苦、變苦叁大痛苦。所以,我們作爲一個發菩提心的人,看見這些衆生的慘狀的時候,看到這些老母有情這麼可憐、這麼悲慘,我們不能放棄,一定要發菩提心。

  所以,我們爲什麼要發菩提心?我自己一個得解脫的話,不合理。就像我們一起坐渡船的時候,所有這些可憐的衆生都在水裏淹沒,我自己一個跑的話,從世間角度看,也不是很合理。所以,我們發無上菩提心,也特別地重要。

  我們有些個別道友以前學過《入菩薩行論》,光是學過一遍還是不行的。以前我講的太廣了,我希望你們在頌詞上再略地、再次地,每年最好自己讀一遍、背一遍。其實,這些論典,並不是學完了就可以了,學完了馬上會忘的,因爲這個很深。《入菩薩行論》你如果聽過叁四遍,或者看過叁四遍,這時你的菩提心才會加以穩固。否則,“我四五年前學過,沒事,我《入菩薩行論》都是看過的……”看了以後也不一定看得懂,我們還是要再叁地學習。

  剛開始我們可能我執心特別特別強,慢慢慢慢我會考慮衆生,我會考慮身邊的人,到一定的時候,自相續當中真正有了菩提心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所作所爲都是利他的。即使自己在身上有各種痛苦或者困難的時候,也接受衆生的痛苦,修自他交換。這個很重要。如果沒有自他交換的菩提心的話,我們所謂的修行人,的確也是不合理的。

  我那天在國外特別著名的高校,看他們教授都比較傲慢,我特意說他們:在這裏雖然名氣很高,但是,沒有菩提心,你再怎麼傲慢,即使你是國家總統,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無二慧

  這個是發菩提心,下面講無二慧,大概分四個方面。

  

1、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有無二智慧

  首先,修無二慧的理由是什麼呢?如果我們不具足無二根本的智慧的話,雖然有菩提心也有出離心,但是,也不能斷除輪回的根本,所以,一定先要證緣起空性。

  我們有些人光是有一個出離心,還有一個菩提心,不行,還要有智慧,要學一些中觀。你單單學個《入行論》可以嗎?不行的。最好還學中觀、學因明,要有智慧。否則的話,你想發菩提心,但是你的智慧不一定足夠,要智悲雙運。所以,我們光有菩提心和出離心還是不行的,一定要證悟一切萬法的緣起空性,這很重要。見緣起空性的或者見無二智慧的人是什麼樣呢?是證悟了:輪回涅槃所有的法,在世俗當中因果無欺而存在,在勝義當中一切萬法的所緣都是沒有的。那麼,這個人真正踏上了佛陀所歡喜的道。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麼?真正的修行人,他通過學習中觀、學習般若,最後知道:一切的輪回涅槃所攝的萬事萬物的法,在世俗當中,業因果這些確確實實無欺而存在,輪回也存在,業因果也存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子産生果等等,這些現象你根本不能否認。而在勝義當中一觀察,就像《金剛經》裏講的一樣,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什麼都是不可得的,包括今天我們正在上課的,我傳法者也好,你們聽法者也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顯現當中像夢幻泡影一樣。再進行剖析的時候,遠離四邊八戲,除了一個光明境界以外,任何都沒有,這種光明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這就是真正萬法的真相。現在量子物理學、物理學家,很想找到事物的真相,但是他們再怎麼費盡心思,都沒辦法找到。我們中觀裏面確實能找得到。誰有這樣一種見解的話,這…

《叁主要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