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辽宁宋世春居士
世春仁者慧鉴:
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弘法、灌顶录音带,已在您处使用,使24名同修得法起修,因缘十分殊胜!希大家互相促进、奋勉,不负一番学佛的大事因缘。祝愿一面修法,一面常与习气奋斗,定可获得法喜和受用!专复顺颂轻安、自在,一切如意!
愚 徐恒志合十
1998年6月21日
世春仁者慧鉴:
来信已悉,知23名用录音灌顶的同修,都情况良好,能制心一处,但录音灌顶,又不可用,来上海这么多人,又有困难。因此仁者心中耿耿于怀。
佛法无非以善巧方便,救度众生,在上述情况下,不得已只得用“遥灌”(遥传灌顶)办法,来补课。时间:[略,编者注]方法:[略,编者注]
以上遥灌办法是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常用)但遥灌后,便与正式灌顶没有两样,不必在心生挂碍,耿耿于怀了。(况已有陈某居士两次灌顶,仁者也曾两次来沪请求修法究竟,如此做法,加上这次遥灌,可以说功德圆满,一切如法。)
关于修复古庙,请师父主持,到时可共同发心,请仁者放心,万事都是因缘合和。顺祝吉祥。
愚徐恒志和南
1998年8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来文明事理,融性相,体用一如,色空不二,乃显此平常之心。然此平常却不平常,凡夫昧而不知,二乘未免惊退,必须寂然不动,而灵知不昧,终于动静一如,打成一片,乃能与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斯真庆快平生矣。愿与仁者共勉之。
恒志
1998年11月14日
世春仁者慧眼:
11月26日函拜悉。生死大事,非同小可;佛法难闻,愿共勉旃!见性悟理,是佛法之要领,依法修定,时时回光返照,于诸妄心不取、不舍、不分别,诸妄若息,不真何待!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正是本来面目现前,贵在行住坐卧,打成一片,动静不二,能所双忘,正是“照顾本来,不错用心”,随缘起用,而不粘不着,“一切法皆是佛法”,岂不随缘自在乎!
又《玉佛苑》文稿,原词已不复记忆,若寄到鞍王佛院旅游处,众目睽睽,作用似较别处为大。至于“文稿已经愚首肯认可”等辞,似不妥当,宜请仁者删去为感!顺颂吉祥!
愚 恒志 拜启
1998年12月2日
世春仁者慧眼:
《禅》刊及手书敬悉。《谏言》乃仁者弘法利生、大悲心之所流露,直言敢谏,实为难得!惟闻朴老[赵朴初,编者注]久病住院,未知能否及时蒙其亲阅耳。
愚阅各期《禅》刊,对“无”字公案、观心等多所说明,恐有其不得已之苦心。盖末法时期人根渐钝,往往不明参之本意和方法,作者乃作平实商量,以此言之,似乎也未可厚非。仁者不妨自行考虑、抉择之,盖仁者皆以发菩提心,弘法利生为出发点也。
如发出,书中已略作改动,谨供参考;尤其如提及贱名,并非所宜,请予删去,为妥。原稿附还。(四件《禅》刊,要寄还否?候示办。)顺颂新年吉祥。
愚 恒志 拜启
1998年12月30日
宋世春作《酬拜赵州古佛》徐老批语:
酬拜赵州古佛(参“无”字公案得语)[选录]
⑴家事国事皆佛事,俯首奉献任逍遥。
(徐恒志上师批语:若悟自性,则妄想皆成妙有。无住生心,妙用纵横,无尽无尽。)
⑵假事真做心无物,迎风挨波任曳摇。
(徐恒志上师批语: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毕竟不离中道,中道亦不可得。是什么?)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仁者以慈悲心,扬人之善,并从中获得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利人适以自利也。昔张居士作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使知虚费草鞋钱”,由破参到重关,由重关到牢关,若能动静不二,魔佛一如,则一切法皆是佛法矣,愿与仁者共勉之。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一切法不离自性。突发病,亦可作如是观!
老太太之言,也可作深长思也。语云:“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理事不二。搞佛事、念经回向、超度孤魂,宁非功德事乎!
念慈氏咒,直念即可,皆法界定印,即二大指相拄,右掌安放左掌上。念慈氏咒是发愿生弥勒净土,若念弥陀心咒,愿生极乐,两愿取其一可矣。
修心密以悟性,不妨与求生极乐并行。盖净宗之“一心不乱”与“净念相继”即宗下之“灵光独耀,心行处灭”。功行至此,则妄念皆成妙有,烦恼即是菩提矣。复颂春节安和。
愚 恒志 合十
1999年1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由于事忙,致迟复为歉!
1、所写悟心偈,弦外之音,清彻可听。其中:①②两组正说明“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坛经》)。盖自性若悟,保任得力,则一切诸法,皆为自性之大用(妙有),所谓“家事、国事皆佛事”也,不亦庆快平生乎!
2、恢复寺院,但建心密道场之事,且看因缘,发心可佩,但凡事不离因缘也。
3、元音老人生活近尚安静,处于悉心养息之中,年高德勋,至可敬佩。
4、某居士诚恳、仁厚难能可贵,与仁者有缘共修,宁非夙因。凡修持必有过程,小乘只破我执,大乘破我法两执,《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即是我、法两空,并空亦空,因“非法”即空也。此种境界,全在努力返照(即念即观)循序渐进,若能都摄六根,心地融通,自然净念相继。无力作书,请以此与某仁者共勉,如何?某居士也均此问好。劳神,感谢!
草复,顺祝动静一如!
愚 恒志 合十
1999年3月21日
世春仁者:
为听取元音上师开示,已将:《…玉佛奇妙观感》转寄彼处,请静侯其意见。总觉此文以理事不二、性相不二等不二法门,宣示“无字真经”,指物传神可谓“奇妙”矣。上师或有简要批示。谨再奉告,此祝法喜。
学人 恒志 合十
1999年4月16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近甚忙,迟复为歉!《观感》二份留下,当寄给元音老人一份。其中第3页“修心中心第六印”应改为“结第四印能生西方净土”。
知此稿已寄朴老,似不必追回,刊与不刊,听其自可也。仁者为心密的弘扬,真实不遗余力,不胜钦佩!顺祝定慧圆明!
愚 恒志 手拜
1999年5月18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愚反复看信,觉所谓“醍醐”者,固是仁者慧眼圆明,以逆境为加持,乃修行中之本分。但其中亦或有误会之处。
98年10月的上师复印件,是他的弟子代写,语句不当,且多生硬,可能与拙于行文有关。愚已将此件连同9月30日的上师眉批书,一并寄去,已说明事实真相。但不管怎样,剔垢磨光,正可得大受用。
“观感”文《禅》刊拟刊用,可谓广结众缘。老眼昏花,不复一一。顺祝
法喜充满!(附拙书留念)
愚 恒志 拜启
1999年6月26日
世春仁者如晤:
手书收悉。所示仁者修证之事,十分难得。吾师骧陆公曾有偈云:
欲修最上乘,尘劳为资量。冤家一齐到,庄严此道场。
“醍醐”事似不必再向上师提,当知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能如是转化,即大进步。众弟子前更无必要提及,非其境界,徒滋疑谤,非大福德人不能承受也。不一一,即颂自在无碍!
恒志 拜启
1999年8月4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云门三句:⑴“截断众流”者,可喻作破初关,契合心源境界;明悟真性,妄想脱落。⑵“函盖乾坤”,可喻作破重关,执著消落境界;绵密保任,长养圣胎。⑶“随波逐流”,可喻作放任而为,无所不是境界;至此能入佛也能入魔,微细惑断,自性清净。
学禅忌说道理,故有“开口便错”之说,古德公案,例子甚多,总在不落阶级,超脱知见,刻刻返照本来,不暇多说义理,船子印证夹山之公案,可鉴也。“庭前柏树籽”、“麻三斤”皆此类也。一入义路,即成为“教”矣。
原稿复奉,批注仅供仁者参考。此颂定慧圆明!
愚学人 恒志 拜启
1999年11月17日
世春仁者:
函悉。仁者意欲弘法利生,固然难得!但对利用现楼组建“心密”场所,目前并非其时,将发生不少障碍,且“某某功”邪教,冒充佛法,鱼目混珠,不免影响各个方面。鹤壁道场中折,即一说明。至于出任名誉职务,实非吾侪老年人所宜,宜韬光养晦,诸祈谅察,为盼!顺祝慧照。
愚 恒志合十
1999年12月5日
世春仁者座右:
1月23日函收悉。 偈语三首,颇寓深意,说有深意却又不知所云,禅宗门下,原来无理可说,不落阶级,于无说处,却具顶门一眼。如是而已。
古诗讲平仄,一、二、四句末字押诗韵,今作为倡颂可不讲究,但三句末一字能合诗韵更好,便于吟颂。今略改数字附上,供作参考。
呈上师函可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一一,颂祝新春吉祥,合府欢乐,处处于有碍中忍得过,乐在其中矣。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
2000年2月2日
嫂夫人亦受法同修,福德因缘,真不可思量,若能夫妇同修,定慧双修,必能百尺竿头,迅速进步,终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企予望之焉。
世春仁者道席:
来稿略改数字,奉还,此稿以明见本性为主,打通气脉等等,乃是一种副产品,六祖说:“唯论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也。请于一念不生,灵光独耀处,体认本来…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辽宁宋世春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